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韩中企业文化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韩中企业文化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研究比较韩中两国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差异,首先要研究影响两国企业文化的因素。笔者以韩中两国企业文化比较研究为专题,试图通过对两国的企业文化影响因素、企业文化风格特征以及两国的企业文化等方面分题目连续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互相汲取其中的精华,避免矛盾与冲突,以促进两国企业文化交流融合、开拓创新。

韩中企业文化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王忠伟 唐志丹 郑钟南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作者简介]王忠伟,1955年生,男,辽宁辽阳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管理思想史、企业文化;唐志丹,1949年生,女,江苏高邮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文化、定量决策分析;郑钟南,1971年生,女,韩国庆尚南道昌原市人,韩国庆尚大学母语教育研究会庆南支社长,辽宁科技大学外籍教师,硕士研究生。

[摘 要]研究比较韩中两国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差异,首先要研究影响两国企业文化的因素。本文首先从韩国的农耕文化和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韩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以及日本和美国等外来文化等方面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等方面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对两国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中国和韩国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提供借鉴。

[关键词]韩中企业文化影响因素;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民族精神;计划经济

一、引 言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30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现代、大宇、三星、浦项等企业的迅速发展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不得不归功于它们特有的企业文化。中韩两国是近邻,近年来两国不仅贸易往来发展迅速,而且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文化上具有同质性,但同时又由于历史、自然、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笔者以韩中两国企业文化比较研究为专题,试图通过对两国的企业文化影响因素、企业文化风格特征以及两国的企业文化等方面分题目连续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互相汲取其中的精华,避免矛盾与冲突,以促进两国企业文化交流融合、开拓创新

二、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

(一)传统文化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1.农耕文化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受惠于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传播,早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在其周边民族尚不知稻谷为何物之时,韩民族先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从事规模性稻作生产了。稻作文化的传来,不但奠定了韩半岛农业文化的基本格局,同时也加快了韩半岛文明发展的进程。以稻作为主要生计手段的农耕文化一直对韩国原有生活模式和民族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勤勉性、地域观念和共同体意识等方面。

(1)勤勉的劳动精神。“火耕水耨”的稻作生产尤为辛劳。不同于中国南方的温润气候,面对相对寒冷、恶劣的自然环境,要不错时节地完成必要的劳作,还要时刻抵御飓风、台风或者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这种特点的农耕文化就是勤勉性的起因。

韩国在传统上视懒惰为罪恶、视勤劳为必备的重要品德。过去韩国遇到非残疾人乞讨时,有将他打跑的风俗习惯。韩国企业创业者绝大多数白手起家,社会上对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而白手起家的人给予很高评价。崇尚勤劳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韩国人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韩国企业员工每天工作时间长,被公认为是非常勤奋的员工。虽然也是8小时工作制,但是加班、不休息他们也都是乐意的。尤其那些年长一些的韩国人,由于经历过近代韩国的动荡与贫困,使他们形成了一种生存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又转化为强大的工作驱动力。所以,韩国的经济发展是靠韩国人这种勤勉的劳动精神干出来的。

(2)地域观念。以互帮互助共同劳动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自然地形成了以家族部落为单位的紧密的纽带。在这样世代传承的文化影响下以及历史上封建割据等原因,韩国人地域观念浓厚。到社会上工作后,同一地方的人,不论年老年幼,都会融到一起。这样的地域观念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一地域或出生地的亲切感使成员之间产生了信赖和协作精神,同时还形成亲和集团结伴共同向上,以战胜逆境。像这样由地域观念集合在一起的力量被适当地用在达成企业目标上,是可以得到肯定的。但地域观念也导致了企业在人事政策上的偏重现象,也成为造成企业内部不和谐、影响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3)共同体意识。农耕文化互帮互助的共同合作劳动孕育了以家族为基础的共同体意识。与西方崇尚的个人主义不同的是,韩国人共同体意识很强烈,更重视集团内部的凝聚力。韩国人以“我们”来称自己的家、工作单位、学校、公司等甚至国家。尽管韩国人有较强的个性,但当他们组织成团体,并对组织拥有归属感、认同感时,就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组织成员之间能相互尊重信任、协调合作、团结友爱。强烈的自尊心驱使他们接受挑战,意志坚定地去实现目标。良好的可塑性使他们在正确的引导下,能发挥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和创造力。韩国企业往往在恶劣的条件下起步,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得以成长,共同体意识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封闭的共同体”意识往往对界限以外的世界怀有排他性,有时甚至还限制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意识交流。

