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经济走势分析

美国经济走势分析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经济走势分析_浙江发展研究报告(一)美国经济走势分析美国是世界经济头号大国,目前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依然高达22%,美元是世界首要通货。尽管9月份以后,美联储对美国经济趋势也作出了向下的修正,但仍然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09年稍迟时候出现转机。由于消费支出的下降,美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但仍可达1.1%;2009年则会回升至1.5%。因而,美国房产价格下调仍有20%左右的空间,下调时间估计将延续到2009年年底或2010年。

(一)美国经济走势分析

美国是世界经济头号大国,目前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依然高达22%,美元是世界首要通货。“美国一感冒,全球打喷嚏”的现象仍将延续,美国经济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走势。

1.三种不同的判断

尽管受到次贷危机的冲击,2008年上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份次贷危机加重,使得美国经济迅速转弱。9月中旬以来,不断加剧的信贷市场危机令经济前景进一步恶化。第三季度中,美国消费者开支大幅下跌了3.1%,为28年以来的最高跌幅,不少公司被迫减少投资和裁减员工。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报告称,第三季度美国GDP的年增长率为-0.3%,设备和软件开支年率下滑5.5%,为2002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高跌幅。根据经济学家的平均预期,第四季度美国GDP的年率将负增长0.8%。2009年的美国经济将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区间。

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世界主要研究机构与学者的共同看法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和蔓延,美国经济将进一步下行,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慢。但对美国经济的具体走势,则存在三种不同的判断:

(1)乐观的判断:认为美国经济减退不可避免,但不会出现严重衰退,且持续时间不长,估计在2009年稍迟时候即可走出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尽管在2008年10月对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作了向下的调整修正,在10月8日发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由于受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经济“已经或接近于衰退”;但仍然预测到2009年的晚些时候,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就可能有“小幅的恢复”。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08年7月15日在向国会所作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美国2008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测的集中趋势为1.0%~1.6%,明显高于4月份的0.3%~1.2%的预测数。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显著放松和出口增长持续保持强劲势头,将有助于支持经济增长。他认为,实际GDP增长率预期在2009年将会增加,这是因为房地产部门的调整在持续,金融市场逐步重新恢复更加正常的机能,2008年上半年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给实际收入带来的向下的压力开始回落。到2010年,经济活动的扩张速度预计会有所上升。失业率预计在2009年有所稳定,2010年因产出和就业增长而会缓慢下降。尽管9月份以后,美联储对美国经济趋势也作出了向下的修正,但仍然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09年稍迟时候出现转机。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于2008年7月4日发表的全球经济季度展望报告(主权评级特别报告)预测,2008年下半年美国消费者支出会由增长转为下降,且随着开支继续减缩,2009年的消费支出将增长缓慢。预计2008年度消费者支出的增长率为1.1%,2009年为0.5%,都是自1991年以来最低的增长率(该年消费支出仅增加0.2%)。由于消费支出的下降,美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但仍可达1.1%(2007年为2.2%);2009年则会回升至1.5%。当然,该报告问世于7月份,最新的预测数据势必有所下调。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麦考密克对美国市场依然很有信心。他认为,美国拥有的深度和广度极大的资本市场,对全球投资者仍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尽管部分投资者将资金撤离,转而投资风险较小的资产,使得高风险市场和低风险市场的份额出现变化,但美国市场的投资总量将保持稳定,投资势头依然强劲。因而,只要美国政府加大干预力度,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是可控的。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2009年末美国经济将可能逐渐走强。主要依据:一是2009年美国将进入强势美元周期;二是美国的房地产运行周期一般不会超过四年,至2009年年底或2010年美国楼市将最终企稳。由于房地产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是此轮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引发次贷危机的关键因素,因而可以说,美国房地产业企稳之日就是美国经济转机之时。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大体经历了三次房地产周期;从前两次周期看,这种调整的时间最短要三年半,最小的跌幅在50%左右。此次美国楼市是2006年中期开始下跌,到目前调整的周期约一年半时间,调整的幅度从2006年四季度房地产楼市的高点下调,约30%左右。因而,美国房产价格下调仍有20%左右的空间,下调时间估计将延续到2009年年底或2010年。

