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人喜欢钞票,但钞票不一定喜欢人人

人人喜欢钞票,但钞票不一定喜欢人人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人人喜欢钞票,但钞票不一定喜欢人人语文老师教到《志摩日记二则》时,解释徐志摩所说:“数大”便是美的概念,例如:从无极的蓝空中下窥大地,是美;泰山顶上的云海,高大的云峰在晨光里镇定着,是美……在一般老百姓看来,钞票是财富的象征;在一些权势者看来,钞票是权力的演绎;在经济学家看来,钞票是用于商品交换的工具,是一般等价物。

1 人人喜欢钞票,但钞票不一定喜欢人人

语文老师教到《志摩日记二则》时,解释徐志摩所说:“数大”便是美的概念,例如:从无极的蓝空中下窥大地,是美;泰山顶上的云海,高大的云峰在晨光里镇定着,是美……老师问学生小立:“你还可以举个例子说明‘数大’便是美吗?”小立随即答道:“钞票。”


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此话不是人的生存目的,但在日益商品化的经济社会里,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钱的时候,“钱”这个概念便牢牢地印在人们的大脑中,就连玩个“干瞪眼”赢了一块钱,也会欣喜若狂。的确,谁想跟钱过不去?你要是跟它过不去,只能说你跟它无缘。

钱是个人见人爱的东西。在一般老百姓看来,钞票是财富的象征;在一些权势者看来,钞票是权力的演绎;在经济学家看来,钞票是用于商品交换的工具,是一般等价物。这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说白了,钱就是一种媒介。有了这个媒介,才能够把不同的劳动价值,统一在一个媒介之下,从而进行交换。

自从人类与易货贸易这种最古老的交易方式挥手告别,就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我们生活在群体的社会环境之中,相互间都需要协作,为了显示公允,货币就横空出世了。

人们过去的婚姻,都是通过媒人促成的,所谓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还有各种买卖,都要有经纪人。意思就是,买卖自己的劳动也要有经纪人。这里所说的经纪人,可不是艺人经纪人,而是一种媒介,一种货币单位。

当今时代,人类告别了小单位的经济生活模式,进入社会供求融通的大生产合作。财富也就发挥出了极大的社会性。人们不再为吃穿等生活基本要素发愁,自我生产、应用被社会生产取而代之,大协作、大生产满足了更多人的生活需求,使人们过上了“不差钱”的生活。

需要知道的是,财富不仅仅是金钱,它还是物质、是精神、是人类需要的种种。金钱客观反映了一个人对于物质和精神的一种需求关系。因此,很多人在这里犯了错误,追求这种媒介。公元前1世纪成书的古印度寓言集《五卷书》中的“痛苦的金钱”就是一个例子。

这则寓言讲的是,在一个清静而偏僻的地方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和尚,生活过得清贫而快乐。后来,这个庙里香火旺盛,四面八方的人都到这里上供。和尚就把这些供品卖掉,将得到的钱揣进自己的口袋里。自从有钱之后,和尚不再相信任何人,无论白天黑夜都把钱藏在自己胳肢窝里,总是担心被别人偷走。这使得他整日心神不宁,日子过得很痛苦。

从这个角度讲,钱并非好东西。弄钱的时候,有痛苦;想保住已经到手的钱,也有痛苦。钱丢了,有痛苦;把它花掉,也有痛苦。说到底,金钱成了人们痛苦的根源。

你必须明白,不管你是什么人,睡觉只需要半张床的位置就够了,如果睡相差一点一张床也足够了,不会因为你是李嘉诚就要睡2000张床,都可以在上面打滚了。

一个人有钱并不一定就幸福,亲人之间,谈到钱就伤感情;恋人之间,谈到感情就伤钱。现代生活中像寓言中有钱而痛苦的和尚一样的人不在少数。一个社会财富多——GDP总量大而增长快,也不一定福利高。如果GDP增加,环境破坏严重,贫富悬殊过大,这样的社会也是没有福利可言的。因此,全面一点说,金钱是福也是祸,是善也是恶。不过这种说法有点诡辩似的辩证,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是可有可无的废话。经济学不讲这种废话。经济学分析问题总是离不开具体条件,因此,经济学家既不讲“金钱是万能的”,也不讲“金钱是万恶的”。他们认为金钱是中性的,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金钱是福是善;在什么条件下,金钱又是祸是恶,这才是有意义的做法。

经济学认为,在贪婪者手中,钱有可能是一种罪恶;在守财奴手中,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善于用钱的人手中,钱才是财富。说到底,金钱是什么,主要取决于如何获得金钱以及如何使用金钱。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劳致富,又善于把钱用到合理的地方,金钱就能给人带来幸福。事实上,勤劳致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许多人眼中,奋斗赚钱的过程比得到钱的结果更重要。这时金钱代表的就是成功。那些靠贪污、抢劫一夜暴富的人不仅没有这种幸福感,心里还会恐惧万分——一个贪官看反贪的电视或小说大概会心慌意乱。缺乏了安全感,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还有一些人一有闲钱,想法就多了。于是就炒股、炒房、炒绿豆,不一而足,乐此不疲,这样的人也难有什么幸福。

一个将金钱花在正当地方的人,当然是幸福的。但人的幸福并不完全来自个人享受,还来自于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中有同情心,有对同胞的爱和关心。把自己赚来的钱用于帮助他人,捐助慈善事业,满足了自己的这种心理,同样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这时自己金钱的边际效用也不会呈递减趋势了。此外,还要学会创造,创造新的财富,新的生活方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样重要,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切莫被孔方兄牵着鼻子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