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 人的性格与管理了解员工的性格特征,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特有的天赋和优势。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在个体心理特征中起核心作用。性格对气质和能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它能与后两者结合成个体心理特征这一有机整体。个性包括能力和人格,能力是个体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十章 人的性格与管理

了解员工的性格特征,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特有的天赋和优势。解析员工的性格密码,能够改善成员间的沟通和合作。正视性格的差异性,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管理者的领导力,得到团队的跟随与尊重。所以,管理者要学会利用性格特征,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满足不同性格人的需求,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是一个管理者必备的管理技能。

第一节 性格是心理特征的综合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每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总会有自己的态度并见之于行动,经过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和人们的心理认知活动,这种态度与行为逐渐被巩固下来,并在以后的社会活动中自然地、反复地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个人的一种习惯方式。性格是一个人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统一。

性格是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社会中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个体,即使是同一性格特征,不同人表现也会不一样。例如,同是勇敢、鲁莽的性格,张飞粗中有细,李逵横冲直撞、不顾后果。性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经常表露出来。

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在个体心理特征中起核心作用。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是个体完成所面临的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只有性格才能使它们带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作用于客观现实。性格对气质和能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它能与后两者结合成个体心理特征这一有机整体。

二、性格与气质和能力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1)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2)从可塑性来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性格的改变相对容易一些。

3)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其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此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1)气质对性格的影响。首先,气质给性格特征全部“打上烙印,涂上色彩”。气质正如巴甫洛夫所说:“赋予每个个体的全部活动以一定的外貌。”例如,同样是“骄傲”的性格特点,胆汁质的人可能直接说大话,甚至口出狂言,让人一听就知道他骄傲;多血质的人很可能把别人表扬一番,最后显露出他略比别人高明一点儿,骄傲得很婉转;黏液质的人骄傲起来可能不言不语,表现出对人的蔑视。

2)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性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造某些气质特征,起码可以起掩盖作用。例如,从体质上和操作速度上来说,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适于当外科医生,但前者易轻率,后者缺乏耐心。如果经过专业的学习与训练,他们都当了外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不同气质特征的人都可能经过意志努力而改正缺点。所以,在气质基础上,形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性格中意志的作用。

2.性格和能力的关系

能力和性格的共同之处:

1)能力和性格都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个性包括能力和人格,能力是个体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总是与他的意识倾向和世界观紧密相连的。性格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它通常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差异,因此人们有时甚至用性格来指代一个人的人格。

2)性格和能力共同受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作用于能力和性格的过程中,必然会交互地作用。例如,社交能力强的个体多数表现出真诚、自信、友善等性格品质,而社交能力弱的人就表现出退缩、敌意、攻击等性格特点。

3)人们在多种能力的形成中而发展了相应的性格。由于每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同,各种能力的发展推动着性格的形成。

第二节 性格的结构和类型

一、性格的结构

对性格结构的分析,可以从性格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特性两方面着手。

1.性格的静态结构

(1)性格静态结构的描述性分析。它由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对现实态度的特征组成。

1)性格的认知特征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2)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们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稳定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3)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性格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①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行为目标的意志特征。

②表明人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意志特征。

③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

④在经常的和长期的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

4)性格对现实态度的特征是性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性格静态结构的数量化分析。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特质中包含两种特质: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所谓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不作严格区分时,也可以把特质理解为性格特征。共同特质是属于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性格特征。人们在共同特质上有多寡或强弱的差异。个人特质是个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它有三类不同的层次:第一类称首要特质,它代表一个人人格的最独特之处;第二类称中央特质,这类特质虽不及首要特质的影响遍及个体的每一个行动,但也代表个性的重要特征;第三类称次要特质,这类特质只是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的某些暂时性行为,而不是一种固定的特征。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一组看起来似乎是聚在一起的特征或行为,但是同属于一种表面特质里的特征,其关系也很复杂,因此这些特征虽有关联,但不一定一起变动,也不源于共同的原因。根源特质指的是行为之间形成一种关联,会一起变动而形成单一的、独立的人格维度。每一种表现特质都来自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而一种根源特质却能影响多种表面特质。因此,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

2.性格的动态特性

各种性格特征在每个具体的人身上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人的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各种性格特征又会以不同的结合方式表现出来;有时以某种性格特征为主,有时又以另一种性格特征为主;同时,性格是发展变化的。

