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但是本章我们看到孔子是不会主动去教导别人的,他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导。只有一个人努力思考学习却依然想不通时,努力想表达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时,孔子才会及时地开导和启发他。因此,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自身不断去思考,努力探寻答案,在这种前提下依然无法解决时,他才会及时给予启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7.8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努力想学习我不会去开导,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时我不会去启发。告诉他一个方面,却不能够联想到其他三个方面,我就不会再多说了。”

笔 记

前面我们谈到了孔子有教无类,只要是十五岁以上的人前来请教都会教导。但是本章我们看到孔子是不会主动去教导别人的,他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导。

只有一个人努力思考学习却依然想不通时,努力想表达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时,孔子才会及时地开导和启发他。这样的教学方式通常使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瞬间获得领悟。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沉浸在某个问题之中,长久不能够获得答案时,往往他人只要给予一个提醒便会豁然开朗。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和状态,但前提是我们首先要自身经过反复思考。如果自己根本没有思考,对方只是告诉了一个答案,就不会有什么惊喜的感觉。因此,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自身不断去思考,努力探寻答案,在这种前提下依然无法解决时,他才会及时给予启发。

这一点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异常值得重视,我在很多企业进行培训时,管理者总是要求我采取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多管理者喜欢告诉员工们怎么干,而不是让员工们去思考如何干。这是一种糟糕的管理方式,最终只能导致员工蜕化为工具,不再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启发”,孔子还注重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如果一个人不能够“举一反三”,孔子是不会与他多说什么的。这里的“举一反三”表达的是积极主动去思考,由一个方面联想到其他方面,一个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这与现今企业希望拥有“自动自发”型员工的愿望是一致的,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的员工,通常情况下培训和辅导是无效的。当然,我们应该记住一个前提:每个人都是希望工作的。如果你的员工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一定是你——管理者出了问题。

行动指南

对于员工的培训和辅导不要采取强行灌输的方式,而是根据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启发和指导,使他们能够将所学到的一切迅速运用到实际之中。对于那些不能够主动积极思考的员工,要采取措施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让他们成为企业的主人,发挥主人翁的主观能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