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理论探析

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理论探析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兴奇摘要:体育旅游产业集群是我国体育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近年来已成热点话题,备受学者关注。波特认为:服务业的产业集群和制造业情况一样,也有地理集群性[4]。

张兴奇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体育旅游产业集群是我国体育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近年来已成热点话题,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演绎的研究方法,在全面梳理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类型、意义进行深层次的学理剖析,最后提出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培养与构建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培育与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引导居民增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消费”与2001年“体育健身游”旅游口号的提出,极力促进了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迄今为止,国内许多学者针对体育旅游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成果。但纵览国内文献资料,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对其加以研究的还极为罕见。而近年来,产业集群理论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产业集群理论之所以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主要原因是,产业集群理论突破了传统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形成了独特的中观经济视角,把区域看作一个整体,注重区域发展、创新、竞争和区域网络等。产业集群理论诞生之初只是对制造业聚集现象进行命题探讨,而随着该理论的成熟,国内外学者逐渐将这一理论延伸到商业、农业和旅游业等领域进行应用性研究。

因此,在我国体育旅游开发实践中,如何科学地应用产业集群理论加以研究,以及如何较为全面、准确地把握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类型、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是当今体育旅游学发展值得探讨的一个命题,这对提升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产业集群和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入手,对上述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做一些探讨。

二、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一)关于产业集群理论

经济学界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其《国富论》体现了与产业集群有关的思想。但经济学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地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是产业区位理论创立者马歇尔(1890),他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群,并诠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1]。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1929)最早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2],之后,有许多学者对聚集经济作过专门研究,如利奇腾伯格(1960)、胡佛(1975)、亨德森(1984)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集群的研究已成为地区或国家竞争力研究以及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克鲁格曼(1991)提出了新空间经济理论,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证明了工业集聚将导致制造业中心区的形成,发展了聚集经济的观点[3]。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1990)及《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1998)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认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波特(2003)认为:服务业的产业集群和制造业情况一样,也有地理集群性[4]。当前,国外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等方面。我国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集群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而大量的研究出现在2000年后,特别是2002年底由中国软科学协会主办的“产业集群(簇群)与区域创新发展”宁波会议和 2003年5月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网(www.clusterstdudy.com)的开通加速了产业集群研究的进展。目前,我国许多学者应用产业集群理论分别对农业、旅游业、服装业等制造业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应用研究。

(二)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事实上,随着我国和国际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目的地产业集群现象已初露端倪并愈加明显,各种旅游产业集群思想也愈来愈跃然纸上。美国学者Gollub(2002)等人认为价值链是旅游集群的核心,旅游产业集群主要由三个集聚层次的价值链构成: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产出层,由目的地旅游产品及事件组成;第二个层次是供给层,即由目的地旅游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所组成;第三个层次是投入层,即由目的地人力资源系统、产品与服务创新系统、财政系统、基础设施系统、信息基础系统、商业氛围、基础设施的环境质量和营销系统等组成[5]。Sara(2003)认为旅游集群体系中除传统的分布于城市与目的地的娱乐、餐饮和宾馆等企业集群外,还存在另一种形式的集群即各种主题集群(thematic clusters),如各种遗产旅游、特种旅游、探险与运动旅游等,它们往往跨越了地域与行政的界限,依靠合作的价值链组成包价团队旅游,协同一致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旅游体验[6]。Donald(2004)等人根据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从产业链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集群,他们认为:旅游集群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7]。国内学者尹贻梅(2004)等人认为:旅游企业集群是集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紧密的联系,协同工作,提高其竞争力。旅游企业集群包括旅游吸引物、提供完成旅游活动必不可少的服务的部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支持辅助的企业与部门[8]。麻学峰(2005年)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界定是:“所谓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围绕旅游六大要素,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目的地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的旅游经济集聚现象[9]

(三)体育旅游产业的概念

在对产业集群理论形成及旅游产业集群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把体育旅游产业集群诠释为:体育旅游产业集群是以一个特定区域的体育旅游资源为核心要素,由处于体育旅游目的地产业或产品链上的众多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的企业部门与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趋向和集聚的现象,其目的是通过企业与部门间相互合作取得共识,以提高体育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单个企业所不能达到的结果。

(四)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类型及其特点

产业集群形成的空间指向性是不同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空间指向有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生产要素导向型三类[10]。结合体育旅游产业的特点,本文认为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主要存在资源型体育产业集群和市场型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两种类型。

1.资源型体育旅游产业集群

以经营一定区域空间的体育旅游资源的企业为中心,以旅行社、酒店、餐饮、交通通信公司为主体,以保险、银行等配套服务企业为辅导的面向游客需求价值链的产业集群。这类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选择在体育旅游目的地或邻近体育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体育旅游资源对体育旅游者起着激发、吸引的作用,是体育旅游者的根本需求。因此,提供或经营核心体育旅游资源的企业构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中心。

2.市场型体育旅游产业集群

通常以具有销售中介职能的大型旅行社企业集团为龙头,以众多中小旅行社企业为主体,相关体育旅游要素企业为依托而形成的体育旅游产业集群。这类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选择在具有体育旅游消费偏好、能力和条件的市场区域。市场型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旅游专门化分工的基础上,相互依赖性较强。集群以体育旅游经营商为中心,处在外围的是专门面对消费者从事体育旅游咨询服务、代理游客业务的零售商或专门从事地接业务的专营商。这类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主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组成区域生产销售网络。