(2)悲观的判断:认为美国经济将进入长期衰退,延续的时间与衰退的程度将是1933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也有知名机构与著名学者认为,美国经济虽然不会出现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但将进入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的长达5~10年的经济滞胀。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前任局长、曾担任过里根总统政府顾问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在2008年7月底就认为,美国经济可能正处于“很长的”衰退之中,失业率将会不断上升。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不久前指出,美国肯定要进入深度衰退……“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衰退,失业率将不可避免地上升。向银行注资非常关键,但杯水车薪的做法难以奏效,而且单靠这一措施远远不够。各州面临着财政收入的巨大缺口,若不予援助它们将不得不开始精简人员。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房价的持续下跌,止赎现象有可能继续扩大。

国内知名学者巴曙松(2008年9月27日广州“亚太论坛”发言)认为,美国经济将经历一个比较长时期的低迷。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危机,是继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情况最严重的,美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美国经济的此次动荡并非由单一原因造成,而是此前几次经济危机成因的叠加。其中有经济泡沫,有房地产衰退,还有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等原因,但主要是从房地产市场开始的。在危机发生前美国房地产业占GDP的比值高达70%,因此其大幅调整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不可低估。更糟糕的是,金融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用已开始显现。如果将美国企业和个人等的负债一并计算,则历史上美国整体负债和GDP的平均比值大概是1左右;上次该比值的高点出现在1929—1933年“大萧条”期间,为2.5;而2008年上半年该比值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3.3左右。随着巨额救市计划的进行,美国的整体负债还将继续上升,想要解决需要一段足够长的时间。

(3)持中的判断:认为美国经济正进入衰退,这种衰退将持续2~3年,但不会出现类似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也不会出现像20世纪7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持续10年左右的经济滞胀。目前持这类观点的似占多数。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曾成功预测次贷危机)在10月14日作出预计:美国本轮衰退或持续两年。他认为,美国经济将经历40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股市将进一步下跌,市场和整体经济仍面临严重的下行风险,经济衰退金融机构亏损将很严重,最终与次贷相关的损失将达到近3万亿美元,高于他此前预计的1万亿至2万亿美元,也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预计的1.4万亿美元。美国失业率将飙升至9%,已经陷入萧条的房产市场将再度收缩15%。但是,他认为政府的干预和救助将减轻危机的冲击,这轮经济衰退将持续18~24个月,而不是数年甚至10年。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在10月中旬指出,美国实体经济中仍然存在向下的巨大动力,即使解开信贷市场的结,可能仍要面对严重的衰退,但是不会崩溃。能否顺利扭转这种下滑态势,需要国内及国际因素的共同作用。鉴于全球已经展开良好的合作来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因而经济衰退的程度有望减轻。

美林首席经济学家大卫·罗森伯格在10月底发表谈话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深远,美国经济本轮调整至少持续三年。他预计,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约在1%左右,明年则会低于1%;除非政府再推出数额巨大的财政刺激计划,或是油价大幅下挫一半。美国要回到3%左右的增长,预计至少是三年以后的事。当前美国经历的是第三次“资产驱动型”经济增长的循环,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第二次是在七年前。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去杠杆化”的过程,还是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都不可能是一两个或是几个季度的事,而必定要耗时几年。但美国政府的努力和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联动,以及石油等价格的大幅下跌,可能会缩短这轮经济调整的时间。

2.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

(1)消费支出。美国社会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逐渐形成了消费拉动型的社会,消费的GDP占比达70%以上。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消费支出。而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就业情况。因而,失业率是判断经济周期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的非农业就业数字更是反映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增长。据美国劳工部报告,2008年9月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连续第9个月减少,下降15.9万人,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10月,续请失业金的人数升至365.9万人,未来续请失业金人数会持续攀升。鲁比尼认为美国失业率将飙升至9%,已经陷入萧条的房产市场将再度收缩15%。从而加深次贷危机。

