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要国际化

为什么要国际化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银行的并购浪潮愈演愈烈。  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全部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如此,中小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也远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好。  2.包头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作为中小商业银行的代表,包头市商业银行显示出的竞争力无不让人刮目相看。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银行的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国际大银行之间通过“强强联合”或“兼并收购”,旨在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实现全球拓展,综合经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面对西方商业银行迅猛发展的国际化形势,每个中小银行都不会无动于衷,每个银行都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关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朋友们都知道,近年来全国一百多家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有各种各样的道路,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来发展,是包头市商业银行和诸多中小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问题。包头市商业银行在茫茫大草原上拓展着自己的业务,而且在2005年的增资扩股中,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6%。这在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以及整体行业中相对而言都是非常好的。

  包头市商业银行清醒地认识到,在整个世界金融业不断发展与变革的进程中,慢走或止步不前就意味着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

  第一节包头市商业银行:直面国际化与金融开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走向国际化之路已经现实地、迫切地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面前。中小商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商业银行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银行商业化步伐很快,除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正向商业银行转变外,还出现了大批股份制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和国外大型跨国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人才、服务质量、分支机构和设施各方面都存在不足,特别是存在制度性障碍。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世贸组织五年全面向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既拥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压力

  1.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分析

  我国对中小商业银行界定为:除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外的以股份制为组织形式、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十余家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百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少数几家住房储蓄银行,还有正在试点的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新型民营银行(东北振兴银行、渤海银行、淮海银行、南华银行)等。

  中小商业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以1987年交通银行成立为标志,突破了四大专业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此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先后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十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此开始了中国金融业百舸争流的金融创新格局,进入了金融主体多元化的时代。

  198748日,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在深圳蛇口宣告成立。它由招商局集团投资1亿元组建,当时只有36名员工和一个网点,但却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完全由企业创办,产权关系明晰,严格执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化银行。而到2003年一季度末,该行总资产已达4427亿元,发展速度惊人。

  中小商业银行从总体而言,其建立和发展不仅支持了中国经济发展,而且通过促进银行竞争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为社会提供了品种更多、水平更高的金融服务。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商业银行在探索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防范控制,在提高金融企业运作效率,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探索适应市场机制银行业务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业绩。

  近二十年来,中小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稳步发展,现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1年末,中小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3277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2157%;存款总额254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2086%;贷款总额167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935%。目前,我国已有包括交通、招商、中信实业银行在内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100余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3万余家信用社等中小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已经上市,农业银行的改制也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完成改制上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最终去掉“国有”字样,改称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全部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如此,中小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也远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好。如资本比率,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所有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率须多4%,全部资本比率须≥8%。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仅未达到≥8%的要求,反而呈下降趋势;而中小商业银行资本比率全都在8%以上,且逐年递增。看资本收益率,截至20064月末,中小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接近40万亿,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的8家增加到2005年底的53家,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的资产占比相应从2003年的06%增加到2005年的751%。

  数据虽然简单,却有力地说明了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毫不逊色。

  2.包头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作为中小商业银行的代表,包头市商业银行显示出的竞争力无不让人刮目相看。包头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812月。成立七年来,取得了存款快速增长,不良贷款连年下降,经营效益稳步提高的良好业绩。截至2004年末,各项存款1209亿元,在当地市场占有率达22%,位居同业第二位;五级分类不良贷款11亿元,不良率为228%;拨备覆盖率达到79%,自2001年起,连续几年被人总行评为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一类行。2005312日,《银行家》杂志社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新闻发布会,包头市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商业银行50强。

  自成立以来,包头市商业银行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密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市民、坚持中小、挺进大型”的市场定位,全行上下团结一致,坚持创新,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5年是中国金融改革之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小商业银行改制,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进外资,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国内市场,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入,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将会使我们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可以看到未来几年是决定中小商业银行命运的关键。

  综合分析包头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济和金融形式,包头市商业银行在2005年既面对众多挑战,又拥有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包头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资本约束。2004227日中国银监会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必须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和达标的最后时限--200711日。《规定》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手段。而从《规定》的实施到20059月的宁波资本管理座谈会和200512月的城市商业银行行长培训班,都在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以后银行监管的方向应该是资本监管。也就是说,监管部门将来的主要监管目标不是风险而是资本。只要资本能够覆盖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那个银行就可以发展;如果不能,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包头市商业银行在今后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资本管理,必须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即提高盈利能力、调整资产结构,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树立以资本约束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

  二是利率市场化。20041028日人民银行九年来第一次上调了存贷款利率,但是此次利率调整中最重要的不是存款的利率上调了几个点,而是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的取消。取消贷款利率上限是中央银行2004年做出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它是一个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信号,是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必将对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传递的信息就是要让市场来决定银行信贷资产的分配,要求商业银行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同时也要求商业银行对市场利率的变化更加敏感,对经济的变化更加敏感,能够跟得上市场和经济的变化。

  三是市场竞争的加剧。2006年中国将兑现“金融业务全面放开”的人世承诺,面对即将到来的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正在积极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调整。改革后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高,其相对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2)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加强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扩张。华夏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即将开业,交通银行也将在呼和浩特落脚。随着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蒙古自治区落户,其业务范围必将覆盖包头地区,必将与包头市商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资源,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

  (3)农村信用社的改革2004年已全面展开,改革的结果必将出现更大的联合体,如省级联社的建立或成立农村商业银行,这些都会对金融市场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使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4)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以后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策略必将对全国银行业竞争格局产生很大影响。

  在面临以上四个方面挑战的同时,包头市商业银行也拥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那就是包头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按银监会的要求,监管水平和经营指标能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规定》的中等以上水平的中小商业银行,都有资格向银监会申请进行跨区域经营。

  目前,包头市商业银行总资本达到了13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1767%,各项经营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并达到了银监会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在省(自治区)内跨区域发展的监管指标。

