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调查方案决定调查研究的价值

调查方案决定调查研究的价值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调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确的调查研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及其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调查研究就是为了揭示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用来指导实际工作。

二、调查研究工作

(一)调查研究工作概述

1.调查研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根本要求,是我们认识世界并进而改造世界的正确途径,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

所谓调查,就是通过个别了解、开调查会、现场观察、走访、探访、听取情况介绍、收集书面资料、问卷等方式方法对客观世界中的人、事、物等进行了解、查核、统计,以掌握真实确凿的情况。

研究则是对已掌握的真实情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归纳、分析、比较、联系、概括、推断,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探求事物的本质、原因和一般规律的目的。

通常把调查、研究放在一起说,其实调查与研究固然有联系,但它们毕竟是有区别的。调查和研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调查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客观世界的各种实际情况或获得各种信息;研究则是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或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调查是研究的前提,而研究是调查的深化和发展。二者虽是认识的不同阶段,却都是统一过程中互相联系、不可缺少的环节。具体说,通过调查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即取得对所要调查的事物的各种现象、各个方面以及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种种感觉材料,经过反复研究、思考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过程,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整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并据此制定出比较正确的政策和方法,用来指导实践。这可以说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调查和研究的统一。它体现了认识发展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也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因此,可以这样说,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体现,是人们的认识达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主要桥梁,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中心环节。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中国国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形成我们自己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独创性理论,并以这些理论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因此,加强调查研究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2.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调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确的调查研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著名的论断之后,又强调指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具体说来,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办公室的所有工作,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及其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调查研究就是为了揭示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用来指导实际工作。如果调查研究不是从实际出发,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发展中去寻找,而是凭主观想像,单凭领导意图或书本上的条条为准,那就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党政机关的调研特别是办公室主管的调研,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常常是按照领导出的题目去调研,或者按照领导的意图和需要去调研,这就使得调研者很容易把领导的意见当做框框左右调查研究。事实上,领导提出的往往是问题、假设或想法,不能把假设作为领导本人的肯定意见,更不能把领导人的意见或想法都认定为真理,否则就不要调查研究了。领导提出的假设、想法或意见是否正确,有待调查研究来证实。是即是,非即非,绝不能为迎合某领导人而不顾客观事实,胡编乱造,更不能因为某些顾虑或压力,不敢反映真实情况,甚至弄虚作假,歪曲事实。

(2)不可先入为主。造成先入为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面所说的把领导的某种意见或书本上的东西当做既定的不变的结论;另一种是调查研究者在调查之前凭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抱定一个主观臆想的结论。这是党政机关调研工作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一些人甚至为维护个人或某一局部的利益,完全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变成了为证实某种结论而搜集、寻找依据的过程,由于只去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对于不利的却是客观事实的材料弃之不用,结果用两个例子一摆,并推而广之,就成了调查报告。这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是极其有害的做法。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必须排除各种各样的干扰。不要带有私人成见和想法,不要屈从外来压力,不要看风行事,要以符合客观事实为准,不迁就,不动摇,不隐瞒,如实反映真实情况。那种离开了客观事实,为了满足、迁就某些人的私愿,添枝加叶,无中生有或歪曲事实,隐瞒真相等做法,必须坚决反对。

(3)要充分占有材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得到重视,还要在调查研究的实际中得到贯彻。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掌握全面系统的材料,是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体现。如果我们调查的材料不全面、不系统,难免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结论。有些材料失实,并非全是调查者有意歪曲事实,而是因为调查者道听途说、蜻蜓点水,得来一些一鳞半爪的材料后便凭主观推测下结论。要充分占有材料,既要深入实际,亲自观察,亲自动手,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又要通过看文字材料、统计数字,听取别人口头汇报等方式获取第二、第三手材料。第一手材料是基础,第二、第三手材料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印证,二者相辅相成。

(4)坚持正确的调研方法。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和对所获材料、意见、情况进行研究处理,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观察和思维方法,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目的。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必须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任何事物都归属于社会大系统之中。我们的调查研究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把调查对象放到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进行观察研究,把握研究对象在社会大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和层次,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同时,还要求我们把研究对象置于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中加以调查研究。