性格结构的动态特性,首先,表现在各种性格特征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其中,性格的意志特征和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其次,性格结构的动态特性还表现在性格的各个侧面,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有时以某个侧面表现出来,有时又以另一个侧面表现出来。第三,性格结构的动态特性还表现在性格的可塑性上。生活环境的变化是性格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性格改造的有利因素。

(1)性格特征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合。它表现动态变化,表现相对稳定,以不同结合来反映客观事物,这种不同侧面又是静态各方面的组合。这说明了性格的多样性、复杂性,也说明了这些性格特征在某人身上是有机联系的、统一的。

(2)性格的可塑性。有些人似乎天生就乐观,有些人则性格抑郁,这种区别似乎与前额叶左右边的活动有关。经研究发现,活动量左边大于右边的人生性格较乐观,对人或人生的看法偏向光明面,遇到挫折也能很快站起来。右边活动量较大的人则易落入负面、抑郁的情绪,容易被困境击倒,常因无法摆脱烦恼而苦恼,常将微不足道的小事夸大成恐怖的大灾难,容易紧张和情绪化,认为世界充满了挫折与潜在的危险。

研究还发现患过抑郁症的人,前额叶左边活动量比一般人小,右边则较大。忧郁型与乐天型的人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举例来说,有项实验是请参加者观看两段短片。一段是有趣的,如猩猩洗澡、小狗玩耍等。一段比较不愉快,如教导护士手术过程等一些可怕的细节。结果忧郁型的人看了有趣的短片只觉得稍微有趣,对另一则短片中伤口流血的画面却感到极度恐惧与厌恶。反之,乐观型的人对手术短片只有微小的反应,对有趣的画面则表现出强烈的快乐。即使这一基本性状在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即已决定,并不表示有忧郁倾向的人一生都要过着阴郁的生活。童年时期所受的情绪教导对性格有深远的影响,可以使天赋倾向强化或减弱。儿童的脑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童年的经验对神经路径的形成可以产生一生的影响。

①客观生活环境变化是性格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主观的自我调节对性格变化有很大影响。虽然外界环境无变化,但是人意识到其性格上的弱点,会要求主动改正。

二、性格的类型

性格的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按一定原则和标准把性格加以分类,有助于了解一个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和揭示性格的实质。由于性格结构的复杂性,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至今还没有大家公认的性格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标准。下面将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简单介绍。

1.按心理机能优势分类

这是由英国的培因和法国的李波特(T.Ribot)提出的分类法。他们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人的性格中所占优势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理智型的人通常以理智来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处世冷静;情绪型的人通常用情绪来评估一切,言谈举止易受情绪左右,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不能三思而后行;意志型的人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果敢、坚定,有较强的自制力。除了这三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一些混合类型,如理智—意志型,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

2.按心理活动的倾向分类

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荣格根据一个人的里比多的活动方向来划分性格类型,里比多指个人内在的、本能的力量。里比多活动的方向可以指向内部世界,也可以指向外部世界。前者属于内倾型,其特点是处世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适应环境能力差;后者为外倾型,其特点是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活泼开朗,活动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性格类型的划分,在国外已经应用于教育和医疗等实践领域了。但这种类型的划分,仍没摆脱气质类型的模式。

3.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等人根据“场”的理论,将人的性格分成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前者也称顺从型,后者又称独立型。场依存型的人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易受环境或附加物的干扰,常不加批评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应激能力差;场独立型的人不易受外来事物的干扰,习惯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即自己的认识,他们具有独立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应激能力强。可见,这两种人是按两种对立的认知方式进行工作的。

4.按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

德国的心理学家斯普兰格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出发,根据人认为哪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人的性格分为六种类型,即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和社会型。经济型的人:一切以经济观点为中心,以追求财富、获取利益为个人生活目的,实业家多属此类。理论型的人:以探求事物本质为人的最大价值,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无能为力,哲学家、理论家多属此类。审美型的人:以感受事物美为人生最高价值,他们的生活目的是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不大关心现实生活,艺术家多属此类。宗教型的人:把信仰宗教作为生活的最高价值,相信超自然力量,坚信永存生命,以爱人、爱物为行为标准,神学家是此类人的典型代表。权力型的人:以获得权力为生活的目的,并有强烈的权力意识与权力支配欲,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领袖人物多属于此类。社会型的人:重视社会价值,以爱社会和关心他人为自我实现的目标,并有志于从事社会公益事物,文教卫生、社会慈善等职业活动家多属此类型。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种类型的特点集中在某个人身上,但常以一种类型特点为主。