  二、包头市商业银行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促进

  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包头市商业银行始终把建设经济强市作为自身的责任。全行的贷款主要投向了地方企业,如机场改造等市政府的重点工程都有商行提供的贷款。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除利用自身贷款以外,为加大对地方企业的贷款力度,包头市商业银行利用人民银行再贷款15亿元的支持,向北方重汽公司、稀土集团、市政工程、太平寺商业城、双龙煤炭、银河娱乐城、顺美服装140P大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地方汽车、稀土、煤炭等行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并大力扶持了一大批以东华货仓、荣资商厦、锦瑞美食、包头市澳弘房地产公司为代表的地方知名民营企业,繁荣了包头市的市场经济,为将包头市打造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强市贡献了力量。

  首先,为地方金融体系增添了竞争活力。

  “竞争是获得繁荣和保证繁荣最有效的手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全国金融从业人员的80%,营业网点的90%,金融资产的80%,市场份额的85%以上,它们在银行体系中近乎垄断的地位遏制了金融竞争,妨碍了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金融市场的形成。

  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保持地区金融体系的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内蒙自治区和包头市主要的金融机构,包头市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为当地的经济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各项业务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目前该行的各项业务总量已位居包头市金融同业的首位。几年来,包头市商业银行认真执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包头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运用城市商业银行灵活的经营体制和机制,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的核心作用,积极投身地区经济建设,实现了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仅2005年,包头市商业银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573亿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835亿元,办理各类贴现339亿元,成为包头市贷款速度增长最快、信贷投放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其次是满足各类金融需求的需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差异化程度逐渐加深,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倾向于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为银行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供给创造了条件。大商业银行固然能提供许多金融服务,但中小商业银行总能提供国有大商业银行难以提供或不愿意提供的、特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几年来,包头市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动态,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积极创新业务,带领员工赴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学习,先后成功推出了数十项新业务。2005年,在全国115家中小商业银行中成为被国家开发银行选定的3家合作伙伴之一,成功地推出了微小企业贷款业务。如今,包头市商业银行以当地最为齐全的业务品种,满足了不同方面的金融需求,有力地支持了包头市经济的发展。

  再次是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内蒙古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却面临技术力量弱、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融资困难等问题,亟待得到资金支持。但是国有大商业银行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从事金融批发业务,往往难以或不愿意为成本高、风险大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融资。而包头市商业银行融资方式多,机制灵活,主要从事金融零售业务,能满足各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包头市商业银行深知市场和客户对于银行发展的重要性。经过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确立了企业“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民营、服务市民”的市场定位和广大的市民是基本客户,中小企业是核心客户,大型企业是重点关注的客户,政府项目是积极进行支持客户的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

  三、包头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包头市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分析

  众多的中小企业是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资源优势

  “十五”期间,包头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中小企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截至2005年底,包头市共有中小企业7098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329户,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50户,年销售收入5千万元以上的58户,从事工业生产的中小企业总计实现销售收入2406亿元;在经济总量上,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生产总值比重占全市的42%,比“九五”末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对金融服务巨大的内在需求。

  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有着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并且许多又是高科技型的企业,加入WTO后,这类企业将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竞争力,包头市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大有可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现象,包头市商业银行的获益将不可估量。中小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腾飞,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资金、信息、技术甚至人才的交流,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与具有强大市场功能的大银行相比,包头市商业银行具有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熟悉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的优势。与之相对,大银行不具有这种优势。

  (3)经营灵活,决策效率高的优势。与大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决策层少,业务集中,决策效率高,同样的技术条件下业务调整快。针对企业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金融服务种类,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信息调研、结算便利等。这不仅能帮助中小商业银行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带来可观的非利息收入。中小商业银行采取灵活服务体系,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设计金融产品,营销人员“接单”,其他部门“看单下料”,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依照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线”,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2.包头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劣势分析

  (1)难以求得规模经济。银行是靠服务盈利的,服务好坏的标志是能否方便顾客,如设立分支机构方便顾客存、取、结算,也可选择高科技,运用电脑,把存取结算服务到家。从规模上看,分支结构广,顾客多,业务量大,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所以,规模究竟经济与否要测量边际成本和收益。

  大银行一般以“产品”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各式各样的产品,让客户集中选择,有利于顾客比较,节省时间。大银行有条件推出标准化产品,有利于按程序操作。所以,有人将大银行的经营模式概括为“产品中心主义”。

  包头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少,一般不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包头市商业银行能针对顾客需要量体裁衣,顾客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比如为企业投资、理财等。这种银行从事的服务,专业化强,个性强,难以推行标准化、秩序化。有人把包头市商业银行的这种经营模式概括为“客户中心主义”。

  包头市商业银行资本金少,实力弱,因而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对来说不强。但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强不等于防范风险的能力不强。因为承受风险的能力靠实力,防范风险的能力靠机制。从218亿元的资产规模来看,包头市商业银行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第一梯队相比,资产规模还有较大差距,但包头市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非常优良,这是包头市商业银行2005年在全国115家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小企业贷款试点”的3家合作伙伴之一的主要原因。如今,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运作模式,已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媒体纷纷登门进行深入采访。一位银行界人士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包头市商业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里冒出来的一匹黑马,正以其充足的内力全速往前奔。

  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所有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分支机构(包括营业网点)的合计数尚不及其中一家。包头市商业银行主要以自身经济实力和对投资者负有限责任为依托提供信用保障,虽然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高于其他中小商业银行,但所受限制较多,业务范围狭窄,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工具,融资成本较高。

  与发达国家的中小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亦存在相当差距。美、英、日等国的银行并购如火如荼,超级银行层出不穷,包头市商业银行承受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但尽管如此,包头市商业银行依靠自己的经营特色以及与包头市中小企业的牢固联系,共同组成了一道抵御大银行渗透的有力屏障。

  包头市商业银行能成为全国中小商业银行里的一匹黑马,和行长李镇西的思想、思路非常有关系。李镇西曾说:“我上任以后,第一个选择就是要搞清楚包头市商业银行未来的目标和方向,这样便于少走弯路。我一直认为规律完全是可以利用的。我选择的规律,就是要让我这个商业银行尽快进入国际化这样的一个轨道,尽快地跟世界上的好银行去看齐。”

