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试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杨一强[1]摘要:发展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区域经济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经历的必然阶段。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水平较低;靠近城市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试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杨一强[1]

摘要:发展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描述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的带动下,我国已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区域经济的工作,并根据各地客观条件,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下,初步拟定并实施了经济分区域发展的方案和计划,各地区已按农业基础优势产业,划分为农林牧副渔等相应区域,积极围绕稳定粮食、增加收入、加强基础、重视民生等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各项政策的落实,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农村市场经济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深,观念淡薄。发展农村区域经济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经历的必然阶段。但目前个别地区对农村产业的投入减少,生产管理技术不科学,没有抓住经济发展的契机。

(2)广大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水平较低;靠近城市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上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政府农业部门扶持保障制度不完善,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现行土地政策不完善,土地征收政策不完善,征地范围不明晰,征地补偿标准过低,造成农村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降低了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基层领导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基层领导干部素质降低,加剧基层腐败现象;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完善,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但是缺少人才,同时农村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安置,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低下,传统种植占据主导地位,生产费用不断增长,导致农民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4)农村区域经济生产活动中,各产业生产经营大多处于初级创业阶段,生产经营模式落后。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进度相对缓慢,农林牧副渔一体化农业还未形成规模,产业结构较单一,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一体化市场。并且农村经济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管理水平、科技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

(5)农村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农村居住环境质量有所提升,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一定改变。然而,由于以前对环境的破坏、决策的失误、市场的诱惑以及管理者的疏忽管理、打击力度不够等原因,农村环境保护仍存在很多问题: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由于科学施肥水平低,引起土壤化学元素失衡,耕地质量下降,甚至引起农产品污染;城市一些能耗高、污染重、难治理的企业搬迁和工业垃圾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由于处理技术的落后,大部分废物和垃圾直接在农村地区填埋或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资源,也污染环境;农民环保意识差,仍有人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而获得经济的发展。

二、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提高认识,重视农村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按照国家的政策方针,引导农民,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要教育农民树立自我发展意识,自觉解放生产力,不断克服小农经济思想,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农业人才,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引进新的农业科学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2.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推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在发展农村产业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地区资源状况、生产现状和发展实际,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考虑到原有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资源、市场、人才、资金、技术等多方面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做大做好特色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效应,适应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改革步伐,完成以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组织化;政府农业部门应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资金资源,调整投入结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入,减轻集体经济组织的负担,积极协调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同时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制定惠农政策,积极协调,不断拓展经营领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考虑现在,眼光要放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3.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边发展边保护,注意保护环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原则。只讲发展不求保护或为了保护不再发展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悖的。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从而在经济获得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

不仅如此,还需要社会各界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给予一定的帮扶,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十二五”规划的五年时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也有新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开拓,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就一定会走上一条快速稳定发展的道路,从而实现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跨越

参考文献

[1]邱晓华.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06(3).

[2]张明霞.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问题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1(3).

[3]周丽华,唐路.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J].党史博采(理论),2006(2).

【注释】

[1]杨一强(1974—),男,山东郯城人。中国海洋大学2011级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