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主导机制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主导机制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运行机制的主导机制能有效地反映该种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探究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主导机制,有助于把握循环经济体系有别于其他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李云燕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及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表明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是循环经济运行的有效机制。我们认为循环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是以追求国民福利最大化为动力、以改良的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有力的政府调控为保障的“三位一体”机制。

经济运行机制的主导机制是指某一经济体系赖以运行的主要机制。经济运行机制的主导机制能有效地反映该种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比如计划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是行政机制,市场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是市场机制。探究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主导机制,有助于把握循环经济体系有别于其他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

许多学者对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构成进行了探讨。庄士成(2009)提出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包含动力机制、政策法律机制、社会评价干预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等内容;杨雪峰(2008)提出循环经济运行机制是价值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的协同运行机制,包括经济运行的基础和条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微观主体的决策行为、企业生产经济机制、循环经济组织利益关系、经济系统的调节机制;石建平(2006)详细地分析了循环经济的调控机制;张扬(2005)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合作机制;刘青(2008)运用价格杠杆相关理论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价格机制建设;张若男(2009)论述了循环经济的法律调整机制;刘巧绒、王礼力、杨冬民(2010)分析了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机制;姜明、王富涛(2010)研究了循环经济中的环境效益审计机制;王雅丽等(2009)分析了循环经济中的生态补偿机制。同时,不少学者还对循环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纵观已有文献,可将其分为如下四种观点。

(1)循环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是改良的市场机制。也就是说,循环经济的运行仍然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但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辅助,使市场更为完善。李云燕(2008)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及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表明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是循环经济运行的有效机制。李云燕(2010)认为政府是推动循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责任主体,完善的市场机制是推动循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耦合能够产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效应。

(2)循环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是基于主体动力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说,在循环经济中,主体基于其社会理性(比如环境责任、绿色价值观等)或经济利益的激励选择适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李冬(2008)提出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循环经济主体的动力机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动力机制包括经济利益诱导机制、环境责任约束机制和绿色价值观影响机制。杨代新(2008)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循环经济三大主体(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动力不一致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

(3)循环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是政府调控机制。也就是说,应强调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循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建立一系列新的制度。石建平(2006)详细分析了循环经济的调控机制,分别从管理角度、系统角度、程序角度设计了调控的机制和框架,并分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以及资源环境子系统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其调控机制;李跃新(2008)提出政府要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投资、价格等政策,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田虹、马发生(2009)认为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和调控政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并依据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及反馈机制,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4)循环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是综合性机制。部分学者将以上三种观点统一起来,得出了综合性的主导机制。刘学敏(2007)指出,循环经济之所以能够循环,是因为存在一个调节经济主体行为的利益导向机制,利益导向机制既包括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利益诱导机制,使经济活动当事人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自觉地加入循环经济的链条,也包括政府对利益机制的调节,进行规制和引导,使经济活动当事人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自觉地维护社会利益,通过利益导向机制将市场机制、主体动力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杨洁、陈小敏(2009)提出应从五个方面来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政府积极推动、利益驱动机制、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

上述学者在研究循环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时各有侧重,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循环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是以追求国民福利最大化为动力、以改良的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有力的政府调控为保障的“三位一体”机制。

1.追求国民福利最大化是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主体无论是企业、消费者,还是政府、国家,都是人格化的“人”,而作为人格化的“人”,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就必然追求“最小”与“最大”,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优质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循环经济中的“人”与市场经济中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其根本区别在于,市场经济中的“人”追求的是单一的经济福利的最大化,而循环经济中的“人”追求的是包括经济福利、精神福利、公共福利和环境福利在内的国民福利最大化。人类对上述四种福利的需要,符合马斯洛关于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的自然演进,也符合冯友兰关于人类境界理论的自然递进[1]。人对上述四种福利的追求,已然渗入了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而突破了纯粹“利己”的假设和约束。关于人性“利己”还是“利他”问题,学术界历来存在诸多争论。有的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即使存在“利他”行为但终究还是为了“利己”;有的则认为人生而俱有“利他”基因,将“利他”行为视为满足“利己”是一种亵渎。我们认为,人应是“社会人”,是“利己”和“利他”的结合体。从这一人性假设定义出发,人所追求的既不是“利己”的最大化,也不是“利他”的最大化,而是兼容“利己”和“利他”的最大化,其具体表现就是人们在为实现自身利益努力的同时,还会关注他人利益、关注社会利益,并且爱人及物,爱屋及乌,关注生态环境,仰望未来星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为了生态和社会利益,愿意牺牲个人的部分利益,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未来更加富裕、民主、幸福、和谐的追求,也即对国民福利最大化的追求,构成了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

