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兰州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兰州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来抓,进一步强化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加大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力度。从表中指标来看,兰州工业发展处于中高级阶段。根据上述五项指标的综合判断,兰州工业

兰州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来抓,进一步强化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加大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力度。通过转变发展思路,改善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结构调整,狠抓项目建设,实施节能减排攻坚,工业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兰州工业化进程分析

根据国内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一般运用人均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下面我们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几方面来综合判断兰州市所处的工业化阶段。

(一)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析

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了标准模式,即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这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汇率的相对稳定为前提的。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7年人民币汇率交易中间价从1月4日的1∶7.8073升值为12月28日的1∶7.3046,当年兰州市人均生产总值为22 243.27元,按汇率1∶7.55的平均水平折算,是2 946.13美元,处于刚刚进入工业化的高级阶段。

表2-4 钱纳里的人均GDP六阶段

img22

(二)按产业结构分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工业化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其演进阶段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转化。在工业化起点,一产比重较高,二产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和三产比重都相应有所提高,且二产比重上升幅度大于三产,一产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产所取代。当一产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看,兰州市第二产业所占比也经历了先升后降的阶段,单从这一变化轨迹来看,似乎兰州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实际上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经济运行的行政性和计划性,兰州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1971年兰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高峰为80.34%,这与全国“三线建设”的人为因素紧密相关。之后的十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虽小幅下降,但仍保持在70%以上。2007年兰州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6∶45.87∶50.57,一产的比重低于3%,二产的比重在逐年降低后已相对稳定。

(三)按就业结构分析

C.G.克拉克根据威廉佩迪的观点,依据若干国家一定时期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转移的统计资料,得出结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就是佩迪-克拉克定理。该定理通过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表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表2-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变化

img23

2007年兰州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 177.78美元,而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28.42%、29.82%、41.76%(2006年)。从表中指标来看,兰州工业发展处于中高级阶段。然而,由于兰州作为城市与国家相比,更易受到区位条件的限制,其所面临的区位特点使第一产业本身就难以有总量的优势,从新中国以来比重最高时也只达到16.28%,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在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低。因此,考虑到这些特殊性,兰州应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四)按城乡结构分析

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所提供的聚集效应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发展。

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1996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测算的中低收入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为53%。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的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城镇化率为65%,城镇化处于中等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兰州工业化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五)从工业内部结构分析

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提出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比例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霍夫曼依据对20多个国家工业内部结构时序划分和计算分析,把工业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表2-6 霍夫曼比值与工业化阶段

img24

注:表中括号的数字,表示以前面数字为基准允许浮动的幅度。

2008年上半年,兰州市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5.81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7.92亿元,我们按照近似数据计算兰州市的霍夫曼系数为0.22。但从兰州工业发展历程看,兰州工业一直以来就以重工业发展为主,轻工业一直处于不发达状况,工业内部结构性特点突出。同时,按照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一般要经历重工业化阶段、高加工度化阶段和技术集约化阶段的理论,我们认为,兰州市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对应于工业化进程兰州市工业内部结构变动应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根据上述五项指标的综合判断,兰州工业化进程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二、兰州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重化工业主导

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决定了兰州重工业重、轻工业轻的发展局面。1990年以来,轻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基本维持在20%左右,而且2004年以来还呈小幅下降的趋势,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大约为80%,居于主导地位。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中,重工业增加值204.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2.43%,轻工业增加值43.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7.57%。

图2-1 1990—2006年兰州市轻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构成图

(二)国有经济主导

兰州现代工业的基础主要是“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奠定的,国有经济占有相当的比重,由于国有经济长期以来占有主导地位,而民间资本实力薄弱,投资能力不足,且长期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与东部相比还较为缓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2006年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7.44%,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2007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26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44.91%,完成工业增加值209.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4.5%。

(三)大中型企业主导

按照企业规模划分标准,2007年全市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73户,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的12.6%,但当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9.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35%,小型企业506户,占87.4%,但实现工业增加值48.72亿元,仅占19.65%。长期以来大中型企业数量少,产业分布集中,小型企业量大面广,大中小企业间产业关联度低,配套协作能力差,大而全小而全的矛盾较为突出。而对大中型企业的高度依赖也使兰州市经济发展较为脆弱,国家宏观形势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这些行业以及大企业效益的发挥,从而影响到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水平。

(四)传统产业主导

近几年,依托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产学研联合与自主创新,培养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兰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余户,从业人员4万余人,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但传统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的格局仍然存在。

(五)中央省属企业主导

按隶属关系划分,2007年中央驻兰企业41户,省属驻兰企业56户,市及市以下属企业482户,分别占企业总数的7.1%、9.7%和83.2%。当年中央驻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9.5亿元,省属驻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3亿元,市及市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2%、17.5%、26.3%。

(六)资源消耗水平较高

兰州工业经济长期以来以能源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工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工业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80%。能源消耗水平高,污染排放大,综合利用率低,一方面加剧了资源紧张状态,另一方面也对兰州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引进外资承接产业转移的结构升级。

