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收支与贸易的热点问题

国际收支与贸易的热点问题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6.1 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对策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问题自然也成了人们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导致我国与各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

12.6.1 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双顺差现状与趋势、形成原因、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等。

12.6.1.1 积极影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国内外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外部门表现强劲,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发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

此外,外汇储备是优质的国际金融资产,可以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12.6.1.2 消极影响

(1)跨境资本流动形成冲击。尽管由于实行资本管制,国际意义上的纯粹投机资本大量流入我国还不大可能,但是资本的趋利性很可能在未来本外币利差、汇率预期等有所变化时,使得资金又转为较为集中的大规模流出。正如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资本大进大出很可能引发货币金融危机,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2)外部均衡对内部均衡的影响。购买外汇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过分宽余的货币供给,集中在商品市场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集中在资产市场,就可能形成泡沫经济

金融资本大量回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经济资源闲置。目前我国居民、企业和国家持有大量外汇资产,在境外运作。中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资金供应者。

外汇资金数量巨大,也增加了经营的难度和风险。企业对价格竞争力依赖较大,必然会影响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更新改造的积极性,影响品牌创造、市场营销、相关服务等非价格竞争力的提高。结果,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进口中国商品享受巨大好处;另一方面却不断利用“反倾销”等手段为中国的外贸出口设置障碍。

(3)贸易的巨额顺差,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中国的输出主要是初级产品,这样所带来的效益是微小的,但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的、无法估计的。目前中国的稀有金属铟、钨等因大量出口已近枯竭,稀土煤炭资源大量外流。在中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10多个行业(机械、电气、纺织等)污染密集型行业占了绝大多数,“三废”的排放量惊人,严重污染了环境,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12.6.1.3 对策

(1)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控制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2)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3)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12.6.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问题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我国的对外贸易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问题自然也成了人们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我国对外贸易而言,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益处,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12.6.2.1 积极影响

(1)有利于降低国内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人民币升值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了”,出国留学、旅游、买进口产品等都更“便宜”了,老百姓从中会得到更多实惠。同时,在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我国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从国外进口。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企业进口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这样,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消费者都会从中得到实惠。

(2)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民币升值激励出口企业提高技术,加速向服务业转变,实现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协调发展。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本,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国门。人民币升值将导致更多资金流入,加快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国贸易企业实力。人民币汇率升值也会增强人民币的购买力,降低跨国并购的融资规模,从而节省融资成本。

(4)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贸易环境。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导致我国与各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人民币适度升值在减少出口产品数量、降低出口总值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进出口两方面遏制贸易顺差不断增长的势头,减少贸易摩擦,使国际贸易更加顺畅。

12.6.2.2 消极影响

(1)削弱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我国多数出口企业为劳动力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初级产品的利润空间本来就窄,很多企业都是靠优惠政策和出口退税来维持其对外贸易。人民币升值后,外国消费者要花费更多的钱才能买到出口产品,这自然会削弱价格竞争力,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保持不变,必然会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出口企业的利润减少。

(2)增加国外产品的进口,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以前降低,国内的消费者花同样多的钱却可以买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样,就会加大对外国商品的进口,对国内同类企业造成冲击。

(3)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一旦人民币有较大幅度的升值,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尤其是其中的美元资产便面临缩水的威胁。

(4)增加我国就业压力。我国目前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使企业优化产品,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技术性人才,降低对低素质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失业及就业压力。

12.6.2.3 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政府在鼓励高科技含量、高生产率企业的发展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在融资、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一定帮助,使其顺利完成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等目标。

(2)扩大进口,促进外贸和谐发展。要抓住这次人民币升值、国际购买力增强之机,加快发展我国进口贸易。确定进口产品导向,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工业原料等能源引进,增强企业防范汇率风险能力,促进外贸和谐发展。

(3)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战略转型。扩大内需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当中国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冲击时,国内市场余地很大,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方式,还可以增加进口需求,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

(4)选择合理金融手段,强化金融风险意识。外贸企业应选择合理的结汇币种,努力提高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尽可能缩短收汇的时间,加快应收外汇账款的回收速度。

