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知识员工开发背景

上海知识员工开发背景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上海KIBS知识员工开发背景进入21世纪,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迅猛转变,服务领域的竞争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但是,上海KIBS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两个失衡:产业结构失衡、KIBS知识员工结构失衡。

第一节 上海KIBS知识员工开发背景

进入21世纪,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迅猛转变,服务领域的竞争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服务业的发展势不可挡,尤其是以KIBS为首的现代服务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初步形成了上海的现代服务业政策环境、KIBS产业环境和人才发展环境,为上海KIBS知识员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背景因素。

一、上海现代服务业政策环境

解放初期,我国服务业在全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政策背景下增长缓慢。1992年之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的服务业开始探索市场化改革,各界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明显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根据中央的战略定位,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城市功能的根本性转变,基本形成了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根据十六大精神,上海于2005年2月颁布了《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纲要》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教兴市’为主战略,按照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及加快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国的总体要求,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信息化支撑和法治化保障,突出关键领域,加强政策聚焦,降低准入门槛,强化市场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全国。”

同时,上海要“抓紧未来五至六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抓住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战略机遇,继续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先发效应,依托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加大开放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以国际化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治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构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到2010年,力争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00亿元以上,服务业发展速度保持两位数增长,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稳步提高,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1]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国的重要体现。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可以看出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大方向:第一,以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尤其是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此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第二,在重点发展金融、物流、文化等新兴服务产业的同时,推动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第二、第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第三,依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上海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上海与全国协调联动发展,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能力。

二、上海KIBS产业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服务业在政策引导下呈领先增长的态势。据统计,1990—2006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6%,高出全市生产总值增速3.3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1.9%提高到50.9%,每年提高近1.5个百分点。

其中上海知识密集服务业在近年来的发展尤为迅猛。2004—2006年,上海KIBS年产值分别为1757.8亿元、2031.3亿元和2376.7亿元,2006年产值同比增长17.0%,连续三年年增长率超过15%,比上海第三产业的年增长率高出近3.5个百分点。2006年,上海KIBS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22.93%,年产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32%。近六年KIBS对上海GDP和第三产业产值的平均年贡献率分别为22.33%和44.37%。可见,知识密集服务业已经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上海KIBS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两个失衡:产业结构失衡、KIBS知识员工结构失衡。

第一,上海知识密集服务产业体系失衡。上海KIBS包括七大重点行业,分别为: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教育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卫生业和文化传媒业等。目前,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传媒业等新兴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卫生业等传统知识密集服务业的转型较为缓慢,增长速度有限,明显落后于新兴行业。2006年,上海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年产值的增长率分别为22.23%和17.29%,高于全市KIBS 17.00%的平均年增长率,卫生业则仅为12.12%。

第二,上海KIBS内部知识员工结构不均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人才类型来看,上海KIBS知识员工的总体素质较高,但是在领军人才、研发人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支持人才、营销人才和其他人才等七大类人才中,领军人才最为稀缺。领军人才群体是推动KIBS自主创新的领导者,也是经济社会建设最为重要的主导力量。领军人才的不足部分影响了上海KIBS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从人才所处的行业来看,上海KIBS正面临结构调整,新兴服务业的崛起使得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传媒业等相关行业人才短缺,而卫生业等传统服务业人才有所过剩,整个KIBS知识员工存在结构性矛盾。

三、上海人才发展环境

2001年,上海在国内率先提出“构筑国际人才高地”的战略构想。2006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和上海市人事局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了《上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人才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上海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切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和非公有制领域人才为重点,大力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提升人才汇集力和辐射力。到2010年,基本建成开放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整体效用高的人才新高地,成为人才向往、人才辈出之地,为上海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不竭的智力动力”。到2010年,上海要“继续保持人才规模的优势地位,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人才发展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基本实现人才供求的动态平衡。大幅度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和海外人才集聚能力,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的人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2]

在“十一五”期间,上海将以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为重点,建设开放度高、融合度高、吸引力强、培育力强的国际人才港。并且将以新建的“人才发展服务平台大厦”为中心,构建辐射全国及海外的人才服务网络,打人才“服务全国”之牌,打造能够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人才中介“航母”。现代服务业作为上海“十一五”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KIBS知识员工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指出,要围绕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求,继续推进文化、金融、电子信息等六大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编制发布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发挥人才开发目录的引领作用,通过政策聚焦和服务聚焦,引导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引导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引导各类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急需人才向重点发展领域集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