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相互需求原理

相互需求原理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指出,穆勒的理论已经初步涉及了国际贸易的第三个中心论题,即贸易收益问题。相互需求原理简评:穆勒强调了相互需求因素在决定国际交换价值,即贸易条件中的重要性,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交换比例的确定过程,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发展。相互需求原理的供求均衡分析方法对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进行国际贸易研究有很大影响。

四、相互需求原理

第一个试图解决“贸易条件”问题的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他认为,比较优势理论为决定一个国家何种商品在国际上进行交换有利可图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不能解决这些商品交易时应按什么样的比例进行交换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国际贸易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论述了他的“相互需求原理”(Theory of Reciprocal Demand)。

穆勒认为国内交换比例构成了国际交换的上下限。他以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各生产棉布和亚麻布为例,假设两国投入的既定量的劳动各可生产的棉布和亚麻布的数量如表3-3所示。

表3-3 英、德两国分工前后产量对比

从表3-3可以看出,英国生产棉布的劣势较小,而德国生产亚麻布的优势较大,其贸易格局一定是英国生产棉布,德国生产亚麻布。在不发生国际贸易时,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是10单位棉布和15单位亚麻布交换,德国国内交换比例是10单位棉布和20单位亚麻布交换。这时如果开展贸易,假定不算运费,英国商人必然会把棉布运到德国与亚麻布进行交换,因为10单位棉布在英国只能交换15单位亚麻布,到德国可以换20单位亚麻布。而德国商人也会把亚麻布运到英国与棉布进行交换,因为在德国要用20单位亚麻布交换10单位棉布,在英国只要15单位的亚麻布。这样,两国在交换时就必然有,如果10单位棉布可以换得的亚麻布小于15单位的话,英国就不会参加交易,同样,如果要用超过20个单位的亚麻布才能换取10单位的棉布的话,德国也不会交换。这样,国内的交换比例就为国际交换比例确定了上下限。如果国际交换比例高于或低于这个比例,贸易双方中的一方就会退出市场,国际贸易也就无法进行了。因此实际国际交换比例一定在1∶1.5和1∶2之间。

这个结论,应该说并非穆勒首创,因为可以从李嘉图理论中推出,但这个国际交换比例应该在上下限间的哪一点上,是李嘉图理论回答不了的。穆勒认为要引入国际贸易的需求问题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穆勒的创新之处。穆勒认为:“可以提出的唯一的一般法则不外是这样: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与国外相交换的交换力决定于……它对这些国家的产品的需求和它们对它的产品的需求的数量和需求增加的程度比较,……外国对它的商品需求愈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对它越是有利,这就是说,它的一定量商品将会换回更多的外国商品。”(2)

还是以英德两国生产棉布和亚麻布两种商品的例子来说明。根据前面假设,英国国内的棉布与亚麻布的价格比为1.5∶1,德国为2∶1,这是两种商品国际交换的上下限。假定现在国际贸易的价格比为1.7∶1。如果此时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与德国对棉布的需求恰好与德国供应的亚麻布和英国提供的棉布相等,例如,英国需要17 000单位亚麻布,而德国需要10 000单位棉布。英国正好用10 000单位棉布交换德国的17 000单位亚麻布。这个交换比例是稳定的。

但如果此时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减少,只需13 600单位,而德国对棉布的需求保持不变,即仍然是10 000单位,两国的需求量比例与市场交换比例不相等,这时,在市场上,棉布供不应求,因为德国需要10 000单位,而英国只供应与13 600单位亚麻布相交换的8 000单位棉布,棉布的相对价格就会上升,同样,德国为了交换10 000单位棉布,需要出口17 000单位亚麻布,而英国只需要13 600单位亚麻布,亚麻布就出现了过剩,亚麻布的相对价格就要下降。如果新的交换比例为1.8∶1,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增加到16 200单位,德国对棉布的需求减少到9 000单位,这时又达到均衡。

所以穆勒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具体商品交换比例是由比较成本所确定的限度内,视各国对他国产品的需求量大小决定的,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应该指出,穆勒的理论已经初步涉及了国际贸易的第三个中心论题,即贸易收益问题。因为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进口品的成本就是它为支付进口所必须出口的出口品,而市场交换的比例又取决于双方进口需求的大小,所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凡是一个国家出口品的需求大而且缺乏弹性,而进口品的需求小而且有弹性,其出口品对于进口品的价格比例就会比较高,它在国际贸易中得到较大收益。反之,就只能获得较小的收益。这就在李嘉图理论证明的国际贸易的互利性基础上,又进一步涉及了利益大小的分割问题。

1878年,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对外贸易纯理论》一书中,运用数学工具对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进行了阐述,用几何曲线使其精密化,得到贸易均衡条件取决于进行贸易各方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贸易条件越接近对方国内的交换比例,本国得到的经济利益越大。

相互需求原理简评:

穆勒强调了相互需求因素在决定国际交换价值,即贸易条件中的重要性,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交换比例的确定过程,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发展。马歇尔在理论上的推导使结论更有说服力。相互需求原理的供求均衡分析方法对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进行国际贸易研究有很大影响。但相互需求原理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国际交换是否等价交换和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等属于规范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这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根本性的缺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