2.儒家文化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韩国是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最早、最深的国家之一。远在公元前3世纪,儒学便和汉字一起传入,在韩国的封建社会初期担当了重要角色,与韩国固有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为古代韩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民间往来之中文化习俗的接受,到国家层次上儒家政治制度的传入,逐渐进入到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即学术文化方面的引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演变,但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已经深深地根植于韩国文化之中,成为韩国民族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基石而且一直延续至今。儒家文化对韩国企业文化的直接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崇儒家文化。在韩国,儒教在李朝时代就上升为国教,儒家文化受到全社会的推崇,深深影响着该国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成为韩国人思想和言行的准则。许多经济和企业管理研究机构将儒教列为研究课题,研究儒家文化对韩国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可以借鉴、利用的精髓。学者们普遍认为孔孟学说中的很多理论都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用并切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伴随着韩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韩国企业家们在经营管理上积极、大胆引进日本和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同时又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地将这些外来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进行了韩国化、儒家化,以适应本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氛围,创新出具有儒家风格的现代管理之道。

(2)以家族为中心的经营。儒家文化强调的“家族观”在韩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十分讲究家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企业很像一个大家庭,员工成为和睦家庭中的成员,企业主和管理人员成为拥有极高权威,又对员工怀有温情的家长,是企业的中心人物;员工之间既讲兄弟友爱之情,又长幼有序、论资排辈;下级服从上级,企业整体利益至上;无论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均须遵礼守仪,讲究秩序。韩国的企业集团多数为家族和亲朋好友结合型,以家族经营为中心的垄断色彩非常浓厚。在企业集团内部,其创办人既是所有者也是经营者,拥有最大的权力,而且这种权力依世袭制而延续下去。即使是实行了股份制的企业集团,其所有权和经营权仍然掌握在创办人手中。

以家族为中心的经营对企业的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家族的构造形态和关系影响到家族成员的成就感。第二,在企业里家族主义的纽带关系确定了他们的经济关系。第三,家族制度的文化传统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经济行为和职业的选择。个人离不开家族,个人是家族的组成成员,对家族的忠诚程度关系到整个团体。

(3)重视权威与人和。在韩国,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三纲五常等权威与和睦相互依存的伦理观,同样极大地影响着韩国企业员工对企业主的忠诚心、企业主对员工的慈爱、上下属间的等级观、同事间的信赖感等伦理关系的形成。韩国企业中普遍存在高度的集权化,企业领导层在管理过程中拥有巨大权威,中下级管理人员只拥有极其有限的权力,但这种高度集权化并不等于专制独裁。

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韩国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人和”可以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一切问题。强调和睦,非常重视与下属的人际关系,尽力体谅下属的需求和感受;重大决策均是在向下属咨询并与其充分商议之后由高层做出,员工的参与意识蔚然成风。韩国大多数成功企业都积极培育劳资共同体意识和劳资和解气氛,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在稳定的劳资关系中顺利进行。韩国的经理们与下属非正式交往的次数很多,这种接触被认为是上下级建立互信关系的重要手段。

(二)外来文化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由于地缘地理背景和特殊的历史,韩国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在进入近代以后先后受到了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中日本和美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最大。