  他表示,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未来。他带领包头市商业银行坚持向国际化看齐,高起点设立目标,然后根据环境和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分阶段组织实施,使包头市商业银行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总的来看,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历史较短,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平均经营业绩强于中小商业银行,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包头市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规模尚小,业务范围狭窄,受政府主导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影响,受整体实力、业务范围及体制等方面的限制,随着金融的进一步开放,面临的压力将是巨大的。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包头市商业银行人以理性的态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着眼于把包头市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国际化银行的目标,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他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提高盈利、国际合作”的工作方针,引进国有商业银行和跨国银行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全面贯彻ISO9001 2000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努力把包头市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好银行。

  为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设国际化的好银行道路上积极推进,包头市商业银行积极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精心准备:

  1.打造学习型团队,培育知识型员工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李镇西一直坚信的理念。在深思熟虑后,他把精力投向了团队建设。他提出,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摈弃“画地为牢、圈地本土”、不与外界接触的旧习惯,持之以恒地“打造学习型团队,培育知识型员工”。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国际化水平

  在培训上,包头市商业银行加大投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行讲课,充分为员工创造学习培训机会,提高全行干部员工文化知识水平。每年都要派出数百人次外出参加培训、学习,让员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新知识,学习新业务,即使在“非典”期间也没有放松过。

  3.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登陆包头市商业银行的网站会发现,包头市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除了要求各级员工加紧学习、更新知识外,还经常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连在包头市商业银行做小企业贷款指导的国外专家也兴致勃勃地参加。

  4.建立适应国际化机制的平台

  近年来,李镇西和包头市商业银行班子成员一道在考核、分配、用人上进行了改革,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打破传统的收入分配体制和用人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从而增强了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对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李镇西表示,包头市商业银行希望引进能够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的真正的战略投资者,投资方的持股比例应达到足以使其担当此任的水平。如果条件不成熟,包头市商业银行也不会急于行事。

  5.加快发展,未雨绸缪,为实现跨区域经营做好准备

  金融业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为包头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包头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又为银行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包头市商业银行上下一致认为,只要全行努力按照李镇西提出的“一体两翼”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模式,积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一定可以实现把包头市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国际化、跨省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目标。

  四、适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推行国际化战略,是包头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入世,标志着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加快了接轨速度,中国经济将日益融合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中国金融也将日益融入到这个国际化的市场中去。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有利于国内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入世后,中小商业银行到海外拓展业务,将主要受自身经营状况和东道国金融条例的限制,而较少受到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这有利于国内经营状况良好的商业银行发展、人才成长和技术进步。中小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按照国际一流银行的标准和规范,对自身从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到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国际化改造,以国际化带动现代化。这是国内银行业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李镇西曾说过: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着眼于把包头市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国际化银行的目标,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他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提高盈利、国际合作”的工作方针,引进国有商业银行和跨国银行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全面贯彻IsO9001 2000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努力把包头市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好银行。

  为此,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拟采取以下策略来推进:

  1.大力发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奠定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国际结算业务是最为基础的国际业务,是联系国内市场和客户与国际市场和客户的桥梁,是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性工作。包头市商业银行可通过推行本外币一体化战略,实施向国际结算业务倾斜的措施,营造有利于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提高整体营销水平,大力发展国际结算业务,培养一批具有境内外业务资源的跨国公司客户,打好银行国际化的业务基础。

  2.加强代理行工作与国际合作,加大境外宣传力度,提高国内银行知名度

  具有一定规模、相对完善的代理行网络,才能为包头市商业银行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提供必要的业务,这是包头市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条件。加强代理行工作的重点是与国外知名大银行建立和深化战略合作关系,要在授信额度、业务委托、人员培训与交流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通过与国外经济金融实体、信用评估机构的接洽和合作,加强境外宣传,提高国内银行的国际知名度。

  3.加大境外投资力度,提高境外融资能力

  具有一定融资规模和水平的境外投资和融资能力是包头市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外汇资产达到了一定规模,外汇交易和投资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包头市商业银行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加大境外投资力度,积极寻找和参加收益较高、风险较低的境外银团贷款和项目融资业务,挖掘潜在的客户;要在外汇交易上进行突破,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尝试进行外汇远期交易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加强国际投资的同时,必须提高银行在境外的融资能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实现国际融资零的突破或快速发展,增加银行外汇资金来源,提高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力争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成为信誉度高、相对活跃的一分子。

  4.积极吸引外资人股,优化银行资本结构

  吸引外资人股,改善资本结构,是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吸收外部、境外资金人股,一方面能改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为本行实现国际化经营准备好客户资源。吸引外资人股,应把境外知名度较高、实力较雄厚的国际或地区金融组织、基金和跨国公司集团作为首选。

  2006913日,李镇西表示,作为改善公司治理的内容之一,该行打算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

  李镇西在参加国际金融论坛期间表示,该行正同来自欧美的银行进行商谈,但他没有透露这几家外资银行的名称。李镇西表示,希望引入能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的真正的战略投资者,投资方的持股比例应达到足以使其担当此任的水平。如果条件不成熟,该行不会急于行事。包头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16%以上。

  5.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引进境外高级管理人才

  通过引进境外高级管理人员参加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够更快、更有效率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思想,这对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是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是我国人世后商业银行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战略选择。

  6.认真做好设立境外机构的可行性研究,争取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将本行的经营网点延伸到国外,是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最为关键和实质的一步。在这方面,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已先行了一步。香港是我国走向世界的最主要通道。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中资机构众多,国内一些银行股东和主要基本客户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具有较好的客户资源,因此香港过去是、今后仍将是国内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第一站。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可采取收购当地资产质量较好的小银行,或者先设立代表处,待条件成熟后升格为分行等不同的形式。

  五、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际化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全球或世界主要地区,主要服务对象是进出口公司及跨国公司,金融产品实现了高度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金融合作与竞争。

  虽然包头市商业银行成立只有8个年头,但毕竟船小掉头快。或者是因为“年轻”带来的包袱小和设备新,或者是因为机制灵活,包头市商业银行一直在中国银行业扮演着改革先锋的作用。

  与世界金融全球化的潮流和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相比,我国金融全球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道路的选择适应了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适应了金融规则国际化的要求

  目前国内一些与WTO条款和国际规则及惯例相违背的政策法规必须修改,使其与国际惯例接轨,包头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无法继续在政府特殊政策的保护下经营。另外,中小商业银行目前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财务体系、信息披露制度等也要符合金融规则的要求。

