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所不在的价差引力

无所不在的价差引力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所不在的价差引力“平衡原理”、“重心法则”与“距离概念”是三位一体的,然而,其中又以创新的“距离概念”不仅最能够体现技术分析的美,更能够一举打通股民们技术分析观的任督两脉。

无所不在的价差引力

“平衡原理”、“重心法则”与“距离概念”是三位一体的,然而,其中又以创新的“距离概念”不仅最能够体现技术分析的美,更能够一举打通股民们技术分析观的任督两脉。“距离概念”不单纯只包含股价与股价之间的距离,还包含了价格点与价格点之间的“离心力”与“吸引力”,也可以说,缺少引力动能观的“距离概念”是死的,“距离概念”必须是相对的、移动的,不能够是绝对的。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价差引力”,并且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整理之后,归纳出“距离概念”的五种状况:

·股价与重心之间的距离

·股价与股价之间的距离

·股价与平均线之间的距离

·平均线与平均线之间的距离

·布林极限的距离

“距离概念”包含上述五种状况,当股民即将针对股价的“距离概念”进行分析时,如果每一次切入点的角度不同,则整个分析的结果便会完全改观。上一章笔者介绍“重心法则”时,主要是一方面想让读者预先了解其基本原理,一方面则是引导读者实际进行股价“重心法则”的目测观察法。然而在上一章内容中,笔者并没有针对“重心法则”所衍生出的指标曲线多做说明。事实上,“重心法则”这个观点并不是笔者首次发表,早在1976年就有Walt Bressert在Commodities杂志发表过类似的观点,并且将其绘制成指标设计到分析软件中。技术指标的英文简称DPO(De-trended Price Oscillator),中文名称:撇除趋势指标,念起来蛮别扭的,不过与指标的实际意义倒还蛮贴切的。

Walt Bressert当时认为大的循环当中有小的循环,大循环一甲子是60年,一年是一个循环,一季是一个循环,一星期也是一个循环。Walt Bressert一方面想撇除较长期趋势以上的循环,专注于一些中短期左右的循环,另一方面更想解决较小波动循环所造成的频繁干扰。后来他发现根据“重心法则”的原理,对于处理较小波动循环所造成的频繁干扰,确实具有相当大的意义,这一点与笔者所提出移动平均线的“重心法则”观点不谋而合。不过在本章内容中主要的差别在于,无论是“平衡原理”或者“重心法则”,都必须导入“距离概念”才能彰显其所传达的操作意义,而且,如果没有加入“离心力”与“吸引力”的动能观,那么,所有的理论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办法真正活用在股市的实战交易上(图3-3)。

图3-3 撇除观察小循环的波动,数个小循环可以集合成一个中循环,“距离概念”主要聚焦在中期的循环波动上

如果只是单纯的观察股价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距离,那么,股价频繁的来回穿梭于移动平均线的上下方,这类型的图表其实已经失去了研判上的意义。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导入“重心法则”的概念,在图表下方加上DPO指标之后,对于行情波动的研判便会完全改观。当大部分无意义的波动干扰都已经被撇除后,曲线就不容易出现不断上下穿梭于0轴的情形。

股价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一部酒醉驾驶的车子,不断左右穿梭于公路的中间分隔线一般,然而,当我们将其转化为DPO指标之后,酒醉驾驶的状况似乎立即改善,类似的干扰便会显著地大幅度减少。当股价从重心以下开始挪移至重心之上时,DPO指标便会由0轴之下向上突破0轴,在图3-4和图3-5中明显可以看到,这样的信号只发生了一次,事实证明“重心法则”的作用不仅具有创新的意义,运用在实战的操作交易上,更可以被视为操盘高手隐藏不露的杀手锏。

图3-4 股价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一部酒醉驾驶的车子,不断左右穿梭于公路的中间分隔线一般,失去了其应有的研判意义

img44

图3-5 将股价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关系转化为DPO指标之后,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干扰信号,更加凸显了股价突破重心时的操作意义

DPO指标除了可以观察股价的重心之外,下一步我们尝试测量股价与移动平均线重心之间的垂直距离。过去传统的技术指标,如RSI、KD等等技术指标,由于其指标数值波动于0~100之间,因此使用者通常会把RSI、KD等等技术指标的超买超卖线,设在20及80这两个固定的位置上。然而,笔者在本书第一章已经说明过,这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变的事物就是“变”,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不存在“不变”的事物,因此随着主客观环境的不同,则事物必然也将会伴随着改变。

基于来自于自然界的观点,如果我们假设“不变”确实是一个真理,那么,过去传统的技术指标把超买线固定在80的位置,把超卖线固定在20的位置,是不是代表超买线80的位置永远都是指标的压力区,而超卖线20的位置永远都是指标的支撑区呢?笔者持强烈怀疑的态度,读者们真的能够认同这样的道理吗?笔者不断思考着,技术分析如果无法融入自然界“变”的哲理,那么,时间是否应该就此冻结?技术分析永远只能被用来诉说行情过去的历史故事而已。因此,笔者尝试打破长久以来全世界技术分析界僵固的条理,主张正确的超买超卖线设定方法,应该必须是伴随着当时行情波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任何单一品种金融商品或者个股不同波动的特性,也应该随着其波动率或者股性的不同,自动调整其不同的超买超卖线位置。

