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后台湾城市规模发展

战后台湾城市规模发展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后台湾城市规模发展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归还台湾。因此,台湾经验常被视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典范。台湾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台湾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如图3-2显示,自二战结束国民党政府迁入台湾后,台湾地区城市人口的总量与比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态势。在城市人口快速成长的同时,台湾城市数目及规模也在迅猛增长。

二、战后台湾城市规模发展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归还台湾。1950年初,国民党政府迁入台湾,大力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此后台湾逐渐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经济飞速增长。50年代,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2%的水平,60年代为9.1%,而70年代则为10.1%,至1986年上升为11.6%(李国鼎,1999)。因此,台湾经验常被视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典范。台湾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台湾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如图3-2显示,自二战结束国民党政府迁入台湾后,台湾地区城市人口的总量与比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态势。50年代初,台湾地区的总人口约为755万,其中5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总数仅为186.5万,占总人口比重的24.7%;1970年城市人口数攀升至800万,城市人口比重则增加了30个百分点;1990年城市人口数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514万,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4.4%,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经过60多年的发展,至2007年台湾城市人口数增长为1806.7万,约为1950年的9.7倍,而城市人口比重也上升为79%,比1950年增长了54个百分点。图3-3将1950—2007年台湾地区总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始终高于总人口年均增长率,而且城市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总人口增长率的1.8倍以上。

img8

图3-2 台湾城市人口及比重,1950—2007年

资料来源:根据盛九元和胡云华(2009)以及台湾“行政院经建会”《都市与区域发展统计汇编》中数据绘制。

在城市人口快速成长的同时,台湾城市数目及规模也在迅猛增长。表3-2显示,1950年台湾5万人以上的主要城市仅有9个,1961年跃增至34个,1991年为88个,2007年则达到94个之多。以乡村地区的变化也可观察出台湾城市数目的增长,1961年台湾5万人口以下的小乡镇有290个,此后逐年递减,至1991年减为228个。与此同时,城市规模日益扩大。1950年台湾还没有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也仅有7个,1970年首次出现了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大型城市,而1991年台湾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增加为2个,10万人口以上的较大城市也达到了30个,到2007年100万以上城市数扩增为3个,10万以上的城市数量也达到了40个。短短60年间,台湾城市人口数量与城市数目都增长了近10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54个百分点,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多年才完成的城市转型。

img9

图3-3 台湾总人口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1950—2007年

资料来源:根据盛九元和胡云华(2009)以及台湾“行政院经建会”《都市与区域发展统计汇编》中数据绘制。

表3-2 台湾各级都市数量,1950—2007年

img10

资料来源:根据盛九元和胡云华(2009)、蔡勇美和章英华(1997)以及台湾“行政院经建会”《都市与区域发展统计汇编》中数据绘制。

虽然就总体趋势而言,战后台湾城市人口比重是持续增长的,但在不同阶段其增长态势有所差别。如前文所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里,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差异很大:在城市化启动阶段,人口增长较为缓慢,城市人口比重较低,一般趋于25%左右;而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迅速增加,达到70%左右;到成熟阶段时,城市人口比重大于70%,处于高位,但增速极缓。由图3-2可见,1950—1990年这一时段台湾城市人口比重每十年约增长8至15个百分点,因此这一时期城市化率曲线斜率较为陡峭,显示此阶段台湾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加速期。据统计,这一时期台湾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为5%,是同期总人口增长率的2倍。但进入90年代后,台湾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年均增长率降为1%,如图3-3所示,其与总人口年均增长率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二者均逐步趋近于停滞。因此在图3-2中,1990—2007年间台湾城市人口比重已经逐步趋近于80%的高峰,因而增速极为缓慢,十年只增长2~3个百分点,因此城市化曲线斜率极为平坦,说明从90年代起,台湾城市化发展进入了成熟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