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大都市区是重要的地域统计单元
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大都市区都是国家统计和分析国情的重要工具,是基本的地域统计单元。
发达国家设立都市区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反映城市体系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都市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美国公布统计数据有两套地区划分口径:一是以州和县等行政区为基础提供统计数据;二是以核心统计区为基础,提供土地面积、人口结构、建筑、出生率、死亡率、医疗卫生、人均收入、建筑、商业、出口额和金融等近30组统计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各核心统计区的社会经济特征。虽然不同的国家对大都市区的称呼有所区别,但不少国家对大都市区命名的时候,就带有鲜明的统计导向,例如,美国从1949年开始推出大都市区划分方案以来,虽然大都市区相应的名称经过了多次的变革,但是不管是用什么词汇来表述大都市区的概念,几乎都可以看到“统计区”的“身影”(参阅表1.1)。此外,在加拿大,大都市区被称为普查都市区和普查聚集区,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设立大都市区的统计目的。[41]
发达国家还以大都市区为基本的统计单元,利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社会经济分析。例如德国在空间计划区(Spatial Planning Region)的基础上分析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区域经济竞争力、工作机会和区域差异,挪威在经济区(Economic Region)的基础上制定区域政策和发展计划,利用都市区进行社会经济分析的领域主要包括:(1)反映各都市区人口、用地和空间格局的变化轨迹,科学规划各都市区未来发展;(2)准确反映都市区发展指标,进行全国都市区社会经济发展统一规划;(3)分析都市区内部和外部关系,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在不少国家,大都市区都是基本的地域统计单元,是构成全国区域与城镇划分体系的细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