  2.适应了客户行为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推动金融全球化的原因之一就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加入WTO后,根据对等互利的原则,我国企业将获得更多对外拓展业务的机遇,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将大大加深,银行客户经营行为的国际化趋势也将大大加强。为此,包头市商业银行必须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任何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本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配合。国际经验证明,金融支持比国家支持更具说服力和信用保证。因为国际化的银行拥有资金、人才、国际金融市场、客户联系等优势,能够为公司的海外投资与经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国际化经营是资本流动国际化的要求

  资本流动国际化是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近年来,我国引进国外资金不断增加,对外投资也迅速发展,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参与国际资本流动或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全方位服务。

  4.国际化经营是提高银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近年来世界银行业正朝着全能化的方向发展。根据美国资料统计,美国个人金融资产的26%存放在银行以备急需所用,40%左右放在基金管理公司为未来的储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产品的日新月异,中小商业银行直接管理的资金将越来越少,横向扩张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商业银行法》规定境内银行必须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管理体制,但并没有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外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以及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等加以限制。

  通过对当前中小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国际形势分析,包头市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业务,是增加其利润,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将为其今后向国际化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第二节  包头市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选择的理论依据

  商业银行国际化理论主要是将跨国公司理论与银行经营的特殊性相结合来分析银行的国际化成长。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通过跨国经营海外扩张,实现国内国际业务一体化发展,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可以分散风险,推动金融创新,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扩大对母国跨国公司服务,以及规避监管,降低税费负担,增加收益。

  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全面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银行业必然与世界全面融合,商业银行将处于一个无边界的世界之中,全世界的顾客都了解世界上最好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都希望得到他们而不介意他们来自哪个国家或银行,所有的银行都在相互交织的世界经济和金融之中竞争,实施全球化战略是必然的。许多人由于认为全球市场要比国内市场更复杂而惧怕国际化,实际上,全球不过是一个国际或地区的扩大,成功的国际化战略实际上是一系列国内经营战略的扩大。

  一、国际化战略的基本涵义

  当今,一个新的概念正在形成,即经济与市场的全球化。发达国家的大银行无不实施国际化战略。一方面,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定》规定,我国银行业将逐步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不断地进入我国,中资银行同样可以进入外国;另一方面,各国都不断地降低限制银行业进人和资本流通的各种壁垒,加之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大发展,使经济金融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银行业的国际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化、全球化的银行网络业已形成,中资银行有必要和能力进入其中;三是国内企业和名牌产品不断走出国门,进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迫切需要国内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四是世界许多著名大银行都实施了国际化战略,并取得了成功。据英国《银行家》杂志资料,1998-1999年度排名前100的大银行中,其海外资产所占比重无不比上年有明显提高,其中位居前3位的美国运通银行、英国渣打银行、瑞士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比分别高达855%、766%、765%。事实表明,实行国际化战略的银行能够以只在国内经营的银行所不能及的方式增加盈利,并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可以从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上获得更大的回报;

  2.通过把价值链的特定环节和特定的价值创造活动安排到效率最高的地点来实现区位经济效益,获得经济优势;

  3.降低价值创造的成本;

  4.可以在最大的市场中发挥自己的营销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为更多的顾客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面对这种形势和趋势,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确定和实施自己的国际化战略,以参与世界金融竞争。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主要是指银行管理要素与营销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战略意图与战略目标进行流动和组合,以实现客户选择、产品营销、资本配置、资金流动、网络联系、人员构成、技术集成、管理规则的国际化。

  过去,进人国际化市场的主要方式是“跟随客户战略”,即银行的客户到哪里,银行服务就跟随到哪里。现在银行的国际化战略越来越多样化,包头市商业银行选择国际化战略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1.跟随客户模式

  即银行盯住自己的客户进入哪个国家,就把提供服务所需的各种资源与系统转移到哪个国家。

  2.自己寻找市场模式

  即银行根据对有关市场前景的分析与期望,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直接进入该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服务机构。如中国入世后,许多外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利用中国对世贸组织的承诺,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由于许多国家都会对进入的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的监控,商业银行要想尽快占领市场,往往采取多种方式。常用的方式有:直接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但是,由于门槛较高,难度大且慢;收购所在国当地提供相同产品与服务的银行机构,但关键是留住被收购银行的核心人才,以利于获得当地的市场信息;以股份制形式参与当地的经过慎重选择的银行机构,正确逐步控股,如2002年底,花旗银行参与5%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3.电子营销模式

  即随着技术(如互联网、卫星传输、数字电视等)的发展,电子商务技术的普及,银行直接利用互联网,建立电子银行,向各个国家开展网上银行服务业务。

  二、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理论学说

  包头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从了解国际化经营理论学说开始,以便做出具体的策略选择:

  1.“引导效应”

  这一假说最早由阿莱伯于1984年提出,是较为传统的国际化经营学说。认为银行跨国战略是由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所引致的,跨国银行的主要发展动机是配合国际贸易的进行。在主要的贸易伙伴国设立分支机构可以使贸易结算和支付更为便利,从而提高本国出口商的竞争能力,银行也可从经营中获取稳定的中介收入。后来格鲁伯和阿莱伯研究认为,银行国际化的目的在于为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继续服务。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直接刺激了跨国银行业务的发展。由于这些银企有着密切的联系,跨国公司扩张带动了银行网络的扩大,以适应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国际化。金德尔伯格(Kinclleberger)和莱文(Levine)的研究认为,跨国银行反过来又有引导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作用,即银行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有“跟随者”,又有“领导者”的功能。银行服务于贸易或海外投资,可以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海外业务量,在国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可以使净利润有大幅提高的可能。

  2.区位优势学说

  这一假说是指东道国的独特优势,如管理体制、市场利率、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外资银行优惠,或是经营环境好于跨国银行的母国,从而对跨国银行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具体表现为:一是税收优惠;二是存贷款利差大;发展中国家出现较高利差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抑制”。三是市场容量大,四是监管环节宽松,出现“严内松外”的现象,其监管制度不健全为外资银行的运作降低了成本。还有其他优势,如东道国劳动力成本低,或东道国政局更加稳定、金融体系更为安全等,均构成区位优势从而形成比较利益,推动银行国际化。

