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定性资料的分析

定性资料的分析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3 定性资料的分析对公共管理定性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其实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处理,然后用逐步集中和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以便建构某种“扎根理论”,从而对资料进行意义阐释。

12.3 定性资料的分析

对公共管理定性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其实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处理,然后用逐步集中和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以便建构某种“扎根理论”,从而对资料进行意义阐释。为了分析和叙述的方便,我们人为地将定性资料整理和定性资料分析划分成两个阶段,并分别加以介绍。但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定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一个整体,不可能截然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是同步进行的活动。虽然定性资料的整理看起来是一项单调而机械的工作,但实际上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定性资料的整理行为都必然受到特定分析框架的导引和制约,并且定性资料整理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过程。正因为如此,有些研究者将定性资料的整理工作看成是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的技术和工具,(27)有些研究者则将定性资料的整理工作看成是对定性资料进行的初步分析。(28)此外,在实地研究中,定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作为一个整体,与资料的收集之间也存在一个相互交叉、重叠发生、同步进行的过程。对于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对已经收集到的资料拥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把握,而且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提供方向和聚焦的依据。(29)因而,研究者在实地研究中应该及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而不要拖到积累了很多资料以后才进行这些工作。我们在上一节内容中侧重介绍了定性资料的整理工作,在此节内容中则侧重介绍定性资料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12.3.1 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

公共管理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浓缩、提炼原始公共管理资料,并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析手段,将原始资料整理成为一个有一定结构、条理和内在联系的意义系统。一般来说,关于公共管理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主要存在两种模式:线性模式和互动模式。(30)

1.线性模式

线性模式是线性地、自下而上地对原始资料进行抽象的模式,它认为定性资料分析可以被看成一个阶梯,自下而上、逐步提升、不断地对资料进行抽象。线性模式认为,这个“抽象”的阶梯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并且第一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又各自进一步分成两个子层次。

(1)第一层次。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总结和包装,具体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整理原始资料建立一个可供分析的文本;第二步是对文本进行编码,通过撰写分析型备忘录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意义解释,并进一步寻找编码的类别属性。

(2)第二层次。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对资料重新进行汇集和包装。具体做法是:通过撰写分析型备忘录寻找资料中存在的各种意义关系,发现资料内容中的重点和空白点,确认资料内容的主题和基本趋向。

(3)第三层次。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关命题进行进一步的扩展或检验,以便建构一个可以用来解释资料整体内容的理论框架。具体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初步的研究结论进行相关检验,对主要命题进行分析,对研究的假设进行验证,同时进一步浓缩、提炼资料,分析资料中呈现的基本趋势;第二步是将资料整合为一个解释框架,描绘出资料的深层结构。

2.互动模式

与线性模式相比,互动模式将对原始资料进行抽象的工作看成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互动模式看来,对定性资料的分析更像是一个圆圈,而非自下而上的阶梯,这个圆圈由资料收集、资料浓缩、资料展示、建立结论和验证结论几个部分组成,并且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循环往复。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分析通常是从一个部分开始,但是各个部分都可以作为开始的起点。对于定性资料分析而言,其实质就是浓缩资料,以便将具体、零散的资料提炼为具有一定意义关联的资料。资料浓缩的主要做法就是,先将原始资料中重要的核心概念或主题提升出来,并使用这些概念或主题将所有的资料内容统领起来,然后再将这些核心概念或主题放回到资料之中,使它们在特殊、具体的事物中表现出来。

在迈尔斯和休伯曼看来,定性资料分析是由三项同时进行的活动构成的,即资料浓缩、资料展示以及建立结论/验证结论。(31)也就是说,资料浓缩与资料分析中其他的部分之间是一个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照应的关系。资料收集上来以后需要同时进行浓缩和展示,展示是浓缩的一种方式,浓缩为展示提供了可能。资料经过浓缩和展示以后导致结论的产生,而结论又反过来为资料浓缩和展示提供线索。结论产生以后经过论证可能发现仍旧存在漏洞,需要更多的或其他的资料进行论证,这又为资料收集提供了依据。此后,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又为资料浓缩和展示提供了素材……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资料饱和、结论充实为止。

