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苏和浙江建筑业的发展

江苏和浙江建筑业的发展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和浙江建筑业的发展_中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绩效与竞争政策 如上所述,近年来江苏和浙江两省已发展成为我国建筑业最发达的地区,2008年两省合计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达到27.0%。1.江苏建筑业发展概况建筑业是江苏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江苏建筑业的发展并不局限于省内市场,在省外和境外市场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江苏建筑业的发展经验显示,政府重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如上所述,近年来江苏和浙江两省已发展成为我国建筑业最发达的地区,2008年两省合计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达到27.0%。其他方面,江苏和浙江建筑业的从业人数也同样在全国各省市中居前两位,从业人员分别为479.4万人和428.3万人,两省合计占全国比重达到27.4%;建筑业企业数方面,两省的全国占比虽有所下降,为20.8%,但江苏省的企业数达到8412家,排名第一,而浙江省以4639家企业名列第三。虽然这些都只是反映产业规模大小的数据,但足以说明江苏和浙江两省在我国建筑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江苏建筑业发展概况

建筑业是江苏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江苏建筑业的产值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仅处于中上游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江苏建筑业抓住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行业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自20世纪末基本确立了建筑大省的地位。

建筑业总产值是比较各地区建筑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之一。1996年,江苏建筑业完成的总产值一跃成为全国最多的地区,至2001年,产值总量始终保持在全国排位第一。虽然从2002~2006年,江苏建筑业总产值被浙江省迎头赶上,在全国的地位下落到第二位,但之后重新成为总产值全国第一的地区。2008年,江苏建筑业总产值一举突破8000亿元,达到8600多亿元。2009年,据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统计,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10079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筑业产值超万亿元的省份。南通、苏州、南京、扬州泰州5个省辖市建筑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其中南通突破2000亿元大关。

除建筑业总产值外,江苏建筑业的从业人数和企业总数也在全国各省市名列第一。2008年,江苏建筑业的从业人数近480万人,资质企业达8412家,其中有10家企业的营业额突破100亿元,有11家企业入选中国承包商60强,有5家企业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此外,一级以上企业数量、企业营业额、利税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以及荣获“鲁班奖”、国家级优质工程奖的工程项目,也均在全国名列第一。

江苏建筑业的发展并不局限于省内市场,在省外和境外市场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8年,全省赴省外施工人员达142万人,实现省外建筑业总产值3140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通过全面开发省外市场,江苏建筑企业在18个省(市、区)的施工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在11个省(市、区)超过100亿元。另一方面,境外建筑市场开拓也取得了较大进展。2008年,全年境外市场营业额46亿美元,有5家建筑企业境外营业额达9000万美元以上〔1〕

产业技术方面,近年来江苏建筑业强化了科技进步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为推进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指导全行业形成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2007年省建管局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建筑工业化发展导则》,是全国第一个在省级层面上推动建筑工业化的省份;为推动高等级资质企业和大型专业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中心,200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认定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试行办法》,制定了《江苏省建筑业科技成果奖励办法》,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加强了专利、国家级工法的研发和申报工作,2007年全省共有49项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118项工法被评为省级工法。

江苏建筑业的发展经验显示,政府重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江苏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是由县属乡镇集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可以说,江苏建筑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与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和改革息息相关的。

江苏集体经济起步较早,改革开放之初是江苏乡镇集体建筑施工企业迅速崛起的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政企不分”的乡镇集体建筑经济存在的弊端逐步显现。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江苏结合地方特点开始持续推动建筑业的改革探索。初期改制只是将乡镇集体企业改成集体控股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并不彻底。进入21世纪后,江苏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了大面积新一轮改制,几乎所有的乡镇集体企业、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在股权结构设置上,坚持经营管理层控股、主要经营者持大股和员工参股的模式,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晰的难题。

在行业管理上,江苏也摸索出有利于建筑业快速发展的“一轴两线”的管理模式。所谓“一轴”,是指在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部门内设有专门机构主管建筑施工业的发展;“两线”中的一条支线是管理本地建筑市场的市、县、乡镇管理机构,承担着对本省建筑队伍和外省、境外建筑企业进入江苏建筑市场的管理职责,另一条支线是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在全国主要建筑市场设立了近300个驻外办事机构,行使对江苏外出施工企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职能〔2〕。各级主管部门在省外重点市场设有办事处,发挥协调和管理等方面的政府职能作用,称得上是多年来江苏建筑行业管理的一大特色。

