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兰州市2025年经济目标总量

兰州市2025年经济目标总量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1—2012年兰州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再造兰州”战略实施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兰州市工业经济低位运行。上半年,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4亿元,同比下降56.40%。第十七届兰洽会兰州市省市专场签约项目79个,投资总额487.86亿元。

2011—2012年兰州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再造兰州”战略实施的起步之年。这一年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和“再造兰州”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构建“3+8”板块经济格局,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着力拓空间、调结构、强基础、保增长、惠民生、促发展,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2011年兰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情况

1.经济整体健康发展。2011年1至9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52.54亿元,增长14.2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78亿元,增长5.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8亿元,增长14.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7.8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4.76亿元,增长14.4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7.03亿元,同比增长50.66%;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4.27亿元,同比增长42.33%。从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13.58亿元,同比增长20.03%;省属企业完成投资86.72亿元,同比增长43.85%;市属及市以下完成投资356.73亿元,同比增长66.0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04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城镇零售额407.38亿元,同比增长18.2%,乡村零售额59.66亿元,增长14.8%;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262.22亿元,增长19.02%;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6.89亿元,增长16.0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9.5元,增长13.5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91元,增长22.39%。

2.农业经济平稳发展。2011年兰州市农业经济坚持“一特五化”的路子,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精细化加工、社会化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年来,兰州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城市近郊区、沿黄和川台灌区、干旱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四个农业区,基于不同的地理、气候特征及独特的农业种质资源,积极依靠科技和资源优势来发展特色农业和富硒农产品,高原夏菜、玫瑰、百合、一月红提、西甜瓜、畜禽等优势农产品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全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25.82万亩,同比增加1.81%,前三季度蔬菜量171.35万吨,同比增长5.99%。畜牧业稳定增长,猪出栏31.01万头,同比增长7.3%;羊出栏21.63万只,同比增长5.98%;家禽出栏168.24万只,同比增长21.63%;牛出栏0.53万只,同比增长1.92%。

3.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兰州市工业经济低位运行。进入二季度,市场需求略有回升,建材、有色、黑色、电力等重点支柱行业生产正常。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8.3亿元,增长15%。重工业在黑色冶炼、装备制造等行业带动下,增速提升较快,完成增加值171.8亿元,同比增长15.9%。轻工业在烟草加工业带动下,增速略有提升,完成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同比增长11.7%。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38.3%、37%、27.8%、17.5%、11.9%和9.3%。2011年上半年,兰州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1.8%,同比提高2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2.60亿元,同比增长21.63%。其中国有企业126.06亿元,同比增长34.56%;股份制企业672.64亿元,增长19.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保持增长,实现税金101.60亿元,同比增长4.59%;市属工业企业实现税金5.45亿元,同比增长23.58%。不过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运行,电、煤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有所下降。上半年,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4亿元,同比下降56.40%。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亏损10.66亿元,比上年减少16.77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5.10亿元,同比下降29.95%。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再造兰州”战略实施的起步年。这一年兰州新区建设、高新区和经济区增容扩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快步推进,招商引资规模不断加大,保障房建设加大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兰州市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大范围、深层次、宽领域”要求,凝炼项目981项,总投资6554.8亿元,积极储备项目1993项,总投资概算近万亿,新签约项目189个,项目总投资225.43亿元。1至6月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79个,完成投资95.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9.98%,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33.3%。从投资进度看,续建项目完成67.7亿元,新开工项目完成28.2亿元;从时间进度看,续建项目完成33.2%,新开工项目完成24.3%。截至6月底,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到位资金180.65亿元,完成年计划280亿元的64.52%。第十七届兰洽会兰州市省市专场签约项目79个,投资总额487.86亿元。2011年全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50564套,占到全省任务的四分之一,上半年已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9567套,总开工率为58.5%。在重大项目建设等的带动下,1至6月兰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88.31亿元,同比增长53.1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4.97个百分点,是“十一五”以来最好水平。中央、省级、市及市以下分别完成74.38亿元、39.49亿元和174.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6.35%和79.27%。工业项目投资达到112.49亿元,同比增长50.8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1.71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01%。县区投资均衡增长,增速均超过30%。其中,永登县、红古区、皋兰县、榆中县、七里河区投资同比增速超过50%。房地产投资继续增长,国家房价调控措施初见成效,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36.7l亿元,同比增长43.2%,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19.98%和22.2%。