在调查中,还要防止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因为任何调查都是带有一定目的的,是有侧重点的。但如果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就会把调查重点搞成了调查片面,失去事物本来面貌。例如,调查一个先进单位,如果我们只总结该单位好的经验,不对该单位的全面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那么,这个经验就很可能被人为地拔高、脱离实际。但这绝不是说调查研究可以漫无边际地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还必须有重点。调查工作要做到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必须注意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要明确调查任务,围绕主要目的搜集材料,其次要抓主要矛盾。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1.调研课题的确定

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选好调查研究的课题。在一定意义上说,调查研究课题选择是否得当,不仅影响着整个调查研究的进行,而且决定着调查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效用。调查研究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都较强。因此,选好调查研究的课题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调查研究的课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

(1)从原始信息中确定。从原始信息中发现线索,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这在调查研究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原始信息资料纷乱无章,给领导提供的信息价值不大,但其中却含有其他重要的信息线索。

(2)从领导意图中确定。领导意图,是指领导者个人、领导班子集体或上级部门,在指导其所属党政组织或有关部门实现某一目标过程中所提出的意见、决定、指示、交办事项等。领导意图有的是文字或口头明确表达的,有的蕴含在有关的文件或口头指示中。这就需要调研工作人员根据领导意图主动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

(3)从中心工作中确定。党和政府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是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也是领导机关、领导同志十分关注的工作。中心工作开展以后,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调查、不研究,不适时作出新的决策,就有可能影响中心工作的开展。所以,调查研究课题要注重从中心工作中确定。既要调查研究中心工作开展以后的进展情况、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又要调查在中心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政策性较强的问题,诸如计划不周、不合乎实际,还要调查研究中心工作开展后的成功经验,看能否将其推广,以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

(4)直接从群众反映中确定。了解群众意见是上级部门和领导掌握基层情况非常重要的方面,但由于群众所处地位和认识问题角度的限制,使他们的意见难免存在片面、偏颇、零碎等问题。这就需要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将一些具有代表性、倾向性、苗头性的情况,及时向领导提供,以便使上级部门适时作出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

2.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

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调查研究的质量。因此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

(1)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研究的提出,总有其特定的背景原因。例如,为制定某些政策而调查研究,或为处理某个事件而调查研究等等,这就为调查研究提供了目的要求。不同的调查目的,要求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调查目的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出发点,没有明确目的性的调查,是毫无意义的,任务不明确的调查,也不会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明确效果。例如,为学习一所学校好的办学经验而进行的调查,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具体目的:或是为学习该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典型经验;或是为学习教学管理方面好的做法;或是为学习后勤管理方面的经验等等。只有明确调查目的,才能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的方式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有时调查的目的并不很具体,这时,就要把调查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分解。例如,要调查普通高校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针对归口管理情况、审核要求情况、学位授予比例等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调查。此外,调查的目的是可以调整改变的。当调查过程中发现应该解决的不是原先确定的那个问题时,就应该及时地调整或改变调查的目的,并相应改变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2)选择和培训调研人员不论调查规模大小,都要求有一定的具备调查研究基本素质的调研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这样,调查研究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选择调研人员应注意以下条件和基本素质:

①要对调查研究有明确目的和浓厚兴趣。只有那种从思想认识上明确调查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人,才能承担起调查研究工作任务并从行动上自觉地、积极地投入调查研究活动。

②要懂得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调研人员如果对社会学、经济学、社会调查与方法等有相当的研究,又对本单位、本系统的业务工作较为熟悉。那么,在调查过程中就会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深入地观察问题、透彻地分析问题,就能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③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调查通常是要通过问话、交谈进行的,这就要求调查者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不能说话含糊不清、结结巴巴或者反应迟钝、言不达意。但光能说会道不行,还必须有相当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对所调查研究事项进行深入的分析、概括、总结,写出一定水平的调研报告。