1.日本殖民文化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1910年8月29日,日本正式吞并韩国,致使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36年之久。在此期间,日本人以强迫的方式将现代事物强加给韩国人民,在客观上缩短了韩国的现代化进程。在主观上日本人采取文化侵略政策,将日本的社会风俗习惯与武士道精神相结合的文化投射到韩国社会,试图以强制性的文化控制将韩国国民在文化专制的手段下愚化日化,以达到同化的目的,致使韩国的文化传统蒙受极大的损害。尽管日本的民族同化政策最终破产,但日本的文化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光复后的韩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韩国近代企业的萌芽期正是受日本统治的时期,日本企业文化对韩国企业中集体主义行为方式与人事管理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独特的行业工会制度、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经营方式都影响了韩国企业文化。在1965年后,随着日韩关系的正常化,日本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又进一步加强。

2.美国文化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1945年韩国光复后,美国通过军政统治、参与政府成立工作和后来的三年战争,以及随之开始的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大规模的援助,其作用和影响已渗透到韩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直至今天,美国的军事支持、经济援助仍然是韩国的政治精英们决策的重要筹码。军事、教育和行政管理是西方科学、管理技术和文化价值观念输入韩国的三大渠道。事实上,韩国军队是由美国训练出来、由美元装备起来的。美国军队的管理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韩国的男人除特殊情况外,都要服兵役之后才能参加工作。韩国很多曾在美国受训的将领,退役后又多在企业做管理工作,因此很自然地把美国军队的管理制度引进企业的管理之中,如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的创建人朴泰俊就是退役将军。韩国大部分公司都采用军队式组织形式,一方面向全体员工灌输服从意识、培养责任观念;另一方面,提高领导者的统御能力。同时,美国社会崇尚的个性自由和个性张扬、注重创新、崇尚科学、讲究效率、分工和责任明确等思想观念,也逐渐融入了韩国的社会文化,进而被导入现代韩国的企业文化。新引入的西方先进企业文化,无疑在克服传统儒家文化弊端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使韩国的企业文化表现出崇尚竞争、创新和发挥个人才能的一面。

(三)政治文化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韩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从国家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政策,到计划执行的每一个环节均由政府进行统一行政管理。韩国政府的这种主导作用,影响着韩国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活动,是影响韩国企业文化的重要环境因素。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就确立了“经济发展第一”的指导思想,在70年代政府随后制定了“出口第一”的经济政策。韩国企业根据政府的这种政策,采取了以出口为主、不断成长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活动,企业注重向大规模化、财阀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企业日益发展壮大,最终演变成重视大规模经济的经营意识和集权性经营体制。这一时期韩国企业以创业者的献身精神、骨干员工的全心投入、劳动者的勤勉努力,取得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增长第一”、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也随之形成。

1987年韩国的民主化运动使韩国民众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平等和平均、开放和参与等新意识方面的变化促进了韩国全社会的变化和改革。民主化运动对韩国的企业文化也有着重大影响。韩国企业解决了长期以来忽视工人待遇和福利等问题,企业的劳资关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员工的民主和参与意识日渐增强。企业除了重视股东、政府、金融机构外,也开始重视满足顾客和尊重企业成员、加强内部凝聚力、发挥员工潜力、培育共同价值观等企业文化建设。

(四)民族精神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缘地理背景,近代韩国文化先后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在思想领域实现了对儒家核心价值的改造与异化。这使韩国人能够一方面固守思想领域的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能够在政治、经济领域对西方的文明进行整合与吸收。而正是这种东方的伦理与西方的文明相结合,加上面对外来入侵而建立的“应激—反应”模式,使韩国人具有强烈的“自励”与“排他”的忧患与团结意识,成就了极具特色的“韩国式民族精神”。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危机意识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进取精神是“韩国式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他们至今仍然不忘民族仇恨,对日本侵略记忆犹新,对军国主义复活高度警惕。而且这种“记忆”和警惕在全国是普遍的,构成了整个民族意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与昔日的殖民国在经济与技术上打交道,刻苦学习、高价购买日本的技术,与日本发展经贸往来,以求自己的民族振兴,同时又不放映日本电影,不唱日本歌曲,防止日本文化同化韩国人。这种对日本军国主义在文化侵略上所保持的警惕性比政治和军事上的警惕性更加宝贵。这种自立自强的民族进取精神和奋斗精神是很多韩国企业文化强调创新的基础,也是导致韩国企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三、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