2.改良的市场机制是循环经济的运行基础

如3.3.1节所述,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能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体制,它的顺利运行主要靠利益驱动。这种利益来自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的差额,为此首先要具有可计量性,即能够用价格来计算,用货币来结算。反过来说,也要求价格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人们的利益诉求和追求,促进合理的利益预期的形成。其次,这种利益应具有与要素投入贡献的相对应性,即利益的大小与要素投入的多少成正比。反过来说,也要求价格能够正确地反映各种产出品的真实价值和各种投入品的边际贡献。第三,这种利益应具有明晰的归属性,即在产权法理上明确归谁所有。反过来说,也要求价格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对应着不同的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来龙”和“去脉”清晰明确。符合或达到上述三个方面,价格真正地发挥了传递信息、提供刺激、收入分配的职能,利益驱动机制才能形成,市场价格才能正常运行。由于传统的市场经济建立在私有产权制度的基础之上,而私有产权制度将个人的权责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以产生这样的利益驱动和激励机制。中央计划经济由于取消了私人产权制度,不让价格表达经济学的真理,所以招致失败。

循环经济的运行依然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这不仅是由于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寻找到的最具活力和效率的经济制度,而且如3.3.2节所述,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兼容的基础。但是要满足循环经济的运行目标要求,克服3.2节所阐述的十大矛盾冲突,则又必须对市场经济机制进行一系列改良,其中的关键便是对价格的修正。正如厄于斯泰因·达勒所言,“中央计划经济崩溃于不让价格表述经济学的真理,自由市场经济则可能崩溃于不让价格表达生态学的真理”(刘学敏,2009)。价格修正的关键,又在于将上文所述的四种福利纳入价格体系,让价格不仅反映经济福利,而且反映精神福利、公共福利和环境福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福利因素,如基本人权标准、劳动保护标准、社会保障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动物福利标准等,正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入价格体系,符合上述标准的产品虽然价格更高,但却由于迎合了人们的福利需求变化而受到市场的欢迎,各种违反上述福利标准的产品不仅受到市场禁入的制裁,而且将受到经济的重罚。这种价格体系的修正,为循环经济的运行利用市场经济方式,将其建构于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既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也为循环经济充满活力和效率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3.有力的政府调控机制是循环经济的运行保障

改良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既有赖于其系统的内部自组织的渐进,更有赖于政府的外部强力规制的推进。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其本身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中性的,具体的作用结果取决于社会施加其上的伦理标准和制度安排(杨文进等,2013)。如前文所述,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而契约遵从一定的价值伦理标准,故伦理决定市场经济的方向,制度则将由少数人最先提出的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主导性伦理强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市场经济则通过利益激励和约束,将社会价值规范转化为社会大众的行为准则,遵循新伦理规范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反之则要受损。政府可以而且应该运用经济规制、社会规制和环境规制等手段,将传统的市场经济导向改良的市场经济,使新的循环经济的伦理规范落到实处。在这里,政府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引导是必不可缺的,调控是不可替代的,规制是不可放松的,甚至在某些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上,在某些涉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各国必须采取跨国的集体行动,才能为循环经济的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主体的动力机制、改良的市场机制和政府的调控机制三位一体,必不可少。其中主体的动力机制是运行的动力,改良的市场机制是运行的基础,政府的调控机制是运行的保障,共同构成了循环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在上述“三位一体”机制中,改良的市场机制是循环经济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但倘若没有利益动力机制,市场机制就无法利用利益驱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倘若没有政府的调控机制,市场机制也会无法改良,或者需要经历漫长的自发修正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