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镜子是不是属于教练角色

镜子是不是属于教练角色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基本原理——镜子原理教练技术素质管理训练,有人称为“企业教练”训练,有人称为“突破性领导力”训练,有人称为“生命春天”,我也称过“人人成为教练”、“教练与自我教练”……下面再举两个例子,告诉大家如何运用镜子原理。看看我是怎样用镜子原理的方法让大家学会微笑的。镜子只能照到正面而不能照到背面。教练就是要做能够反映学员真实状况的“好镜子”

第一节 基本原理——镜子原理

教练技术素质管理训练,有人称为“企业教练”训练,有人称为“突破性领导力”训练,有人称为“生命春天”,我也称过“人人成为教练”、“教练与自我教练”……但课程的核心架构是基本相同的。这个课程一开始挂的标题就是: “我知道我自己……”有很多学员一开始不理解:“难道我还不知道我自己吗?”但课程之后,学员们都感觉找到了自己。

弗洛伊德和其他学者已经证实,认识自己很困难。有一次,19世纪著名的政治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和一群朋友参加聚会。有人请他画一幅包括所有在场者在内的漫画。他寥寥几笔就完成了。这张素描在客人手中传阅,供他们辨认。每个人都认出了其他人,但几乎所有人都没有认出自己的漫画像。

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就像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忘了自己姓什么啦”一样。其实,这不仅是人们常常存在的一种误区,而且往往也是人类难以超越的人性的弱点。一盏灯可以照亮周围的空间,却恰恰会留下灯下的黑暗。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先认识外部世界,然后才开始认识自身。个体的自我意识是青春期逐步确立和强化起来的,在此之前,他对自己即使不是浑然不知,也是懵懵懂懂。无怪乎早在古希腊时,戴尔菲城的神庙大门上就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警言。

每一个人都需要教练,就如每一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教练就是让你看到你自己。教练就像镜子一样让你看到你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些态度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以及它们对于完成你的目标是否有效。正如我们在本书第一章已经介绍的—— “教练是一面镜子”。

教练技术的核心是镜子原理,这是教练技术的基本原理。镜子不会教你怎么穿衣服,它只是告诉你穿得怎么样,从而让你自己去作调整。

伽利略说过这样一句话:

“You cannot teach a person anything,you can only help him discover it within himself.”(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做每一件事,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去发现自我)

伽利略的这句话用来说明教练的作用是最恰当不过了。教练让学员自己觉醒并自我改变。教练是改变人最好的方式,纠正一个人的领带歪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告诉他领带歪了,另一种方法是拿一面镜子让他照照看,他看见领带歪了,自己会选择纠正。两种方法哪种更有效呢?

许多企业花费巨资获得的咨询方案没有使企业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答案来自企业外部,而不是企业自己找到的答案。教练型的咨询师在给企业作咨询的时候,是不会轻易地直接给出答案,告诉企业应该这样做或是那样做。教练型的咨询师会帮助企业去挖掘自己的答案,然后由企业自己提出来:“哦,我们应该这么做。”这时,教练型的咨询师会表示鼓励: “可以,我们会配合企业做得更好的。”因为答案是企业自己的,企业会认真地去做,创造良好的成果证明他们是正确的。管理下属也是一样的,管理者要尽量地让下属自己知道要怎么去做,否则你就是一个老师而不是一个教练。

下面再举两个例子,告诉大家如何运用镜子原理。

img6

这是我看到的一张报纸,说是有个司机开车开了三十多年从没有违章过(其实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不太客观,他应该是三十多年从来没有被抓到过),问他有什么经验,他说违章不违章各有好处和坏处,不违章好处多多,坏处不多。这位司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把这笔账拿给其他司机看,其他司机看了之后会自己选择是否要违章。

服务行业都是要讲究微笑服务的,但有个企业的员工(包括管理者)都不太喜欢笑。这个企业的老板于是请我去他们企业讲授关于微笑的课程。我没有教学员们笑的方法,没有教他们笑的时候要露出几个牙齿。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如何帮助一个人从内心发出笑容呢?看看我是怎样用镜子原理的方法让大家学会微笑的。我在白板上画了一张笑脸和一张哭脸,让大家写上看到两张脸时各想到哪些词。结果苦脸的一边,是“气愤”、“枯燥”和“痛苦”等字眼;笑脸的一边,旁边写着“精力充沛”、 “支持”、 “生动”和“创意”等词语。然后我在两张脸的上方写上“由你选择”,再大声地问大家:“你选择哪一张脸?”学员们异口同声地回应: “笑脸!”(在我的网站“中华教练网www.chinacoach.net”上有这一段视频,读者朋友们可以上网观看参考)

教练的镜子原理就是教练让学员自己找到方法并自觉行动。

那么,教练如何运用好镜子原理呢?

