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穿越与记忆

穿越与记忆

时间:2023-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穿越与记忆沿着时间的来路往回走,发现时间已在记忆的流动中构成这样一组画面。1997年12月6日,第一届全国服装设计师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国服装设计师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此时,中国服装产业的“三名”工程,已全面推开。中国服装产业经历了低迷、徘徊之后,行业孕育出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中国服装产业的国际合作初上议题。

穿越与记忆

沿着时间的来路往回走,发现时间已在记忆的流动中构成这样一组画面。

1996年1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挂牌交易。

是年37岁的郑永刚,为杉杉集团画上了一个实打实且意味深长的逗号——因为这次上市,为中国服装企业竞相拥抱资本市场树立了成功的范例;杉杉的上市,成为了日后中国服装产业大举倡导的“三名”工程率先践行。

如果说中国服装企业的领军者们在用他们的头脑与思想选择企业发展的道路,那么,中国服装行业的领导者就是用他们的前瞻与智慧引领着中国服装产业大军一路前行。

1996年4月26日,当时任中国纺织工业总会副会长杜钰洲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发表“名师工程”战略宣言。

1997年,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名师工程”“名牌工程”战略宣言。同年,在中国服装协会的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三名”(名企、名师、名牌)工程,为中国服装名牌战略确立了发展方向。

1997年12月6日,第一届全国服装设计师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国服装设计师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此时,中国服装产业的“三名”工程,已全面推开。

20世纪90年代初期,继一批服装企业成立之后,一大批全国跨地区性的企业集团,如庄吉、报喜鸟、森马、例外,均在此时开始了品牌的创业之路。

可以说,1997年“三名”工程的提出和当年首届中国服装设计博览会及之后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服装设计师的社会地位,也在客观上起到了引导国内服装品牌注重设计、重视设计人才、寻求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竞争的作用。

杉杉集团以300万元年薪聘请张肇达、王新元任设计师,在产业界率先掀起波澜。雅戈尔、七匹狼等企业纷纷响应,谢锋情系圣三利、赵玉峰联姻黎明、吕越携手富威格、“凯地”聘请吴海燕、赵伟国。与此同时,武学伟、武学凯、刘洋等一大批优秀时装设计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中国时尚设计新锐。

此后,杉杉集团再出重拳,斥巨资聘请境外公司率先引入CI系统,从此,国内的服装品牌开始思考品牌创立的内涵、管理及创新。

进入1998年后,中国服装行业走入了两年的调整期。

1997~1998年中国纺织业为了扭转高亏局面,实施减量增效、减债增资、优化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政策,进行了大规模“压锭”,这对服装业也带来了启示:服装业也走到了必须创新升级的时候。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加速,领军企业率先探索新的企业制度模式,1996年1月30日杉杉在沪挂牌上市,1998年11月19日雅戈尔在沪挂牌上市,大企业开始着手内部机制改革,更多极具发展潜力的后起之秀开始思考如何走出一条优于前人的发展道路。渠道创新、品牌创新、品种创新呼之欲出, “特许经营”“品牌连锁”一夜之间成为了行业热门字眼。

中国服装产业经历了低迷、徘徊之后,行业孕育出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不同的企业开始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行业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崭新面貌。

品牌突破、设计开路,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

此后,各地政府、行业协会,开始注重渠道搭建,各类服装展会从北向南延伸至各个产业集群,渠道搭建初显端倪,行业框架趋于完善。

在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产业集群地的服装商贸城相继建立。江苏常熟招商城在首建之年的1996年,即实现市场成交额近100亿元,上交税金5800万元的良好战绩;而虎门依靠政府的力量,投入6.5亿元建成了富民商厦、龙泉商业广场等12个大型时装商场,形成了方圆一平方千米,辐射至全国的大型专业市场,年营业额达60多亿元,虎门这座历史名城一跃成为中国的时装名城。

服装市场交易繁荣,促进了地域经济发展;而各种服装展览会、交易会的举办,以更为细分化的市场指向和更为鲜明的地域特色,使渠道的贸易功能、展示功能更为专业。

1999年,中国服装展会面临千禧年,在CHIC──’99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带动下,逐步形成了当时四大展会的格局: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大连服装节、上海服装节以及宁波服装节。