失业率的增长带来人均收入减少和消费信贷下滑,美国家庭的财务状况压力逐渐增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个人支出增速也有所下降,7月该指标为0.2%,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8月与7月持平。反映美国人民消费状况的汽车消费在9月也达到低点,月销量仅为96.5万辆,同比下降27%。新华财经旗下的SMRA研究机构的预测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68.3,低于9月终值70.3和一年前的83.4。房产市场需求更是大幅下降,直接影响美国短期投资与加深美国次贷危机。惠誉在7月份曾预计2008年美国的住宅投资将下降24%,但到11月初,美国房地产价格普遍下跌30%左右。消费者在住房市场开支的缩减将成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短期的利率下降因素对房地产的提振作用有限,要实现房地产业的复兴,有待于美国政府救市政策积极效果的实现以及经济周期的调整等因素的具备。另外,建筑商未来融资的难度仍较大,加上需求低迷,使得房价螺旋下跌和高止赎率的恶性循环还将延续一段时间。

(2)对外贸易差额。外贸顺差是影响美国经济走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新兴市场的需求相对稳定和2007年以来美元的持续贬值,改善了美国的对外贸易状况。贸易差额正在为经济增长前景提供重要的支持。2007—2008年9月美元的走软和美国国内需求的减缓对美国进口贸易的冲击明显。美国进口的增速从2004年的11.3%下降到2007年的1.9%,并且在2008年上半年明显地下降了0.5%。2008年9月后美元对世界多数货币汇率的强劲反弹,有可能会增强美国的进口,但其加深的金融危机拖累美国消费需求增长,美国的进口增长率仍会下降。与此同时,美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在2008年大部分时间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8.3%,尤其是对亚洲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出口出现飙升。但9月份以来,随着欧盟、日本等多数国家经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的出口也出现放缓态势,这可能会影响2009年美国出口增长。惠誉预计2008年美国的净贸易差额对GDP增长的贡献可达0.7%,2009年为0.5%。

(3)信贷紧缩。2007年美国的资本市场经历诸多挑战,但实体经济仍然得以支撑。但2008年中期的危机加深,已冲击到实体经济。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尤其是9月份以来,次贷危机加深,使得金融机构紧缩信贷。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大幅缩水,贷款与投资收缩。由于银行惜贷,美国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贷款成本大幅上升,几乎所有类型的商业活动都因此承受压力。美国整个社会普遍出现流动性不足。工业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生产投入减低,产能下降。11月初,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巨头——通用、福特与克莱斯勒,现金流告急,第三季度出现巨额亏损,紧急向政府求助,就说明了金融危机对大型公司已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信贷紧缩也使得人们消费信贷额下降,对工业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下降。但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为应对信贷紧缩,相继出台了众多的政策。从目前来看,这些措施对稳定市场信心已有一定成效,但仍难以抵消次贷危机引起的信贷收缩。未来美国政府的政府走向与救济力度将直接影响信贷的收缩与膨胀,影响美国企业的流动性状况。

(4)石油与资源价格。石油与能源以及矿藏资源品的价格也是影响美国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是石油第一消费大国与最大的进口国,石油等能源与资源的价格上涨,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其他消费能力,拖累美国经济增长。惠誉在7月对美国经济增长率做出下调,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由于石油等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但9月份后,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石油、钢铁与多数资源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11月下旬,原油每桶价格已从年中的140多美元跌到50美元以下,铜、铁矿、粮食等价格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下跌。能源与主要资源价格的下跌,将直接减少美国的进口支出,有利于外贸顺差的扩大。同时,也能节省消费者的支出,相对扩大居民对国内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另一方面,石油等价格的走低大大减轻了近年来美国的通胀压力,使美联储可以大胆采用扩张信贷的政策(降息、公开市场回购、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等),美国政府也可以放手增加公共支出以刺激经济。

(5)政策的走向。未来美国政府与美联储的政策走向,将直接影响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与美国经济的走势。从近期趋势看,美国政府已明显从“自由竞争”政策向新“凯因斯主义”转变。政府对金融与经济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包括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内的不少学者呼吁新总统应该效仿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走向凯因斯主义的标志),实行“新政”。

美联储自2007年9月18日一改前三年的通货紧缩政策而大幅调低美联储贴现率应对次贷危机以来,到2008年8月,美国政府作出了近万亿美元的注资、7次大幅降息、5大央行联手、1500亿美元减税政策等一系列大手笔救赎。美国金融危机仍在继续深化。9月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美国政府更是加大投入,10月初,更是通过了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这些救市政策包括政府直接入股银行、收购不良金融资产、增加了对储户的保护(比如将联邦存款保险金额的上限由目前的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扩大公共建设支出、给企业与居民减税、增加对中低收入居民补贴等措施。

