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大工厂”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大工厂”的设想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出发来预见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其次,在“社会大工厂”式的经济中,商品、货币、市场将消亡;再次,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同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通过“大资本剥夺小资本”而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大工厂”的趋势。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出发来预见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他们研究了资本积累的规律,认为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垄断,越来越成为日益社会化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时,“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1]他们还曾经设想,当社会完成了对极少数垄断了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的剥夺之后,整个社会就成为一座建立在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制基础上的大工厂。而且,“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按照总的计划组织全国生产,从而控制全国生产”,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犹如一个工厂”,全社会的资源都直接地按计划配置[2]

马克思

以上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了几层需要求证的意思,即:首先,关于“社会大工厂”的模式会不会出现?其次,在“社会大工厂”式的经济中,商品、货币、市场将消亡;再次,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同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

首先,关于“社会大工厂”的预见。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正确地指出过,未来社会“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的“自然过程的必然性”[3]。但是他们的研究是以18、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为背景的,当时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所提供的技术基础之上的。那时,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技术把规模经济提到首位,即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所指出的“第二次浪潮”所带动的“大规模生产体系”。直到20世纪初期,工业企业的大型化和进行大规模生产还被看作是工业发展的主导趋势。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通过“大资本剥夺小资本”而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大工厂”的趋势。马克思说:“在一个生产部门中,如果投入的全部资本已融合为一个单个资本时,集中便达到了极限。在一个社会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或者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手中,或者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的时候,集中才算达到极限。”[4]于是,“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发展时就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限制它的框框发生冲突了。新的生产力已经超过了这种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利用形式。现代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5]他们正是基于对这一矛盾的分析,才预言所有像英国那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将同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资本主义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而这样的社会就是把已经集中到“唯一的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剥夺为全社会公有的生产资料,整个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大工厂。

恩格斯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如电的应用,已经改变了这种趋势的技术基础。特别是20世纪中期服务业的发展和20世纪下半期高技术(Hi-tech)产业的勃兴,使小企业在某些行业中凸显了自己的优势。企业大型化并没有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唯一趋势。

此外,他们也没有预见到,“西方国家政府会采取反垄断措施和社会改进政策。在马克思去世7年后的1890年,美国制订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Sherman Act),1914年又制订了《克莱顿法》(Calayton Act),认定垄断为非法行为,首开了西方国家反垄断立法的先河。二战结束以后,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加强了反垄断立法和执法,使垄断遭到法律的禁止。因此,即使在经济上存在资本集中和企业大型化的趋势,整个社会也难以变成几个乃至一个垄断性的“大工厂。”[6]

【注释】

[1]《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8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3页。

[4]《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88页。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76—443页。

[6]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第9—1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