当然,对调研人员的要求,可以因所担任的工作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组织规模较大的调查,需要一两名政策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业务情况熟悉、组织能力较强和有一定威望的负责人员牵头,再搭配必要的调查人员,组成一个精悍而协调的调查组。

有时,为了完成一项重大的调查研究任务,除了专职调研人员参加外,还可以临时抽调和选择调研人员。但应尽可能地注意:

①尽量选择一些熟悉被调查地方的当地人或熟悉被调查事物的知情人。当地人或知情人搞调研有许多好处。

第一,他们熟悉当地的风俗人情与生活习惯,没有风俗、语言的障碍,在应酬接洽及与被调查者谈话等方面,无形中能够得到许多方便,尤其是熟悉人做调查,可以减少被调查者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从而能增加调查材料的可靠性

第二,当地人或知情人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容易了解到不易了解的情况,还可以省去许多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

第三,当地人或知情人对于当地的地理交通比较熟悉,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比较偏僻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当地人或知情人参加调研,更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当地人或知情人容易带框框,固定地看问题。因此,在选择调查人员时要注意搭配,互相学习。

②要进行“六要六不要”的品德教育。对于抽调的调研人员应教育他们要礼貌待人,不要盛气凌人;要稳健持重,不要草率急躁;要恳切自然,不要呆板造作;要不耻下问,不要装腔作势;要当虚心求教的学生,不要好为人师;要当人民公仆,不要当钦差大臣。

③选择比较满意的调研人员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的重点是:明确调查目的和要求;掌握调查的步骤和方法,从而保证调查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圆满成功。

(3)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目的之后,必须确定调查的对象。调查对象是调查材料的来源。确定调查对象是调查研究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认真对待。调查对象选择得好,可以高效率地完成调查任务,实现调查目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当,不但难以得到准确的、全面的材料,而且可能导致得出以偏概全、甚至与客观实现相反的结论。确定调查对象的原则是:一要服从于调查的目的。二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三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即被调查者本身是否具有积极性并给予合作的问题。应当尽量选择乐意接受调查并能给予配合的单位,但对于那些暂时还不欢迎去调查而恰恰又是合适的调查对象,则调查者就要善于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争取被调查对象的配合。四要考虑人力、物力及其他方面的可能性,特别要考虑是否会影响被调查对象单位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进行。五要考虑范围大小是否合适。

(4)学习有关政策和知识。确定了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之后,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有关政策法令,端正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保证调查研究顺利进行。

(5)拟订调查计划和提纲。调查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所以,调查之前一般都要围绕调查目的拟订调查提纲,写出调查计划。拟订调查计划和提纲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围绕调查目的;二是要系统而周密。调查计划和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总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调查的指导思想。

②调查的主要内容。围绕调研目的和任务来拟写,应写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大纲又有细目,并重点说明调查研究的具体内涵。就一般情况来说,它应包括调查研究的总题目、大的题目、每个项目中的细目等内容。如果是搞大的社会调查,拟制的提纲应更为复杂些。

③调查对象(人或单位)。

④调查的方式方法。

⑤调查步骤、过程。

⑥其他有关事项。包括外出调研的路线设计、日程安排、食宿交通,以及如何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对于大型的调查研究活动,一般应拟订两个调查提纲。首先拟订比较概括的总体调查提纲,再拟订每一次调查活动的具体而细致的调查提纲。

(6)设计必要的调查表格和问卷。调查研究提纲制定以后,根据需要可以着手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调查访问采用表格式的,就用调查表格;采用问卷式的,就用问卷。在设计表格和问卷时,应注意做到表格内和问卷中的项目繁简得当。如果项目太少便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实际材料,但设问过多,会给被调查者增加负担,也无实际必要。表格内的项目和问卷中提出的问题要清楚明白,简单扼要,不能繁杂含混,模棱两可。有些问题可以同时将各种答案排列出来,采取“二项选择法”或“多项选择法”,让被调查者在答案后面加“√”符号即可,这样既方便,又能使答案统一。有些调查表格和问卷应附有必要的说明,防止对方因理解不清而不能正确填报和回答。表格和问卷的形式要美观,印刷要清楚,否则会给人不好的印象,影响调查。