在一定程度上,线性模式将定性资料的分析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或部分。然而,在实地研究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定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不但与资料的收集之间是一个相互交叉、重叠发生、同步进行的过程;而且它还与资料的展示、结论的建立和检验之间也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循环往复的过程。特别是对基于归纳逻辑之上的“扎根理论”的建构而言,这个过程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研究者不太可能一次性就完成对原始资料的完全归纳,其实,原始资料收集本身也并非一次性完成的。

12.3.2 定性资料分析的方法

在11.1节关于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差异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定性资料分析通常缺乏定量资料分析所具备的那种标准化的分析程序和技术。与各种不同范式、不同视角的定性研究相伴随的,是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的资料分析技术和方法。虽然定性研究方法一直是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的研究传统,但它并没有一个主流的范式。(32)克雷斯韦尔就曾经区分出定性研究的五大传统,即生活史、现象学、扎根理论、民族志和个案研究。(33)邓津和林肯则将20世纪以来北美的定性分析传统划分为七个历史发展阶段,即传统时期(1990—1950年)、现代主义时期(1950—1970年)、类型模糊时期(1970—1986年)、表述危机时期(1986—1990年)、后现代主义实验时期(1990—1995年)、后实验研究时期(1995—2000年)以及未来时期(2000年以后)。(34)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定性分析的范式侧重也会有所不同。传统时期的主流认识论是实证主义范式,现代主义和类型模糊时期的主流认识论是后实证主义,同时,释义学、结构主义、符号语言学、现象学、民族志方法学、批判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研究和女权主义等范式也开始兴起。众多的范式导致了定性研究的表述危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相互转向,文本和语境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到了后现代主义实验时期,研究者开始寻求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的评判标准,包括道德、批判、地方性等准则。在不同的阶段,定性研究的意义完全不同。

正是因为诸多不同研究传统以及范式的并存与融合,定性资料分析的具体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菲尔丁和李两位学者认为,定性分析主要存在三种流派,即分析归纳法、基于编码的方法以及基于言语的方法。(35)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少数个案的深入研究,获得有关总体的一般属性及其决定性关系,以及这些属性出现的必要条件。在出现反例的时候,分析归纳法有两种方式修正目前的命题:一是重新界定待解释的现象,使之和因果条件相合,或者使得反例不属于待解释的现象的范围之内;二是调整因果条件,使得所有个案,包括反例,均支持新的因果机制。基于编码的方法要求研究者在资料采集和分析、编写便签、编码和理论建模之间不断穿梭。基于言语的方法,受语言学的影响较大,包括框架分析、叙事分析、会话分析和话语分析。框架分析试图分析所有叙事后面的世界观和基本假定。叙事分析,即通过被访者编故事、讲故事的方式,来考察他们对自己及世界的诠释。这种叙事分析是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语境的社会产物。会话分析把日常交谈看做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它分析的对象是自然发生的言语沟通,具体方法包括转录、措辞分析、语序分析、谦让分析等。话语分析是对会话分析的批判,这种方法认为,会话是发生在一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的,只有关注到话语和对话之间的联系,我们才能理解会话的意义。

定性资料分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零散的资料中找出意义和模式。美国的洛夫兰夫妇提出了六种寻找资料中的模式的方法,即研究者所要关注定性资料中的六个不同方面:频率、程度、结构、过程、原因、后果。(36)法国的雷蒙·布东提出了两种分析复杂现象的定性方法:结构同源的研究与功能分析。(37)结构同源研究的解释原则就是阐明两种现象或者社会范围内两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它首先需要建立相关现象或方面的理想类型,然后再研究这些类型之间的结构联系,如马克斯·韦伯对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之间关系的分析。(38)功能分析的思路较为简洁,即分析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风俗习惯所行使的功能或者所起的作用。社会学上的功能分析方法是在批判和继承人类学的功能分析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又可分为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法和罗伯特·默顿的中层功能分析法两种倾向。默顿关于美国“政治机器”的分析,是现代社会学中运用功能分析的典型。(39)

