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分析

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分析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粮食贸易是粮食安全的重要调控因子,长期以来,我国也始终坚持粮食以自给为主、进出口贸易调节为辅的基本方针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限的粮食增产与刚性增长的粮食需求必将危及一国国内粮食的总量平衡。再次,粮食进口影响一国粮食的价格稳定。

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粮食贸易是粮食安全的重要调控因子,长期以来,我国也始终坚持粮食以自给为主、进出口贸易调节为辅的基本方针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随着改革及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粮食生产、消费、贸易的国内外环境也相应在改变,粮食进出口贸易已渐渐成为各国保障国内粮食供应、调节国内粮食供求矛盾的一项重要手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作用机理。

首先,粮食进口影响一国粮食的总供给水平。一方面,由于粮食生产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其生产过程受到气候、资源、资金、技术以及人们种植意愿等因素制约,粮食产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很难维持。另一方面,粮食的需求是多重的,尽管人们的直接粮食食用需求增长有限,但随着人们对肉、蛋、奶等产品消费的增长,粮食的饲用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生物燃料提炼等领域对粮食的深加工需求更会持续增加。有限的粮食增产与刚性增长的粮食需求必将危及一国国内粮食的总量平衡。适度的粮食进口显然可以在短期内增加一国国内的粮食总供给,弥补国内供应不足的缺口,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内粮食总量安全。诚然,如果过度进口粮食,则可能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供过于求,甚至引发“谷贱伤农”的情形,冲击国内粮食生产,为未来粮食安全埋下隐患。

其次,粮食进口影响一国粮食的结构平衡。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质等因素影响,一国所能生产的粮食品种是有限的;加之种植、培育、加工技术以及市场经营能力的制约,不同国家所生产粮食的品质、品牌也不尽相同。与之相对应,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基本需求,更多的是朝“求同-求异-优越性-自我满足”的方向发展,对于粮食需求亦是如此,经济条件的改善促使人们的粮食需求越来越高端化、多样化。适度进口本国不能提供的粮食或粮食产品,能有效促进国内粮食市场的品种结构平衡,满足国内消费者的多样化粮食需求。同样,过度进口则可能危及国内原有部分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大豆产业便是最好的例子。

再次,粮食进口影响一国粮食的价格稳定。作为百价之基,粮食价格的稳定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体到粮食安全,粮食价格的波动不仅可以作用于粮食生产而影响粮食的总量安全,还能变相地作用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而影响粮食的经济安全,上一节的主成分分析中也提到粮食价格指数是粮食安全的调控因子,毋庸置疑,粮食安全离不开粮食价格的稳定。一方面,粮食进口可以通过弥补国内粮食的总量与结构缺口,从而缓解国内粮食市场因供不应求而导致的粮价上涨;另一方面,通过价格传导机制,较低的粮食进口价格会从上游拉低国内部分粮食加工制品的价格,一定程度上制约整体价格的上涨。然而,如果在国内粮食供过于求或是在国内粮价偏低时仍大量进口粮食则只能适得其反,加剧“谷贱伤农”程度,破坏国内粮食安全。

综上所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同时期适度规模的粮食进口能对国内粮食市场产生有效的调节作用,为一国的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