从近期看,美国政府的部分救市资金并未到位,影响了救市效果。目前,尽管仍有人反对政府救市,但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美国社会基本上达成了“救市”共识。美国的未来政策将有以下几大趋势:

——政府救市力度仍会加大,救市资金会有大幅增加。政府将继续向金融系统注入资本,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清算系统和短期信贷市场的正常运转。最近更有多名著名经济学家呼吁政府“把用来收购金融机构股份的资金增加一倍,同时要求银行及金融机构减少红利以避免破产”。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加深,美国政府的救市对象将会把制造业与服务业中的重要企业也包括在内。

——实施巨额财政刺激方案来对抗衰退。据报道,奥巴马上台,至少会投入5000亿美元的公共投资以拉动需求。与救市不同,财政刺激方案的重点将放在支出而非减税上,这样可以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同时加大对失业人员的补助,并加大重点公共工程的支出,以带动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对聘用低报酬工人的企业提供补贴,以提高工人的报酬、提高就业率。与此同时,避免财政赤字无限扩张。

——政府将加强金融监管,以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美国在不受限制的市场在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大量产品和服务方面非常成功。美国社会主流也已认识到在外在性很显著的信贷市场,政府妥当规划的积极角色可能变得至关重要。未来一段时期,美国政府与国会将陆续制定相应条款,防止出现大规模止赎现象;金融机构将会接受同银行类似的监管,监管要点便是最低资本要求和纪律审查。从长远看,美国金融体系将会重构新的监管措施和管理框架。

——加强国际联动应对金融危机。同其他主要经济体,尤其是欧盟、日本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保持合作与协调,避免资本在寻求避风港时造成不必要的动荡。

——实施医疗改革。美国的医疗制度并不成功,医疗补贴不断上涨,但享受医保人数却在下降。医疗体系所创造的不安全带到了人们家中,那些失业的美国人通常还面临失去医疗保险的双重不幸,从而限制了人们的消费增长。美国不少知名经济学家、社会名流已大声呼吁美国加快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美国新总统上台后,医院改革可能会得以推进。

——提高对高收入群体的所得税与一些产品服务的消费税,以增加公共财政收入,避免财政赤字过度扩张。同时限制居民的过度消费。另一方面,美国会更加多地利用本土资源,同时避免过度的军事扩张与资源浪费。

——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科技的投入。主要将集中在替代能源和公共交通系统的投资,以及新材料产业的投资,从而帮助美国摆脱对石油与其他资源的依赖。

3.钟摆机制和政府干预机制的效应

2009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复杂的影响因素。负面因素有:第一,金融危机的多米诺效应与时滞效应,危机的连锁反应与信贷紧缩,已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第二,救市政策及其见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三,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诱使货币危机产生全球连锁反应。正面因素:第一,当前油价和资源性商品价格下跌的趋势将会稳定;第二,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衰退预期会在明年触底;第三,虽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受危机影响增长势头有所降温,但仍会成为复苏的重要力量;第四,这次针对危机全球迅速而大力度的联合救市,有利于抑制危机的程度。

由此可见,2009年美国经济将进入衰退已不可避免,但是否会进入深度衰退、衰退的时间有多长却存在着众多变数。根据许多经济学家的分析,以及美国未来各种主要因素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2009年美国经济不可能是轻微的衰退,制造业的长期衰败、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及其破裂,无疑会使美国经济进入中度衰退,时间将延续2~3年。但由于现代经济政府干预机制的加强,加之经济发展存在的钟摆效应,美国不大可能出现类似1929—1933年的大萧条或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钟摆机制,使美国经济状况很难变好,但也不至于太坏。