5.特质论

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特质既可以解释人格,又可以解释性格,因为性格是狭义的人格。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最早提出了人格特质学说。他认为,性格包括两种特质:一是个人特质,为个体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二是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共同特征。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奥尔波特的观点,采用因素分析法,将众多的性格分为两类特质,即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只反映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是直接与环境接触、常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不是特质的本质。经研究,他把性格概括为35种表面特质。根源特质是一个人整体人格的根本特征,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来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而一种根源特质也能影响多种表面特质。它通过多年的研究,找出了16种根源特质,它们是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怀疑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根据这16种各自独立的根源特质,卡特尔设计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利用此量表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反应。

第三节 性格测量(鉴定)

一、性格的表现

性格往往是通过一个人具体的活动、言语、表情、姿态表现出来的。性格的外部表现为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性格提供了依据。

1.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

性格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儿童的性格常常在游戏、学习以及劳动中反映出来。例如,儿童在游戏中,有的愿意扮演领导别人的角色,处处以指挥者的面貌出现;有的却愿意听从别人的指挥,扮演被领导的角色;有的则不能与其他儿童配合进行游戏;有的喜欢运动型游戏,有的喜欢安静型游戏;有的能坚持把一种游戏进行到底,有的总是在游戏中半途而废。这些不同反映出儿童在独立性、坚忍性、自制力等性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2.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一个人怎样说话,话多还是话少,用什么方式说话,言语的风格如何,言语是否真诚等都可以表现出他们的不同性格特征。例如,爱与人交谈的学生,可能是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也可能是具有同情心的,还可能是自负、妄自尊大的;不善于与人交谈的学生,可能是对自己言谈有较高的责任感的,也可能是掩饰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还可能是孤僻、怯懦的。可见,在言语中,性格表现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3.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

面部表情、姿态、衣着打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的性格特点。面部表情是多种多样的,以笑为例,纵情的笑、辛酸的笑、甜美的笑、含泪的笑、会心的笑、皮笑肉不笑、冷笑、傻笑、嘲笑、苦笑等,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性格特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了解人不同性格的信号。列夫·托尔斯泰曾描写过85种眼神,如狡猾的目光、炯炯有神的目光、明朗的目光、忧郁的目光、无情的目光、冷淡的目光等,其中每种眼神都包含着丰富的性格内容。

典型的姿态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如一个人怎样站,怎么走,坐姿如何,经常用什么手势等,都会表露出他的性格特征。

人的性格差异往往还可以通过衣着、饰物反映出来。性情活泼的女孩一般喜欢色泽鲜艳、线条富于变化的服装;温柔文静的女孩一般喜欢素净淡雅、线条和饰物简单的服装;演员也是依据剧中人物的性格选择着装的。

二、性格评定的方法

性格评定是指对一个人的性格进行描述和测量。正确地评定性格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与类型,预测他们的行为,这对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改造不良性格、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鉴于性格这一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性格评定往往需要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行为评定法方法:

行为评定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四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言语、表情、态度从而分析其性格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必须使被观察者处于自然情境中,保持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和客观性,这样获得的资料才会真实;不论是长期观察还是短期观察,观察者都要做到有计划。

(2)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与某人谈话从而了解其性格特征的方法。使用谈话法一定要事先确定谈话目的,对谈话中的内容加以分析,采取多种多样的谈话方式,保持谈话气氛的融洽、和谐、温馨。谈话法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很广泛,它对了解人的性格、搜集资料、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3)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一个人的作品,如日记、命题作文、信札、传记、试卷以及劳动产品等的分析,来间接了解其性格特征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来收集资料,对研究人的性格具有辅助性的意义。

(4)个案法。个案法是通过收集一个人的家庭历史、社会关系、个人的成长史等多方面资料,来分析和了解其性格特征的方法。在学校中,使用个案法研究学生性格的步骤大致如下:

1)计划准备:根据班主任的介绍、档案材料与初步观察所发现的问题制订计划。

2)搜集资料: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对其行为的观察、面谈、分析作业与作文、家访、与任课教师或同学座谈等,来搜集学生各方面的具体表现,重点了解他们对社会、学习、劳动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并做好记录。

