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垄断同盟

国际垄断同盟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国际垄断同盟(一)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所谓国际垄断同盟是指资本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为了瓜分世界市场、制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分割投资场所,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为目的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同盟。这种国际垄断同盟,通过瓜分世界市场、制订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分割投资场所和组织联合生产等,从经济上直接分割世界市场。

二、国际垄断同盟

(一)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

所谓国际垄断同盟是指资本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为了瓜分世界市场、制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分割投资场所,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为目的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同盟。

国际垄断同盟是在国内垄断的基础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产生的。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统治地位,分割了国内市场,进一步就要求垄断世界市场。随着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不断增加,各国垄断资本在世界市场上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的斗争日益激烈,当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的大垄断组织手中时,势均力敌的垄断资本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就会改变斗争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取得暂时妥协,签订国际协定,建立起国际垄断同盟。

这种国际垄断同盟,通过瓜分世界市场、制订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分割投资场所和组织联合生产等,从经济上直接分割世界市场。例如,1907年,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电力托拉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德国的“电气总公司”,为了避免双方竞争中的损失,就曾订立了瓜分世界电气产品市场的协定,从而使双方所取得的利润(1919年)比订立协定前(1907年)各提高30%和50%。1990年3月,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商业集团(日本的三菱集团与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德意志银行集团)在新加坡举行秘密会议,商讨全球联盟问题。除了别的领域,双方有兴趣扩大民航飞机生产的市场份额。

国际垄断同盟越出国家界限,进入世界市场,它标志着垄断资本集中和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比过去更高的阶段,列宁把这种垄断称为“超级垄断”。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等,它的主要形式是国际卡特尔。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S0年代,是国际卡特尔的萌芽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卡特尔有了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缔结有正式协定的国际卡特约有116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上国际卡特尔的总数已增加到1 200个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在战争中解体的国际卡特尔又重新恢复,并得到很大发展。

(二)国际垄断和国际竞争

1.国际垄断和国际竞争的关系

国际垄断是从国际间的自由竞争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但是,国际垄断的统治并没有使国际竞争消失。如同国内垄断不能消灭国内竞争一样,国际垄断也只能和国际竞争并存。这是因为,几个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有利的投资市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的垄断,从经济上瓜分世界都是根据各国金融资本的实力对比进行瓜分的。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之间的实力对比是不断变化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就会产生矛盾和斗争,因而它们在国际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例如,1970年世界百家大型工业公司中美国占64家,欧洲占26家,日本只占S家。到19SS年,美国降为42家,欧洲有33家,日本有15家。最大的三家化工企业都在德国,这三家化工企业每一家都比美国最大的化工企业杜邦公司至少大出1/3。制造业以外的领域也存在类似的趋势。1970年全世界50家大银行中北美占19家,欧洲占16家,日本占11家。到19SS年,北美只剩5家,欧洲17家,日本升至24家。到1990年,世界最大的20家银行中美国榜上无名。服务业的头10家大公司,日本独占9家。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国际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2.国际竞争的内容

在当代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竞争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发达国家金融资本为争夺发展中国家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的竞争;二是各发达国家相互争夺对方国内市场的竞争。

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方面,主要表现在:(1)主要资本主义列强争夺经济落后国家的投资市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的竞争;(2)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资本同民族资本之间的竞争;(3)发达国家非垄断资本之间、发达国家非垄断资本与各国民族资本之间以及和经济落后国家的民族资本之间的竞争。在这些复杂的竞争当中,主要资本主义之间和垄断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与民族资本之间的竞争,是垄断时期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竞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财团为了攫取国际垄断利润和保持自己的国际垄断地位。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上的竞争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国金融资本互相争夺市场的竞争;二是外国非垄断资本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资本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争夺市场的竞争。

上述情况表明,国际间的竞争是复杂的、尖锐的,竞争者为了打败对手,不惜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甚至采取军事手段。在国际竞争中,垄断资本常常依靠国家的力量。除国内竞争常用的价格竞争以及非价格竞争手段外,还采用保护关税、外汇管制、限制进口、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商品倾销、外汇倾销、禁运封锁,等等。

