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希克斯—汉森的利息率解释

希克斯—汉森的利息率解释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凯恩斯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利息率问题是一个决定投资、就业和收入的关键问题。这种情况对利息率施加向上的压力,从而引起利息率上升。希克斯和汉森认为,只有把图2的IS函数曲线和图4的LM函数曲线结合起来,使利息率达于均衡,从而决定利息率。希克斯和汉森的上述理论,实际上就是说,利息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平衡和储蓄投资平衡的交点。

在凯恩斯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利息率问题是一个决定投资、就业和收入的关键问题。如上一章所说,凯恩斯本人认为,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没有对利息率提出明确的解释,因为他们假定储蓄供给与投资需求相结合共同决定利息率;储蓄供给决定于收入水平。但是,要知道收入水平,必须先知道投资量,投资量又为利息率所决定;而利息率是无法事先知道的。

凯恩斯对新古典学派的批评,被认为同样适用于他自己。他根据流动偏好理论,以为利息率决定于流动偏好曲线和货币供给曲线的交点,也同样没有做出明确的利息率解释,因为每一个收入水平都有不同的流动偏好曲线,即使出自投机动机的流动偏好曲线不直接依赖于收入水平,但它受制约于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对货币需求的余额。可是要知道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对货币的需求,则必须知道收入水平;要知道收入水平,必须知道投资量;投资量又为利息率所决定;而利息率无法事先知道。由此,希克斯(J.R.Hicks)等人认为,凯恩斯的利息率决定理论也像新古典学派一样,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为了补救这个缺点,希克斯在1937年发表的《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文中对利息率的决定做了分析。[英]希克斯:《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计量经济学》1937年第5期。后来汉森在1949年出版的《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一书中又对利息率的决定做了进一步解释。他们认为凯恩斯的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理论结合起来可以提供一个明确的解决办法,因为它们包括利息率问题的全部变数。这些变数就是:①储蓄函数;②投资需求函数;③流动偏好函数;④货币量。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两条新的曲线:IS曲线和LM曲线。

IS曲线是S=I的一系列的轨迹相连接而构成的,它反映投资需求表和一系列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储蓄是设想为收入和利息率两者的函数。设投资需求为一定,下图图1表示每一种可能的利息率和收入水平相结合的不同的储蓄表。

图1

图1中,当收入是Y1时,储蓄表就是S1Y1。在一定投资需求曲线条件下,利息率为i1时,储蓄等于投资。同样,当收入是Y2时,储蓄表为S2Y2,利息为i2,储蓄等于投资。

图1所有储蓄和投资相等点的轨迹,构成希克斯和汉森的IS曲线,如下面图2所示。从IS函数曲线来说,它表示利息是作为三个变数——储蓄、投资和收入水平——的一个函数。IS函数曲线上的任一点被认为是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但是它毕竟只是体现一个方面的均衡点,不是体现整个经济体系的均衡点,从而不能由它单独决定利息率,它必须和一条LM函数曲线结合在一起,才能决定利息率。

图2

下面谈LM曲线的形成。

LM曲线是从一系列流动偏好曲线和货币供给表之间的关系得来的。每一个收入水平都有一个不同的流动偏好表,因此,在图3中就表现为L1Y1、L2Y2、L3Y3、L4Y4一系列曲线。这些曲线连同政府的货币供给M,表示收入水平和利息率的各种结合。假如收入水平是Y1,在利息率为i1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即L=M)。但是,假如收入水平增高,在较高的利息率下,货币供给量是不变的。因此,他们认为,单独从一系列的流动偏好曲线和货币供给表(L和M)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利息率是不可行的,因为不同的收入水平有不同的流动偏好和不同的利息率。这种情况由下面图3表示出来。

图3图4

在图3里,每一个收入水平有不同的利息率,人们持有一定货币量,是一个被确立的前提。依此,每一个收入水平的不同的利息率都与L=M的条件并存。当收入是Y1、利息率为i1时,L=M;当收入是Y2、利息率为i2时,L=M;如此等等。为什么较高的收入水平会与较高的利息率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收入水平下,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增加了货币的需求量,在一定货币供给量中就只剩下少量货币满足投机动机的需要。这种情况对利息率施加向上的压力,从而引起利息率上升。

由于不同的收入水平,结合货币供给有一个不同的利息率以及和它们相适应的L=M,如果用一个坐标图把收入与利息率的变化关系表示出来,把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每一个L=M的轨迹连成一条线,就构成LM曲线。(如图4)

图4

LM曲线表示这三个变数——流动偏好、货币量和收入水平——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所以又叫作LM函数曲线。

希克斯和汉森认为,只有把图2的IS函数曲线和图4的LM函数曲线结合起来,使利息率达于均衡,从而决定利息率。

图5

图5的IS曲线是从图2来的,涉及利息率、收入水平以及各种可能的储蓄和投资的均衡。因为这些变数中的两个(利息率和收入水平)也是建立LM曲线所必要的变量,所以两根曲线能够在同一图形中表示出来。利息率被设想为决定于LM和IS两曲线的交叉点,它把储蓄的供给、投资资金的需求、现金的需求和货币的供给作为问题的四个变数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假如储蓄和投资等于计划的储蓄和投资,假如人们希望持存的货币数量等于实际的货币供应量得到实现,那么,两条曲线的交点就代表稳定的货币均衡和商品市场的均衡,亦代表整个经济体系的均衡点。

以上所说的IS-LM曲线,不过是凯恩斯的投资、储蓄、流动偏好等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均衡理论的综合,反映了新古典综合的特点。通过这种综合,使利息率决定问题做出“新”的解释,据说这就纠正和补救了凯恩斯学说的缺点。从此以后,IS-LM模式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占支配地位的利息率决定理论。

希克斯和汉森的上述理论,实际上就是说,利息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平衡和储蓄投资平衡的交点。就货币供求说,其错误也同凯恩斯一样,把利息视为纯货币现象,它导源于货币供求和借贷资本供求的混同。就储蓄和投资来说,根据他们的理论,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而国民收入增加又是利息率降低的函数。既然利息率是自变数,投资和储蓄是因变数,那么怎么能导出相反的推理?

我们前面说过,利息率只能决定于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的供求。他们在论证问题时把整个模式设计为静态分析,把预期利润视为已知,把投资需求视为已知,把货币供给视为不变,这都是脱离实际的,所以这个理论同样不能科学地解释利息率决定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