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顾客主导”理念拉动生产与控制模式的演化升级

“顾客主导”理念拉动生产与控制模式的演化升级

时间:2023-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生产运行与控制模式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理出另外一条文化脉络:顾客主导的理念逐步凸显,拉动着生产运行与控制模式的演化和升级。

纵观生产运行与控制模式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理出另外一条文化脉络:顾客主导的理念逐步凸显,拉动着生产运行与控制模式的演化和升级。

在集中生产控制模式阶段,早期的工业化产品面对的是广大的市场大海,顾客意识和市场竞争理念非常淡薄,人们认为只要能快速、低成本生产大量产品,就不愁销不出去,企业管理的重心在生产运行和控制,计算机被应用于生产控制主要解决生产系统自身的协调和效率问题,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产控制系统,生产的运行过程也相对封闭,并且比较简单。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日益多元且多变,传统的生产运行和控制模式面对着动态多变的社会环境感到无所适从,动态衔接成为生产运作管理的关注重点。递阶控制思想迎合了这种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需求,它以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技术和实时反馈技术为支撑,强调管理活动的同步性和动态性,能根据市场动态性需求有效实现企业资源的快速转化。递阶控制模式下的生产运行过程,体现了组织更多的系统性与柔性,也契合了生产运行服务于市场、服从于顾客需求的市场主导理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被迅速推广和应用,在此基础上的升级版本分级递阶控制模式是更加体现动态性和顾客主导性理念的产物。对应的MRP、MRPⅡ及JIT等先进生产运行模式,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先是将生产供应系统集成一体,进一步将生产、供应、销售,乃至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各个子系统集成一体,把顾客需求变化快速传导至产供销整个链条和生产运行的各个子系统,有效地将顾客主导的理念变成产供销连动行为,在生产过程中彻底体现了市场中心、顾客至上的思想,这也是后工业时代产能富余,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动态性强,顾客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等社会文化特征在生产运行和控制过程的自然反映。此时的生产运行系统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生产运行和控制的内涵已大大拓展,从生产过程自身延续到采购、供应和销售全过程,组织内部系统也从生产系统扩展到财务、研发,乃至人力资源等组织各个子系统,企业生产运行和控制体系升级成为一个复杂的生物组织系统,生产运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控制技术更加精密,随后的分散生产控制模式及FRP系统,更进一步体现了顾客主导和生产一体化思想。后工业化时代,由于生产效率极高,社会产品极其丰富,人们的消费理念趋于成熟,更多地体现理性、彰显个性,消费上开始更多地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性回归成为时代的主流。计算机技术融合于生产运行与控制过程,将生产过程有效地整合成服务于人需求的“驯服”工具,生产运行和控制的文化理念体现的是顾客主导的思想,顾客主导的思想拉动着生产运行和控制模式的演化和升级。

【注释】

[1]Hammer H.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s and System swich Computer Intelligence. Int,J of Robotic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1987. 3(1):39-54.

[2]吴季良,《柔性制造系统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3]DatoMA, MolloM, Cigna P.Modular Software for FMS Applicacions. In: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UK: IFSLtd, 1985. 143-151.

[4]王成恩,“制造系统控制结构现状和发展——从集中结构到动态结构”,《控制与决策》,1999年6月。

[5]杨海威,“用递阶控制思想改进基于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4年8月。

[6]陈众,“分层递阶控制理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与控制学报》,2003年12月。

[7]张红,“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系统控制模式的研究”,《科学管理研》,2000年6月。

[8]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l99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