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安全问题的提出

产业安全问题的提出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关于产业安全概念的界定对于产业安全的定义,理论界还未形成统一定论。他指出,产业安全既不是国家产业安全,也不是民族产业安全,而是国民产业安全。产业安全问题主要是由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她还提出增强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根本出路。对于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强的企业,一般不会出现产业安全问题,通常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弱的企业才会出现产业安全问题。

(一)关于产业安全概念的界定

对于产业安全的定义,理论界还未形成统一定论。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探讨,有以下几种观点。赵世宏(1998)提出国民产业安全论。他指出,产业安全既不是国家产业安全,也不是民族产业安全,而是国民产业安全。国民产业权益包括两个方面:在总量方面,本国国民在本国市场中的产业权益在国际竞争中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在份额方面,本国国民在本国市场中的权益份额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王允贵(1997)提出控制产业安全论,他指出,产业安全是指本国资本对影响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掌握控制权。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国的资金、技术和品牌,支柱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控制力。张立(2002)提出产业安全不仅要注重本国对产业的控制力还应注重产业本身的发展能力。她指出,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在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始终保持着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的控制。王瑛和杨公仆分别从产业抵抗力和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产业安全的概念。王瑛(2001)认为,产业安全是指一国产业对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具有足够的抵御和抗衡能力,能够保持各产业部门的均衡协调发展。杨公仆(2000)认为,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对国内重要产业的控制能力及产业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产业安全”基本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优势;二是指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即生产安全。在第二个含义的层面上,企业社会责任与产业安全的要求是重叠的。本书所讨论的是第一个层面上的产业安全问题。

(二)引发产业安全问题的原因

随着产业安全重要性的凸显,我国学术界也对产业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分析,认为产业安全问题主要是由外资引进不合理、贸易自由不规范和竞争力较弱三个主要原因引发的。

产业安全问题主要是由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学者冯江红(1999)认为,所谓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最主要是由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外商利用其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合资、直接收购等方式控制国内企业,甚至控制某些重要产业,由此而产生对国家经济的威胁。赵娴(2005)指出,产业安全问题的凸显主要是由于经济开放过程中对外资的引入和利用所引发的,它直接带动产业发展的进程,但也会诱发产业控制的倾向,而一旦出现撤资威胁,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处理好外商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平衡关系,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产业升级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外商投资企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分领域甚至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据统计,1979—2009年,我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9 426.46亿美元,外商其他投资额为518.19亿美元。[1]近年来,外商投资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仅为535.05亿美元,2004年增长到606.30亿美元,增长率仅为13.3%;2009年增长到900.33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68.3%。[2]

外资对产业构成的危险,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李连成、张玉波(2002)认为外资对产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资企业的产业控制倾向加大;第二,外资的技术控制;第三,外资企业沿着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初级产品的线路抢占国内市场;第四,入世后,外商投资企业范围扩大;第五,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市场的垄断,会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祝年贵(2003)认为,外资对中国产业安全的负面影响很大,但主要表现在对品牌的控制、技术的控制和市场的控制。黄志勇、王玉宝(2004)认为外资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加大我国产业调整难度的同时对我国产业优化的带动作用也较为明显;在侵蚀国内企业品牌的同时对国内企业品牌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挤占国内市场的同时也给国内市场带来了竞争,在保持较高的技术控制的同时对我国企业也存在着技术外溢效应。

还有一些学者把产业安全的原因归结为贸易的自由化。汪素芹(2005)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指出我国产业安全存在的问题,她认为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较低的国际竞争力并存;贸易条件恶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增加;贸易关系不协调等问题已影响到我国的贸易安全,提出通过改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贸易条件、贸易依存度等提高产业竞争力,维护我国的贸易安全。颜美玲(2005)从进口商品的角度探讨中国的产业安全。她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国内外市场的壁垒被大量拆除,进口不再置于政府的绝对控制下,于是国货和进口商品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产业安全问题由此成为国人关心的话题。进口商品的大量入侵,势必会冲击国内的一些行业。在维护贸易安全的对策上,景玉琴(2003)针对贸易自由化提出了维护产业安全的措施:关税仍将是重要的产业保护措施;完善反倾销反补贴和临时保障措施机制;运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维护产业安全;逐步建立不违背世贸规则的非关税壁垒。她还提出增强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根本出路。

更多的学者认为,产业的不安全更多地来自产业内部,主要是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过低。高虎城(2004)指出产业安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强的企业,一般不会出现产业安全问题,通常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弱的企业才会出现产业安全问题。王瑛(2006)认为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是绝对产业安全程度的关键,目前我国产业安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无竞争优势或竞争优势产业的层次较低,为了尽快提升产业安全程度,一方面需要努力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