首页 百科知识 消费者信心稳中微降

消费者信心稳中微降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客观反映河北省消费者信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更好地预判未来经济走势,6月中旬,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利用“12340社情民意调查热线”开展了2014年二季度河北省消费者信心调查。城镇和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7.2和93.7,较上季度分别下降0.2点和1.5点。

为客观反映河北省消费者信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更好地预判未来经济走势,6月中旬,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利用“12340社情民意调查热线”开展了2014年二季度河北省消费者信心调查。调查对象包括11个设区市的2300位城乡消费者。

一、消费者信心指数稳中微降

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二季度河北省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6.2,比一季度下降0.6点。其中,当期(本季度三个月)满意指数为91.3,上升0.3点;未来(未来6个月)预期指数为99.5,下降1.1点,两项指标均处在临界值100以下,表明消费者对当期经济形势的判断仍不乐观,且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出现一定程度的担忧。

分城乡看,二季度城乡消费者信心指数均略有回落。城镇和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7.2和93.7,较上季度分别下降0.2点和1.5点。其中,城镇消费者当期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分别为92.4和100.4,较一季度分别下降1.0点和0.9点;农村消费者当期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分别为88.5和97.2,较上季度分别下降1.4点和1.6点。

二、消费者对就业形势、家庭收入的判断和就业预期以及当期消费意愿仍不乐观

本季度消费者对当期就业形势判断在连续两个季度(2013年四季度和2014年一季度)小幅下滑后低位回升,但未来就业信心有所下降,家庭收入信心趋于稳定,但受通胀预期影响,消费意愿依然疲软,且较上季度有所下滑,抑制了消费者信心的进一步回升。

(一)当前就业信心低位回升,未来就业信心仍显不足

调查显示,2014年二季度全省消费者当期就业形势满意指数为89.3,较上季度上升3.0点;未来6个月就业形势预期指数为94.7,较上季度下降1.9点。分城乡看,城镇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但就业压力仍高于农村,城乡当期就业满意指数分别为88.5和91.4,城镇上升4.9点,农村下降1.8点;未来6个月就业预期指数分别为94.1和96.2,较上季度分别下降1.4点和3.1点。

(二)当期家庭收入信心微幅下降,未来收入预期趋于稳定

调查显示,2014年二季度全省消费者当期家庭收入满意指数为95.2,较上季度下降0.8点;未来6个月家庭收入预期指数为104.2,较上季度下降0.3点,但仍在“乐观”区间平稳运行。分城乡看,城镇和农村消费者当期家庭收入满意指数分别为97.4和89.6,分别较上季度下降0.7点和1.0点;未来6个月家庭收入预期指数分别为106.6和98.1,分别较上季度微降0.4点和0.1点。

(三)消费意愿指数继续低位运行,消费动力有待增强

调查显示,受未来收入增速放慢和通胀预期影响,2014年二季度全省消费者当期购买意愿指数为89.5,较上季度下降1.3点。分城乡看,城镇和农村消费者当期购买意愿指数分别为91.4和84.5,较上季度均下降1.3点。二者仍在临界值以下低位运行,而且农村消费者受收入增长缓慢影响,相对于城镇消费者,消费意愿更为低迷。

三、消费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物价水平社会保障以及家庭储蓄意愿的预期信心有所减弱

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影响,消费者对宏观经济形势信心小幅回落,但仍在“乐观”区间平稳运行;对物价水平的信心与上季度相比稍有回落;社会保障预期和储蓄预期均有微幅下降。

(一)当期经济形势满意程度趋于稳定,未来6个月预期指数小幅下降

调查显示,当期经济形势的满意指数为104.2,较一季度下降0.6点;未来6个月经济形势的预期指数为107.9,较一季度下降2.4点。但消费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未来预期仍处于谨慎“乐观”区域。分城乡看,城镇和农村消费者对当期经济形势的满意指数分别为106.9和102.1,分别下降0.5点和0.6点;城镇未来6个月经济形势预期指数为108.3,下降4.3点;农村为107.0,上升2.6点。

(二)物价信心稳中有降,通胀预期趋于稳定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物价总水平预期信心指数为86.6,较一季度下降0.2点。分项来看,消费者对物价预期的信心呈“两升一降”特点。商品房价格预期信心指数为113.7,较一季度上升12.7点,继续保持“乐观”态势;汽车价格预期信心指数高位回升,为159.5,较一季度上升1.0点;食品价格预期信心指数为79.5,较上季度下降8.6点,继续保持低位运行。分城乡看,城镇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的物价总水平预期信心继续保持小幅回升,但农村消费者预期信心小幅下降,但信心指数仍高于城镇消费者7.9点,其中城镇为81.5,上升2.9点;农村为99.4,下降7.8点。总体来看,城乡消费者对物价总水平的上涨预期趋稳。