(5)缓和贸易摩擦,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谈判,据理力争,从双方共同利益出发,要求其打破贸易技术壁垒,增加其向中国出口高精尖技术与设备的数量,以缩小双方贸易差额,从而消化过多的外汇储备。

12.6.3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问题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大陆政府批准设立的首个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区,不同于实行普通贸易优惠政策的“加工出口区”,而是贸易伙伴之间通过签署协定,互相之间开放市场,逐步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允许船舶自由进出,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自由贸易区有货物进出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和成员经济体之间无共同对外关税四个特点。设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地区进出口贸易和增加外汇,提高该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并增加就业促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12.6.3.1 积极影响

(1)辐射带动周边效应。根据“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原理,上海作为长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降低交易成本的经济中心,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安徽的现代制造业就越发达。

国际金融机构的同台竞争,将为周边经济体的制造企业提供更加优越和高效率的服务。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明确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六大领域23项措施中,目前已有15项可以实施,而区外的企业也能享受到自由贸易区内服务业的创新改革措施。

在投资和融资方面,上海外滩所在的上海黄浦区将启动建设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并首次提出试验区将以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金融为主体进行创新。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方案也规定民资外资可设中外合资银行。这些制度的实施将为长三角地区充裕的民间资本提供新的投资平台。

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实体经济普遍存在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创新改革更利于外资进行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这应该会对具有区位优势的长三角地区实体经济的融资提供新的渠道,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此外,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创新对于促进中小型创新型企业非常重要,而中小创新型企业的孵化有利于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因此上海新政将间接地影响周边长三角地区经济体的产业升级。

并且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一系列创新措施也包括货物贸易方面,这些措施的宗旨都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简化海关监管程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资金成本,包括税收成本。周边地区的货物进出口多数通过上海港区,能充分享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的好处,促进周边地区贸易的发展。此外,贸易便利化改革还会吸引部分外贸企业到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分公司,直接享受自由贸易区的政策红利。

(2)促进改革作用。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大功能是以开放促改革。中央赋予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种种突破性政策,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资源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导致地区之间资源的流动和竞争,对长三角地区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面对上海享受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政策优势,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体必须在涉外经济体制机制方面及时跟进创新,进而推动开放型经济全面升级。

因此,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会倒逼长三角地区打造更好的金融政策环境、生态环境,促进其进一步加快改革,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发挥出毗邻上海金融国际中心所带来的正面辐射作用。

12.6.3.2 消极影响

(1)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自由贸易区的盲目跟风建设。对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来说,除非金融改革有重大进展,否则上海自由贸易区其他方面制度优惠的红利不会太大。但是,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地方要在这个全国性统一市场打出一个优惠的缺口并非易事。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上海宣布成立自由贸易区之后,全国各地正在申报或计划申报的自由贸易区如雨后春笋突然间冒出。各个地方政府不管自己的条件如何,都希望分得自由贸易区这种制度优惠红利的一杯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自由贸易区热也会如早年高科技开发区热一样在全国铺开。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全面反思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管制。如果政府能够加大对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重大制度的改革力度,放松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管制,并通过公共决策的方式制定更多保证市场秩序建立的制度安排,那么政府对各地方的自由贸易区设立审批就会减少,重大制度改革就能够让全国所有的地方都分享到重大制度改革的成果。同时,通过政府一个个审批,也会增加相应的交易成本。

(2)金融自由化的潜在威胁。金融自由化或者国际化是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隔离出来的小片范围内推进金融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为了政策试验和风险可控。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是非常敏感、复杂的问题,历史经验证明,金融开放是要讲究正确的开放程序、适宜的经济基础和宏观、微观环境,否则极易出现问题。资本项目管制在几次金融危机中,都对我国起到了防火墙的隔离作用。在当前敏感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自由兑换,还是要非常慎重。资金如同水、空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开放一个小口子也容易导致整体的失控。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开放有可能给中国膨胀的房产泡沫、债务泡沫安装了个气门芯,可能成为资本外逃或潜入的通道,希望不要在关键时候让外资给拔了气门芯。考虑到中国在国际上孤单的处境,对中国真正友好的伙伴很少,不少国家都想遏制中国、扰乱中国,在国际经济前景不明,国内宏微观经济形势都很脆弱的情况下,货币金融容易成为攻击我国的武器。