(7)调查资料的收集管理。

①调查材料的收集。调查的过程就是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调查资料收集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调查深度,达到不同的调查效果。

要收集的调查材料,按用途可分为原始资料和参考资料。原始资料是没有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是从实践中直接得来的、具有客观真实性的资料;参考资料是别人调查加工处理过的资料,如资料表、分析表等,它更集中、更系统。

收集资料,不是漫无边际,遇到什么就收集什么,而是有目的,有范围,为调查课题和目的服务的。

②调查材料的记录。调查中必须做好记录。目前主要采取笔录,在条件可能时也可采用录音和录像。

如调查项目多,调查人员又没有把握记住对方所谈的全部内容,应采取当场笔录的方法。记录时,应注明日期、被调查者的姓名、单位、职务、年龄及有关情况。如调查项目简单,并且不难记忆,最好不要当场记录,也不必拿出调查提纲和问卷,只把被调查者的答话记在心里,等调查完后再追记或填在表中就可以了。调查谈话的记录是一种备忘录,不要求有闻必录,可记下要点,记录要快;但要清晰,以方便以后的材料整理。

录音、录像是一种准确、科学的方法;但要经过调查对象同意后才能采用。

③调查材料的整理。调查收集、记录而来的材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不然,材料零散,说明不了问题,时间拖长,就会给整理带来困难。要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来的材料按调查大纲的要求,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类和汇总,变成系统的、清晰的、能够说明问题的资料。

(8)调查研究的经费及日常生活用具的准备。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包括调研人员的差旅费、办公费、调查材料的复制费、调查表格的印刷费以及其他费用等。如果调查规模大,需要费用较多,事先还要与有关部门商定编制切实可行的调研经费预算,落实经费的来源。调研人员在出发调查之前,还要做好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准备,并要准备一些常用药品。根据需要和有条件的还可携带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设备;如果调查时间较长、交通又不便,或者为减少走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应考虑预备交通工具。

3.调查的联络与接洽

这是调查研究必要的准备工作,有时没做好,会影响整个调查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通常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

(1)预先进行联系。调研人员到被调查单位去进行调查,一般要预先进行联系。这种联系有时比较简单,有时比较复杂,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就地就近选点进行调查,可以携带介绍信去拜访被调查单位,和被调查单位接头,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和要求以及调查步骤、初步打算,以征得对方同意,取得对方的支持,并要具体安排调查的方式和日程;如果被调查单位很远,而且规模又比较大的调查,可事先派出“先头部队”去接头联系。同时还要和对方商量好调研人员食宿安排问题,对那里的基本情况也先作些大体了解,为“大部队”进驻做好准备。也可通过电话、书信联系。

(2)取得被调查单位主管部门的支持。这是联络接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必要时,还可商请被调查的基层单位的直接上级部门参加作联合调查。这往往能加强调研力量,而且有利于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比如到农村或城市的街道向居民做调查时,如果有当地领导干部参加或由基层干部引导,就能顺利、方便得多。但有时也会因有当地干部在场使被调查者不愿讲真话,因此要使形式灵活多样。

(3)必要时在调查前召开群众大会,和群众直接见面。这指的是规模大、涉及面广的调查。这种调查,最好在调查前先召开适当范围的群众大会或干部会,请当地或被调查单位的负责人召集和主持,向当地群众和干部讲明来意和具体要求,以便在调查过程中取得有效的配合。

(4)有些调查还应同被调查者接触。这里是指特殊性案件的调查或审查。

(三)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1.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在需要调查的客观事物总体中,按照一定原则抽取部分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并用调查结果推断总体一般情况的一种科学方法。

抽样调查的意义,在于可以用较少的人力、时间和费用,达到对事物总体较为准确的认识,能够完成许多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普查的调查任务。和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较,抽样调查比典型调查研究的结果可靠,比普遍调查研究简易。抽样调查产生的误差与所抽样本占总体的数量比例有关:比例大,误差小;比例小,误差大。由于抽样调查具备很多优点,所以在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中被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查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样本抽取方法的不同,抽样调查可分为六种:

(1)简单随机抽样法。又称纯随机抽样法,是随机抽样的最基本类型。它是对总体中所有单元按完全符合随机原则的特定方法抽取样本,即抽样时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使调查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元都同样具有被抽取的机会。通常是用抽签的方式选取所要的样本。

(2)机械抽样法。也称系统抽样法,即事先将需要调查的全体从1开始编号,然后以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例如,一个有1万名职工的工厂,要从中抽取50人作为样本来评议厂长,要先作1万人的姓名簿,从第1个人开始依次从第1号编到第1万号,以50个样本数除全及总体,得抽样间距为200;再用随机数表,从200以内的数字中随机抽出一个数,比如是3,然后按以200为间距抽样,这样,3,203,403,603……就将成为调查的样本。

(3)分层抽样法。也称类型抽样法,即将全及总体按主要标志分层。例如,要对一个大型企业的干部、职工进行抽样调查,把全体干部、职工按工作性质分为领导干部、一般干部和工人三类;然后根据各类人员在总体中的比例,来确定从各类人员中抽取样本的数额。只有这样去推断总体才有代表意义。

(4)整群抽样法。即将全及总体的若干单位作为一组,以所组成的组为抽取单位,对抽到的单位进行全面调查。例如,某学校要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可以采取整群抽样法,抽选若干个班级,对抽选到的班级的每个学生从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

(5)多阶段抽样法。又称多级抽样法。整群抽样法是抽取整群、调查整群内全部调查对象,如果再从整群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叫做两阶段或多阶段抽样法。例如,先抽取市、镇、村或调查区这样的整群,然后再从整群内抽取一部分家庭。如果再从第二次抽取的单位中再抽取调查对象,就是三阶段抽样法。在社会调查中,要调查的对象往往较为广泛,也较为分散,使前述的各种抽样法直接抽取样本难度较大,而用多阶段抽样法则较为可行。

(6)概率比例抽样法。若已知各整群的大小(调查单位数),就可以考虑用整群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取,这样的抽取方法称为概率比例抽样法。由于概率比例抽样法有精确度高、推算简单的优点,所以在调查中经常使用。

2.重点调查

在调查对象的全及总体中,往往存在一些重点对象,他们在全及总体中起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对象虽然数量不多,但调查的特征量却占整个调查总体的绝大比重。调查者通过对重点对象的调查,即可得到对总体状况的一般认识。这种在一定的调查范围内,选取重点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就称为重点调查。

进行重点调查时,调查者首先必须了解调查特征量在全体调查对象中的分布情况,然后才能选准重点对象进行调查。如,要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只要对全国几个重点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就可以获得反映全国钢铁企业基本情况的必需资料。如果调查活动仍不能对全部重点对象进行调查,这时,重点调查应和抽样调查相结合。在确定了重点对象之后,再从重点对象中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的优点是通过调查较少的对象,即可了解全及部分的情况。由于调查的对象少,从而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重点调查也有其局限性。由于重点调查的对象与一般的差异较大,用重点调查的结果去认识总体,就只能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很难得到总体的精确资料。因此,在重点调查中要认识到这一局限性,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做到点、面结合,在重点调查的同时,对面上的情况作些抽查,以弥补重点调查的不足。

3.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指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这种调查研究的特点是,从调查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的,调查的内容比较单一,调查的形式比较多样,比较灵活,信息反馈比较快。即使要对专题以外的内容进行调查,也只是作为旁证或背景情况去调查的,最终必须为所要解决的专题服务。专题调查落实到最后,必须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总体方案或提出有关建议。

专题调查是调查研究经常运用的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之所以简单,是因为专题调查的范围和内容比较单纯,调查的具体项目有限,调查研究的工程不大。专题调查主要用于处理领导交待的某个问题、汇报某项工作、制定某项政策等。例如,为了向上级汇报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就必须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专题调查。进行专题调查必须注意,调查工作必须单刀直入,切中题意。但同时也必须注意收集和本专题相关的材料,分析和本专题相关的事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本专题提供“佐证”。专题调查的缺点是容易导致调查者从局部或条块出发,只看到部分,忽略了全局,从而使得政策与政策之间,小政策与大政策之间不相衔接,缺乏统筹设计和战略规划。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时,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弥补这一不足。