(一)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5000年延绵不绝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释三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影响极其深远,中国企业文化每时每刻都在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1.强烈的爱国情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祖国、爱民族历来被看做是“大节”。早在周代,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就已形成。晏婴的“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言论,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等,均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虽然在封建社会它与忠君联系在一起,具有局限性,但它在本质上是把君作为国家的代表,是一种深层的国家意识,这种忠心爱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今天,无论是“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长虹目标,还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无论是“弘扬民族工业,发展中国名牌”的格力观念,还是“钢铁强国”的鞍钢理想,无不体现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拳拳爱国之心。

2.鲜明的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最早来自于儒学。儒学把人看成是天地物之中心,天人合一,天地间以人为贵,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于人心。孔子提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由他倡导的儒学文化是塑造人、培养人、提高人的重要思想宝库。这与西方传统文化中以上帝和神为最高标准的神本文化截然有别。首先人本思想体现在“仁者爱人”的原则上,并将此作为最高道德标难,强调舍己利人、舍己爱人,并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的原则。墨子从功利主义出发,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主张就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其次,人本思想还体现在“重人”上,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孟子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观点。孟子还说“人人皆可为尧舜”,认为人只要努力,皆可成才。这种人本思想是现代企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文化基础。

3.一贯的和谐追求

《论语》中的“和为贵”、“和而大同”的观点,是儒家最高的理想境界。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的“和”的思想是宇宙间最可贵的,超越了天时、地利,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关键。这种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为人和处事方式。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追求人际和谐、家族和谐,由个人和谐推展到家族、社会乃至国家和谐。和谐文化贯穿在企业中,要求企业与其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各结构性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利益均衡和企业对人性的尊重。和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综观中国优秀的企业文化,其终极精神价值几乎都指向和谐。营造企业良好的和谐氛围,以化解矛盾,消融对抗,同心协力实现组织目标,是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又一贡献。

4.积极的进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贯穿着一种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亦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高度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极力倡导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只争朝夕不敢安逸、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磨砺着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虽历经坎坷而不辍。在中华文明中高扬着一股阳刚之气,弘扬着积极入世的精神,成为鼓舞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力量。从近代兴办民族工业的企业家的实业救国大志,到今天的鞍钢宪法、大庆精神为代表的企业文化中无不体现这种拼搏向上、自强不息的基调和价值内核。

5.高尚的道德品格

孔子认为,人要讲高尚的道德品格修养,低微、卑劣的品德不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要求人们立志于道,守信于德,依附于仁,游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树立理想、培养品德、心怀仁爱、陶冶情操,做一个有益于人类的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很早就提出了“儒商”的理想人格追求:智慧与道德相交融,做人之道与经营之道相统一,在商业活动中坚持“守信与重义”、“修身与报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到了近代以致现代,中国商人一直深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讲究以义取利、舍利取义、义利并举,不赚不义之财。而且,尊道贵德的传统美德被熔铸到企业管理之中,杜绝那些由于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利欲熏心而导致的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危害社会等现象的发生。追求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地承担起应有的和更多的社会责任。

6.不懈的勤俭精神

克勤克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传统美德,正是在这种美德下,中国人创造了华夏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将勤俭视为大德,将奢侈视为大恶。“勤以补拙,俭以养廉”,“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老子也提出为人处世要“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齐家治国的道德被弘扬光大成为勤俭建国、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勤奋苦干和节俭持家、敬业精业的精神。

(二)长期的计划经济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1.革命传统文化奠定了老国有企业文化的精神基调