3)分析概括:就是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材料。

4)寻找原因:根据对学生性格特征的分析、概括,寻找这些性格特征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的历史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5)提出教育建议: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提出发展与完善其性格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6)书写鉴定书。

实际上,个案法就是观察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的综合运用。

三、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目前研究性格采用较多的方法。它是实验者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实验情境,主动引起被试的某种性格特征的表露,然后经分析、概括来确定其性格特征的方法。一位前苏联心理学家曾用该方法设计了冬夜拾柴火的自然情境,以研究儿童在困难条件下的性格意志特征。实验者把一部分干柴放到离宿舍不远但需走一段夜路的山谷中,把一些湿柴放到离宿舍较远但一路有灯光的储藏室中。他要求学生定期在夜晚去捡柴火(不指定地点),实验者则藏在岔路口的小房内观察。结果发现,一部分学生勇敢而负责任地到山谷中取干柴;有的学生边走边埋怨;还有部分学生怕黑,宁走远路去储藏室取湿柴。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真实地了解到了学生性格意志特征的差异。

自然实验法最大的特点是简便易行,获得的材料真实可靠。

四、测验法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测验测定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陈法和投射法。

1.自陈法

自陈法也称问卷法,一般是让被试按一定标准化程序和要求,一次回答问卷中的大量问题,最后根据测验分数和常模来推知被试属于哪种性格类型。常见的性格问卷有以下四种:

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16PF):根据卡特尔提出的16种根源特质编制而成,共有187个题目,适用于具有阅读能力的16岁以上的成人。卡特尔等人后来又设计了分别适用于中学生、小学生、学前儿童的三个个性问卷。

2)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简称MMPI):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两位教授编制,共566个题目,包括14个分量表。它可以测量人格的各个特征,也可以鉴别癔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

3)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等人编制。该问卷有适用于7~15岁儿童和16岁以上成人两个版本。每个问卷包括四个分量表,即精神质量表、内外倾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和效度量表。

4)Y—G性格检查表: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等人编制。该量表由120个题目组成,包括12个分量表,适合用于7岁以上的正常人。

2.投射法

投射法是利用某些材料(一般是意义模糊的刺激),要求被试对刺激材料进行解释,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和情感泄露出来,从而确定其性格特征。最常用的投射测验有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AT)和罗夏墨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由美国心理学家默瑞创制。它由30幅图像和一张空白卡片组成。图像多是人物,也有一部分风景。每幅图像都相当模棱两可,可以做种种不同的解释。但被试所编的故事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图片中故事发生的情景;图片中故事发生的原因;图片中故事发生的结果;自己的感受。主试根据被试对当前知觉图片所编的故事对其性格作出鉴定。

第四节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才逐渐形成的。

一、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生物学的根源。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

2)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说,早熟的学生喜爱社交活动,责任感强,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学生往往凭借自我态度和感情行事,责任感较差,不太遵守校规,很少考虑社会准则。

3)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其表现为对性格的形成起加速作用或延缓作用。这点从气质与性格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印证: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的性格;在不利的客观情况下,抑制型的人比活泼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胆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而在顺利的条件下,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成为勇敢者。

4)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攻击性、支配性,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女性则比男性更具依赖性,较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

二、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1.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讲,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宁静、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的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的性格有消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在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在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爱说谎、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自制力、灵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果断性、思维水平、求知欲、灵活性四项行为特征有很大影响;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意志特征上;母亲的文化程度除了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上有某些影响外,对儿童性格的理智特征也有较大的影响。

2.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念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在家教问题上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能的认识的教育观,家长对儿童的权利与义务、地位及对子女发展规律的看法的儿童观,家长在子女成才问题上的价值取向的人才观,以及家长对自己同子女有什么样的关系之看法的亲子观。研究发现,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教育态度与方式,而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许多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现概括为表10-1。

表10-1 父母的态度、方式与子女的性格

3.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

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例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忌妒、自卑。

艾森伯格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如果其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会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第五节 性格与管理

研究性格的类型具有管理上的重要意义。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性格类型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性格加以分类,从而加深人们对性格本质的理解。性格的特征结构和分类知识,揭示了性格的优劣及其多样性,为培养良好性格、克服不良性格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合理运用人的性格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供了依据,对提高管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管理中应用性格知识,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一、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