(七)制约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短期内难以缓解

城区土地资源稀缺、征地费用居高不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项目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贷款难现象突出,加之近来国家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更进一步加剧我市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为主渠道的融资难问题,工业发展资金较为短缺。

三、2008年兰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以来,兰州工业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发展环境趋紧的大形势下,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54.45亿元,同比增长16.6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17个百分点,占年计划的50.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3.74亿元,增长17.3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13个百分点,占年计划的50.79%。规模以上增速高于全国1.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40.55%,与去年年末相比,提高3.9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91%,拉动经济增长8.18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市属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7.87亿元,同比增长16.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7.15亿元,同比增长17.98%。全市工业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二)重点支柱产业、中央省属企业、大中型企业带动明显

中央省属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上半年,中央省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6.58亿元,实现增速17.08%,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达到74.15%,表明中央省属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工业增长速度快于轻工业。1—6月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7.92亿元,同比增长19.6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7.45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81亿元,同比增长8.08%,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29.48%个百分点,全市轻重工业的比例为17.96:82.04,使兰州工业“重快轻慢”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剧。

支柱产业大中型企业实现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在全市36个工业类行业中,22个行业实现增长。化工、冶金、饮料、医药、装备制造、燃气、建材七个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4.77亿元,增速均在2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6.8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7.34%。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0.7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7.02%,同比增长19.52%,大中型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较快增长

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6.19亿元,同比增长20.5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4.36%。从行业看,能源工业完成投资41.16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2.18%,同比增长43.92%,表明能源企业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节能减排设施得以加强。在建工业项目达到100多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达到29项。

(四)企业出城入园初显集聚效应

2008年兰州市研究通过了《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审查暂行规定》、《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专项资金暂行规定》、《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融资平台暂行办法》等三个政策,企业出城入园步伐逐渐加快。目前,普兰太电光源、宏宇变压器、兰州联合重工等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兰棉、高压阀门、宏业防火门等企业的搬迁改造征地、融资、地勘等工作正在进行中,兰州园区集聚效应正在形成。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业的集聚,蓝科石化、宏宇变压器、国宏石油钻采、众科机械等一批石化设备、电工电器、仪表等中小装备企业落户建设。

(五)国有企业改革及资产重组进展顺利

2008年上半年完成了兰州肉联厂、兰州模具厂等五户企业资产重组项目,共引进资金1.2亿元,上半年到位资金7 700万元;积极协调市级各职能部门搞好项目的配套服务工作,完成了28户重组企业的资产移交工作,确保了资产重组项目的成功;抓好新公司组建和新机制完善工作,处理好企业破产终结(关闭)后的善后事宜;建立与在兰各金融机构债权处置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实施债权转让、债务减免、实物资产抵押、拍卖处置、债转股等多种形式,调整了企业资债结构,增加了国有净资产,减轻了企业债务负担,降低了企业重组的门槛;努力建立完善有利于企业上市的政策、市场和服务环境,统计整理了20户拟上市企业的基础性资料,完成佛慈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准备工作。[1]

(六)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迅速

上半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0.50亿元,同比增长26.12%,比去年同期净增5.14亿元,增速高于全市8.8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4.26%。非公工业在近几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七)工业经济效益下滑

截至5月底,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8.8%,同比下降24.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由上年同期盈利12.05亿元转为净亏损21.35亿元,同比增亏33.3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7.5亿元,同比减少32.62亿元。效益下滑表面上看是受外部的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成品油价格倒挂、铁路运力不足、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及加收关税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减小,而从自身内部的原因看,是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资源性产业依存度过高,产业链短,没有形成以大中小企业延伸配套的发展格局,工业经济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大,自我发展能力还较为脆弱所引发的。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使国家宏观调控的任何举措都可能直接影响到这些行业以及大企业效益的发挥,从而直接影响到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仅兰州石化公司由于成品油价格倒挂等因素的影响,1—6月就累计亏损41.53万元,同比增亏38.9万元。[2]

(八)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十一五”前两年全市节能未达到平均进度,而2008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也仅下降了4.2%,未达到4.6%的全年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3.9%。从全市上半年用电量来看,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远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速度,形成很大的反差。这对下半年和后两年节能工作无疑是很大的压力。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受利益驱动,个别区县落后生产能力存在死灰复燃的迹象,需要高度警惕。

(九)资金供应明显偏紧

紧缩的货币政策,高位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大幅缩减对工业一般性制造业的贷款,工业企业生产资金周转与项目投资受到较大制约。1—6月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34.06亿元,同比增长6.78%,增速同比回落2.69个百分点。加之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铁路运输发运的困难,企业原材料及产成品资金占用加大,更进一步加重企业资金供应紧张的局面。

(十)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滞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布局散乱状况日益凸显,工业布局的调整迫在眉睫。而园区用地指标报批困难,规划与区域环评滞后,供水、供电、供气、道路、排污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项目建设和工业生产的要求,严重制约项目落地,也使在建项目的实施受到影响。

