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你被配套效应胁迫了吗

你被配套效应胁迫了吗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配套效应,又称狄德罗效应,是系统论的延伸,是指事物改变自身适应系统,或改变环境适应自身的一种现象。此后,配套效应被引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狄德罗效应在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之所以产生这种配套效应,就是因为这“三大件”共同构成了当时人们对小康社会生活方式的理解,缺一样,这种生活方式就有了缺口。

配套效应,又称狄德罗效应,是系统论的延伸,是指事物改变自身适应系统,或改变环境适应自身的一种现象。配套效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像鱼生活在水中,水干了,鱼就不能生存了,鱼和水就是配套的,是一个系统。人根据自己的能动意识去协调环境、适应环境的行为,也属于配套效应的范畴。

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法国人丹尼·狄德罗正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才华横溢,不但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还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思想巨人。

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长袍,狄德罗非常喜欢。于是他马上将旧长袍丢弃,穿上了新长袍。可是不久之后,他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烦恼。因为当他穿着华贵的长袍在书房里踱来踱去时,越发觉得那张自己用了好久的办公桌破旧不堪,而且风格也不对。于是,狄德罗叫来了仆人,让他去市场上买一张与新长袍相搭配的新的办公桌。当办公桌买来之后,狄德罗神气十足地看着自己的新书房。可是他马上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挂在书房墙上的花毯针脚粗得吓人,与新的办公桌根本就不配套!

狄德罗马上打发仆人买来了新挂毯。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发现椅子、雕像、书架、闹钟等摆设都显得与有了新挂毯后的房间不协调,全都需要更换。慢慢地,旧物件挨个儿都更新完了,狄德罗得到了一个神气十足的书房。

这时候,这位哲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长袍胁迫了”,更换了那么多他原本无意更换的东西。于是,狄德罗十分后悔自己丢弃了原来的旧长袍。为此,他还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丢掉旧长袍之后的烦恼》。

整整过了两百年之后,在1988年,美国人格兰特·麦克莱肯读了这篇文章,感慨颇多。他认为这个案例具有典型意义,集中揭示了消费品之间的协调统一的文化现象,并借用狄德罗的名字,将这一现象概括为“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女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出版了《过度消费的美国人》,在这本畅销书中对这种新长袍导致新书房、新领带的消费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后,配套效应被引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人们的观念里,高雅的长袍就是富贵的象征,应该与高档的家具、华贵的地毯、豪华的住宅相配套,否则就会使主人感到很不舒服。狄德罗效应在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在服饰消费中,人们会重视帽子、围巾、上衣、裤子、袜子、鞋子、首饰、手表等物品之间在色彩、款式上的相互搭配。在装修时,我们会重视家具、灯具、厨具、地板、电器和整体风格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些都是为了实现“配套”,达到一种和谐。

生产厂家和商场可谓最善于利用这种配套效应了。配套效应的核心并不在于那件新长袍的风格样式,而是在于它所象征的一种生活方式,后面的一切都是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完整构成。所以,厂家和商家往往会想方设法利用这一效应来推销自己的商品。他们会告诉你这些商品是如何与你的气质相配,如何符合你的生活档次,等等。所以如果你拥有了一块劳力士手表,那么你就应该考虑以宝马代步,这样才不会失掉自己的“面子”。如今我们已经很少听见“三大件”这个词了。不过在三十年前,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是绝对高的。有意思的是,这代表了我国普通百姓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方式的“三大件”却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改革开放前,它指的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结婚时,这三大件是必不可少的彩礼。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新三大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当时要是谁家凭着关系弄到这几样电器,就会成为邻居们羡慕不已的对象。又过了十年,“新新三大件”电脑、电话、空调又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

“三大件”的不断更新不但是我国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直接表现,也是配套效应一个极好的例证。我们知道,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而这些商品之间往往有着一种搭配的关系。各种不同消费品虽然可能满足的是我们不同的生活需求,但如果它们是与某种生活水平相一致的,这些消费品就是相互搭配的。如果人们的这些消费需求之间构成了一个系统,那么满足这些需求的消费品也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其中某个物品缺失,就会导致生活水平的缺损和消费心理上的缺憾。在20世纪80年代,如果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有了一定积蓄,首先就会去买电视机,然后,又会想要有冰箱。有了这两样,还觉得没有洗衣机也不行。之所以产生这种配套效应,就是因为这“三大件”共同构成了当时人们对小康社会生活方式的理解,缺一样,这种生活方式就有了缺口。而要弥补这些缺口,便成为当时人们消费的主要动力。

大多数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外出购物时明明只想买一样东西,可结果却买回去一堆。比如说,出门时只想买一件衬衫,但买了衬衫之后,又觉得跟裤子不配套,于是就又去买了一条新裤子。穿上裤子之后,又觉得皮鞋的式样和这条裤子不般配,只好又去买了双新皮鞋。这样,到了家才发现,本来只想花几十块钱,最后却花了好几百。

其实,我们应该警惕这种预料之外的开支。还没有到月末,就发现这个月已经大大超支,原因是买了许多不在计划之内的“狄德罗商品”。再比如说原本计划得好好的日程安排,却由此被弄得乱七八糟。

配套效应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于那些不是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买。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来自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就会迫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的那些不必需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