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小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完善自2001年全省撤乡并镇后,平均每个建制镇驻地人口规模均有增加,但甘肃不少小城镇仍是按“以乡建镇”模式来设置的,其规模和功能实际上与一般乡差不多,规模尚偏小。由此可见甘肃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总量和平均水平明显低下。由此可见,甘肃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极不均衡,差异显著。

三、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完善

自2001年全省撤乡并镇后,平均每个建制镇驻地人口规模均有增加,但甘肃不少小城镇仍是按“以乡建镇”模式来设置的,其规模和功能实际上与一般乡差不多,规模尚偏小。人口密度低、区域面积大是甘肃小城镇的特点之一,人口规模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最小镇区域面积只有0.3平方公里,最小镇总人口最少的只有1600多人,其中镇区人口仅为300人左右,由此造成城镇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周边的资源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限制着城镇功能的发挥。

(二)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低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338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98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01%和1.4%,全省镇区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38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2%;镇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完成额为3985万元,其中农业投资完成额为513万元,分别为全国镇区平均水平的12.5%和27%;每个镇乡镇企业个数为197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甘肃小城镇的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水平多数不及全国的一半,有的还不到全国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甘肃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总量和平均水平明显低下。

(三)小城镇投资渠道单一、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城镇化仍然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投资是甘肃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渠道,尚未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在吸引社会资金上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贫乏,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测算,小城镇建设每平方公里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服务设施等)至少需要2.5亿元,在甘肃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下,对小城镇的投资力度是明显不够的,致使小城镇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省7%的乡镇有火车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29.1%的乡镇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比全国低17个百分点。38.7%的乡镇距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小于50公里,比全国低22.6个百分点。69.4%的乡镇有邮电所,比全国低11.7个百分点。85.8%的乡镇有储蓄所,比全国低2.6个百分点。68.4%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比全国低2.9个百分点。12.6%的乡镇有影剧院,比全国低4.1个百分点。7.4%的乡镇有公园,比全国低4.3个百分点。

在公路交通方面,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等级以上公路不多,特别是镇区道路铺装路面档次太低。目前全省还未形成连接小城镇且具有一定等级的公路网,与小城镇镇区相连接的乡村公路质量也较差,通行能力低。

(四)小城镇缺失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小城镇的后续发展不足

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没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产业支撑,城镇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全省带动城镇发展的产业多以第二产业的工业为多,如果没有工业所带来的人口集聚达到一定规模,第三产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而甘肃大部分城镇虽有一些企业,但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较少,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一些产业又受制于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方式等的影响,第二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吸纳人口、集聚人口的功能严重不足,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力量不够,乏力的二产和滞后的三产不足以承担起促进城镇快速发展的重担。

(五)小城镇城镇化水平低,聚集、吸纳和辐射功能相当弱

小城镇数量的增长只是小城镇发展的一个方面,本身不能代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发展小城镇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城镇化水平,关键要看农村人口的城镇化程度。2009年末,甘肃小城镇以镇区人口聚集度测定的城镇化水平为25.53%,比全国水平(46.6%)低20多个百分点。全省平均每个小城镇镇区人口6558人,比全国少近2000人,有4.59%的小城镇在1000人以下;小城镇镇区人口超过1万人的占15.72%,2万人以上的仅占7.214%,主要是城关镇。同时,甘肃小城镇镇区人口密度也很小,平均每个小城镇镇区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917人。据英国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小城镇镇区人口在5万人左右的城镇,其城镇经济效益和聚集效应可达到最佳状态,我国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中国小城镇镇区人口3~4万人,其经济效益较高。甘肃小城镇镇区人口3万人以上的仅占3.9%,并且基本上都是城关镇。较低的城镇人口聚集度降低了城镇基础设施,包括镇区土地的利用效率,影响了城镇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按照低限3万人计算,现有小城镇镇区人口缺口高达到1069万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甘肃小城镇发展的数量规模不是不够,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城镇和具有一定实力的小城镇太少。小城镇如此弱的实力和过低的城镇化水平,对区域内外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辐射带动是十分有限的。

(六)小城镇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

城镇化水平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而地区城镇数量的分布则是地区城镇化差异程度的最直接体现。

截至2009年底,河西五市共有109个镇,占河西五市乡镇总数的46.98%,中部地区的兰州、白银、定西、临夏和甘南有114个镇,占这五个市乡镇总数的36.94%,陇东地区的平凉和庆阳共68个镇,占这两个市乡镇总数的31.19%,陇南、天水两市共107个镇,占这两个市乡镇总数的34.74%,河西地区与陇东地区镇占有率相差15.79个百分点,与中部地区相差10.04个百分点,中部与陇东地区镇占有率相差5.7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甘肃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极不均衡,差异显著。

从各地市州来看,小城镇占本市全部乡镇比重较高的是嘉峪关、金昌、兰州、定西、张掖武威、天水和酒泉,比重超过40%。从交通角度看,大多数小城镇分布在主要交通沿线,此外分布的趋水性特征也十分明显。小城镇整个分布格局是:在综合条件优越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条件较差且范围广阔的区域稀疏分布。小城镇发展没有一个整体区域布局规划,乱报乱批,疏密不一,难以发挥其在区域农村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在发展水平上,各地、各区域也表现得极为不平衡。

(七)小城镇建设多注重短期效益,规划滞后

科学规划是依据当地资源、产业、区位、文化等现实状况和优势特色,因地制宜,充分发掘未来城镇发展的潜能,定位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具有前瞻性,同时也决定了小城镇的未来发展空间,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在甘肃小城镇发展建设的规划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规划的状况,建设牵着规划走,导致城镇建设的滞后性、随意性和盲目性等问题不断出现。一是小城镇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缺乏长远性。大多小城镇规划模式为一种沿公路干线延伸的城镇带,低矮的房屋和零乱的市场随意建在公路两边,大大增加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困难。不仅出现阻塞交通的现象,而且整体外观也极差。二是小城镇规划受领导主观意志支配,规划的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指导,不仅造成城镇建设中的盲目性,给城镇的管理带来不便,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加大了城镇环境的治理难度,甚至导致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三是规划缺乏整体的协调性,多个部门和单位各干各的,整体规划及有序管理非常欠缺,造成小城镇环境体系零乱、各种设施难以合理配套,城镇布局不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