案例1

欧洲企业兼并面面观

案例内容:

资料1:为争夺世界市场空中客车公司与波音、麦道相抗衡

在国际经济竞争过程中,各国垄断资本集团为增强国际竞争力,都是通过兼并活动扩大自己的资本实力,占有更大的国际市场优势;否则,不仅不能保持住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还有被对手打败的危险。在飞机制造业领域,美国和西欧各自通过兼并扩大优势,增强实力以达到相互抗衡之目的。

美国飞机制造业一向雄居世界之首,波音与麦道两大飞机制造公司控制世界市场大部分份额。自20世纪S0年代以来,欧洲资本集团为了与美国飞机制造商相抗衡,联合起来组成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德国生产机身,英国生产机翼,西班牙生产尾翼,最后在法国总装,把欧洲飞机制造业各国优势统一组合起来,形成了强大攻势。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咄咄逼人竞争势头对美国两大公司形成了很大威慑。波音与麦道两大公司的老板清楚地知道只有联合起来,予以合并,增强实力,优势互补,才能维护自己的实力地位。这一兼并是争夺飞机制造业全球霸主地位的严峻斗争,它不仅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而且在欧洲更加引起朝野震惊,在这场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斗争中,欧盟委员会亲自出马予以干预,欧洲空中客车积极采取措施,与波音展开了针蜂相对的竞争。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原是由四家公司组成的一家组织松散的公司,目前已就进一步加强联合达成协议,将公司并为一个组织紧密的经济实体,使之进一步发挥联合的优势。同时,波音与麦道也已形成联盟。由此可见,国内垄断与国际垄断相交叉,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资料2:全球化垄断汽车行业跨国兼并当霸主

以行业或产品为中心,垄断企业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突破国界进行兼并活动是全球化垄断的一个新形式。

199S年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工业的大兼并,是争夺世界经济垄断地位,加速战略调整的又一轮新的兼并高潮,其影响将远远超过欧洲汽车工业本身。仅仅在五月份一个月里,欧洲就出现了三起特大型汽车公司兼并:欧洲最大汽车公司戴姆—奔驰汽车公司兼并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奔驰兼并克莱斯勒是在一个经济部门跨越两个发达地区的特大型公司的兼并,是突破单枪独马,独来独往传统兼并的一次创举,是把全球化垄断大大向前推动了一步,展示了欧洲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步伐加速了。另一家欧洲特大型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与本国的宝马汽车公司激烈竞争条件下,夺取了英国劳斯莱斯汽车公司。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国家的汽车商也不甘于寂寞,总是千方百计地挤进世界列强之林。意大利菲亚特集团子公司依维柯公司和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子公司雷诺车辆制造工业公司经过长达两年之久的磋商,认为事不宜迟,断然进行了兼并,组成了在欧洲大陆上仅次于德国奔驰公司的第二家客车生产企业。这三起兼并说明,在全球范围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占有优势的垄断是当前全球化垄断的一个重要特征。

资料3:占领与反占领——欧洲企业扼制外国资本

国外资本集团在欧洲一些经济部门占有相当势力,控制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趋势中,外国资本集团为了对抗欧洲地区经济势力的排挤,巩固原有的势力范围,它们往往利用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通过兼并联合手段继续占有欧洲一定市场份额。例如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在生产化学纤维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生产许多高级品牌产品,一直在欧洲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近年来杜邦公司为了进一步巩固在欧洲市场的势力范围,兼并了英国最大化学公司帝国工业公司生产尼龙纤维的子公司,兼并后,占有欧洲尼龙纤维市场40%的份额,其市场份额比占第二位的法国罗纳—普朗春公司高出两倍,成为欧洲市场的垄断者。外国资本不仅在市场方面控制欧洲势力,而且在技术、资源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控制力。面对外国资本在欧洲各个领域的占有,西欧各国必须发展地区性集团开展反占领的斗争,这使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更加形形色色。