相对于日本的以“人”为本、美国的以“科学”为本的企业文化,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以“精神”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先进分子、革命志士,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格对中国企业特别是老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三座大山,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有无数英烈前仆后继、流血献身。正是这些众多的“中国人的脊梁”,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老国有企业综合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继承了中国革命传统,构成了以孟泰精神、三老四严、大庆精神、鞍钢宪法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文化中拼搏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基调,具有强大的感召凝聚力。

2.强烈的爱国热情主导着老国有企业的价值观

由于政企合一、高度统一集中的管理方式,决定了当时企业文化的萌发,不可能出现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模式,而只能是培养出几个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所要求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体系的榜样,供全国所有工商企业学习。在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下,干部工人上下一致、团结拼搏、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个人得失。这种老国企工人的群体意识,能最大限度地统一职工意志,规范职工行为,凝聚职工力量,为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凡而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了我国企业特有的而资本主义企业不可能具有的价值观念,并达到了一个高度。

3.培养造就了具有巨大震撼力量的劳模文化

中国老企业在建设新中国的岁月里,出现了大量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崇高利益,默默无闻、埋头苦干、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劳模们,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成为一代光辉楷模。在这些劳模中,有妇孺皆知的为鞍钢恢复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孟泰;有以开展劳动竞赛、大搞技术革命的马恒昌小组;有“宁可一人脏,也要换来万家净”的掏粪工人时传祥;有胸中揣着“一团火”的特级售货员张秉贵;有享有“铁人”称号的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这些先进集体、模范人物是工人阶级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形成了老国有企业特有的劳模文化,是企业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特有的无形资产,有着强烈的震撼力量,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一想起他们就肃然起敬。

4.计划经济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负面影响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着某些政治地位的优越性,与行政权力有着天然的联系。事实上都是由政府来办企业,用政府官员代替企业领导者。一些企业的领导者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官本位”和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的影响,在企业中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在官僚主义作风影响下,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扼杀,长此以往使得企业领导层与工人之间形成相对分离的两个阵营,相互之间难以协调,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受到压抑。同时,企业对于经营的盈利性和风险性的关注较差,相当一部分领导和员工思想中形成循规蹈矩、满足现状的思维定式,缺乏主动性、开拓性。近年来这种现象虽然有所改变,但个性不足、缺乏创新、强调稳步、行为短期化等仍然是一些国有企业文化的特点。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视群体价值、强调集体力量、以发挥群体作用为主的传统,其历史价值无疑应该充分肯定。但是,这种群体导向的文化也带来了忽视个人利益、回避个人价值、不重视个人才能发挥等问题,使个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实现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了企业的活力与效率。

(三)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近代企业管理开始于1840年。在半个多世纪前,当欧美各国正大力推行“泰罗制”、强调科学管理的时候,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卢作孚、宋裴卿等就已经认识到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相继倡导“民生精神”、“东亚精神”,并以此为本企业创造出显赫的业绩。其成功的企业文化实践远在日本企业家创造的“松下精神”、“丰田精神”之前。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忽略了对近代民族企业文化中优秀传统的发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体制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曾出现过《鞍钢宪法》、《工业七十条》等以生产为宗旨的管理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当我们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时候,最先感觉到的是技术落后的问题,接着又感觉到经济管理落后问题。于是,在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后又引进西方各种管理理论。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企业的发展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要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长久的优势,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两国企业文化影响因素的对比和借鉴

综上所述,中韩两国企业文化影响因素的比较可以用图示大致地概括出来(见图1)。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与本国的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民族的传统文化必然要灌注于企业管理之中,成为企业管理的文化底蕴和根基。中韩企业价值观的许多部分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韩两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之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中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当中相当部分是与儒家思想密切关联的内容。韩中两国同属于东亚,有较深的历史文化渊源,两个民族在爱国主义、勤勉进取、家族观念、人本思想、善于接受外来优秀文化等方面的文化意识相通与相融,非常便于相互理解与沟通。

