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刘易斯对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的战略的看法

刘易斯对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的战略的看法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基础上,刘易斯还探讨了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问题。刘易斯根据经济史指出,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的主要环节是贸易。刘易斯以发达国家的增长减缓为前提进行分析。刘易斯说,在理论上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使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进口中占的份额日益增长。刘易斯认为,它们能够向发展中国家购买更多的货物,但是不肯这样做。为了使发展中国家以自己的力量保持高速度的发展,刘易斯认为要解决三个问题。

5.刘易斯对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的战略的看法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一是按照现代方式组织而以先进技术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一是按照传统方式组织而以落后技术进行生产的农业部门。传统的农业部门存在着隐蔽性的失业,随着妇女劳动力的解放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的供给就是无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是国内储蓄,而国内储蓄的主要来源是利润。所以,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资本主义部门相对地不断扩大,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劳动力短缺,工资不得不上升时为止。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又随着农业革命而进行。在这过程中,由于两种革命互相影响,农业部门也慢慢地现代化了。

以上谈的是发展中国家本身的经济增长过程。在这基础上,刘易斯还探讨了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问题。

刘易斯根据经济史指出,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的主要环节是贸易。当发达国家增长较快时,其进口的增长速度也加快,而发展中国家就出口得更多。在1873—1913年这一时期中,世界初级产品贸易的增长速度是发达国家工业增长的0.87倍。在1973年以前的20年中,这种关系也恰好是这样。更有趣的是:在100年间,这种关系在数量上是完全相同的。这意味着,如果增长的引擎是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那么,发达国家的引擎就比发展中国家的引擎转动得略为快一些,前者为1,后者则为0.87。

刘易斯认为,当转动较快时,预期的贸易条件会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虽然这种情况在1973年以前25年中没有出现)。由于市场繁荣,因而发展中国家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化加快。发达国家放松对制造品进口的壁垒,所以这种贸易也加快了。外国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采矿业和制造业等部门。发达国家接纳更多的移民,这使发展中国家在繁荣时期收到的侨汇也更多。

由于以上所说的一切,包括工业生产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增长较快这一事实,所以在1973年以前的25年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大致相同,即每年是5%左右。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因此两者的人均产值增长率就有很大的差距,即发达国家大约为4%,而发展中国家则为2.5%。这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绝对增长时,就人均收入而言,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拉大。

有什么办法缩小这种差距呢?刘易斯认为,如果它们都与同一增长率相联系的话,人们又怎能做到这一点呢?或者人们可以设想,从保护环境、爱护资源、增加生活中的休闲等出发,发达国家的增长就应该降低。但是,如果这样做,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也会降低,而且由于贸易条件变得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处境将是最糟的。在这种联系已存在了很久的条件下,发达国家应当尽可能迅速地增长,这才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事。因此,他严肃地提出问题:发达国家增长速度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即使面临发达国家增长下降的情况,发展中国家也能维持迅速的增长吗?

刘易斯以发达国家的增长减缓为前提进行分析。他假定,发展中国家想使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加6%,这就需要使它们的进口每年增加6%。这种联系是从另一个假设得来的:虽然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集团或共同体,变得更加自给自足,但是,个别的发展中国家或许因本身太小而不能做到这一点。出口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否相同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率要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增长率。他假定发展中国家需要使出口每年增加6%,而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每年只增加4%。问题是怎样使这两个增长率协调起来。

刘易斯说,在理论上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使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进口中占的份额日益增长。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前者向后者增加初级产品的出口,就要后者增加对这种产品的需求。但这是一种物量方面的联系,不大受价格变动的影响。退一步说,降价以增加出口,则使收入减少,提高出口价格,则使产量减少,而且这样做,也没有把握。

工业制品的情况又如何?刘易斯指出:这种产品在不属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中将近占40%,并且是它们增长最快的出口。那么,是否只要增加这种产品的出口,以代替初级产品,就能使问题解决呢?他认为不可能。因为发达国家在繁荣时才愿意让工业品进口,因为那时它们有许多正在发展的工业部门,可以接纳由于进口而失去工作的人们。我们既然假定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缓慢,这就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刘易斯还郑重地指出:从个别发展中国家看,只要拥有资源和保持灵活性,它总能向发达国家出售更多的产品。可是这样一来,它们就取代了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了。一个国家能做到的事,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做到。

这样,问题就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每年要增长6%,而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每年只能增长4%,那么,向其余世界(假定比重为7∶3)的销售量就必须在开头每年增长11%左右。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是其中之一。刘易斯认为,它们能够向发展中国家购买更多的货物,但是不肯这样做。这样,发展中国家就只有加速它们互相之间的贸易,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说,加强南南结盟,就能解决问题。

南南结盟在拉美、中非、东南亚已经存在。为了使发展中国家以自己的力量保持高速度的发展,刘易斯认为要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要遵循关税同盟路线,各发展中国家对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要给予优待。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克服许多矛盾。例如,它们之间的经济水平相差很大,较先进的和较不先进的相比,前者有较多的轻工业部门,后者便感到遭受了关税同盟的剥削。于是,同盟要存在下去,就要用巨资来补助较不先进的国家。这是很难达成协议的。

其次,要实行某种收入政策,这种政策能使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在价格上同发达国家有竞争能力。当价格不再具有竞争能力时,货币贬值就是不可避免的,但双方都这样做时,这就不起作用了。这时,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实行某种收入政策,从成本方面使价格具有竞争力。这就涉及阶级利益,实行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要实行某种清算协定,这种协定能使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必用一种或多种发达国家的货币来进行交易。也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解决这问题。

刘易斯指出,发展中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使经济迅速增长起来后,它们的主要商品也不能仅仅在政治基础上为邻国共同分享。这种新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将是世界范围的,就同美国和西欧的贸易是世界范围的一样。

刘易斯还指出,如果有足够的发展中国家达到可以自行支持的增长,那么,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因为这意味着,不是贸易决定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增长,而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增长决定它们的贸易。现在,没有很多的国家已经准备好去进行这种转变。印度显然有这种可能性。不是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有可能进行这种转变,这也不必要。因为,如果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增长迅速,大量出口,那么,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代替发达国家以前的迅速增长。对于那些使用中心和外围这种语言的人来说,这就意味着若干国家离开外围进入了中心。

刘易斯最后指出,这全部问题的困难在于:怎样通过对发达国家的贸易的依赖转变到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依赖,去维持6%的增长势头。在这一转变中,主要是工业化中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彼此的市场上以及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建立自己的据点。还必须发生农业方面的变化,既为城市人口提供粮食,又为城市的商品和劳务提供日益扩大的市场。某些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较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巴西就是其中之一。

刘易斯认为依靠自身力量,南南结盟,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就能比发达国家快些,赶上发达国家,他对此充满信心。

刘易斯这些看法,其原意只是对社会主义以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的,并且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愿同这部分发展中国家发生贸易关系。这一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在前面已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包括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只要将这一论点去掉,我认为刘易斯的分析,是适用于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中国家的。

【注释】

[1]阿瑟·刘易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乔伊德译,甘士杰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4页。

[2]同上书,第25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页。

[4]人们的认识,不能完全不受经验的限制。即使被人们认为是从别的星球掉下来的李嘉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