  3.规避风险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说明,只要在资产组合中的不同资产收益率变动不完全正相关,则资产多样化(分散投资)可以降低同等收益率下的风险(主要是非系统性风险)状况。托宾和马柯维茨建立的资产选择理论可以证明银行国际化战略会有效降低银行资产组合中的风险系数,从而提高净收益。近年来,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力地支持了资产国际化可以规避风险的假说。赫斯顿和罗曼豪斯在1995年的研究中发现:银行资产分布在不同国家可以有效规避国别风险,从而确保收益的稳定性。

  4.获取银行综合优势

  英国里丁大学邓宁教授吸收了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等成果,形成“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些理论都可以从银行的综合优势解释跨国银行的行为。一是声誉、经验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优势;二是规模经济的所有权优势,跨国银行的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资产存量和银行网络规模上;三是内部化优势,这是指银行通过可控制的交易内部化取得利益,实现途径有资金的调拨定价、广泛的客户联系、广大的信息网等等。

  5.银行体系重整

  银行体系的改革和重组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都面临的问题。世界银行认为,对国内银行体系的改革有三种思路。一是准入方式,准许新的银行自由成立,并对外资银行开放市场,多数金融体系落后或初始金融条件恶化的国家(如俄罗斯和拉美各国等)应选择准入方式;二是整顿和复兴方式,即对现有银行系统进行改良,多数原有银行体系完好且公众信任度高的国家(如波兰和匈牙利等国)应选择这种方式;三是准入与整顿复兴并举方式。一般而言,在发展中国家,跨国银行的进入受到各国法令的严格限制,所以它们会静观其变,等到东道国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后,相关金融改革措施出台、市场开放之际,借收购等手段强行进入。因为此时进入不仅不会存在严格的限制壁垒,而且可能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市场机会。

  三、包头市商业银行实行国际化战略管理的特征

  包头市商业银行实行国际化战略,具有以下特征:

  1.以自身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后盾;

  2.树立“全球思考,地区行动”的理念;

  3.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

  4.建立“跨文化”的企业文化。

  而实施全球战略要关注三大关键要素:

  1.创造国际范围意义上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使之具有以下特点:

  (1)与具体的市场机会的一致性;

  (2)竞争对手模仿或替代的困难性;

  (3)该核心能力的可维持性;

  (4)总体上的独具性或稀缺性。

  2.建立大系统协同效应

  即视整个国际市场为一个“经济生态系统”,本银行既是一个大的系统,又是国际市场的一个子系统,并积极构建各个子系统、孙系统、各要素、各运行环节、各地区之间的协同机制。如建立符合国际化市场运作的业务流程,对银行价值链与其客户的价值链进行“X”再造,形成新的客户关系网络。在这方面,PNc银行提出三个战略目标:(1)通过创建多渠道的、整合的客户关系建立网络体系实现增值服务;(2)通过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创造一种全新的衡量运营绩效的标准;(3)通过继续深化自身改革,实现从提供传统型银行商务向由电子商务及相关收费驱动的高增值流程服务转变。而花旗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则根据各行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战略措施,并把各分行业务、营销、流程活动等分散,主动协调各分行的形象、设计、服务标准等。

  3.合理配置资源,即银行可以根据以下因素在各个相关市场或国家、地区调整、配置资源:(1)市场竞争现状、发展潜力与增长速度;(2)进入壁垒与风险程度;(3)战略价值。

  第三节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历史,在1949年以前可以说是帝国主义列强纷纷粉墨登场的历史,充满了早期跨国银行经营的殖民地色彩。只是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一扫过去的耻辱,在经过几十年的沉寂后,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

  一、1949年以前的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

  以英国为首的列强用枪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来华进行贸易和投资,外国银行也纷纷来华设立机构,占领我国金融市场。1845年,丽如银行率先在广州和香港设立分行,成为在华营业的第一家外国银行。随后的汇隆银行1851年在广州、1854年在上海设立分行。至19世纪80年代末,列强在我国设立的银行达到17家,逐渐霸占了我国金融市场。这一时期是英国控制中国金融的时期。

  清政府于1879年成立了通商银行,这是我国银行业产生的标志。但它没有实力与列强抗衡。说到我国银行自身的国际化经营,当数20世纪的山西票号。1907年,山西合盛元票号在日本神户开业,至年底它已在神户、东京、横滨、大阪和仁川设立分号,当时每年的汇兑都在2亿日元以上。这大概是我国金融机构最早从事的国际业务。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中国人并没有在政治、经济上获得独立。这一时期,更多的帝国主义国家来华设立了金融机构,从而打破了英国银行独家垄断的局面。日本侵华时期,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基本处于停滞。日本战败后方才复业。

  战后,美国银行接替日本迅速成为各国银行之首。外国银行的数目虽然有较大的下降,业务也主要集中在上海,但其势力依然十分雄厚,且发展十分迅速。

  这一时期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中国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开始发展。1917年,中国银行在香港设立了第一家分行。1929年,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成立,这是中国的银行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海外机构。此后中国银行又设立了新加坡分行、纽约分行和东京分行。作为与中国银行齐名的交通银行也相继设立了香港、新加坡、北美等分支机构。尽管如此,由于我国银行资产规模和业务量小,中国的国际金融业务仍然操纵在外资银行手中。

  二、1949年以后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是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活动,一是外资银行在华国际化经营活动。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全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最初的几年内,银行的海外机构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1949年,中国银行的海外机构共有22个,到1953年,海外机构增加至45个,总资产约6000万港币,业务量比1950年增加了1倍。1953年后,由于国内外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缓慢。除原有机构外,在较长的时间内,新的机构数量增加不多,不论是业务量还是人员、效益均没有大的扩展。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才开始进人迅速发展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也开始重新起步。197912月,日本进出口银行率先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此后,我国外资银行业的发展一浪接一浪地掀起高峰,外资银行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金融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外资银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且与中国历史上的外资银行来华经营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第一,外资银行来华经营并得到蓬勃发展是中国政府主动对外开放的产物,没有过去那种殖民地色彩;第二,外资银行占整个金融市场的份额很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主导甚至操纵金融,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我国金融市场的补充;第三,外资银行的经营活动全在中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规范之中,没有了以前的种种特权。