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也提出了两种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即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40)在类属分析过程中,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料将被归入同一类别,并且以一定的概念命名。类属的属性包括组成类属的要素、内部形成的结构、形成类属的原因、类属发挥的作用等。类属分析的基础是比较。通过同类、异类、横向、纵向、理论与证据等比较设定了有关的类属以后,研究者需要对类属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识别,如因果关系、语义关系、逻辑关系、平行关系等,并且还要发展出一个或数个“核心类属”。在情境分析中,研究者将资料放置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中,并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情境分析强调对事物做整体的和动态的呈现,注意寻找将资料连接成一个叙事结构的关键线索。情境分析的结构可以采用前因后果排列、时间流动序列、时空回溯、圆周反复等方式。情境分析的具体手段包括轮廓勾勒、片段呈现、个案、访谈片段、观察事件、故事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是可以取长补短、结合起来使用的。情境分析可以为类属补充血肉,而类属分析可以帮助情境分析理清意义层次和结构。而且两者结合起来使用还可以实现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即在叙述一个完整的历时性故事的同时进行共时性的概念类别分析,在共时性的概念类别框架内叙述历时性的故事。

南京大学风笑天教授则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连续接近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流程图方法。(41)

1.连续接近法

在连续接近法中,研究者通过不断地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得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具体的做法是,一方面,研究者可以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另一方面,研究者也可以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更好地与证据相对合。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又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证据与理论之间也不断地进行相互塑造,此过程即所谓的“连续接近”,也就是说,经过多次反复和循环,修改后的概念和模型几乎“接近”了所有的证据,并且这种经过连续的、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的概念和模型也更加准确。

2.举例说明法

举例说明法就是用经验证据来说明某种理论,它是定性资料分析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在举例说明过程中,研究者要么将理论应用于某种事件或背景中,要么根据先前存在的理论来组织资料。这些理论就好比是一些事先准备好的“空盒子”,研究者的任务就是,从收集到的资料中寻找出相关证据去填满这些空盒子。如果这些空盒子能够容纳这些证据,那么就可以接受这些理论,否则就说明这些证据不支持这些理论。举例说明法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是对理论的单一说明,即表明理论模型如何说明或解释某种特定的个案或特定的现象,研究者此时所列举的主要是一个个案或一种现象的证据;另一种方式是对理论的平行说明,即研究者平行列举多个不同的个案(如多个不同的单位或时间周期),来说明这种理论可以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个案,可以解释或说明多个个案中的情况。或者说,研究者采用来自多个平行的个案的材料来共同说明某种理论。

3.比较分析法

与举例说明法不同,在比较分析法中,研究者并非从一个总的理论模型的空盒子开始,然后用资料中的证据去填满它,而是从先前已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出发,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进而找出适用于某种社会情境的规律。根据具体比较方式的不同,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一致性比较法。它将注意力集中于各个不同个案中所具有的共同的特性上,并通过运用一种排除的过程来进行。一致性比较法的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先找出不同个案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的作为结果的特性,然后比较各种作为可能原因的特性。如果某种被看做原因的特性不为所有具有共同结果的个案所共有,那么,研究者就将这种特性从可能原因中排除掉,而所剩下的那种为所有个案所共有的特性则为可能的原因。

(2)差异性比较法。它将注意力集中于各个个案之间特征的差异性上。虽然它比一致性比较法要复杂些、难理解些,但是它所获得的结论则更加准确。因为它不仅从正面的个案(即那些具有共同的原因和结果特性的个案)中获得信息,而且还同时从反面的个案(即那些缺乏结果特性的个案)中增加信息。差异性比较法的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先找出那些在许多方面相同,但在少数方面不同的个案;然后找出那种使这些个案具有相同的原因和结果的那些特性,同时找出另一组在这种结果上与此不同的个案,即找出那些不出现第一组个案中的结果的另一组个案。这样,研究者就可以比较两组个案,查找那些在不出现结果特性的个案中也没有出现的原因特性。这种没有出现的特性就是结果的原因。

4.流程图方法

流程图方法主要指的是,研究者对定性资料的分析以历史和现时发展过程为标准,用框图和连线将不同事件、概念或决策之间的关系按照时间流程表示出来。

图12-1是一个反映一位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流程图。(42)图的左边表示该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经历,右边是研究者对那些导致该大学生从一个生活事件转向下一个生活事件的动力的总结。图中的加号(+)表示的是这些动力所具有的强度,减号(-)表示的是该大学生对下一段生活经历不满意的程度。从该流程图中,人们可以一眼就看出这位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事件以及他自己的反应。

img63

图12-1 事件流程图:一位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事件流程图非常直观和简洁,十分有利于浓缩和简化定性资料。也就是说,它能够以直观的方式比较集中而生动地展现资料中所蕴含的各种意义关系。事件流程图不仅能够展示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而且还有助于寻找事件相互之间的关联方式,有助于理论的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