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统文化之于东北发展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之于东北发展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东北的传统文化也源远流长,至今亦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能在东北广大农村站稳脚跟,与国家层面的提倡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1.传统文化在东北农村中的曲折发展

东北,又有关东、关外、东省、东三省等别称,本文特指今辽、吉、黑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与赤峰市。据不完全统计,东北土地总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2.9%;人口约1.1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4%。

东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宝藏。与此同时,东北的传统文化也源远流长,至今亦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概念。很长一段时间,所谓传统文化,都特指儒家文化。宋明以后,随着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进程基本结束,三教一体,多元汇聚,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和基本特征。一般说来,传统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都为农业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所制约。这在东北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宋、明以后,直至19世纪中叶,除了辽宁的部分地区,东北其余广大农村的传统文化,其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都非常有限。清朝中后期,随着关内移民的大规模迁人,东北农村中的传统文化,才有了一次较为显著的发展和提升。20世纪初年,达到其发展史上的巅峰。新文化运动、日伪殖民统治,是近代以来东北农村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两次最严峻挑战。20世纪60、70年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之后,东北农村间的传统文化已寥寥无几。

2.传统文化曾是东北农村文化的核心和关键

随着农业经济的萌生、发展,东北农村中的传统文化,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成为农村文化中的核心和关键。这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密不可分。就构成传统文化主体内容的儒、释、道三家而言,它们虽然在处理“人—人”、“天—人”、“家—国”等基本关系上的手法和路径各个不同,亦各有专擅。但是,在追求“天·地·人”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终极关怀”上,儒、释、道却有着天然的一致与默契。也正是因为如此,清代帝王才将“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作为治国策略。传统文化能在东北广大农村站稳脚跟,与国家层面的提倡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另外,传统文化在处理家庭伦理、乡党关系等社会问题上,温情脉脉,又不失礼法。故为广大民众所乐于接受,从而逐渐成为农村文化的核心和关键。东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文化能够在东北农村广泛传播,也同它能够成功地与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密不可分。这是研究同类问题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

3.传统文化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

无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到何等阶段,总离不开处理“人—人”、“天—人”、“家—国”这三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以其理论的先进性、经验的丰富性,能在处理上述关系过程中游刃有余。传统文化的实践现实性表明,东北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第一,可以和谐家庭关系,端正家庭伦理,和睦邻里社会;第二,可以密切政府与民众联系,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第三,可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总之,传统文化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继续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