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包容精神。

包容精神。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再造兰州(四)心胸开阔的开放、包容精神。心胸开阔的开放性和巨大的包容性精神,是兰州的又一城市精神。因此,从风物地理上,形成了兰州人好客、敬客,不排外,容纳、宽容的性格,造就了兰州心胸开阔的开放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城市精神。兰州成为重要的后方基地,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兰州设市,1941年7月1日兰州市政府成立。第四次发展是建国后,才使兰州真正获得了大的发展。各种建设项目相继上马,各路大军纷纷移居兰州。

(四)心胸开阔的开放、包容精神。

心胸开阔的开放性和巨大的包容性精神,是兰州的又一城市精神。这一精神是有其客观的地理风土原理的。我们知道,兰州是南北两山加一河的河谷城市,南山是皋兰山,北山是九州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坐北朝南是正统,北为主位,南为客位,而兰州的南位山是皋兰山,北位山是九州台,整个的南北两山的主客位形式是南高北低,客位高,主位低,“客”备受尊重,“主”谦虚好客。南山皋兰山主峰海拔2129.6米,为兰州地区最高峰,高峻入云,匈奴呼之为“皋兰”而得名,意为“天一样高啊”。据记载,明肃王移番兰州后,在修建明肃王府时,是按“天子下一等”规格修建的,因此在皋兰山顶修“修神阁一楹,阁崇三级”,在客位山上最高处修建神阁,则客运云蒸,诸运大发。兰州北山之巅九州台,位于兰州市以北5公里处,坐落在白塔山后侧九州台前坡,最高处海拔2067米,是兰州市仅次于皋兰山的第二高山,主位山低于客位山。因此,从风物地理上,形成了兰州人好客、敬客,不排外,容纳、宽容的性格,造就了兰州心胸开阔的开放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城市精神。当然,这种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兰州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历史上经历了三种大的移民形式,即通过军垦戍边进行移民;社会稳定,商贸往来逐渐移民;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移民;国家大规模的建设产业项目移民。根据这四种移民形式,兰州历史上有四次大的发展。

img112

兰州在历史上有三次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是明代的1399年,明肃王移藩兰州,定兰州为陕甘行都司的首府,随明肃王移驻兰州,东南人口大量迁入,兰州出现了自秦汉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修建宫苑,按照“下天子一等”的规格修筑肃王府,新建的王府城高二丈有余,周长三里之围,坐北朝南。从南至北,沿中轴线依次间有仪门、棂星门、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存心殿、东西王宫、后花园、佛云楼。整个建筑气势庄严宏伟,充分显现了藩王气派。扩建城池,改变了旧的城市面貌,使兰州初显黄河之都的气魄和风采;凿渠引阿干河水灌溉,改制水车发展农业,改变了旧的经济格局,兰州由元代以前的农牧兼营经济转变为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搭建镇远浮桥,普及皮筏运输,兰州成为东西交通要津;兴文重教,士人群体形成,名人辈出,兰州成为陇文化三大中心区之一;思想以儒为宗,释道兼容,士有南风,民尚耕读,兰州民间民俗文化开始形成,使得兰州在经济、文化、政治、宗教等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第二次是清代,这一时期又分为两段,一段是清前中期,清朝初年,为巩固其统治,“兰州为河西、陇东之中枢之地”越来越成为当时统治者的战略思考,认识到“兰州是甘青宁的适宜之地”,遂于康熙二年,即1666年,陕甘分治,政治上省会地位的确立,促进了商业、手工业及农业的全面发展,文化教育上,书院兴盛,文化繁荣。特别是后来的陕甘总督府移驻兰州,这些都为兰州地域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又坚实的基础。另一段是清晚期,1872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行营进驻兰州,年底奏请清政府批准成立甘肃制造局。1878年又奏请清政府批准,在兰州建立织呢局,先后在兰州创办机器局和织呢局,兰州开西北近代工业之先河,从此有了工业文化,踏上了进入工业文明的道路。

第三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东北、华北、东南沿海地区大片国土相继沦陷,迫使中国政治经济重心转移,国民政府当时就宣布:抗战根据地在西南,建设根据地在西北。政府投资转向西北,沿海工业的一些设备资金与技术人员纷纷前往兰州,民族资本也大量迁兰避难。到1941年,兰州的人口一下子由抗战前的7万人猛增到17万人。兰州成为重要的后方基地,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兰州设市,1941年7月1日兰州市政府成立。兰州作为大后方,国内的、国外的,特别是当时苏联的援华物资,都集中在兰州,为前线提供支援,客观上促进了兰州的发展。特别是一大批文化名人聚集到兰州,有力地促进了兰州文化的发展。当然,兰州真正的发展是解放后,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才使得兰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第四次发展是建国后,才使兰州真正获得了大的发展。

解放前,兰州市只有四、五十万人口,城市破败不堪,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几乎没有现代工商业。街道是石子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公共交通是帆布篷子的汽车。从国家“一五”建设开始,兰州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经过了国家“一五”、“二五”及“三线建设”,国家有156个重大建设项目,其中在甘肃就布局了15相,达到了10%,兰州布局了近10项之多,为了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从上海、青岛、天津等地号召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熟练产业工人移民兰州,与城市建设相配套的服务业,也从以上这些大城市整体搬迁来兰了一大批餐饮、旅服、[1]交通等完整的企业。各种建设项目相继上马,各路大军纷纷移居兰州。到20世纪60年代初,兰州市的人口从1949年的69.79万一下猛增到147.07万人,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正是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才铸就了兰州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和巨大的包容性的城市性格和精神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