三、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

从产业集群形成的集聚特征看,集聚的规模经济与外部性是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根本原因。因为大量的体育旅游企业或相关支撑企业聚集在某一地区生产,既形成了很大的生产规模,又产生巨大的需求,这种集聚的规模经济为该地区的体育旅游企业获得高品质、低成本的中间产品、劳动力等提供了足够的供给保障。体育旅游集群的形成主要是受体育旅游要素(客源市场、信息资源、目的地形象、体育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等竞争要素条件)不断集聚的推动,在特定地域和具备一定社会资本前提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水平的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群体。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体育旅游产业集群要达到国内外一流的竞争水平,必须有集群内大型体育旅游企业集团的支撑并形成强劲的体育旅游产业聚集,从而推动旅游经济乃至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体育产业集群的结构来看,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由核心层、支撑层和辅助层所组成。一般以体育旅游资源和相关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企业作为核心层,以提供食、住、行、游、购、娱服务的相关企业和行业为支撑层,以目的地政府、教育、研究等机构组织及其他行业机构和企业作为辅助层(见图1)。

图1 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结构图

四、培育和构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意义

(一)有利于技术创新

首先,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各种专门人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交流、传播、创新与扩散,激发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既能够跟踪前沿领域的发展,又能够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机会,并降低创新成本;其次,体育旅游产业集群集聚还营造了活跃的竞争环境,在这种竞争环境中存在的竞争压力、潜在压力和持续的比较也构成了集群中各个企业的创新动力。

(二)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

体育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效应。首先,区域特色体育旅游产业集群本身在这一产业方面的声誉可以吸引新的游客;其次,体育旅游产业集群能够把具有产业关联的中小旅游及相关企业联结成较紧密的团体,为了保持整个团体的发展前景,集群内企业相互产生影响,从而形成集群加速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再次,区域政府在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多方面的扶持和推动作用,通过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为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系列化服务,从而有利于加强区域的品牌效应。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这种区域品牌整体竞争优势是单一企业所无法达到的。

(三)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

体育旅游产业集群能够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由于体育旅游产业集群集聚带来的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等,集群内的企业与一个孤立地区的企业相比,更容易发展。因为,生长在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企业也更容易意识到自己在提供的产品、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中的进入壁垒是相当低的,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等通常处于可利用状态,可以被迅速地集中起来以建立新企业。此外,体育旅游企业集群通常形成一个重要的区域市场,一个企业可以从已经建立的各种联系中获益。

五、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构建

(一)合理调整体育旅游产品结构

要打破传统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化体系,开发和发展多元化的体育旅游线路和多种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促进体育旅游产品的换代升级,实现体育旅游产品由低级向高级过渡。在发展赛事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和发展民俗体育旅游、生态体育旅游、体育考古旅游、山地体育旅游等多种新的旅游产品,形成东部、中部、西部等大体育旅游线路和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减少产品对资源的依赖性,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要突出体育旅游产品的个性和特色,深化挖掘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增加旅游者对体育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全方位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感官、精神需求。要针对不同消费档次群体和消费倾向,提供多层次、多档次、多组合的体育旅游产品和体育旅游线路,提高体育旅游产品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优势。建立合理的体育旅游产品结构,正确处理不同体育旅游产品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凸显集群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作用,延长体育旅游产品和体育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二)加强建设体育旅游合作机制

加强建设各种体育旅游产品、各个体育旅游区域的合作机制。要制定体育旅游集群化发展战略,在国家层面,制定体育旅游集群发展总体战略,合理布局我国体育旅游集群发展规划;在省市县层面,加强体育旅游集群区域政府间的互动与合作,联合制定体育旅游集群化发展的具体战略,减少体育旅游障碍和壁垒,共同打造精品体育旅游线路,提升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要整合各种体育旅游资源,根据区域联运、资源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开发的要求,各旅游企业之间充分发挥各自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不同旅游产品、不同景区之间的有效对接。要实现旅游产业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推进旅游产业网络化、信息化、集团化发展,充分发挥出旅游产业集群创新和技术扩散的优势。

(三)加大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培育与管理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设计,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的产业地位,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处于体育旅游集群区域内基础薄弱的景区设施进行改造和修建,缩小各景区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满足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要积极培育体育旅游市场,通过市场引导投资、旅游、休闲等企业进入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开发与建设之中,形成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加强体育旅游企业及其员工的管理,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的权益,防止旅游欺诈以及其他损害旅游者权益行为发生;同时需要统一规范旅游市场,形成合理的旅游市场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8):22-27.

[2]Weber A.工业区位论[M].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Krugman P 1991a:Geography and trade.Cambridge,MA:M IT press;1991b: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5]Gollub James,Amy Hosier,Grace WOO.Using Cluster-Based Economic Strategy to Minimize Tourism Leak-ages [Z].Research Report Submitted to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actice,San Francisco,California,2002:1-59.

[6]Sara Nordin.Tourism Clustering & Innovation-path to Economic Growth & Development[Z].European Tourism Research Institute,Mid-Sweden University,2003,(14):1-85.

[7]Donald F.Hawkins.A Protected Areas Ecotourism Competitive Cluster Approach to Catalys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Economic Growth in Bulgaria [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4,12(3):219-244.

[8]尹贻梅等.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8):22.

[9]麻学峰,吕白羽.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9):6-8.

[10]毛剑梅.旅游业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6):125-1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