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标准体系的特点是以“患者服务”为核心,以“诊疗活动”为主线,以“业务流程”为路径,以“工作岗位”为节点,集成融合了业务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不打破医院现有组织结构、编制体制、部门定位的情况下,医院标准化管理应以医院流程梳理、岗位体系构建、医院标准体系内容为基础,形成医院标准“网格化”分解,通过明确医院内部各级组织在标准化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岗位职责和业务标准,构建医院标准化管理的“立体化”模型。
(一)业务的“流程化”
以患者诊疗服务为中心,围绕医疗业务主流程,如急诊、门诊、住院、手术、随访等,进一步基于主流程上每个节点扩展出节点上的子流程,植入与医疗相关的业务和管理活动,形成“端到端”、环环相扣、无缝链接的医院流程闭环管理系统,并借助流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医院各类业务活动的流程化管理。
[案例]解放军总医院业务活动流程化实践。
解放军总医院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首先,由科室业务和管理流程梳理开始,明确输入端、输出端和科室内部业务、管理流程的组织(图9-1)。其次,以医疗业务为主线,根据纵向的业务层级和横向的部门业务的关联关系,建立了业务间、部门间的流程标准体系。目前已经优化完成了200个核心医疗流程,232个医疗辅助流程,532个管理与支持流程。
(二)岗位的“集成化”
图9-1 新技术、新业务管理流程
目前,医院的管理多采用行政、业务、后勤三条线,通常医院的组织、编制和人事等由行政部门管理,医疗业务由医务部门管理部分,后勤保障由后勤部门管理,三者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协同。这样,在部门间就有可能出现“几不管”“管不到”的管理盲区,也存在部门间协调效率低下等问题。医院标准化管理特点是从全局出发的系统工程,是以医院医疗业务、后勤保障、医院管理活动为主线,全院各类岗位的步调一致、协同并进的过程。其实现的途径是:以医院建立的流程体系、岗位体系为基础,根据医院业务流程各个节点的业务活动需要,明确该环节节点业务活动需要的岗位类别、数量配置,进而将医院的各类岗位植入医院的业务流程,形成了医院流程体系和岗位体系的集成和无缝对接。
[案例]解放军总医院岗位与流程的集成
解放军总医院岗位体系由3个岗类、8个岗群、40个岗系、472个岗位组成。为实现医院岗位与流程的集成融合,解放军总医院依据472个岗位的属性、岗位定位和岗位职责,将每个岗位植入到医院各个流程的相应节点上,实现了医院流程与岗位的对接(图9-2),以及岗位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
(三)标准的“结构化”
医院标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两项,一是医院标准体系的建设;二是医院标准体系的落实。标准的“结构化”目的是将标准体系与流程体系、岗位体系进行对接,以保证标准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为了标准化管理的需要,通过将自成一体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拆解,按照流程、岗位结构重组,达到将标准分解到岗位,将标准化管理赋予各级管理部门、职能科室的目的。
图9-2 基于业务流程和岗位集成融合
标准体系与流程体系、岗位体系融合的解决途径是,以流程为横向,以岗位为纵向将医院标准体系中的标准条款进行拆解,按照横向的岗位属性、纵向的流程属性重新定位,实现医院标准的“网格化”重组(图9-3),达到了将岗位植入流程中每个节点,将标准分解到岗位的目的。做到了流程的每个节点有活动,每个活动有岗位,每个岗位有标准,使岗位上工作的人不仅明了在医院运行过程中自己的岗位应由具备何种资质的人做、何时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还知道自己的上游、下游,左方、右向,甚至是“360度”周围是谁?与本岗位的有何衔接关系、岗位的职责边界是什么,还知道自己工作的岗位上输入是什么、由谁输入、输出是什么、输出给谁?
图9-3 医院标准“网格化”重组与关联
[案例]解放军总医院标准“网格化”重组。
以流程为横向,以医疗业务为主线,包括急诊服务、门诊服务、住院服务、手术与麻醉等;以岗位为纵向,按照解放军总医院岗位分类包括医疗、护理、医技、医学保障、教学、科研、管理和职能科室所属各类岗位。将解放军总医院《医院运营指南》、《业务标准指南》、《员工行为指南》和《标准考核指南》标准体系,以及《临床技术指南》中的所有标准条款、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拆解,并按照解放军总医院的岗位体系中的岗位属性为横轴、流程体系中的流程属性为纵轴,重新将标准条款进行定位,进而实现了医院标准的“网格化”重组(图9-3)。实现了标准分解到流程、岗位,再通过工作业务流、岗位工作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岗位管理标准,建立某一岗位与其周围相关岗位之间衔接关系,明确了岗位的所有输入和输出。
(四)管理的“能级化”
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是将医院标准体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医院在不打破现有编制体系的情况下开展标准化管理,就得将标准化管理职能赋予医院的各级管理部门。每级依据标准和职能进行标准化管理,一级管一级,层层落实。
[案例]解放军总医院标准化管理能级。
解放军总医院在不打破现有组织结构的前提下,将标准和标准化管理职能落实到院、部、科三级组织。具体方法是,依据医院内部各级管理组织的管理职能和管理范围,将标准网格平面中各个“交点”透射到院、部、科三级管理层,从而形成了院、部、科三层标准化管理组织。明确界定了各级管理层在医院标准化管理中的层级定位、标准和职责范围,理清了各级管理层间的关联关系,实现了医院标准化管理的“立体化”模型(图9-4)。
图9-4 标准化管理“立体化”模型
其中,第一层级是科室标准族,内容包括“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标准、医疗保障标准,以及科室管理标准;第二层级是机关、部级标准族,内容包括“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医疗管理标准,机关自身建设标准;第三层级是院级标准族,内容包括“以医院战略为目标”的医院文化、运营标准,医院标准化管理、标准运行监管、标准考核和标准评审验收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