2.浙江建筑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建筑业的发展模式也不例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建筑业的发展速度缓慢,产值规模明显小于其他地区。1988年,浙江建筑业的总产值为29.9亿元,在全国29个省市中仅排名第17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浙江建筑业后来居上实现了高速发展,行业规模迅速扩大。2002~2006年,浙江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了江苏省,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2008年,浙江省具有企业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已达4639家,其中40家具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从业人员428万人,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达到8156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567亿元,实现利润215亿元。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近年来浙江建筑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成为推动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浙江建筑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角度看,得益于浙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从行业角度看,离不开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的市场竞争秩序、灵活的企业产权结构和经营机制、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等作支撑。

浙江建筑业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的发展,实施了开明宽松和有效的扶持政策。1994年,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建筑业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建筑业的决定》,要求牢固树立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目标、方针和主要的政策措施。战略目标确定后,各级政府出台了推进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措施,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和良好的服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思维超前,率先进行了股份制和民营化改造,开明的扶持政策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动力,使企业迅速转换了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产权结构,孕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民营建筑企业集团。目前,浙江共有12家建筑业企业成功上市,其中浙江广厦建设集团是全国第一个上市的建筑企业,也是全国民营建筑施工企业中的龙头企业。

浙江“建筑之乡”的发展引人注目,已成为浙江建筑业大军中的主力军团。省政府于1994年、1996年、2005年先后命名12个建筑业发达县市(东阳、上虞、绍兴、象山、诸暨、萧山、温岭嵊州、临海市、义乌市、慈溪市、鄞州区)为“建筑之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建筑之乡”评比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各地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这12个“建筑之乡”都是非国有建筑企业的集聚地,不具有传统优势,但当地政府专门制定了扶持“建筑之乡”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建筑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12个“建筑之乡”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在县、市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完成的产值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50%左右。在绍兴、东阳等建筑之乡,建筑业总产值达到当地GDP的20%以上〔3〕,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是浙江建筑业发展模式的特点之一。2002年,浙江建筑业在省外完成的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30.8%,2008年,这一比重上升至45.6%,显示出浙江建筑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对省外市场的拓展能力。近年来,浙江建筑业企业承建和部分参建了包括奥运“鸟巢”,上海环球金融大厦,北京机场第3航站楼,上海、杭州地铁部分标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同时,地域市场开拓已延伸至海外市场,境外工程承包规模逐步呈扩大之势。

为进一步推行“走出去”战略,2009年1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走出去”工作做得好的企业要实行政策倾斜,在招标、资质升级和增项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并要求各级地市、县行业主管部门将“走出去”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范围,确定目标责任制,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2010年1月,省政府又召开了浙江省建筑业“走出去”发展天津现场会,提出了积极打造“三个浙江建筑业”的目标,即省内一个建筑业,省外一个建筑业,境外一个建筑业。浙江在国内建筑市场,已确立了建筑大省的地位,但在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的份额还很小。因此,浙江建筑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外承包工程能力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这也意味着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3.江浙两省建筑业面临的问题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江浙两省建筑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建筑业大省。但同时,江苏和浙江建筑业存在着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转变。

江浙两省建筑业的发展模式有许多相同之处,虽然产值规模、企业数和从业人数等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但从人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科技转化率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来看,与国内一些省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见图5-3)。

alt

注: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

图5-3 江浙两省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图5-3显示了2002年以来江浙两省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从中可知,虽然近年来江浙两省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始终集中在特大城市。2008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是天津、上海和北京,分别为29.4万元/人、29.3万元/人和22.1万元/人。而浙江和江苏的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则分别只有18.9万元/人和17.5万元/人,不仅与天津、上海和北京有明显的差距,实际上还低于湖北、广东两省。这说明,江浙两省建筑业的产值规模保持了全国第一和第二的地位,但因从业人员量大,劳动生产率却一直不高,只处于全国的中上游水平。

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的比较,反映出江浙两省建筑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规模扩张的阶段,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影响和制约江浙两省向建筑强省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管理创新缓慢、技术进步滞后、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工程总承包能力较弱以及优秀人才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大部分地区乃至建筑业全行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之事。

调整行业结构是江浙两省建筑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行业分布来看,无论是江苏建筑业还是浙江建筑业,其优势集中在房屋工程建筑领域,所以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江浙两省建筑业长期以来的一大通病。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工程建筑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6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江浙两省的这一比重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江苏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房屋工程建筑产值占总产值的69.7%,浙江的该比重则达到74.2%,而全国平均仅为59.2%。这说明江浙两省建筑业的专业分布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房屋建筑施工,在专业工程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竞争能力则相对薄弱。而国家拉动内需的方向主要是交通、水利、能源设施建设等方面,这就对江浙两省建筑业的发展形成不利的局面。因此,江浙两省建筑业需要通过行业结构调整改变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主体的局面,尽快提升在公路、铁路、机场、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施工能力,形成适应国内外建筑市场需求的专业结构。由此推动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方向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成为建筑强省的跨越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