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然灾害频率升高

自然灾害频率升高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1.4 自然灾害频率升高如果说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渐变的,那么自然灾害则可能瞬时对地区发展产生灾难性的破坏。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太平洋西岸、长江入海口,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灾害性天气频发。所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尽快建立和加强极端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做到分级处理、信息共享、早准备、早预防。

5.1.4 自然灾害频率升高

如果说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渐变的,那么自然灾害则可能瞬时对地区发展产生灾难性的破坏。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太平洋西岸、长江入海口,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灾害性天气频发。

(一)受全球气候和城市化进程的双重影响,全年极端天气天数增加

经研究表明,近4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有所增加,暴雨日数和平均暴雨强度也呈明显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也频繁光顾。上海最近11年发生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460多次,平均每年40次左右。同时,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长江下游,中上游地区形成的洪水灾害对其影响更大,类似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对沿江城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加强洪水预防是关系到城市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尽快建立和加强极端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做到分级处理、信息共享、早准备、早预防。

(二)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潜在灾难构成威胁

经研究表明,近1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年增温在0.12摄氏度—0.4摄氏度之间。气温升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特别是上海市将产生灾难性影响。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城市高层建筑的增多。经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增温中心和不断扩大的城市群是吻合的,上海、宁波、苏州等地增温明显,舟山、台州、湖州等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增温的程度较小。

(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同时困扰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期超采地下水已经引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性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其中上海市区、江苏苏锡常地区、浙江杭嘉湖等地已经形成三个区域性沉降中心,并且地面沉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连成一片的趋势。地面沉降给这些地区造成的损失近3500亿元。除了由于水污染导致过度开采地下水外,高大建筑物成片开发也加剧了地面沉降。因此,保护水资源、限制城市发展高度是遏制地面沉降等地质性灾害的根本措施。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博弈关系。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的标志,经济是实现可持续的关键,其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限制,人口既是引起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又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很明显,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必要也有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