5.消费需求平稳增长。伴随着服务业态的多样化、群众消费结构的改善、元旦、“五一”、“十一”假日消费高峰,以及兰州国际马拉松、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十七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兰州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等大型节会的相继举办,兰州市消费品市场更加繁荣活跃,呈现出需求增加、供给充裕、增速加快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0.98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23.59%、15.19%、24.4%、28.6%。城乡市场发展较快,城镇市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9.5亿元,同比增长16.86%;乡村实现21.47亿元,同比增长20%。1至7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1.05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4.16%,消费品市场保持稳步增长,零售总额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6.进出口较快增长。2011年兰州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对外开放的空间和领域,加强招商引资、外贸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在省上出台相关补助政策的刺激下,前三季度全市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值15.4亿美元,在甘肃省各市中排在第二位,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2.1%,增长59.8%。

7.财政金融健康发展。在三次产业稳步发展的形势下,上半年兰州市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84.97亿元,同比增长20.93%。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63.15亿元,同比增长26.82%。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3.17亿元,同比增长25.56%。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57.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02%,增支11.48亿元。上半年,随着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政策,对银行信贷规模加以控制,货币政策效果继续显现。9月底兰州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12亿元,同比增长12.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90亿元,增长12.5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98亿元,增长19.09%。

8.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平稳发展,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有所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9.5元,同比增长13.57%。同时,2011年以来兰州市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继续增加,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继续增加,另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到位,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91元以上,同比增长22.39%以上。上半年,兰州市城镇新增就业36739人,培训各类劳动力25100人,输转城乡剩余劳动力23.25万人。

从总体运行情况看,前三季度兰州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增长势头。但经济发展中依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二)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兰州市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一是国家为抑制通胀势头回收流动性,2010年以来连续l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控制货币信贷规模,这虽然对宏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给兰州市一些企业的资金和经营带来压力,部分重大项目由于资金短缺,项目进度受到影响。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市属企业棚户区危旧房屋改建等项目均因资金制约,进展缓慢。二是目前国家加大了对重大项目的审批调控力度,审批制度更加严格,不仅对项目前期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更高,而且对环评、土地等前置手续要求更高,这些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兰州市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国家开始实施新一轮节能减排计划,为淘汰落后、促进节能减排实施了“上大压小”、取消优惠电价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给兰州市石化、有色冶金等产业带来较大影响。四是国家部分消费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减弱。

2.农业生产面临诸多问题。一是2011年农资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农资价格涨幅均在30%以上,农资涨价造成了生产成本提升,农户投入负担加大。加之小额信贷门槛较高,农户贷款难度较大,农业农村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业发展。兰州市干旱少雨,山大沟深,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灾害发生频繁,抗风险能力不足。这种发展条件决定了兰州市农业更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面宽量大等原因,兰州市水利等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对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三是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质量不高。目前有影响力的优质知名品牌不多,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不足,农民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化链条短,深加工能力弱,还未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四是产业发展不平衡。百合、玫瑰、一月红提、西甜瓜等特色产业规模小,畜牧业所占比重低,发展后劲不足。五是农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不完善,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社会融资、质量监管、信息流通、社会化服务、综合执法监管等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尚不健全。

3.制约工业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存在。一是工业增长缺乏新建重大工业项目的支撑。中央和省属企业在兰重大项目在“十一五”前三年已经基本完成并已达产达标。“十一五”末期,全市工业缺少重大项目,导致2011年缺乏新的增长点。由于受土地价格、环境容量等因素的制约,“十一五”期间工业方面的重大项目落地较少。同时,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缓慢,缺少重大工业项目。二是部分重点企业开工不足。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及兰州卷烟厂受国家生产计划的制约开工不足,这两家企业占兰州市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4%,对全市工业影响较大。三是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工业企业扩大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四是项目征地拆迁难、协调难,影响建设进度。因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相对较低、城镇居民房屋拆迁安置价差无解决渠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难以落实等因素,项目建设用地征拆矛盾突出,信访问题突出,加大了工作难度,一些项目用地无法及早落实,影响项目进度。同时,跨县区、乡镇街道的项目,需征用企业、单位用地的项目,涉及部队、省上单位、中央企业的项目,协调难度较大。