四、2009年宏观政策环境预测及对兰州工业增长态势分析

2002年以来,我市工业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农业和第三产业,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均在50%以上,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8年上半年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9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1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工业总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9年在整体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量的工业部门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内外两方面因素的作用将使我市2009年工业增速比上年有所下降。

从国际环境看,受美国金融危机、美元汇率急剧下跌引发的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石油价格不稳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的降温将会拉低世界经济特别是与其经济联系紧密的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目前,出口特别是工业品出口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出口不利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必然会受到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减缓的不利影响,这在兰州也会有所体现。

从国内环境看,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将影响工业的过快增长。虽然9月16日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一年期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更是九年来首次下调,表明央行已释放出放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但当前物价变动的不确定性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由于我市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资源性产业占有很高比重,重工业占全市工业80%以上的比重,其中石化工业占全市30%以上,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资金方面,由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企业资金在2008年已经明显偏紧。年末货币政策虽有所松动,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银行“惜贷”控制风险的意识也将增强。2009年企业仍然会面临比较严峻的资金压力,而国家对高能耗产业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的调控,也使兰州市工业企业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

从具体产业来看,石化工业是我市七大支柱产业之首,其增加值占我市工业增加值的约1/3。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提高会部分缓解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倒挂的矛盾,但经营成本过大仍然是石化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企业效益难以有大的提升,盈利能力减弱,而作为高耗能行业,其节能减排的压力也将不小。

装备制造业。近年来通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以资产重组盘活企业资产、加强招商引资等,大大提升了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装备制造业内需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然而由于宏观环境仍然偏紧,行业的下游需求呈小幅减小状态,同时,钢铁等原材料及能源成本还处于较高水平,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因此,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因素。不过针对高耗能、高污染、重复建设、发展有过热迹象的调控,会使对高附加值产品如数控机床的需求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装备制造业整体的负面影响。

冶金行业。冶炼铝是我市有色冶金工业主要项目。目前,铝冶炼企业全面推行新技术,使兰州铝技术装备处于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并于2006年3月开始建设国内装机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自备电厂,目前三台机组已经全部投产发电。榆钢二期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铁208万吨,钢坯198万吨,钢材190万吨的生产能力。分析2009年铝业发展前景,有利方面是氧化铝产能过剩明显,2008年以来已累计下调幅度近24%,后期价格有可能继续下滑,直接降低铝生产成本。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灾后重建对铝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不利方面是,国内煤炭价格明年上涨的压力很大,涨价几乎成定局,电力成本在电解铝的总成本中占30%—40%的比例,电价对电解铝的成本至关重要,由于电价上升,铝生产成本在过去五年里翻了一倍,发电主要靠的是煤炭,煤炭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铝生产成本。从宏观政策层面看,自2007年8月起国家对部分铝产品征收15%的出口关税,而进口实行零关税,国家抑制“两高一资”产业出口意图明显,出口额肯定会下降。再来看钢铁行业发展,尽管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钢材需求增速下降,但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供应短缺影响,上半年国际钢材市场价格依然大幅上涨,半年的涨幅超过了过去4年的涨幅。

建材工业。属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水泥、玻璃等建材产品广泛应用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需求来看,建材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品,其需求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正相关性非常显著。近年来全国固定投资一直保持强劲势头,固定资产投资高水平增长是建材旺盛需求的保障,预计2009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建材工业发展会略为减缓,但仍将保持高位增长。

五、兰州市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兰州市工业经济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要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型工业化进程,不能单纯以工业的增长速度、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衡量工业化的进程和取得的成绩,而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延长产业链,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追求工业增长的高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二)努力形成产业集聚

要从资源禀赋和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差异性出发,按照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协调、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循环发展相结合、产业布局与区域优势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调查科学论证,促进工业合理布局,实现集群发展。有效提高原料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区内项目的建设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兰州市工业整体竞争能力。

(三)加强名牌培育

立足资源特色与产业优势,加强对重点企业与重点产品的支持力度,坚持名牌培育同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紧密结合,努力培育工业名品。要鼓励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做大做强,迅速成为行业龙头,发挥名品生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带动作用与品牌效应,加快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支持拥有名牌称号或著名商标的企业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与国际国内大企业合资合作,吸引战略投资者加盟。

(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联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完善运行机制,突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重点在产业延伸领域、装备制造业领域、节能减排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要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并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决策、管理、营销、产品开发等领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多层次的产学研联合开发机制,探索联合开发、共建技术中心、共办经济实体的高层次、紧密型合作模式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探寻成果转化桥梁,创新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在“产学研”结合中的能动性,积极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的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

(执笔人:邓生菊 刘旭挺)

【注释】

[1]兰州市政府国资委:《2008上半年兰州市国有企业改革及资产重组情况汇报》,2008-07。

[2]兰州市经济委员会:《把握形势,积极应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年正常经济各项目标的实现》,2008-07-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