4.综合调查

综合调查是指对全局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和专题调查相比,这种调查的特点是,调查的内容必须是全面的、普遍的、综合的。调查的内容相对比较分散,项目比较多,一般要涉及到各个主要的问题,调查收集到的材料比较零散。一般说来,综合调查的工程比较大。

综合调查主要用于各级领导部门分析全局工作的基本情况,或总结和布置工作,或定期收集资料供今后分析研究,或制定重大决策。例如,为了布置物价改革工作,就必须进行综合调查,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们的承受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为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基本依据和保证。

综合调查必须要有对平时已经掌握的基本情况的分析研究。因此,各级领导部门在进行综合调查时,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应尽可能深入基层,广泛了解实际情况和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典型情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深入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全局性的正确估计,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5.个别调查法

个别调查法是调查人围绕调查题目向调查对象或者知情人通过口头问答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丰富调查内容。进行个别调查,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好调查对象。这是能否达到个别调查目的的关键。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事件的参与者和真正的知情人进行,还应注意组织多层次的人参加。

(2)要有明确的内容范围。在进行个别调查前,要对所调查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周密的思考,拟出询问提纲,以使被调查对象道出真实和关键的情况。同时,还应针对不同人员对情况了解的程度,有所侧重地分别了解。

(3)选择合适的调查场合。有些调查可以深入到工作现场以至于家庭,也可将当事人或参与者请到办公地点来谈。

(4)要注意态度和语气。无论是了解正面材料还是反面材料,是成绩还是问题,都应耐心询问。同时,要随时观察对方的表情、举止,并分析其心理变化,采用不同的询问方式。可采用明显的调查口吻,也可采取探讨的方式;还可共同商量,必要时也可用已掌握的情况,引导被调查者叙说具体情节。

(5)注意辨别材料的可靠程度。在进行个别调查的过程中,调查者切忌把听到的一切材料都简单地认为是真实情况,应注意辨别、分析、核实,去伪存真。

6.召开调查会

为了广泛收集材料,可以采用召开调查会的方法。这种方法方便灵活,每次请3~8个人,根据调查提纲,针对一定的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边调查,边核实情况,有不明确的问题可以当场提问,听到的材料应随时作出详细记录。召开调查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定要与被调查对象的领导取得联系,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召开,不能自作主张。

(2)对与会候选人应进行选择。尽量找那些了解情况的人,或事情的当事人、参与者来参加。

(3)要随时把握住会议的基调,围绕主要问题来谈,涉及的问题不要太多,更不能动不动就进行争论、辩论。否则,会影响会议效果。

(4)问题要提得明确、恰当,有助于与会者畅谈情况。要造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使与会者尽量多谈情况,摆现象,讲问题,畅所欲言。

(5)调查者要做好记录。尤其是对一些关键问题、重要数据、具体情况认真记录,反复核实,以保证准确无误。

(6)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抓住关键。不仅要倾听正面的、肯定的意见,赞成和拥护的意见,还要耐心听取反对的、不同的意见;牢记“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切不可偏听偏信。

7.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统一的报告制度,有组织地搜集各种统计资料来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是一种以数学为中心的特殊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是综合工作中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数量关系、数值变化及其规律的重要手段,是数量统计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

从工作程序来看,统计调查可分为4个阶段:

(1)准备阶段。如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统计报表。

(2)系统搜集统计资料的阶段。

(3)汇总、整理统计资料的阶段。

(4)进行统计分析、综合研究和提出建议的阶段。

从时间要求来看,统计调查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对被研究现象的变化所进行的经常和连续的登记,如商品销售情况统计。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调查,或是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或因某项工作的需要而专门进行的一次统计,如人口普查。

从调查对象来看,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所有单位进行的调查,如人口普查等。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部分单位所进行的调查,如产品质量检查等。

