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评价公司业绩的财务分析指标

评价公司业绩的财务分析指标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数据来源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对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提出了许多质疑。虽然大多数会计学者认为应在我国企业中建立包含非财务指标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但缺乏实证研究的证据。这些评议指标的得分是由5个以上专家结合职工问卷调查结果根据财政部的标准进行的,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数据来源

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对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提出了许多质疑。大家普遍认为,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过于注重过去的事实和“回顾”;仅仅是对短期行为的反馈;缺少预测未来业绩的能力。而企业价值却要求反映现有经营行为对未来价值的影响,即蕴含对未来价值的预期成分。越来越多的学者寻求在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加入非财务指标,建立综合业绩评价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融入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系统,如霍尔的“四尺度”论、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克罗斯和林奇的等级制度等。那么,非财务指标的加入是否真的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呢?虽然大多数会计学者认为应在我国企业中建立包含非财务指标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但缺乏实证研究的证据。本章以76家国有企业为样本,系统分析了非财务指标与企业财务业绩的相关关系,为我国企业建立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找到了实证依据。

我国企业对综合业绩指标体系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逐步转向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为此,1999年6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四部委颁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2002年2月22日,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计委五部委又对评价规则进行了修订,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内容的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我们注意到,《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的颁布是我国业绩评价体系的一个巨大进步,与以往单一的财务指标体系不同的是,28项指标中包含了“经营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基础管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在岗员工素质、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综合社会贡献”等8项评议指标,即非财务指标。这些评议指标的得分是由5个以上专家结合职工问卷调查结果根据财政部的标准进行的,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按照2002年2月22日修订后的国有资本金评价规则,上海市国资委从2001年开始对归口的部分国有企业采用由中介机构与企业自评相结合的方式,逐年进行评价。我们翻阅了2001年和2002年两年的业绩评价报告,在2001年进行业绩评价的企业中有126家给出了完整的业绩评价报告(1)。由于参加业绩评价的企业是随机抽取的,126家中有55家企业连续参加了2002年的业绩评价,因此我们可以查到2002年的财务业绩。另外还有21家企业,我们通过查阅年度报表等资料得到了2002年的财务业绩。所以,最后样本数为76家(2)。按照财政部1999年7月9日《企业效绩评价行业基本分类》第一层次国民经济十大门类划分,样本涵盖了工业等8个竞争性产业。其中工业最多,有30家,占全部样本的39.47%,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有17家,占全部样本的22.37%,最少的是餐饮业,仅1家,占全部样本的1.32%。其他的是房地产业9家、建筑业2家、交通运输仓储业5家、商业经纪与代理业3家、社会服务业9家。我们认为,只有在竞争性产业中,“客户满意度”才会与企业的财务业绩相关,因此该样本符合我们的选择要求。其分布情况见表9-1。

表9-1 样本企业行业一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