  三、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格局的基本特点

  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银行业经历了在运行规模上从小到大,在金融产品上从少到多,在经营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技术上与国际银行业逐步接轨的渐进发展道路,并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柱,为宏观经济战略的实施奠定了重要的金融基础。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金融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与金融国际化的发展潮流相比较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地表现在以下方面:

  1.银行资产布局主要集中在国内,具有典型的封闭经营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模式,在经济相对封闭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银行业,除中国银行外,其体制构架、经营模式设计和资源市场在经营中基本形成了以国内资产为经营主体的格局。20036月末,我国银行业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98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资产159万亿元,占8096%;外汇贷款资产1173亿美元,占596%,银行业持有的外汇贷款资产,主要源于境内居民和企业的外汇存款。我国银行业的这种资产格局,客观反映了主体银行业资产经营布局严重封闭、国内外汇资源运行狭窄的现状和我国金融体制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突出矛盾。

  2.银行机构布局主要集中在国内,具有较高本土化经营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备的银行体系,即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中小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基础的金融机构体制构架,形成了11万多个遍布大中小城市和重点城镇的银行机构布局。这些金融机构在集中社会资金,支持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国金融机构的布局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点。而花旗银行致力于与美国经济全球拓展相配合相继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置1300多个经营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扩张网络和全球竞争态势。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明显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拓展性和竞争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8000多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由97%到727%。总体看,我国经济已经具有较为明显的外向型特征,但是银行业本土化经营的基本特点并未发生大的改观。从经济金融的战略格局考虑,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缓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3.银行的制度体系和风险控制架构与国际银行业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由于我国经济和金融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金融服务对象又主要限于国有经济,导致银行功能、体制和风险控制系统等存在着较大缺陷。一是银行的金融界域狭窄,基本以严格的分业经营作为金融管制的主体构架,限制或禁止银行业进入诸如保险、证券及投资银行业务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基本体现为国家的单一资本属性,法人治理结构不清晰,仍对国家有较强依赖性,尚不具备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三是制度体系基本是缘于中国特定国情和特有经济属性所制定,与国际银行业的通行规则和经营管理惯例在多方面存在着差距甚至背离;四是风险评价标准,风险控制目标、风险监管模式及风险资产处置方式和手段等尚不能与国际银行业进行有效接轨;五是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的技术素质与先进的国际银行业存在较大差距,核心竞争力不足。因此,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迎接和直面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加快推进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现实。

  4.银行经营范围狭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银行业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带有全面性的金融创新浪潮,并给西方国家金融业和整个西方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变化。从其主流趋势看:一是金融资产与负债的证券化迅速发展,以其重新设定抵押或提升国家、机构和企业信用,创造和形成新的金融工具,进行新的融资,如国债、企业债券和按揭抵押债券等,通过零利息、可转换利息和期限错配等多种组合方式,形成新的金融主导产品;二是银行表外业务迅速扩张,银行在注重发展传统资产业务、结算业务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利用自身信用资源作为新的赢利手段,比较广泛地发展履约担保、备用信用额度、循环信用、互惠存款协议、利率互换以及期货与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并且比较广泛地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新型理财业务拓展业务空间;三是普遍拓宽金融服务领域,积极开办委托代理金融业务,如基金经纪、货币互换掉期、代理保险业务和代理收付款业务等,使中间业务成为银行业新的赢利来源和业务支点;四是普遍加快银行网络化的建设和发展。在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推动下,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银行业中以分支行为载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将不再具有广泛性,出现了金融机构虚拟化的趋向,从而使分支行的角色和功能面临新的转型。这种金融创新和变革,为西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金融资源和长期持续的动力。根据对美国金融业的考察,仅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界创新的按揭贷款证券产品,在19462001年中直接吸收国际投资达四万亿美元左右。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虽然注重拓展了银行中间业务,如委托代理、基金托管、代收代付和客户理财等,加快发展了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等,但从总体看,银行业的经营业务仍处于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传统存、贷、汇范畴,金融创新和拓展远远落后于西方银行业的发展进程。

  5.我国银行业与我国经济的外向型发展尚不具备必要的战略协同性

  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金融扩散和资本输出,以期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中,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快金融结构和金融功能的调整,全面推动经济增长,提升本国(地区)的国际经济地位和经济竞争力。因此,以金融为先导的跨国经济输出和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和主流趋势。长期以来由于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与经济日益全球拓展的不同步性相当严重。2002年末,国内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万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8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79亿美元;我国设立在境外的中资企业总数达6960家,协议投资额达1378亿美元,项目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育和发展了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首钢集团、中国港口建筑总公司和中国五矿进出口总公司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我国企业和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随着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产业链进一步延长,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本土金融体系的支持和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战略协同。如不能尽快解决这种体制性缺陷,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乃至进出口贸易的扩大,今后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金融困难及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一问题如不能尽快加以解决,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需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和推进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第四节西方银行国际化经营历程与启示

  由于包头市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道路的选择并无前人的成功经验,也谈不上国际化道路的固定模式,因此,包头市商业银行选择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成功与否需要包头市商业银行人发挥智慧与勇气,积极探索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实施之路。也许从西方银行国际化经营历程中,能得到一些启示。

  一、当代西方国家银行国际化经营发展的阶段划分

  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银行国际化经营得到了空前发展,从其业务内容和地域特征来看,这40年的发展又表现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以欧美跨国银行的大发展为主要特征。这一时期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的形成,使伦敦又恢复了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海外分支机构的迅速扩张。进人70年代后,其余工业化国家,尤其是德国、日本、加拿大的银行也迅速国际化,英、法两国也逐渐摆脱了其原海外银行业务的殖民色彩,开始向其他国家发展。

  第二阶段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在银行国际化领域美国的地位相对下降,日本的重要性上升,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后起工业化国家的银行国际化经营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在80年代,后起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如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韩国等也纷纷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世界大银行进行大并购、实行跨国经营的时期。各国银行实行跨国、跨行业并购后,大多具有金融超市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竞争能力。这番兼并浪潮直到2001年后才有所放缓,受美国新经济热潮的降温、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全球市场需求下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跨国并购在内的全球并购热潮急剧降温。从全球范围看,巨额的银行业并购并不是为了在银行规模上击败对手或者是为了在当前竞争中取得优势,相互合作谋求优势互补的并购成为潮流。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拿大银行的国际化竞争战略