12.6.3.3 对策

(1)巩固并深化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势头。中国有14个陆地接壤国家,与28个国家隔海相望,是世界上拥有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从中国外交理念和合作原则看,处理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周边关系是首要;从多年合作发展看,作为中国单个自由贸易区涉及国别最多、贸易和投资基础最好,具有自由贸易区战略领头羊和实施较为成功的多边合作特点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制,从2010年1月1日生效至今,为深化中国与东盟各种合作,为中国经营和稳定周边,实现互利共赢作出重要贡献。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 628.5亿美元,10年间增长5.6倍,年均增长率超过20%。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与东盟双向贸易额达930亿美元,东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和开辟自由贸易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地区。现在,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存在一些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执,如何通过深化自由贸易区合作创造双边沟通氛围,打造有效的谈判平台,进而深化自由贸易区合作迅猛发展势头,是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的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发展的关键。

(2)加快东北亚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在中国周边自由贸易区候选地区中,东北亚具有稳定周边和大国关系的“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与日、韩、俄的经贸合作,涉及世界范围的地缘政治大国和经贸强国,与朝鲜和蒙古的合作具有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周边关系的重要意义。但东北亚地区作为昔日冷战时期的“火药桶”、后冷战时期的非传统安全的多发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后遗症”一直非常明显,在深化经贸合作尤其是建设自由贸易区进程中,还存在围绕主导权、农业保护、相互信任等方面的诸多猜忌,近期的矛盾升温更使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阻力加大。从稳定和经营周边考量,有必要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最终建立为突破口,形成东北亚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格局。为此要加快中、俄、日、韩、朝、蒙各国之间边境地区的物流的互联互通、人文往来的跨境自由化、旅游拉动经贸战略的三位一体的合作建设,使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新格局。

(3)积极应对TPP挑战并确定对策。自从美国加入智利和新加坡等国建立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协定)框架协议后,从其全球经贸战略出发,一直利用该平台向跨太平洋沿岸国家发出邀约,扩大并加快该进程为本国贸易和扩大就业等服务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对此,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等国已开始积极响应,相应的国内议论和启动谈判等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俄罗斯、韩国、蒙古国等国未来采取何种对应战略现在还不好判断,但日韩等美国军事盟友一旦积极加入该框架协议,无疑将弱化这些国家参与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愿,影响中国与东北亚周边的合作关系,这也是美国利用TPP赢得新的全球经济秩序领导权的用意之一。

因此,对于TPP战略,中国要未雨绸缪、加强研究、提出主张、有效应对。既要提出主张探讨是否有必要加入的中长期研判,还要制定相应的因应之策,使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既要成为稳定周边的战术,也要成为抵御国际经济困难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的有力回应筹码。

参考文献

[1]毕吉耀、姚淑梅、郝洁,等:《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5期。

[2]陈腾龙、邵臻励:《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和再平衡机制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5期。

[3]笪志刚:《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面临新风险、新挑战与有效路径选择》,对外经贸,2013年第1期。

[4]杜永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商贸,2012年第2期。

[5]郭路:《中国国际收支余额变化与宏观经济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第2期。

[6]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14年4月。

[7]李欣桐:《我国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的对策分析》,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7期。

[8]刘子昂:《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认识与建议》,区域经济,2014年08期。

[9]卢锋:《中国的双顺差、日本经验及失衡调整》,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9—10期。

[10]孙海莉:《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均衡对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1]孙熠:《浅析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对外经贸实务,2013年第9期。

[12]吴海文:《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商业文化,2012年第2期。

[13]叶红玉:《上海自由贸易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新经济,2014年第8期

[14]张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演进前景及政策涵义》,上海金融,2012年第6期。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http://www.safe.gov.cn。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网:http://www.customs.gov.cn。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http://www.mofcom.gov.cn。

[18]周寿彬:《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金融经济,2012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