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领域,欧洲三大公司合力提高市场份额。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占有西欧市场份额的10%以上,成为左右西欧不锈钢无缝钢管市场的主要生产者。欧洲资本集团为了夺回这一领地,德国的曼内斯曼集团钢铁子公司、伊尔文集团钢铁子公司和尤斯诺集团的钢铁子公司三家公司合并组成D MV公司,合并后的D MV公司占有市场份额达35%,有力地扼制了日本公司在西欧的势力。

长期以来,欧洲疫苗市场一直被外国资本占有相当优势。如美国第二最大医药公司默克公司,自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欧洲市场以来,一直是欧洲疫苗市场主要生产者,西欧资本为夺回这一阵地,法国化学公司罗纳—普朗克公司子公司默克公司在法国专门生产多价疫苗(将几种抗原性合成为一种疫苗)的子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者,排挤了外在势力,抢占了欧洲市场。

资料4:增强凝聚力雷诺——沃尔沃兼并促振兴

西欧国家大多国内市场狭小,生产资源不足。因而,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协调发展才能使它们承受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严重挑战。增加内部凝聚力成为欧洲企业兼并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制造业方面,同样存在着为了共同利益增强欧洲内部凝聚力而进行的兼并,如1993年,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瑞典最大的汽车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兼并,兼并后组成的雷诺—沃尔沃汽车公司就成为欧洲共同体汽车工业走联合之路,促共同经济繁荣的一典型例子。雷诺—沃尔沃汽车公司在兼并前具有一定实力,但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却缺乏打开局面的实力,难以与世界上强大的汽车公司相抗衡。在车型方面,雷诺公司的优势是小型汽车,沃尔沃公司是大气缸豪华型汽车,在市场方面,雷诺公司在中南欧、非洲和南美有一定的势力。沃尔沃公司在北欧、美国及亚洲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两家各自为政,很难在世界汽车市场上进一步打开局面。两家公司兼并后,在车型上,生产的卡车成为仅次于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大型卡车制造商,在市场上,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公共汽车和大型客车的生产者。两者联合后充分利用它们原有生产和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协同作战的有利条件,促进了西欧汽车工业的振兴。

案例来源:龚维敬.欧洲企业兼并的动因.世界经济研究,2000(2).

案例评析

市场竞争是垄断资本实现其经济利益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因此,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竞争。因为在垄断条件下,企业规模的变化、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结构等都会导致垄断组织经济实力变化,垄断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各国资本集团往往通过各种企业兼并途径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其垄断地位,增强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90年代的兼并浪潮一次高过一次,参与兼并的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企业兼并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由此却证明了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竞争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当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运用某种先进技术,开发某种新型产品,进入某些新兴部门,可以获取新的市场,占领新的领域,从而增强自己在世界上的实力地位。企业兼并是获取先进技术的一条捷径。企业一旦采取兼并办法,获得企业的所有权就有利于掌握新兴部门,控制企业最新技术。近年来,欧洲制药公司利用各自的科研优势和资金雄厚的有利条件,通过兼并方式把相关的知识资产结合起来,拥有垄断性的专利权,这种兼并后的集团在某一领域内占有垄断性技术优势,促使全新的新产品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份额。英国德林斯公园研究所从事神经病学,法国星姆研究所从事新化合物(N C E)的安全性评价,意大利波米西亚研究所从事抗病毒研究,这三家欧洲制药业各具特色的研究开发机构之间的相互兼并,主要是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1995年英国葛兰素制药业兼并宝威公司,组成葛兰素—宝威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制药业兼并,该集团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超过了原有居首位默克制药公司。这起兼并的主要特点就是相互利用先进科研成果,开发新产品,以达到共同垄断市场的目的,由于两大公司的兼并,不仅加强了对抗病毒物和肠胃药物的垄断地位,而且对心血管药物也增强了竞争力。这些兼并都是欧洲内部各国之间相互协作、彼此调剂的结果,通过兼并它们可以共同拥有先进技术,从而立足世界列强之林。因此,垄断企业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利用,在一定时间内还会形成新的垄断组织。

对经济利益和垄断高额利润的追求是决定垄断企业行为的基本因素。

案例讨论:

垄断是否能消除竞争,为什么?