从搜集资料的方法看,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统计法等。直接观察法是调研人员到现场直接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登记,掌握第一手材料。报告法是要求被调查单位利用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向调研人员提供统计资料。采访统计法是根据被调查者的现场答复,搜集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的优点是准确性、严密性、综合性和客观性。其缺点是由于许多社会现象并不直接显示出数量的关系,从而使得统计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注意的是:在进行统计调查时,要保证统计数字准确、及时、完整;反对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统计数字的恶劣做法。

8.追踪调查

追踪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某些特征量随时间发展变化,或是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对这些特征量的检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如毕业生追踪调查、产品质量追踪调查等。追踪调查后,将调查信息反馈到特征量形成的过程中,就能达到进一步改进工作的目的。

追踪调查的方法是先制定追踪调查表格,通过口头询问,或让被调查者填表的方式了解情况。追踪调查的种类有一次性追踪和连续性追踪。根据追踪的时间,连续性追踪又可分为同步追踪、间歇追踪、长期追踪和短期追踪等。

追踪调查具备许多优点,特别是对变化、复杂的社会现象。为了了解事物变化发展的轨迹,认识事物的本质,采用追踪调查要真切得多,深刻得多。但是,进行追踪调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制定一套既科学又可行的指标体系。制定指标体系要有非常严密的规划。常有这类情况发生,追踪调查之后,才发现某项重要指标被遗漏,或不合理,但已无法弥补。

(2)调查对象的特征量要比较稳定。对一次性追踪调查,搜集的资料应能反映调查对象的“一贯”情况,而不能以调查对象在某一时刻、某一事件的表现作为结果。

(3)要有长期从事追踪调查、训练有素的调查人员。

(4)必须选准调查点。

9.对比调查

对比调查就是选择一对或两组不同性质的样本,就一些问题对比地进行调查,从而找出双方的差距,发现问题的本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调查所选择的对象一般都是各具特征的一类事物中最典型的代表。这样,问题的本质才能最为明显地显现出来。例如,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可以在生产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中和生产效益比较差的企业中分别找出典型,分析它们之间的差距及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企业效益好的基本经验和效益差的内在原因,对症下药。再如,某企业当年产值1000万元,这样一个指标只反映该企业本年度的产值,而无法说明比上一年是增还是减,与同类企业相比是先进还是落后。因此,仅根据1000万元产值这个指标,无法对该企业生产情况作出好与坏的评定。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将该企业的当年产值与计划产值、上年度产值和同类其他企业产值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认识。在对比调查中,要避免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

10.分次调查

办公室日常事务比较繁重,一般来说不可能集中较长时间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样,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要完成一个较大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就只能采取零敲碎打的办法,一点一点地分次完成。这种把调查研究的任务分解成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来进行的方法,就称为分次调查。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想要研究某个问题,却又一时没有系统的资料,又没有完整的时间专门去搜集资料。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留意与该问题有关的情报、资料,并及时收集起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就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次调查,零敲碎打,并不是不要调查研究的系统性,而只是将调查研究的时间和任务分散开来,化整为零。调查的目的要明确,搜集资料要有目的性、系统性,要用一条主线将每次获得的情况和资料编织起来。这样,调查才能系统、深入。

分次调查,选题是关键。题目既要有意义,又要可行,一般应是本职工作中能经常接触到的问题。此外,要求调查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及良好的素养。

(四)调查的研究

1.调查过程中的研究

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随时对各种材料进行研究,不断发现新问题,纠正错误,补足漏遗。在调查中主要应研究哪些问题呢?