4.物价维持较高水平。2011年,虽然国家加强物价调控和监管力度,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努力保障基本生活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但由于国际能源、金属矿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主要经济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全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加之国内流动性充裕,农产品价格上涨,投资需求拉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短期季节性因素和长期结构性因素交织,通胀预期强烈、市场制度体系存在漏洞以及翘尾因素的影响,兰州市物价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半年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呈现一季度上涨强劲,第二季度呈趋稳并下降的态势。上半年兰州市CPI同比上涨5.8%。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同时,较强通胀压力对扩大消费有抑制作用。一方面,食品价格涨幅较高对其他消费的挤占效应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工业用品、服务价格和资源价格全面上涨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较大。

5.兰州新区建设面临一些困难。随着兰州市“再造兰州”战略的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新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条件艰苦,基础薄弱,因此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建设资金缺乏。当前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政府融资平台,加大土地监控,新区融资难度较大。目前,虽然省市财政给新区建设支持力度较大,但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及规划设计等方面所需资金量大,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从财政支出看,兰州市财政用于正常运转的支出逐年增加。当前,随着财政配套保障范围逐年扩大,财政对社会公共领域的投入压力越来越大,财政缺口日益增加。加之兰州市经济发展市场化水平较低,资本市场发育不足,融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二是人才缺乏。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缺乏急需之才、有用之才。兰州市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强,缺乏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优秀企业家。三是兰州新区的建设缺乏国家层面的积极支持。目前,省市积极推动兰州新区建设,发展规划非常宏伟,但面临的困难也很多,非常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亟须争取将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由国务院批准给予政策、资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

6.关系民生的消费品市场还需多加关注。目前,受以食品为代表的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预期不佳,消费信心不足,消费行为趋于谨慎,这将对社会消费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物价上涨,对中高档次的消费品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因而也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平衡发展。其次,尽管在一系列惠农政策刺激下,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但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制约着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所占的比重依然偏低,消费结构也相对单调。再次,消费环境和市场秩序都有待完善。近年来,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商品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在消费环境和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消费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2012年兰州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物价形势

通货膨胀压力是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最大的压力。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我国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进行了调整,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2010年以来,中国外部环境不稳,增长势头尚不牢固;同时,在4万亿投资之后,通胀预期突现。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呈逐渐加大的趋势,食品价格、农产品价格、资源性产品价格、资产类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叠加上行,面对持续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国家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按照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要求,积极采取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等措施抑制物价上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效果,但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仍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群众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加剧了贫富分化。

从国际环境来看,201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维持不稳定的温和复苏趋势,但世界经济复苏力度仍然疲弱,在刺激政策到期的情形下,经济仍缺少自主复苏的稳定动力,通胀压力由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扩散,发达国家的“滞涨”局面初步形成。未来影响物价水平稳定性及上涨趋势的国际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2010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上涨,2011年一季度,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金属矿价格累计分别比2010年末上涨了18.8%、13.6%和5.2%。受全球需求恢复、流动性充裕以及地缘政治和重大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还可能继续上涨。二是全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一方面,新兴经济体通胀率继续高企。3月份,巴西、俄罗斯、韩国越南消费物价同比涨幅分别达到6.3%、9.5%、4.7%和13.9%。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通胀呈抬头之势。3月份美国消费价格同比上升2.7%,是2009年12月以来的最高涨幅;欧元区消费价格上涨2.6%,创2008年10月以来新高,连续第四个月呈上升态势。同时,美国提高债务发行上限已给全球和中国带来新一轮的通胀压力。三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美联储相继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可能相继出台,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的流通量的增多将导致国际商品价格大涨。欧央行主导利率虽提高至1.25%,但现行利率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英格兰银行则保持0.5%的基准利率水平不变。日本银行除了保持0.1%的基准利率不变以外,还因地震进一步放宽了政策。这些都可能通过价格传导推高国内消费品和生产品的价格。