  1980年通过的《加拿大银行法案》把金融服务与竞争引进了一个新时代。外国银行从80年代开始被允许进入加拿大市场。这一时期金融业最大的变化就是银行间的重组和战略重点移向北美。1979年,苏科蒂尔银行就认识到各银行间的相互依赖性,并在银行重组中发挥了协调作用。皇家银行进入20世纪80年代认识到必须提高市场效率。加拿大银行界普遍认为,作为一个银行就应该是全球性的银行,因此十分重视改变银行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的传统区分,努力增强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拿大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其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银行业务发展战略从地理型向顾客型转变。蒙特利尔银行在1982年首先面向全球服务于社团法人和政府,并把服务于社团法人的业务作为核心。该银行在北美的发展成为其全球战略的基础,并在这一基础上又从世界市场获取了许多新机会。1980年,帝国商业银行进行机构重组并重新进入国际市场和社团法人市场,同时也确立了以服务费用收入为新的业务重点。通过重组建立了新的国际经营机构,其主要业务对象包括个人、社团法人、投资和管理服务。苏科蒂尔银行从1986年开始实施全方位服务的金融机构战略,并建立了世界范围的信息系统。其主要经营业务正如该银行1991年的年度报告所称:“我们作为北美最大的银行之一,将为零售业、商业、社团法人和国际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二,各主要银行的组织结构和国际经营战略变得更加相似。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管是在加拿大市场或是在国际市场,都已出现了资本市场的细分化。这种细分的资本市场使得主要银行有更多的定位选择。市场的全球化使国内外市场规则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导致了产业的重构和不同市场定位竞争基础的变化。导致产业重构的原因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世贸组织以及其它的贸易协定等。在动态的竞争市场上,战略越来越变得具有相似性,因为一家的成功会很迅速地被他人效法。组织形式也有着同样的扩散效应--成功的组织必然产生机构效应。

  第三,确立了以北美作为国际经营战略的基础。加拿大所有主要银行都要实现一定的国际经营战略目标,而在加拿大所面对的三大贸易集团(北美、欧盟和亚洲)中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市场基础和网络关系,加拿大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必须进行战略基础的选择,其结果确立了以北美作为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从世界其他市场离开,而是要在其他市场更好地有选择地集中经营。之所以确定北美作为战略基础,其原因之一在于,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目标市场、产品市场选择与进人方式之间的战略关系必须进行考虑。进入市场的方式对于跨国公司和金融服务公司是不同的。

  第四,银行业的非中介性的谋求安全性趋势日益增强。社团法人对其资产的管理变得更加聪明并设立证券部门使其像跨国银行那样发挥作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对银行提供知识资产的需求。同时,基金和信息的商品化又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经营成本。如果说过去的银行战略是建立在维持无形资产的比较利益上,那么现在银行的这些无形资产在细分化的资本市场上将降低其价值。所有的银行若要为争夺主要客户而参与竞争并取得成功,必须极大地关心成本控制,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与特别客户与特别金融产品相联系的巨大的比较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讲,利息成本应该是可以控制的。即使银行作为价格的接受者,仍然能够通过其选择来影响经营所带来的风险。要获得高收益,风险贷款必须考虑借款者的成本影响。资产的管理是复杂的,集中于成本控制管理的同时,也要考虑20世纪80年代后机构变化的情况。在零售方面,由于金融中介边界的模糊,同样是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来自新的竞争者,新的竞争者拥有不同的金融手段和工具,不同的信息源或者渠道。机遇来自市场条件,市场可以创造新的服务,即可以产生新的市场定位。从这一点考虑,加拿大银行要获得很高的收益,保持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是基本的要求。

  第五,银行业注重采用新的信息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竞争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正确对待新的信息技术和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如果复合产品带来成本效益,不同市场定位的数量将受到限制。从来自复合生产线的规模经济中获得成功将是有意义的管理挑战,它是合作协同的成就。创造规模经济的基础是容易的,但通过组织形势的变化去获得竞争成功是十分困难的,还必须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成功的金融服务机构,在未来的21世纪将不得不把着眼点集中于为顾客创造价值上面。市场规模和组织设计在这个紧密型的全球性竞争产业中将被顾客的需要所支配。

  三、当代日本银行的跨国经营

  当代日本银行的跨国经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一度处于守势,听任美国侵占它们原来的势力范围。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日本银行也通过合并和购入其他银行股权开始迅速对外扩张,并通过设立附属机构这一方式对外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一度占统治地位。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日本和欧共体经济的崛起,国际资本市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的银行异军突起,并组建了世界最大的银行,在多次全球银行十强排名中,日本的银行始终处于统治地位。日本的银行积极开展海外业务,使其国际中介能力日益增强,金融资产不断增大。90年代后期,面对欧美规模空前的全球性银行业合并浪潮,日本的银行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加入了这一世界性的合并浪潮之中。

  随着日本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以美国为主的一些西方大型金融机构却趁日本金融界剧烈动荡、金融机构破产或陷入经营困境之际,纷纷进入日本金融业,收购了大量日本银行。而日本的银行面临国内金融困境和海外业绩不甚理想,纷纷出售在美国的资产或从美国市场抽身而去。很多日本的银行因经济情况日差,资产负债增多,不少银行如住友银行,已出售其美国分行套现。面对内忧外困,日本银行业被动进行了一系列整合,组成了四大金融集团,重组后的日本四大金融集团全部进入英国银行家2001年全球十大排名之列。

  短期内,日本大银行的影响主要限于国内金融领域和经济领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银行经过内部整合和各项改革,有可能会成为真正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银行,以重新找回20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业雄霸世界的感觉。

  四、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通过典型国家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比较可知,这些国家的跨国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其国际化进程都是步步推进的,通过不断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他们都是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形式来进行海外扩张,从而对海外市场进行不断的渗透,达到寻求高利润的目的。

  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道路从总体上说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制定和实施面向新世纪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能否在未来的全球金融业竞争中实现,关键在于包头市商业银行人能否对国际化形成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能否制订一个与国际大环境的发展变化协调一致,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

