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模式

国外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模式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外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模式国外旅游景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管理先进性主要依赖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国民良好的环保意识。因此,国外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是可供我国旅游景区未来参考的管理体制,但是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因此,东南亚滨海度假区成功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将对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其对11项36种设施作出详尽规定以及行为许可制

一、国外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模式

国外旅游景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管理先进性主要依赖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国民良好的环保意识。因此,国外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是可供我国旅游景区未来参考的管理体制,但是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国外典型的景区管理模式主要有:

(一)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美国的遗产管理体制属于分类分级管理。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主要有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国土资源保护区、州立公园等,分别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农业部林业局、内务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内务部土地再生局以及各州的自然资源部管理。美国国家公园的概念始于1872年黄石国家公园的建立,历经130多年的实践发展,美国现已拥有20种类型,384处国家公园,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公园系统及其相应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所构成的国家公园体系(2)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中的各成员具有如下特点:①产权国有的自然遗产和自然状态下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②在资源重要性、使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除自然文化遗产外,其中还包括少数国家游憩区等休闲地和城市公园,如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波托马克河国家公园);③非营利机构管理单位以提供公益服务为主要使命,财务上主要由联邦政府财政拨款。它明确了以保护公园资源、成为向公众提供娱乐和旅游体验的场所、确保机构的高效率为管理目标。其首要使命是在总体保护的基础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植物以及物质资源;同时,注重教育与科研等社会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与休闲活动,包括初级守护者项目、野生动物教育与探险、寄宿与学习、现场研讨会、徒步旅行、野营和野餐等。

【小资料7-3】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机构示意图

美国国家公园拥有完善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与管理资金的筹集。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例,其公园的管理者或守护者一般包括正式雇员、志愿者、合作伙伴、公园合作协会、赞助商,以及公园基金会等。另外,公园管理局每年还招募临时工及专业设计人员。在资金保障上,联邦法律、规则、标准和执行命令保证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作为国家遗产在联邦经常性财政支出中的地位,确保了国家公园主要的资金来源,使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能够维持其非营利性公益机构的管理模式。此外,还包括特殊项目酬金、项目拨款、展示项目酬金、建设项目、私人捐赠等。但是,国家公园的开支增幅往往高于收入的增长,导致许多国家公园经常通过吸引志愿者的帮助以弥补其自身人员和经费的不足。

(二)东南亚海滨度假区管理模式

东南亚地区因其优越的“3S”(阳光、沙滩、海洋)资源,再加上极具魅力的民俗风情,已正式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而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中国滨海旅游资源则远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因此,东南亚滨海度假区成功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将对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政府部门的积极促进作用 在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方面,东南亚各国政府均起着重要的引领与促进作用。政府部门对旅游业的态度、宏观规划与实施、产业开放与优惠政策、投资导向控制、法律法规体系、税收与土地政策、各部门管理权限与协调沟通等方面,都对旅游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生态与人文环境作为主要竞争工具 东南亚各国及滨海旅游度假区在保护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上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以保证优美的生态环境。如许多海岛的建筑物都控制在4层(相当于椰子树的高度)以内。同时,度假地的社区居民往往对于违反地方行为道德或法律的行为,会自发按村落、居民区组成治安单位,对犯罪分子实施严酷打击,以营造安全、文明、好客的社会环境。此外,该地注重土著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案例7-2】

对游客随意乱丢果壳纸屑行为的处罚

某游客在印尼巴厘岛旅游,途中社区居民热情款待他吃西瓜。该游客吃完西瓜后很顺手地将西瓜皮扔向了大海。这个时候主人一改热情,立马站起来指着该游客责问道:“你为什么随意扔西瓜皮,请你马上去捡回来!”

请思考:文明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现代旅游的开发理念 以稳定的政策、优惠的条件鼓励吸引欧美外商投资,带动区域整个旅游产业链,是本区域的共同策略,同时也打通了销售渠道。同时,注重旅游区的合理布局与规模、成片开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南非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模式

南非野生动物保护区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自然公园、私营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与其他国家的保护区运作模式不同,南非野生动物保护区往往通过非洲保护协会(CCA)把收益分给当地社区居民,该协会致力于引导国际捐赠人赞助非洲农村地区项目,以提供社区发展基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居民的培训与教育,促进居民就业

因此,其管理也是最广泛地发动社区居民,实行全员参与管理的模式,即维系社区居民的生活,强调社区全方位参与,兼顾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从经济方面看,社区的参与开发、保护可使社区居民从旅游业中直接受益;从旅游方面看,社区居民的参与渲染了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吸引力;从社会发展方面看,旅游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地方社会的发展;从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看,社区参与维护保护提供了最广泛的保护屏障与最强大的动力。

(四)日本自然公园管理模式

日本的公园按其景观性质可分为营造物公园(即人造景观)和自然公园(类似于我国的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两类。据此,日本政府于1957年制定并开始执行《自然公园法》,在该法总则第一条中明确提出了制定该法的目的:为了保护自然的风景地,充分利用自然风景资源,为国民提供一个保健、休养以及科普教育的优美场所。其主要内容是: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合理利用;针对被指定成为国立、国定和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的风景地,作出制定公园计划和管理计划的有关规定,并明确公园内利用设施的有关要求和居民、游人的相应行为准则。(3)

日本的自然公园强调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利用公园的保健养生、观光休闲以及科普教育的功能。在日本《自然公园法》中,提到了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适度、永续利用原则。从其对11项36种设施作出详尽规定以及行为许可制度、管理计划的制订等方面看,具有环境影响潜在因素的预见性和防范性。

(五)加拿大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

加拿大有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建立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上而下”模式与以加拿大遗产河流为代表的“自下而上”模式。加拿大整个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所有保护区都坚持生态完整性、纪念完整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实行分区管理制度,即将国家公园分为5个区,包括特殊保护区、原始荒野区、自然环境区、游览观光区与公园服务区。

加拿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实行“政府管理、伙伴协作、财政运作、监测评价”机制,同时建设配套的法律法规。

(1)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局创建于1911年,由《国家公园法案》授权,明确规定权限与部长职责,同时要求多学科支持,并设有国家级圆桌会议制度,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2)发展了大量的协作伙伴,包括企业集团、学术界、非营利组织、私人等具有相同期望或目标的群体,来共同保护生态的完整性。

(3)对于国家级保护区,大多数资金来源于加拿大政府的投资,对收入与开支实行两条线管理。最为明显的是,近年来加拿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进行了企业性的改革,增加了经费来源。

(4)建立了一个国家级的保护区数据库,信息涵盖了2945个公园、生态公园保护区和其他类型的保护区及遗产。保护区系统还设有常规的评价制度,如《国家公园法案》要求部长每两年向议会就公园情况进行汇报,每五年要检查和修订管理规划并上报议会,评价则

(5)在加拿大,法律与科学是保护区管理的两个基础。保护区通过法律在国家、省/地区级、区域级和地方级四个层次上进行管理,依靠法规与政策对各个层次与各种类型的保护区加以指导与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