从国内环境来看,影响物价水平的国内因素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性充裕及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使价格上涨压力加大。2011年全球流动性非常充裕,导致国际上资源品价格有个较大幅度上涨,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加大,化肥、建材、交通、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中国是一个资源品进口大国,原料成本的上升将带来输入型的物价上涨。二是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劳动力成本上升。继2010年全国30个省市上调企业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之后,2011年一季度,山东、广东等12个地区再次上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半数地区涨幅超过20%。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趋升,农产品、服务业等包含人工成本较高的商品价格内在上涨压力较大。三是农产品价格上升,最近几年劳动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土地价格上涨,直接促进了粮食蔬菜等价格在2011年继续上涨。中国政府今年调高了一些粮食最高收购价,对粮食价格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这次价格上涨70%是食品价格上涨,还有20%的原因是住房,这两项加在一起超过90%。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冲击低收入群体。四是投资需求拉动影响加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两年我国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各地的发展热情普遍较高,投资动力较强。投资快速扩张造成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增加,导致能源、原材料和交通等经济“瓶颈”部门产品和消费品价格上涨。五是短期季节性因素和长期结构性因素交织。2011年物价上涨有短期因素,如受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上升,消费物价指数中粮食价格连续27个月环比上涨。但长期结构性因素如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等,也产生了价格上涨的预期。六是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较强,中国的银行体系向国内市场投放了巨额信贷,大大增加了国内市场的流动性。尽管中央银行已经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来收紧流动性,但见到成效还有个过程;另外,人民币升值导致国际热钱也大量涌入,也会提高商品价格。七是翘尾因素。根据CPI定基比推算,2011年翘尾因素将拉动CPI2.6个百分点,显著高于2010年的1.2个百分点。八是通胀预期仍然较强。我国居民通胀预期比较敏感和脆弱,隐性推动了物价水平上涨。稳定物价总水平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控制通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九是市场制度体系不健全。如部分领域涨价不排除与人为炒作有关(如,2010年到2011年大蒜价格、绿豆价格的大涨大跌就有炒作因素)。价格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涨价成了企业盈利的最直接、最简单、最省力的方式,这种制度的缺失使生产者无需技术创新,无需管理创新,更不需要价值创新。

物价形势预测。2011年下半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国内外因素仍然存在,而不同环节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真正显效不仅需要有个过程,而且还可能有顾此失彼的情况,所以对下半年物价形势应保持谨慎乐观。特别是,目前的通胀主要还是被食品推动,比如全国5月份的CPI是5.5%,但食品是11.7%,近年来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是整体CPI的一倍以上。2011年开春先是旱灾,到5月份又转为涝灾,这种罕见的灾害性气候,对今年的粮食生产构成不利影响,虽然夏粮丰收,秋粮形势向好,但由食品推动的通胀过程在三、四季度仍可能持续。除了显性通胀外,还存在隐性通胀压力。一方面,随着发改委约谈部分企业暂缓涨价的期限到来,部分消费类产品仍可能陆续涨价;另一方面,由于油、气、电、水等价格长期实施政府管制,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进缓慢,被迫用行政手段替代部分价格杠杆的作用,给我国带来了较大的隐性通胀压力。下半年,隐性通胀显性化的压力较大。对于制造业来说,虽然中国制造业大多数产品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并且人民币升值降低进口品价格,部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但原材料、能源、物流、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仍然是其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因素。

(二)经济增长形势

从国内来看,“十二五”时期全国经济继续加速上升的空间不大。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是使经济走稳,防止各地借“十二五”开局之年盲目大干快上,防止借领导班子换届之机大搞“政绩工程”,防止整个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在适度增长区间平稳运行。为此,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宏观调控首先要使经济增长率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恢复性大幅回升向适度增长区间平稳回落。2011年以来,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物价总水平,“稳物价”与“稳增长”相辅相成。一年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刺激政策退出对经济的收缩效应逐步显现,汽车、房地产市场销售反应尤其明显。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内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数月走低,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降至50.9%,创下28个月以来新低,预示着制造业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达到6.4%,创36个月新高,通胀压力依然严峻。下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将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影响。稳定物价总水平将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国家楼市调控将继续从严,继续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下半年,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在通胀压力上行的情况下,针对农民种粮、养猪成本增加,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物价。

从兰州市来看,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国家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优先位置,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这将有利于兰州市继续积极争取实施“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其次,甘肃省委、省政府对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提高兰州中心带动作用非常重视,如甘肃省政府已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兰州新区进行了明确定位,提出兰州新区的功能布局要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着眼于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仓储等服务业。出台的《关于支持中央和省属在兰州市区工业企业向兰州新区拓展的意见》,提出省财政将预借5亿元、2011—2015年每年安排贴息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兰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央和省属在兰州市区工业企业向兰州新区搬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兰州至中川铁路专用线建设,争取将兰州新区外围高速公路网建设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再次,兰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大规划相继出台。随着《兰州市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兰州市第四版城市规划》、《兰州新区发展规划》、《关于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的意见》和各专项规划的制定,兰州市经济社会将沿着这些重大战略部署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2010年年底兰州市政府出台了《兰州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决定每年将从市级财政中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构建以循环农业为基础、循环工业为主体、循环第三产业为补充的覆盖全社会的循环经济体系,争取用5年时间,把兰州建设成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这将为兰州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011年5月出台了《兰州市产业布局与园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市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总体布局,全市一、二、三产的空间布局、发展方向和重点,从政策、组织、资金、技术、人才、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兰州市全市产业布局与园区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了促进全市工业率先跨越发展的关于推进工业率先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发展培育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和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7个产业的实施方案,提出了行业发展思路、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为兰州市工业发展理清了思路。上述这些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积极落实必将大大推动兰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11年下半年,“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还将陆续开工或加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较多,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项目建设进入“黄金施工期”,这些都带动投资持续增长,预计下半年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GDP的拉动作用强劲,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明显。下半年市场需求的逐步回升、国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势头有所遏制以及生产要素供应不断改善,将有利于兰州市工业经济的增长。随着兰州市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闭幕式以及兰洽会等大型活动,兰州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为加快发展旅游业以及带动消费及服务业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快速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58和5.7个百分点,这将有力促进城市和农村消费。综合各方面因素,从全年趋势判断,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能够完成增长14%的目标任务,并有望达到15%。2012年兰州市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增长速度将超15.4%。