与此同时,各类地方展、专业展风起云涌,比如,中国香港时装节,中国服装设计博览会,中国国际内衣、沙滩装展览会,中国皮革制品展览会,马可·波罗服装展览会等专业性展会;以及虎门、温州、石狮、长沙、西安、成都等地的地方性展览会。各类服装展会将展会经济拉向一个新的台阶。

展会渠道的搭建初步完成,品牌终端销售环节的重要性随之显现。

1998年,白领率先启动“顾客完全满意体系”,将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战略和实施策略合而为一。十年之后,白领董事长苗鸿冰高调提出“幸福感营销”, 让顾客获得心的满足和充实,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同。

在中国服装企业创品牌、重设计、建渠道的同时,一批看准中国市场的国际一线品牌,包括杰尼亚、博百利、爱马仕、乔治·阿玛尼、路易威登等率先进驻中国,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开始国际化的布局。而中国服装企业,也借此机会,以国际融合的大趋势为契机,为展示中国品牌的实力与风貌,携手国际设计师,并尝试着走出国门。中国服装产业的国际合作初上议题。

1997年,法国设计师马蒂以150万元的年薪受聘太和集团,担任艺术总监;同年,沈阳黎明服装集团诚邀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家小筱顺子加盟,小筱顺子被聘为沈阳黎明服装集团的高级设计师。最早发展起来的服装企业,开始由当初的技术引进,发展到了人才引进,培育名牌的基础更为夯实。

在国际化大趋势中,当年皮尔·卡丹访问雅戈尔,雅戈尔成功代理MAXIM’SDEPARIS品牌,便是无法绕过的重要一环。

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时装界的欧洲设计师,皮尔·卡丹带给中国服装界乃至国际时尚界的轰动可谓不小;皮尔·卡丹时装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但是,皮尔·卡丹要想站稳中国市场,选择的合作伙伴必定要在市场中有着深厚根基和品牌实力。

1999年5月,皮尔·卡丹走进宁波雅戈尔集团总部。

这是一次国际服装业界的高端牵手,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如成握住了“卡丹帝国”的统领皮尔·卡丹的手,合作便在握手的瞬间成为定格。

同年6月21日,雅戈尔集团总裁李如成与MAXIM’SLTD公司总裁皮尔·卡丹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一份商标授权合同,就雅戈尔代理MAXIM’SDEPARIS品牌事宜达成共识。

成功代理百年历史的世界顶级男装品牌马克西姆(MAXIM’SDEPARIS),是雅戈尔向“创国际品牌”的战略目标迈进的一大步,也使雅戈尔集团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更强的主动性。

国际化合作的另一种形式,是走出国门。

1998年10月,沈阳黎明集团的“中国古今服饰展演”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演出。这是中国传统服饰首次出现在世界时尚之都。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法国国家体操队的2000奥运装备,全部选择中国“李宁”品牌。成为外国运动队的体育装备,中国服装品牌“李宁”无疑成为中国体育史与服饰史上的首例。

如果说当时“李宁”的创举还是一枝独秀的话,那么,时隔8年,中国运动服装品牌,已经在国际体育赛事上全面开花,除“李宁”之外,安踏、特步、匹克、鸿星尔克、361°、康踏、露友等成为多个运动队的装备服装;同时签约国际运动员为代言人,使中国运动服装品牌与国际体育赛事的影响相互叠加、促进。

在具有实力的中国服装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崭露头角的同时,中国纺织服装军团的集体出击,再次显示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实力。

2000年6月,“千禧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在美国纽约成功举办。江苏阳光、湖北美尔雅、杉杉、罗蒙、雅戈尔,上海三枪、山东如意、内蒙古鹿王等一批今日纺织服装龙头企业集体参展。三天的展期,吸引了当地1110多家贸易企业的2000余名客商参观洽谈,意向成交4.08亿美元,实际成交2.4亿美元。

这次展会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第一次在美国举办的专业展览会,同时,也是国家纺织工业局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大型跨国展览会,它为中国的服装企业开启了一扇国际化的大门,并成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一个新拐点。

1996~2000年,记忆在那些跌宕而坚持的日子中不断叠加,日积月累地飘落。一个神木生长、发芽散花的年代,鲜活地呈现出来。

那是一个蓬勃生长、生机无限的时代!

那是一个奠定基础、孕育希望的时代!

作者/王雪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