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

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

时间:2023-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恩格斯将奴隶制区分为古代的即希腊和罗马的劳动奴隶制,以及东方的家庭奴隶制两种;并且认为没有前者就没有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就没有现代的欧洲,亦即希腊、罗马的奴隶制,以及取代罗马奴隶制的封建制,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具有上述特征的农村公社的存在及其政治上层建筑即专制主义国家的统一。

2.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

恩格斯将奴隶制区分为古代的即希腊和罗马的劳动奴隶制,以及东方的家庭奴隶制两种;并且认为没有前者就没有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就没有现代的欧洲,亦即希腊、罗马的奴隶制,以及取代罗马奴隶制的封建制,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东方的家庭奴隶制在历史上的作用,略有不同。对于后一问题,王亚南提出了他独有的看法。

这和王亚南对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解有重大的关系。他探索这问题经历了近20年。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纲》(笔名王渔邨,1937年)中,他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就是原始社会,因为1859年马克思指出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几个时代时,将它放在古代的、封建的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之前,这样从排列顺序看,这是原始社会;马克思在其他地方指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存在着公有制,则似乎证实了这种看法。直到1954年,王亚南才从更多的文献中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常常使用古典的古代和亚细亚的古代这对概念,才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东方的奴隶制,并作了自我批判。[4]

接着,王亚南又科学地说明了东方的奴隶制为什么保留着大量的土地公有、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从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存在的农村公社,而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则不是这样。他是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根据中国的实际来说明这一点的。

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具有上述特征的农村公社的存在及其政治上层建筑即专制主义国家的统一。王亚南首先根据恩格斯关于专制主义的产生的论述,说明它在中国奴隶制中产生的原因。他说,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太古时代,地理上的自然条件,对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形成,当然相对的具有较大的作用,恩格斯所提示的气候、土壤,特别是从非洲撒哈拉起经过阿拉伯、波斯、印度、蒙古,绵延到亚洲最高高原的沙漠,无疑要引起集中力量来推行治水灌溉的要求;可是,他特别指出,同是这些自然条件,还更要引起统一集中力量来进行争夺或保障较优良土地或猎场牧场乃至农地的要求。所谓“逐水草而居”,所谓“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都说明这是各部落、大氏族、氏族不能不奉戴一个大首脑来解决他们生死攸关的土地问题的原因。

其次,王亚南说明原始社会末期形成的土地公有的农村公社并不瓦解,而中国社会就已进入奴隶制的原因。上述的为治水和争夺良好土地而产生的专制主义就起着维护农村公社的作用。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由自然条件制约的中国农村公社乃至奴隶制的夏殷,商品生产都不如欧洲的发达。王亚南指出,奴隶生产形态的发展,意味着分工交换的发达、商品生产的发达、私有财产关系的发达,意味着氏族关系和农村公社的解体。但是,中国周代以前的比较可靠的文献和传说,极少谈到商业,出土物也很少发现交换手段或货币。商品货币关系这样不发达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广阔的沙漠地带、黄土地区、青铜器的使用,使当时的农业只能提供极少的剩余生产物,其中能转化为商品的就更少了。再将夏殷政治势力范围所及的山东、河南、河北的地理环境,同古希腊罗马所在的地中海东部即欧亚非三洲的切角地带相比,就清楚地看出,夏殷的地理环境是不利于商业和海运业的发展的。[5]这样一来,中国的农村公社就不易解体。在争夺优良土地中归于失败的部落,连同其中的农村公社,整个地沦为胜利者的奴隶。农村公社中的成员,从公社内部看仍和从前一样,从公社外部看则成为集体的奴隶,要对胜利者提供贡纳。这是王亚南对东方家庭奴隶制在中国产生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