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能源危机逼出来的质量

能源危机逼出来的质量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能源危机逼出来的质量疯涨的油价将会伤及全球经济增长,但是很明显,这种危机的程度远远不及上个世纪70年代油价对全球经济的危害。战后的和平发展给日本带来了又一次腾飞的契机。来自于外部的“石油冲击”几乎将日本政府、企业和国民逼到了绝境。日本民族是富有危机意识的民族。面对石油危机,日本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开启了全民性节能运动。

5.能源危机逼出来的质量

疯涨的油价将会伤及全球经济增长,但是很明显,这种危机的程度远远不及上个世纪70年代油价对全球经济的危害。

——美联储前主席 格林斯潘

20世纪70年代,一个风云际会的时期,一种相对和平的环境。

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序幕;在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正在强大精神的指引下发展经济。战后的和平发展给日本带来了又一次腾飞的契机。这种增长在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场战争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猛烈上涨的契机,对于77.4%初级能源依赖石油、99.65%的石油依靠进口、且其中80.7%来自中东的日本来说,这无疑将是一场“资源灾难”。来自于外部的“石油冲击”几乎将日本政府、企业和国民逼到了绝境。

日本民族是富有危机意识的民族。面对石油危机,日本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开启了全民性节能运动。政府从自身做起,在号召企业和民众节约使用能源之前内阁会议就通过了“官厅节约石油、电力等对策纲要”,并规定办公室室内温度不得超过20℃,削减公用车20%的使用量,关掉1/3的电灯,电梯运行削减20%,切断不必要的办公设备的电源,政府工作人员自我限制开车通勤,等等。

当时,日本政府对企业提出了如下节约能源要求:到年底减少能源使用量10%;对于那些耗能型行业,如钢铁、汽车、电器、石油化工轮胎、化纤、有色金属水泥、玻璃、造纸等企业,进行节能方面的特别指导;缩短娱乐业、流通业等行业的营业时间,自我限制深夜的电视播放,对加油站假日营业进行行政指导;确保一般家庭、农林渔业、公共交通工具、医院、中小企业的能源需求量。将削减石油供应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此外,日本还将每个月的1日定为“节能日”,将每年的2月份定为“节能月”、12月1日定为“节能大检查日”。在“节能月”期间,要举办展示当年节能技术成果的大规模“节能展”以及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节能宣传活动。

石油危机发生后,日本的通产省先后制定了《石油供需公平化法》、《稳定国民生活紧急措施法》及《关于能源使用的合理化法》(通称《节能法》)等多项法律,在安定民心、稳定市场及促进对能源的有效管理及合理使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节能的同时,日本还不断开发新技术,生产节能产品,注重质量和科技含量。

对新兴的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加以利用,即通过信息化技术改造成熟产业,是这期间日本产业技术发展的一大特点。这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更加广泛的应用。

所谓“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将微电子技术——IC、LSI以及后来的微机与传统的机械技术结合在一起,构成“自动控制”组件或系统,应用到小至手表、缝纫机、电子秤,大到自动售货机、机床乃至汽车等产品上去,形成种类繁多的电子化机械产品。

在制造业中,除了通过电子计算机加强了人事、财务、库房、销售等各种业务的管理,提高效率外,还在生产工艺中广泛采用数控机床、多功能加工中心、机器人等高科技机器设备。不仅提升了制造工艺的连续化、自动化、省力化及省时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开启了诸如工厂自动化、办公事务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自动化的先河。

日本企业还研制、开发了大批节能型产品,像洗衣机、空调、照明用具等家庭电器以及非晶质太阳光电池、自动照相机、普通纸复印机、节能型摩托车和汽车等日常物品,并且将它们推向国内外市场。

石油危机的爆发不但没有使日本企业走向衰亡,反而促进了日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了日本产品由“长、大、重、厚”型向“短、小、轻、薄”型的升级换代,质量得到世界公认。

经过许多年的努力,到1978年发生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日本已经能做到从容应对了,不再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受到严重影响。正是因为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日本成了世界公认的“节能优等生”和质量精良的代名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