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口信息化的内涵

人口信息化的内涵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口信息化的内涵(一)信息化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日本学者梅棹忠夫在他题为《论信息产业》一文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人口信息化的内涵包括如下方面:1.人口信息化以人口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为对象。

一、人口信息化的内涵

(一)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日本学者梅棹忠夫(Tadao Umesao)在他题为《论信息产业》一文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其中行为合理化是指人类按公认的合理准则与规范进行;通讯现代化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过程;计算机化是社会组织和组织间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理(或控制)、传递等广泛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管理的过程,而现代通信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实现的。在他的定义中社会计算机化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进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间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等等。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保障信息安全。[1]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段持续的过程。

(二)人口信息化

人口信息化是指人口服务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过程。人口信息化的内涵包括如下方面:

1.人口信息化以人口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为对象。在不同时期人口信息数据的内容需求会有变化,但应包含基本的人口识别属性,比如姓名、性别、年龄、婚姻家庭等基本要素。

2.人口信息化工作的主体是人口服务管理部门,特指具有人口服务管理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其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应对人口服务管理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复杂化的趋势,提高人口服务管理效率和水平。

3.人口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和主要途径,其标志是建立了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及其管理运行体系。

(三)人口信息化建设

人口信息化建设是人口服务管理部门为了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对人口信息数据管理而采取的持续投入过程。人口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信息管理所需软硬件投入,而且包括组成的信息系统的人员培训、工作机制建立等要素建设的投入。

人口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国家信息化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其建设重点随着人口信息数据使用部门和使用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但长远来看,建立统一标准、部门共享、服务社会的人口基础信息平台是人口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