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患者安全目标

患者安全目标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安全目标参照《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制定,旨在对常见、易发、高发的医疗安全问题提出警示,最大限度降低医疗风险,减少意外伤害,保障患者安全。高浓度电解质溶液不得存放在病房,应备用时,如抢救室、手术室,要明确存放区域、标识和限制使用措施,以防因疏忽而误用。

患者安全目标参照《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JCI)》制定,旨在对常见、易发、高发的医疗安全问题提出警示,最大限度降低医疗风险,减少意外伤害,保障患者安全。本节共9条,要求医院各类人员100%掌握。

一、正确识别患者

正确识别患者有双重含义:一是确认准备接受医疗服务的是患者本人;二是确认为该患者提供相符的医疗服务。医院应为各类医疗服务和技术操作建立正确识别患者的制度和措施,以提高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任何医疗服务和技术操作实施应确保正确识别患者。患者识别应至少使用两种以上方式,如姓名、ID号、出生日期和条码腕带等,患者床号、房间号等可变动标识不得用于患者识别。新生儿、昏迷和无意识等患者应使用腕带识别。

二、确保手术患者、部位、操作正确

建立患者手术部位标记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手术部位标记时,应有患者及其亲属参与,由术者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标记要明显可见;所有的手术部位均要标记,包括偏侧部位、多部位(手指、脚趾、病变部位)或多节段(脊柱)等。在即将开始手术前,手术小组成员共同确认患者身份、核准手术部位、核实手术程序、核对病历和影像学资料、核查手术所需器械和植入物,并记录,确保准确无误。

三、确保高警示用药安全

建立高警示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对外观、药名和发音近似的药品,一品两规、多剂型药品以及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钾(2m Eq/ml或更高浓度)、磷酸钾、氯化钠(浓度高于0.9%)和硫酸镁(50%或更高浓度),进行严格管理,确保高警示用药安全。明确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允许存放位置、标签和操作程序。高浓度电解质溶液不得存放在病房,应备用时,如抢救室、手术室,要明确存放区域、标识和限制使用措施,以防因疏忽而误用。

四、减少医院感染风险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职业防护、手卫生、消毒灭菌和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筛查和预警。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手部卫生和消毒灭菌等,以减少医院感染风险。

五、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风险

建立防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等意外事件的评估制度、报告程序和处理预案。根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环境设施条件,对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进行评估,如跌倒评估包括跌倒病史、用药和饮酒情况、步态和平衡测试,以及防跌倒措施等。当患者病情、用药等情况变化时,要重新评估,主动告知,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减少因跌倒、坠床和压疮所致伤害。

六、确保医患、医务人员沟通顺畅

建立有效的医患、医务人员沟通制度,确保各类沟通及时、准确、完整、清晰、易于被对方理解和明白。

医务人员应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告知患者及其亲属,告知信息应包括疾病诊断、病因、病情、诊疗措施、潜在风险、预计费用等,告知方式应包括书面文件、口头解释、图表和照片等。行有创检查或操作、高风险服务、新技术新业务、临床试验等应履行知情同意程序。

医务人员间重点沟通环节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等。重点沟通的内容包括医嘱、处方、检验危急值等。沟通形式可以是电子、口头或书面。急救情况下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护士要复诵,并请下达医嘱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七、临床危急值报告与处理

建立危急值评价、报告制度与处置程序。根据实际情况评估确定危急值项目,至少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查、检验科室人员对危急值应快速复核确认,立即电话或口头报告相关科室,并出具书面报告。临床医护人员按照“谁接收,谁记录,谁通知”的原则准确记录,复诵确认,并立即报告分管医师。门诊患者的危急值由接诊医师及时通知。

八、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

建立不良事件与缺陷主动报告制度、处置程序和激励措施。定期对医疗、药品、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管理法规、制度进行宣传、教育和全员培训。确保员工明确不良事件上报范围、途径、流程和方法。对不良事件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快速处理、评估反馈,持续改进,减少或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九、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建立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相关制度和措施。针对患者诊疗内容制订健康教育方案并实施;协助患者及亲属正确理解与选择诊疗方案;主动邀请患者及亲属参与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和药物使用等活动。定期检查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情况,总结反馈,并持续改进。

十、加强全员急救培训

建立急救设施管理、全员急救培训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急救技能培训项目和组织机构,定期对过敏性休克、火灾、地震、溺水、中暑、电梯事故、气管异物、中毒等急救或处置进行培训和演练,对相关人员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培训。提高员工急救时自身防护意识,加强自身救护能力评估,保障安全。抢救车、急救器材、急救药品在规定的地点部署,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定期检查,保持良好待用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