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听取员工的意见

多听取员工的意见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多听取员工的意见管理者只有高度重视员工的意见,才能调动员工进言的积极性,让他们畅所欲言。在一个组织中,单单是管理者一个人的智慧,绝对比不上群众的智慧,所以,管理者应该积极听取和高度重视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减少决策失误,提高管理的效率。因此,员工的意见对企业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普林吉鼓励员工对公司的一切事务提出宝贵意见。

二、多听取员工的意见

管理者只有高度重视员工的意见,才能调动员工进言的积极性,让他们畅所欲言。毕竟,员工是处在工作第一线的人,很多时候,他们才是问题的发现者。一个人的智慧就像一滴水,而众人的智慧则是大海。将一滴水曝于烈日之下,水会干;而将这一滴水汇入大海,那么它不仅不会干,还能“兴风作浪”。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在一个组织中,单单是管理者一个人的智慧,绝对比不上群众的智慧,所以,管理者应该积极听取和高度重视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减少决策失误,提高管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员工的意见一旦得到了管理者的重视,员工的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促进组织的成长和发展。

春秋时期,子产任郑国宰相。当政期间,他非常重视听取国人的意见,其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子产不毁乡校”,即他主张保留乡校,尊重百姓们的言论自由。

当时,郑国的百姓们喜欢到乡校(相当于农村的公共场所)聚会聊天,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有一个叫然明的大夫怂恿子产说:“乡校有帮人整天到晚没事干,聚在一起议论朝政,这样下去,早晚会出事的。我们干脆把它毁了算了。”

子产却说:“百姓们干完活回到乡校议论一下朝政的好坏是件好事。我们正好可以通过民意来了解施政措施的效果,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反对的,我们就改正。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子产告诉然明,作为一国的管理者,如果想减少百姓的怨恨,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力为他们做好事,而不是倚仗权势来防止怨恨,制止议论。这就像治理河道一样,堵不如疏,堵只能让百姓们受到伤害。与其这样,还不如开个小口导流,将百姓的意见当做我们“治病的良方”。子产的一席话,使得然明心悦诚服,从此他再也不提拆毁乡校的事了。

作为管理者,在对待被管理者的意见方面,子产无疑是很成功的,他通过间接听取百姓们最真实的心里话,来指导自己的施政思路,矫正自己的施政措施,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我国历史上,唐太宗算是一个虚心纳谏,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君王。他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深知这个道理的唐太宗减税轻刑,对待臣下百姓做到了收放自如。结果,当时的唐朝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造就了贞观之治的传奇盛世。

历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一些企业家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与他们善待员工、倾听员工心声、重视员工意见是分不开的。在企业内部,他们通过各种能够收集员工意见的途径,如与员工聊天、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等,及时了解员工真实的思想状况,并加以重视,用心从员工的各种意见中淘筛企业的金点子,或者作为化解、缓和员工矛盾的润滑剂。

在这方面,印度富商、威普罗公司总裁阿兹姆·普林吉为管理者树立了榜样。普林吉认为,员工是企业各种工作的实际执行者,他们是最理解工作细节的人。因此,员工的意见对企业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在日常工作中,员工可以注意到很多管理者忽视的小问题。为此,普林吉宁愿放弃参加高级酒会的机会,也要坐下来与员工一起吃饭、聊天,听一听他们对公司的意见和看法。

在民主、轻松的聊天氛围中,普林吉往往能了解到很多应该改正的动作细节。普林吉鼓励员工对公司的一切事务提出宝贵意见。这些事务大到公司的重大决策,小到工作中的琐碎小事,只要员工提出的意见是正确可行的,公司很快就会采纳,并尽快付诸实践。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员工们常常感到无比欣慰和满足,对企业的责任感也油然而生。这种对员工意见的重视,不仅为威普罗公司留住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也为企业凝聚了强大的推动力。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管理者如果能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让所有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企业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但是,听取员工意见并不只是设置几个意见箱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把员工的意见落到实处。如果员工提出的意见得不到落实,企业就会对员工失去信用,从而会最终失去获得丰富信息的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