(三)社会保障预期乐观程度略有下降

调查显示,二季度消费者社会保障预期指数为105.7,较一季度下降1.1点。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为102.5和113.6,分别下降1.2点和0.8点。

(四)消费者家庭储蓄意愿稍有减弱

调查显示,二季度消费者家庭储蓄预期指数为97.0,较一季度下降0.7点。其中城镇为96.9,下降1.2点;农村为97.3,上升6.4点。

四、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一季度小幅上升后,本季度又略有下滑,源于部分消费者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就业及家庭收入的预期不佳,影响了消费者信心的进一步提升。

(一)“收入增长慢、工资水平不高”仍然是部分消费者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预期不佳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未来宏观经济不好的受访者占32.6%,较一季度增加了1.7个百分点。通过对该类人群进行调查,预判未来经济形势不佳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收入增长慢、工资水平不高”“企业效益不好”“市场需求下滑”。其中“收入增长慢、工资水平不高”的提及率为79.4%,较一季度增加了15.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不好”的提及率为63.4%,较一季度增加了16.0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下滑”的提及率为57.7%,较一季度增加了15.5个百分点。

(二)“本人或者亲戚朋友找工作难”成为部分消费者对未来就业形势持悲观情绪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未来就业形势不好的受访者占41.4%,较一季度增加了2.9个百分点。通过对该类人群进行调查,预判未来就业形势不好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本人或者亲戚朋友找工作难”“整体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用工减少”“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大,企业关停减产”。其中“本人或者亲戚朋友找工作难”取代了上季度的“整体经济发展放缓”成为首要原因,提及率为68.0%,与一季度相比增加了16.8个百分点;“整体经济发展放缓”的提及率为67.5%,较一季度增加了14.4个百分点;“企业用工减少”的提及率为60.9%,较一季度增加了17.7个百分点,“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大,企业关停减产”提及率为60.7%。

(三)“个人收入(工资)增长慢”仍然是部分消费者预判未来家庭收入不好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未来家庭收入预期不好的受访者占36.0%,较一季度减少了0.7个百分点。通过对该类人群的调查,预判未来家庭收入不好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个人收入(工资)增长慢”“整体经济发展放缓”“企业效益差”“个人或者亲戚朋友工作不稳定”。其中“个人收入(工资)增长慢”的提及率为91.7%,与一季度相比增加了25.0个百分点;“整体经济发展放缓”的提及率为60.6%,较一季度增加了22.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差”的提及率为56.8%,较一季度增加了16.0个百分点;“个人或者亲戚朋友工作不稳定”的提及率为45.9%,较一季度增加了12.7个百分点。选择其他原因的消费者比重为18.1%,所提到的主要问题和上季度趋于一致,如“物价高”“孩子上学费用高”“农村发展落后”等。

五、采取有效措施提振消费者信心

针对消费者对未来就业形势信心不足和由于收入增速放缓而导致的消费疲软问题,应在相关领域采取适度的经济刺激政策确保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意愿,稳定和提振消费者信心。

(一)继续努力扩大就业

一是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帮扶、指导。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步伐,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增强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传统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渠道,加大现代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政策力度,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三是拓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渠道以化解压减过剩产能带来的失业问题,从失业保险金中划出专项资金稳定就业岗位,引导企业积极开辟就业门路,逐步使工人转岗走向社会。四是支持扩大职工技能培训场地规模,加大师资力量,强化再培训、再教育和再就业指导。

(二)继续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一是深化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在财力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二是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副产品价格,加大粮食补贴力度,加快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水平。三是积极引导居民进行合理投资行为,拓宽投资理财渠道,增强居民理财意识,提高理财水平,加快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四是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三)努力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标准,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医疗、教育、养老的资金投入,稳定收入预期。三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继续丰富文化、旅游、养老、医疗保健等消费项目,增强居民的自主性消费,提高内生动力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四是扩大刺激、引导消费的财政支出,加大居民消费补贴力度,让居民在消费中得到实惠,企业在销售中获得经济效益,从而拉动消费。

撰稿:任晓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