基于上述的思考方向,因此,读者们必须先有打破过去传统思维的心理准备,本章内容所诠释的股价与移动平均线重心之间的距离,绝对不同于传统固定式的超买超卖线。因为,逻辑上股价如果能够持续不断快速上涨或者不断快速下跌的话,那么,股价与移动平均线重心之间的距离,必然可以一直延伸到无限大。如此一来,如果再将距离表现在DPO指标的曲线时,逻辑上它的上下空间也必然可能是无限大或者无限小,传统技术指标的固定式超买超卖线,根本没有办法套用在这一种距离上。因此,笔者初步推测认为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从DPO指标上下波动的曲线,回溯该品种金融商品或者个股过去历史以来的高点与低点在何处?然后再观察历史以来,DPO曲线是否多次触及该历史以来的高低点?如果观测的结果大致上吻合的话,最后便将这个历史以来的高低点位置,定义为该品种金融商品或者个股的DPO指标超买超卖线。

在图3-6和图3-7中,笔者根据DPO指标过去历史以来的高低点,自行设定了超买超卖线位置。但是,这两条超买超卖线分别只适用该个股,不同品种个股所对应的距离远近,必须根据其本身历史的波动特性,分别另外设定超买超卖线距离。图表中DPO指标曲线的中心线0轴是移动平均线重心的位置,DPO指标的曲线会因为股价“离心力”的关系而逐渐远离重心,分别向上下两极超买线或超卖线的位置移动。然后,当DPO指标曲线远离了重心或者碰触到超买超卖线时,曲线又会因为股价“吸引力”的关系,重新向中心线0轴重心的位置靠拢,靠拢后又会再度远离中心线0轴重心,DPO指标的“距离概念”便如此反复不断地进行循环。

img45

图3-6 回溯DPO曲线历史以来的高点与低点位置,如果多次触及该历史以来的高低点,便将该位置定义为DPO指标的超买超卖线

图3-7 依据个股波动率或者股性的不同,股民必须视历史高低点之不同调整超买超卖线位置

由于“引力”的关系,股价与移动平均线重心之间,事实上存在着一个股民肉眼看不见的“最大极限距离”,正因为背负着“最大极限距离”的紧箍咒,因此,一旦DPO指标曲线飘离了重心而达到一定的极限距离之后,股价就会受到限制无法继续前进。

为了让读者确实了解股价、重心、引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引用拟物化的例子作比喻,希望读者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心领神会。首先,读者们可以把DPO指标的中心线0轴重心想象成是一棵树,并且想象指标曲线的尾端拴着一头牛,而指标尾端至0轴之间的曲线,就像是一条拴着一头牛的绳子(引力),绳子的长度只有0轴至超买或者超卖线的距离。当绳子套在牛的脖子上时,牛可以往东边吃草,也可以往西边吃草,但是,牛因为被这一条绳子拴着的关系,不论牛往哪一个方向吃草,肯定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定无法超出这一条绳子的长度(见图3-8)。

现在,我们让图3-9与拟物化的图3-8相互对照,读者们便能够更加领会“最大极限距离”的概念。在图3-9中,由于DPO的0轴代表移动平均线的重心,因此,当指标上方的股价K线上下来回穿梭在移动平均线之间时,如果想象把这条曲曲折折的移动平均线,有如绳子一般把它拉直之后,移动平均线的重心就会变成一条直线的0轴。此时,我们同样根据DPO指标曲线过去历史以来的高低点,自行设定两条超买超卖线,如此一来,从0轴到超买线或者从0轴到超卖线的距离,就是笔者所形容的“最大极限距离”。

图3-8 A位置代表绳子的长度,也就是指标的“最大极限距离”,无论如何牛是无法超出这个长度范围之外的

图3-9 A位置代表把移动平均线拉直后,变成DPO指标的中心线0轴;B位置指的便是“最大极限距离”

当DPO曲线向上远离0轴并且碰触超买线时,由于DPO曲线受到“吸引力”的作用,因此将会重新朝下向0轴重心靠拢,这便是导致股价回调几率大增的原因。相反地,当DPO曲线向下远离0轴并且碰触超卖线时,由于DPO曲线受到“吸引力”的作用,因此将会重新朝上向0轴重心靠拢,这便是导致股价反弹几率大增的原因。不过,如果读者有意使用目测法观察“最大极限距离”时,因为受制于不同品种个股,各自有不同“最大极限距离”的缘故。因此,没有办法像辨识移动平均线重心位置那么方便,所以在观察“最大极限距离”时,还是依赖DPO指标图形进行研判方为上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