案例2

孟加拉国服装厂事故频发的反思

案例内容:

新华社(2013年5月6日)今晨专电 孟加拉国塌楼事件中一名遇难制衣厂工人的遗孀5日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坍塌大楼业主谋杀。

2013年4月24日,位于首都达卡郊区萨瓦尔镇的拉纳购物中心坍塌。截至5月5日,已确认610人遇难,仍有不少人失踪。事发后,大楼业主穆罕默德·索赫尔·拉纳逃逸,4天后试图穿过边境逃往印度时落网。迄今,警方至少逮捕9人。

那名遗孀在起诉书中说,大楼坍塌前一天出现裂缝后,她丈夫被强迫返回楼内制衣厂继续上班,结果遭遇不幸。她因此起诉拉纳谋杀。

法庭文件显示,楼内一家制衣厂老板和一名市政工程师同样面临谋杀罪名指控。律师阿卜杜·哈克说,如果拉纳等人谋杀或大规模杀人罪名成立,可能被判处死刑。

5日,救援人员继续清理废墟,寻找遇难者遗体。达卡地区官员齐勒·拉赫曼·乔杜里告诉法新社记者,因尸体高度腐烂或其他原因,不少人难以辨认身份,“我们通过他们(遇难者)口袋里的手机或工厂发放的证件,仅辨认出少数人的身份。”

数以百计人当天聚集塌楼现场,不少人举着失踪亲人的照片,期望能找到他们的遗体。穆罕默德·贾西姆现年25岁,姐姐加西亚·贝居姆依然下落不明,“她就像是我的母亲。如果找不到她的遗骸,我不会离去”。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孟加拉国服装企业经常发生事故。

2012年11月24日晚,位于达卡市郊的塔兹雷恩制衣厂大楼发生大火。该大楼有9层高,一楼仓库最先起火,然后迅速蔓延至楼上。火灾持续了近5个小时,造成至少112人死亡,150多人受伤。26日,孟加拉国政府宣布第二天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火灾死难者。然而就在当天上午,达卡近郊另一个尤塔拉工业区内的一家服装厂起火,消防员花了4个小时才控制住火势。

26日和27日,该制衣厂所在的阿苏里亚工业园区数千名服装厂员工连续两天在达卡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政府和厂商对遇难者予以合理赔偿、彻查事故原因,并改善工作环境。塔兹雷恩制衣厂客户包括不少国际知名品牌,如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欧洲服装零售商C&A、中国香港利丰集团等。有消息称,大火发生时,该厂的工人正在为沃尔玛加班赶工。沃尔玛在事故发生后发布声明称,一名供销商在未经授权、违反合同政策的情况下,把订单分包给了塔兹雷恩制衣厂。声明还说,沃尔玛已经终止了与该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并在孟加拉国加强服装行业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C&A表示,火灾发生前,公司已经委托塔兹雷恩制衣厂生产22万件毛衫,这是C&A首次与该厂合作。目前,该公司已经派代表赶赴孟加拉国,看能为受害人提供哪些帮助。利丰集团称,已经向每位遇难者家属发放了1 200美元(约合人民币7 472元)的赔偿金。

孟加拉国是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服装出口占全国外贸总额的S0%。该国共有大约4 500家服装厂,员工人数达340万人,多数为年轻女性。他们工作时间较长,但一个月工资仅43美元(约合人民币26S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分析称,国际服装业大牌依赖廉价的劳动力来获取更大利润。他们使用的供应链存在复杂和分散的特点,这对工人的安全难免带来风险。有些情况下,这些大品牌甚至不确定自己店里的服装到底是哪家工厂生产的,因此也就无法知道工厂是否遵守了相关的安全标准。