——油价钟摆机制:油价上涨→经济减弱→需求下降→油价下跌。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家与最大的进口国,经济受油价影响巨大,油价的上涨将直接减缓美国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的减缓将直接导致美国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影响油价上涨。前两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突破140美元/桶,拖累了美国经济增长。2008年9月美国经济增长减速、需求下降后,油价迅速回落,到11月上旬已跌到60美元/桶以下。油价与其他资源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将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而这一资源品价格低谷期将维持两年左右。同样,如果油价大幅下跌维持较长时间(类似1998—2003年),将会促使美国消费需求膨胀,从而,出现新的一轮涨价周期。

——汇率的钟摆机制:美元贬值→外贸差额改善→美元升值;美元贬值→美国国内物价上涨→加重经济危机→危机全球蔓延→美元升值。自从2003年美国进入美元贬值周期后,到2008年中期,随着美元不断贬值,美国外贸差额的改善,美元出现上升趋势。尤其是10月份美国金融危机加深,并冲击到欧盟与日本等经济体,欧元对美元汇率出现大幅下跌,从上半年最高时的1欧元兑1.47美元跌至1欧元兑1.13的水平。美元对世界多数货币的升值有助于压低原油与多数资源品的价格,有利于美国抑制通货膨胀,促进国内消费增长。从而为国内经济恢复与增长提供较好的经济环境。从目前来看,美元上升周期刚刚开始,估计可以持续两年左右。当汇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导致美国外贸逆差加重、经济下滑后,美元汇率又会进入新的一轮下跌周期。

——资本套利机制:金融危机→信贷紧缩→金融资产价格下跌或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信贷紧缩在正常情况下,会引起金融市场利率上升,会使国外套利资本流入,从而弥补流动性不足,减轻金融危机程度。目前来看,由于美国政府与美联储的积极干预,信贷紧缩造成的流动性不足,美联储通过不断降低利率来增加流动性,政府也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支出与救市援助来扩张流动性。因而,金融危机造成的信贷紧缩,并没有以利率上升的结果表现出来,而是以美国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的下跌(股票、基金、房地产等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使美国金融资产的投资价值突显,同样也诱使国际资本进入美国金融市场“抄底”。

(2)美国政府干预机制的完善为金融危机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提供了保证。自20世纪30年代初罗斯福推行新政以来,美国政府彻底放弃了纯粹的“自由竞争市场”的看门人角色。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善、信用货币取代代用货币(尽管也为信用膨胀提供基础)、70年代初货币与黄金正式脱钩等,都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重要手段。

尽管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上台以来推行新自由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受到抑制,但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爆发,80年代以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不干预少干预政策(主要由银行进行自我监管),已被美国主流社会认为是造成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政策因素。这次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干预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手段之烈(如政府直接收购银行股份的类似国有化措施),都令人惊奇。这些干预虽然因时滞作用尚未能制止危机的发展,但在相当程度上减缓了危机的蔓延与破坏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信心。

(3)美国仍然是全球资金的主要避风港,但美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容乐观。美国在较长的时期里还将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纽约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投资品种众多,市场覆盖面广;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国际结算工具(占全球60%以上),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一种货币能取代美元的地位。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在较长的将来,还看不到会有统一的世界货币产生。相对而言,美国仍是全球资金的主要避风港,当美国产生金融危机时,大量资金会外逃,但当美国金融危机加重,并波及全球时,美国反而会成为资金避风港,全球大量资金反而会流向美国。

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体,缺乏制造业支撑,以金融为主体的服务业受危机冲击大。美国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衍生金融工具过多过滥,并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

美国目前的主导产业IT业,经过10余年的高峰期,目前已出现外包与产业转移,竞争优势明显下降。而新的主导产业需要长时间孕育,IT产业也是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长期创新发展才形成了IT产业的辉煌,美国在90年代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时代,才导致90年代美国经济的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10年。目前美国IT产业走向衰落,但新能源、新材料、新交通工具等还形不成新产业支撑。因而,从长期看,即使未来几年内美国走出这次危机,经济得以复苏,但在10多年内也难有90年代的高增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09年是美国经济的衰退年,这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与虚拟经济破裂、美国自身经济发展周期影响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美国的经济衰退程度将保持在一定的限度。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比2007年的2.6%有较大下降,估计降至1%~1.5%,而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在-0.8%~0.2%增长之间,失业率将在8%~10%,但通货膨胀将得以抑制,消费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可以保持在2%以下,进出口贸易的逆差会有所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