图1 韩中企业文化影响因素比较

由于韩中两国的国情、发展历史、政治制度等方面各不相同,对各自企业文化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两国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管理模式和风格特征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中国广袤的国土、千百年来多民族的不断融合、受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逐渐形成了宽容平和、随遇而安的性格,而韩国狭窄的半岛和山区的封闭性以及屡遭外族入侵的经历,形成了强烈的地域观念和共同体意识以及倔强刚健的性格;在中国,能够通达权变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而韩国人和中国人相比不太会融合、迁就,比较直接、较真、专一;中国人看问题最讲究全面辩证,比较慎重,重和谐,而韩国人的急性子举世闻名。这样的一柔一刚、一个懂得变通一个认真、一个从容一个急躁的不同的民族风格在企业文化中有着不易体会到的微妙影响,应互相理解包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韩国式民族精神”使韩国企业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致富兴国的价值观,把企业的效益与国家的富强紧密地联系起来。强烈的爱国主义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时期和新中国建设初期是中国企业的主导意识,劳模文化就是当时的光辉典范。这种为民族振兴奋斗、为国家繁荣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和企业中还需进一步发扬。韩国服兵役的制度以及企业军队式的管理使他们的纪律性较强,而中国企业管理人员比韩国企业管理人员更重视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工作成果。这些都值得两国企业互相学习和借鉴。

不同的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各有特点、各有优长。以韩中两国5000年悠久的交流历史为基础,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紧密和深厚。只有互相汲取各自文化中的精华,适应时代的要求创造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地开拓前进。

〔参考文献〕

[1]苑利.韩民族文化源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30-76

[2]朴文一,金龟春.中国古代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0:192-196

[3]李祥熙.韩国儒学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成功实践及对我们的启示[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4(1):42-47

[4]王玲玲.试论东北亚儒家文化圈中企业伦理的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2):279-285

[5]赵月华,李志英.模式Ⅰ——美国、日本、韩国经济发展模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12-349

[6]李师任.韩中企业文化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7]马菊萍,陈丽珍.解读韩国企业文化[J].中外企业文化,2005(6):63-64

[8]李柱熙.韩国经济开发论(第1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9]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郭建庆.中国文化概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11]王忠伟.中国管理思想简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朱子律.儒家经典[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

[13]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0-216

[14]王乐忠.论儒家学说与现代企业文化[J].商业研究,2003,263(3):154-157

[15]奚从清.现代企业文化概论(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47-160

[16]唐志丹.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文化的沉淀分析与优势发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07):137-139

[17]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8]郑钟南.中韩企业文化比较研究[D].鞍山:辽宁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9]王德复.新兴经济学:观念、制度与发展:韩国经济起飞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0]Chatterjee S.,Lubatkin M.,Schweiger D.et al.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hareholder Value:Explaining theVariability in the Performance of Related Merger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5):319-334

[21]Morosini,P.,Shane,S.,Singh,H. National Cultural Distance and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29(1):137-158

[22]Nahavandi,A.,and A.R.Malekzadeh.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the Management of Mergers[J].Westport Conn:Quorum Books,1993

[23]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naging Culture And Human Resources. Stanford,Calif:Stanford Business Books,2005

Comparative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Between Korean and Chinese Corporate Culture

WANG Zhong-wei,TANG Zhi-dan,ZHENG Zhong-na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Anshan,114051,China)

Abstract:The pivotal issue of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Korean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rporate culture. Firstly the article comparative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to Korean enterprises from the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Korean agricultural culture and Confucianism,unique national spirit of Korean,and foreign culture from Japan and America.Secondly it comparative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Chinese corporate 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long-termplanned economy system,and development and evolvement of management thought. Finally it compar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these two corporate cultures,and ex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process for Chinese and Korean enterprises.

Key Words:Influence Factors of Korean and Chinese Corporate Culture;Traditional Culture;Foreign Culture;National Spirit;Planned Econom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