一、让学员认识到“照镜子”的意义

生活中我们都爱照镜子,因为通过照镜子,能察看面容,去污除垢,整理衣冠,使人面目清爽,衣着整洁,精神抖擞。我们对自己言行的长处和短处也要像照镜子那么认真,长年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这恐怕是大有裨益的。

《韩非子·观行》云:“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对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此话足以佐证。这里所说“道”,即是“客观准则”,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面镜子。

主张“以人为镜”,历史上最典型的要算唐太宗李世民了。他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他备了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正是这“三面镜子”的作用,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书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贞观之治。不过,史上也确有许多人不肯、不屑或不敢照镜子。例如:那个拒绝送医上门为他解决疑难杂症的齐桓公,那个自以为“天下不能当”又胜过其父的赵括,那个自诩熟谙兵书无所不能的马谡,他们都因讳疾忌医而失却了许多大好的良机,造成了人生悲剧,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总之,如果你想获得不断进步,那就经常照照“镜子”吧。学员可以自己给自己“照镜子”,但由教练当“镜子”也不可或缺。镜子只能照到正面而不能照到背面。假如要照自己的背面,比如说后脑勺吧,那还得再借助另一面镜子的“反射”才能得见。

二、教练自己要成为一面“好镜子”

“照镜子”首先要选择一面恰当的镜子。供人娱乐的“哈哈镜”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支离破碎的镜子也不能完整地再现事物的真实面目,只有平整光洁的镜子,才是爱美人的忠实的伙伴。教练就是要做能够反映学员真实状况的“好镜子”。教练要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努力提高教练水平。比如说如何去倾听(从而知道对方的目标和现在的位置),如何去发问(去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如何区分(让对方更加清晰),以及如何去有效、到位的回应(发挥镜子的反照作用)等等。

三、教练只是“镜子”,不要超出“镜子”的职责

教练只能通过一套教练方法带学员去发现他们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及它们在什么地方限制了学员取得成果。教练并不直接教给学员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需要代替学员去完成学员自己的工作。企业教练和足球场上的教练完全一样,他也许会在场边大喊大叫,也许会告诉你“你踢得很棒”,但他绝不会在比赛中替你传球或者射门。

四、教练要帮助学员采取行动

照镜子,光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还不行,还要及时洗脸、洗手,去污除垢,做一番细致的清理工作,或者脱下不合时宜的衣服,换上得体的衣服。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发现了缺点、错误或不足之处,应当仔细分析原因,明确它的危害,对症下药,及时改正过来,使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日益进步。教练要促使学员改变的发生。教练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很多潜在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多人最缺乏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自知。人一旦真正认清自己,完全有改善自我的能力,以新的选择去有效地实现目标。

五、鼓励学员端正“照镜子”的态度

认识到“照镜子”的意义,才会愿意照镜子;有了正确的态度,才能照好镜子。镜子如何照,是颇有讲究的。

照镜子的出发点不同,其结果就大相径庭。 《红楼梦》里有位贾瑞先生,在生命垂危之际, “跛足道人”送来一面名谓“风月宝鉴”的镜子。道人声言,这“风月宝鉴”,是“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但使用方法却有严格的规定,就是“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但贾瑞拿背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于是骂一声“混账!如何吓我!”再改照正面,则“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这样,这个心地龌龊的色鬼,终因经不住女色的诱惑,照过几次后,就呜呼哀哉、命归黄泉了。《战国策》中的齐相邹忌就大不一样了,他以自照镜子来讽喻齐威王。于是齐威王下令:有当面斥责或上书进谏或市朝讽谤“寡人之过者”都可以奖赏。自此,齐国政治日益开明,国势日益强盛。看来,会不会照镜子,实在是事关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有的学员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情况,只照优点、长处,不愿看到缺点、短处,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比来比去,心安理得,自我陶醉。这正如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昏镜词》所言:“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当教练“明镜高悬”,指出他的盲点的时候,他就开始对抗,我称之为“摔镜”——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不是去改善自己,而是把镜子摔掉。敢于照镜子,就要用明镜,让其纤尘毕露,哪里蒙尘,何处纳垢,一目了然,还自己庐山真面目。正如谢觉哉所说“敞开心肺给人看”,而后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做到“闻过则喜”,择善从之。“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陈毅的做法也值得借鉴。他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中回顾自己的历史时所发出的肺腑之言: “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只有这样,镜子才能照好。

有一次,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利浦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因自己开办的企业倒闭、负债累累、离开妻女到处流浪的流浪者。那人进门打招呼说: “我来这儿,是想见见这本书的作者。”说着,他从口袋中拿出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那是罗伯特许多年前写的。流浪者继续说: “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到密西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一切已经绝望,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内已经抛弃了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使我产生新的看法,为我带来了勇气及希望,并支持我度过昨天晚上。我已下定决心,只要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一定能协助我再度站起来。现在,我来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这样的人做些什么。”

在他说话的时候,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流浪者,茫然的眼神、沮丧的皱纹、十来天未刮的胡须以及紧张的神态向罗伯特显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但罗伯特不忍心对他这样说。因此,请他坐下来,要他把他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说出来。

听完流浪汉的故事,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罗伯特刚说完,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罗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份儿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他会为了“老天爷的份儿上”而做此要求,显示他心中仍然存在着一丝希望。所以,罗伯特拉着他的手,引导他来到从事个性分析的心理试验室,和他一起站在一块看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之前。罗伯特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流浪汉可以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全身。罗伯特指着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当做你从前并未认识他——否则,你只能跳密西根湖,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流浪汉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哭了起来。不久,罗伯特领他走出电梯间,送他离去。

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而他不再是一个流浪汉形象——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衰老、不安、紧张的姿态已经消失不见。他说,他感谢罗伯特先生,让他找回了自己,便很快找到了工作。

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