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系统循环的运行机制

企业系统循环的运行机制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主体和最基本的载体。因此,企业系统内循环的绿色创新机制需要以一定的循环技术为基础。因此,企业的循环机制主要是循环技术创新机制,即以国家整体的循环技术为基础,以个别企业家的集体理性为条件,以新的市场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工艺和产品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主体和最基本的载体。在时间层次上,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循环生产模式最先出现在企业内部,如美国杜邦公司实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再利用(刘学敏,2007),德国企业承担排放者责任和扩大生产者责任等(苗绘、李海申,2009);在空间层次上,企业内循环是三个循环系统中最微观的子循环系统,它的有序循环对整个大系统的循环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在个别企业内部实行循环生产时,资源环境价格体系及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尚不完善,社会的环保意识也未达到较高水平,个别企业之所以率先实行内部循环的生产模式,其意愿难以从法律和社会的角度去分析,而应归因于技术创新机制和“社会人集体理性”的上升。即随着一国技术水平的提高,环境工程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日益成熟,个别企业开始推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并对无法进一步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公害化处理,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循环。

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指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88年的《科技政策概要》中指出,技术进步是包括三种互相重叠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综合过程:一是技术发明,即有关新的或改进的技术设想,其重要来源是科学研究;二是技术创新,即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三是技术扩散,即创新后被许多使用者所采用。可见,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企业对科学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为标志。陈文化等(1998)提出技术创新是由技术-经济构想、技术开发和试生产并首次实现其商业价值(或称经济开发)三个阶段相继和(或)交织进行的动态过程,具体可见图6-1。

图6-1 技术创新过程及其运作机制

资料来源:陈文化等(1998)。

企业由传统的线性生产模式转化为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生产模式,是一种将环境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高效利用资源的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和无公害处理技术等循环生产技术运用到商业化生产的绿色技术创新。

企业实行内部循环生产的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生产工艺创新。

(1)循环企业的产品创新。企业系统内部循环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企业产品的绿色创新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阶段、生产阶段、产品交付阶段、消费者使用阶段和翻新再循环阶段五个阶段。循环企业的产品在第一阶段考虑尽可能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选用能够回收利用的材料,并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绿色能源;第二阶段实施清洁生产;第三阶段简化包装,采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第四阶段使产品标准化,便于产品更新和回收利用;第五阶段将消费后的产品分类回收利用,对不能资源化的废弃物进行无公害化处理。从中不难发现,企业的产品正是通过其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利用循环技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循环企业的工艺创新。工艺过程是指为实现一个特定的技术结果而开展的一系列操作。工艺过程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供应过程,第二阶段是主体工艺过程和辅助工艺过程,第三阶段是翻新、再循环和处置过程。一般来说,物质循环范围越小越合算,可以通过工艺过程的绿色创新实现循环生产的要求。第一阶段的创新是使用再生材料,避免天然材料的开采对环境的破坏,从源头控制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流;第二阶段的创新是在工艺过程中限制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避免或减少残留物的产生,同时考虑主体工艺过程前后的辅助工艺过程,使整个工艺过程的实施真正满足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原则;第三阶段的创新是指工艺过程应该优化相关模块和性能,充分满足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曹利军,2008)。

由于环境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高效利用资源技术等昂贵的研发费用是企业难以支付的,一般由国家和政府负担此类技术研发,企业只是将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经过吸收运用于特定的工艺和产品。因此,企业系统内循环的绿色创新机制需要以一定的循环技术为基础。

关于技术创新的动因及其作用机制问题,根据陈文化等(1998)的归纳,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有一元论(技术推动或者需求拉动)、二元论(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元论(除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之外,政府行为也可以启动技术创新)、四元论(除上三种动因外,企业家的远见卓识、风格特质以及对市场利润的渴望和追求,都会激励创新行为)、五元论(认为社会、技术、经济系统的自组织作用,也是技术创新的一种动力源泉)。陈文化等(1998)主张“一主论”,即技术创新是以需求拉动为主导的多维(科技推动力、需求拉动力、政府导控力与企业家风格特质和行为等多种因素)整合效应。

在循环经济初期,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尚未形成规模,循环生产模式的创新可能并非以循环技术和市场需求的结合为起点。按照营销学理论,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占有市场的策略,目的是生产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对企业而言,实行循环生产方式的绿色创新是一种高成本高收入的生产方式。在成本方面,由于实行新技术、采用新设备,会导致循环经济下的成本高于传统生产方式下的成本;在收入方面,由于绿色创新能生产出差异化产品,企业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并且由于技术扩散效应,为保持高额利润,企业会继续创新。由此,绿色创新诱发绿色需求,绿色需求又拉动绿色创新,从而形成自组织机制,不断循环往复。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有较强的偏好,这为绿色创新诱发绿色消费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伴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进一步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绿色创新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将更为稳固。

企业家将创新作为占有新市场的策略时,可以选择多种创新途径,进而选择符合循环生产特征的工艺和产品创新,这超出了传统创新理论的解释范围。基于我们对“社会人”集体理性上升的假设,这些企业家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会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集体理性,即不仅仅注重经济利益,也会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企业的循环机制主要是循环技术创新机制,即以国家整体的循环技术为基础,以个别企业家的集体理性为条件,以新的市场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工艺和产品的绿色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