三、对策建议

(一)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政策环境,在整体偏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兰州市要加快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必须积极利用国家支持西部省区发展、国办47条支持甘肃发展、国家支持甘肃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等的政策倾向,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使一些重大项目能够及时顺利的落户兰州,使兰州市传统主导产业能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使兰州新区建设能够如期加快推进,在产业支撑能力有效提高和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中,尽快产生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有效提高兰州中心带动能力,加快兰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步伐。同时,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支撑力和企业竞争力:一是要在传统主导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抗市场风险、抗政策风险能力脆弱的状况能够逐年有所改善;二是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改善所有制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活力和对地方经济带动力还不够强,吸纳就业容量有限的现状;三是改善产品结构,要着眼于市场环境、产业发展前景、产品生命周期特点和需求结构和层次的变化,及时开发和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努力提高企业的产销率和利润率,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二)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011年以来,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力度较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强劲。现在的投资需求在项目建成后会变成未来的供给,因此,在“大干快上”的形势下,我们应特别防止盲目上项目而造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布点分散混乱,形成落后产能构成的过剩生产能力。我们应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另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引来市场较为普遍的担忧。兰州市今年还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提高中心带动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在保持适度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多的着眼长远发展,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使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增长效益相协调。

(三)坚决稳定物价总水平

在全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国内物价仍维持在高位的形势下,要重视物价过度上涨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关注和切实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调控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从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等环节入手,做好重点商品生产和供应工作;要及时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以及大中专院校学生和食堂实行临时价格补贴;要健全价格机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哄抬价格、变相涨价、合谋涨价和囤积居奇等恶劣行为,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各种收费项目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居民生活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引导市场预期。

(四)优化农业经济发展环境

立足于兰州市农业发展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须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如富晒农产品和地方特产),积极培育地方农产品特色品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业生产和销售的信息化水平,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有效衔接,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坚决落实国家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因地制宜地加强实用农业科技的推广,破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难题,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步伐,同时积极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完善和推进榆中、皋兰等蔬菜基地尾菜无害化处理与再利用项目的步伐,全面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转变。

(五)政府软环境建设迈出实质步伐

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自动选择的长期性使得经济发展会成为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而对于兰州这样一个投入产出水平较低,对生产要素吸引力不强,同时又急需加快发展的城市而言,要快速有效提高产业支撑力,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因此,我们必须要形成一个亲商、高效、廉洁、规范的政府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兰州市委、市政府为提高兰州中心带动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今后还应在优化政府软环境上迈出更大的步伐。政府作用的范围应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促使市场机制恢复功能;政府干预的结果必须要比干预前的情况要有所改善和好转。政府应通过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充足的公共产品、充分的信息资源、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高效便捷的服务等,有效地促进经济领域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要指出的是,产业发展中政府应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更多地关注如何把更多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吸引到集群中发展,以形成稳固紧密的产业链,对于具体企业如何发展应由企业自己去决定。政府的服务要促使原来散、乱、小的工业企业集中到统一规划的工业区中,改善工业空间布局,优化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促进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帮助企业扩大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的通报道[R],2011-7.

2.兰州市工信委.“再造兰州”战略实施以来全市工业发展情况[R].

3.兰州市发改委.市政协调研汇报材料[R],2011-7-25.

4.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再造兰州”战略实施情况[R].

5.永登县落实再造兰州战略汇报.

6.兰州统计信息网.

执笔:邓生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