  综观世界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兴替历程,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决策者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与经贸国际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加快银行国际化进程。

  经济实力是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基础,脱离了它,银行国际化只能是一句空话。没有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实力空前提高,就不会有英国的银行在近代国际化经营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样,近现代美国的银行业之所以能够独步天下,也是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日本银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独领风骚,也是其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结果。可以说,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到渠成的事。就包头市商业银行而言,国际化经营已经提上了日程,但包头市商业银行要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经济实力。国际化经营要稳妥地建立在与银行自身的经济实力相当的水平上。既要避免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出现为国际化而国际化的“洋冒进”,又要防止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妄自菲薄和故步自封。

  2.银行国际化应根据形势发展采取灵活的战略。

  一般而言,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受多种外部因素及自身相应战略调整的影响,因而是不可能直线发展的。银行国际化经营形式的多样性使得银行国际化经营有更多选择。研究银行国际化发展历史使我们看到具有以下特点:各国经济条件不同,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方式选择不同。它们分别采取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代理行、确定策略联盟、附属行、实行并购等一种或多种方式。我们很难界定应该选择哪种方式或哪种方式更有效。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方式有多种,但每一家银行要根据自身实力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要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有一个把握,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有敏锐的触觉。我们不能看到国际大银行都在进行并购而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当然不能就说它不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审慎的决策过程)。对任何方式的选择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知道我们想达到何种目标,它是否能满足我们的要求,然后做出取舍的判断。

  3.何时、何地、建成何种类型的银行,是中小商业银行在推进国际化经营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结跨国银行发展历程我们看到:银行国际化的重要方式是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国际上较大的金融机构在国外开设的分支机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位于世界大型金融中心,向该地区提供服务,成为其总行与该地区金融业务的纽带,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另一类是向当地公司、客户和个人提供零售业务。

  跨国银行有由单一银行向银行集团再向全能化银行发展的趋势,在地域上也有由近及远的特点。包头市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不能忽略这两个特点。在地域上我们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设立覆盖全球的机构网络,我们还要一步一步来,孰先孰后是我们要做的决策;我们也不能指望短时期内达到花旗银行的水平,成为一个全能银行,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但我们在推进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能否实行集团化经营呢?我们是否需要变成全能银行及何时变成全能银行?对这些问题的明晰解答将会使包头市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少走弯路。

  4.适时的金融改革是银行国际化经营生存与发展的支撑

  纵观美国银行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它实际上是一部不断实行金融改革的历史。美国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自身经营的问题而遭到“外敌入侵”,一度导致银行业国际排位下降和国内外金融市场份额减少。面对这种局面,美联储打破以前的限制,允许美国银行在各州建立国际银行业务设施。这一举措使美国本土银行和海外分行享受同等待遇,都可以办理境外美元业务。这使得大量资金进入美国,改善了美国国际收支状况,提高了纽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5.适时合理地拓展银行分支机构,积极向外“渗透”

  因为已经达到银监会允许跨区域发展的监管指标,包头市商业银行开始了省内扩张。20068月,巴彦淖尔市金融办与包头市商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呼和浩特市签署金融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包头市商业银行一次性整体接收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信用联社金川信用社、磴口县农村信用联社、乌兰布和信用社、巴彦高勒信用社,合并组建包头市商业银行巴彦淖尔分支机构。包头市商业银行在巴彦淖尔市设立分支机构,一方面延伸并拓展了包头市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在优化巴彦淖尔市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支持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前,包头市商业银行董事长闫旺林20066月在济南参加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会议时表示,准备接收一些省内的信用社,在西部地区再多设一些网点。包头市商业银行近年内的目标是要建设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

  6.遵循国际惯例,提高自身素质,逐步与世界银行业接轨

  我国银行业要走向世界,必须熟悉、尊重并自觉遵循国际惯例,按国际惯例办事。所以,我国银行业应该:一要加速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提高银行业的服务效率;二要培育大批既懂得国内、国际金融业务,又懂得国际惯例及法律的国际金融人才,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使用机制;三是要在国内外业务活动中牢记国际惯例,使我国银行业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把我国的国际金融业务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当中。

  7.通过产权约束建立银行的激励机制和风险机制

  产权是交易的前提,产权的界定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效率。我国在银行业的改革中,只是改革管理体制,向西方的商业银行学习,学习其管理体制及管理经验。但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规范的产权制度。不进行产权制度的变革,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不可能彻底,这样的银行制度也不能适应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建立内部激励机制还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都必须以产权制度的变革为前提。建立与现代银行制度相适应的现代内部治理结构是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合理的内部组织体系、合理的用人机制等,都是银行竞争力的源泉。

  8.拓展银行业的业务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际化竞争必须从各个方面增加银行利润,无论是表内业务还是表外业务,无论是商业银行业务还是投资银行业务,无论是零售业务还是批发业务。我国的各家银行必须进行适当的分工,在发展战略上力求特色,在国际化方面发挥优势,避免趋同。对于规模较大、资源充足、管理水平较高或者拥有很强的职员培训能力的银行来说,可以采取综合性银行战略。在目前从事的国际结算和融资、外汇存贷款基础上拓展注入项目融资、证券经纪、国际并购咨询、衍生金融证券等新兴业务。对于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的银行,可以重点发展某一方面的国际业务。对于新兴的银行机构,如果资源尚不具备,我国的国内市场又很大,可以立足国内某一方面的业务,在国内同行中成为某方面业务的佼佼者。

  9.提高银行全面监控意识和风险意识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金融一体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国的银行业必须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创造国际化条件并积极参与国际银行服务市场的竞争。同时,我国的银行监管当局更应该提高适应这种开放经济的意识,利用开放式思维来考虑银行的监管问题。为了提高银行监管部门开放式金融调控意识,应该加强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后的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研究,提高金融监管当局的风险意识;有组织地分析过去发生的全球银行危机的案例,提高银行监管当局的国际化风险鉴别能力,便于防患于未然;加强银行监管当局人员的国际培训,提高监管者的素质和水平。

  回头看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在经营环境上,同样面临着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和人世后外资银行进人带来的竞争加剧的局面。如何吸取别国金融业发展的有益经验进行金融改革,以提升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国际化经营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这是广大中小商业银行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