有劳工组织称,在孟加拉国这类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服装厂老板由于合同期短和订单不稳定,没有动力改善工作条件。国际权利劳工论坛执行董事朱迪—吉尔哈特说:“这些工厂要么没有足够资金提高工作条件,要么和供应厂关系不稳定。他们不知道未来三年还能否接到沃尔玛的订单,也不知道是否有能力继续投资。事实上,这是全球整个供应链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国际品牌对工厂工人采取远离逃避的态度,不愿背负任何责任。”

类似塔兹雷恩制衣厂的火灾在孟加拉国并不少见。据亚洲专讯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桑吉夫—班智达说,自2006年开始,已经有超过500名服装厂工人死于工厂火灾。这些工厂要么紧急出口非常少,要么经常被堵住或没有标识。班智达说,一些有品牌意识的公司会进行自我规范,并采用私人公司进行安全审计工作。但这种认证并不意味着工厂的安全状况发生了实质上的改变。比如在卡拉奇大火遭受重大损失的“阿里企业”,它在S月份时才刚刚通过了一家意大利公司的安全检查。班智达认为,这些国家保护工人的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政府、当地雇主和外国投资者的进一步关注和努力。

资料来源:孟加拉国服装厂大火造成百人丧生——外媒反思教训.央视网,[2012-11-29].http://news.cntv.cn/2012/11/29/ARTI135415597S766920.shtml.

案例分析:

孟加拉国是南亚地区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是我国的友好近邻。从1971年12月16日独立以来,这个年轻的共和国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孟加拉国经过艰难的跋涉和探索,终于走出了历史的困境,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深刻变化。孟加拉国的政治局势从动荡走向稳定,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从缓慢走向快速。国民人均收入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47美元增加到现在的266美元。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即根据国民生产总值、识字率和预期寿命三项数字综合评估,孟加拉国已经领先于世界上27个别的国家。尽管孟加拉国依然属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列,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纺织服装业在孟加拉国的经济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该行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3S%,占出口所得的75%,就业人数超过450万人,其中多数为女性。纺织服装业是孟国银行、保险、航运业的主要客源,并带动了运输、饭店、美容、化妆品及其他相关行业,提供了纺织服装及机械配件业约S0万个工作机会,资源回收业约20万个工作机会。据孟加拉官方统计,目前孟加拉有大小服装加工企业4 000多家(其中大型服装加工企业有约600家),直接从业人员1S0万(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吸纳了约50%的工业劳动力。同时,孟加拉国成衣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由20世纪S0年代的6%逐渐上升到了目前的75%,成为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赖以赚取外汇的最重要来源。因此,成衣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孟加拉国经济的发展及孟加拉国千千万万人的生计,可以说是孟加拉国经济的生命线。

孟加拉国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人口密度是中国的S倍,人口年龄中位数仅为23,劳动力价格非常低廉,仅为中国的1/6左右,所以对外资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纺织业纷纷利用外包、代加工等方式进入孟加拉国。在资本输入时,大多数经济不发达国家要遭受发达国家传统的有害工业的转移和污染,遭遇国际贸易中不公平的经济待遇,以至在经济或政治上被发达国家不同程度的控制。

案例讨论:

1.外国资本输出对输入国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2.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你认为我国利用外资应注意哪些问题?

复 习

关键概念

自由竞争 垄断 金融资本 资本输出 国际垄断同盟 金融寡头 参与制

思考题

1.国内垄断是怎样形成的?

2.垄断与竞争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什么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如何在经济领域中实行统治的?

4.国际垄断是怎样形成的?

5.为什么说垄断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注释】

[1]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S0S.

[2]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39.

[3]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S92.

[4]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S07-S0S.

[5]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54.

[6]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53.

[7]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6S.

[8]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79.

[9]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97.

[10]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S3.

[11]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S6.

[12]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S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