有效的管理,首先取决于是否拥有有效的管理者。有研究证明,增加一个劳动力与产生效益之比是1∶1.5;增加一个技术人员与产生效益之比是1∶2.5;增加一个有效的管理人员与产生效益之比是1∶6,可见有效的管理者对管理效能的重要性。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是具有良好性格的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所以,要提高管理效能,管理者本身必须重视性格的锻炼,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人格。人格健康的人,也就是具有良好性格的成人,即健康成人。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健康成人的特征有以下六方面:

(1)自我广延能力。健康成人的社会活动范围极广,有许多朋友、许多爱好,并在政治、社会活动方面十分积极。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健康成人与别人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没有占有感,无忌妒心,富有同情心,能容忍别人与自己在价值观和信念上存在差别。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

(4)表象上具有现实性知觉。健康成人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希望;看待情境和顺应情境都是极为明白的,是“明白人”,不是“糊涂人”。

(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健康成人对自己的所有和所缺都十分清楚和准确,能够理解真正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也知道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别。

(6)具有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成人需要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

管理者应该重视通过学习与管理实践,从上述六方面自觉锻炼,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二、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加强管理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了解和把握组织成员的性格,以便预测和控制他们的行为,引导其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发展。了解和把握人的性格,必须对人的性格进行鉴定。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经常依靠自己的经验去鉴定一个人的性格。例如,作家观察人物,教师评价学生等,都是这样做的。但是,比起其他心理方面的鉴定,性格的鉴定存在着特殊的困难,这是因为环境因素和人的行为表现十分复杂。所以,鉴定一个人的性格,必须对其行为及其环境作系统的观察研究,从中选择典型的行为方式。同时,还要区分一时性的偶然行动和体现性格动力特征的行为方式。性格鉴定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谈话法、分析法、个案法、实验法等。为了使被鉴定的性格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综合研究法。综合研究法是把观察谈话、作品分析、个案调查等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有计划地观察一个人的各种外部表现。首先,利用谈话直接或间接地了解被鉴定者在各种情况下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其次,通过搜集被鉴定者的资料,如书信、日记、自传、文艺作品等,了解他对各种事物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同时,通过对有关人员的访问,了解他过去的情况。最后,把获得的各种材料综合起来,系统地加以分析整理,找出贯穿于其言行与外貌中的性格特征和类型。

三、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

不同的性格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点,会对管理工作产生不同的效应。所以,提高管理效能,必须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性格类型的多样化结构。首先,要重视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员在领导班子中的搭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配合在一起,容易合作共事。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如果都是情绪型或大部分是情绪型的人,说话、办事情绪特别容易冲动,可能会引起许多误会和矛盾。分散领导班子成员的精力,影响管理工作;如果是独立型或大多数是独立型的人,那么做起事来容易各自为政,商量工作时容易固执己见,最终难以统一指挥。这样的领导班子结构必须调整,重新组合,使不同性格类型的人进入领导班子。其次,还要重视普通组织成员的性格类型的互补性,以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旦发现因成员的性格问题造成人际关系的尖锐矛盾,就必须适当调整人员,发挥不同性格类型的互补作用,促使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四、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

人的性格对工作具有影响作用,反过来,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对培养、改造人的性格也有作用。美国著名学者克里斯·阿吉里斯曾经研究了管理方式及工作环境对性格成熟的影响。他观察分析了工业界经常见到的工人对工作不努力,以及对某些事物漠不关心的情况。他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不只是个人性格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工人受管理方式的束缚而使其性格不能成熟。因为他们对工作环境只有极少的控制力,仅仅被鼓励做一个被动、依赖及附属的人,所以他们的性格及其行为便不易成熟。阿吉里斯认为,以X理论假设为指导的正式组织,具有先天性抑制人们性格成熟的“功能”。因为这种组织的成立是为了使集体达到某种既定目标,正式组织的代表通常就是这些建立组织的人。个人是无条件地被安插在工作之中的,上级是决策者,下级只是执行这些决策而已,缺乏主动性。专业化又通常使工作过于简单而重复、固定,不具有挑战性,这是专制型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和环境阻止了人的性格的自然发展。阿吉里斯反对这样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环境,主张管理者采取麦格雷戈Y理论假设的管理方式,为职工提供一种有利于性格成长和成熟的环境,使其在致力于组织成功的过程中,也获得自己心理需要的满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