(1)对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查阅与调查题目相关的历史的、现实的文字材料。诸如学术著作、报纸杂志、文书档案等。凡能寻找到的一切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都应找来仔细阅读。这样做的好处是:

①了解历史背景,搞清事情的发生、发展,只有知道了“来龙”,才可进一步知道“去脉”。

②可以了解调查课题的现状,避免重复做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这样既提高了研究的起点,也可提高课题的质量,并节约了时间和力量。如果发现原有资料与所掌握的情况或调查中发现的情况有分歧,就需要做更深入细致的调查,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从中发现了疑点,那么调查研究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自然地深入下去;如果从中发现了空白区,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拓调查研究领域,以弥补不足。总之,了解了已有的资料,就可以大大地避免调查研究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2)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调查过程中的研究,主要是把调查得来的情况进行初步的整理,并分别归于具体纲目之下,如果发现原来的纲目不够完全或不够细致,还可增设新的目次,或对原纲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或修改。这种增设、修改或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预先制定的总目的,更好地解决预先制定的总课题。

2.调查后的研究

调查结束后,必须对在调查中所获得的全部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研究,以探究本质,揭示规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调查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综合分析,高度概括。对于调查所获得的材料,首先应进行归纳处理,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概括是在材料分类整理基础上的理论升华,因此概括应高度凝练,不要模棱两可,而是明明白白,斩钉截铁。

(2)相互比较,求同存异。客观事物总存在着差异性和同一性,要区分就必须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区分。繁杂的材料,通过比较才能化简,通过比较才能做出选择。因此,比较是化繁为简、鉴别真伪、筛选、抉择的良方。比较的方法运用得非常广泛。既可以从纵的方面做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也可以从横的方面做不同地域空间的比较;既可以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比较,便于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对事物的数量做出比较,便于进行定量分析;还可以做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之间的比较等等。比较的目的,不仅在于求同,而且在于存异,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在于存异。异,就是区别,不然就谈不上区分。

(3)去伪存真,揭示本质。调查是从现象入手的,而研究就是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有真正的发言权,也才能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所以,必须要对所有材料过滤、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揭示问题的本质。

因此,进行调查研究,一定要牢记:

①要有客观的观点,忌主观。

②要有全面的观点,忌片面。

③要有深入的观点,忌表面。

④要有具体的观点,忌抽象。

⑤要有灵活的观点,忌一刀切。

⑥要有比较的观点,忌自以为是。

⑦要有反复的观点,忌过急。

⑧要有辩证的观点,忌形而上学。

⑨要有发展的观点,忌一成不变。

⑩要有群众观点,忌个人决定。

这十要十忌,应该是每个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人所要遵循的。

(五)调查笔录与调查报告

1.调查笔录

调查时,需要做必要的记录,以便记住关键、重点情况和问题。

(1)笔录要全面,要突出重点。比如,调查某一件事情,就要根据调查的方式,全面地记录有关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最后的结果,以及基层干部、群众对此事件的看法等方面的素材。全面,并不是说每闻必记,而是要有取舍、有选择地记录重点问题,主要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典型事件、一些基本情况、基本数据以及数据的变化和对比等。切忌以偏概全,挂一漏万。

(2)做笔录速度要快。调查过程中常常是有问有答,必须抓紧时间,随时做笔录。如果记录慢,跟不上被调查人的讲话,就会影响了解情况。另外,屡次打断别人的讲话,反复询问别人已经说过的情况,既不礼貌,也容易打断被调查人的思路,甚至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做笔录一定要迅速。这就要求调查者除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外,还应掌握一些简记、速记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笔录速度。

(3)笔录要准确,尽量避免笔误。必要时,对笔录中记载的重要材料,在调查结束之前复述一遍,与被调查人进行核对,确保事实完整,数据无误。同时,笔录中应保持原有材料和群众语言的风格。把这些材料和语言反映在调查报告中,更生动、更具有说服力。

(4)调查笔录要及时管理。一般说来,当天的调查内容应在当天整理出来。整理时,对调查的材料做必要的修正、分类、摘要、归纳和初步总结。及时整理笔记既能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弥补,又由于间隔时间短,印象较深,容易理出头绪。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自己对调查的情况随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便于掌握调查的进度和调查材料的完整程度。

(5)遇有特殊情况和特殊对象的,不便于做笔录时,要时刻保持头脑清楚,记住关键问题,事后立即进行追记。

2.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又称调查研究报告,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和认真严肃的分析研究写出来的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其本质规律的书面报告。常见的调查、调查记录、调查汇报、情况调查、考察报告等,都是调查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