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抚仙湖生态建设目标和重点

抚仙湖生态建设目标和重点

时间:2022-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湖区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面源污染严重的农产品生产,削减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和旅游接待设施,发展污染小的工农业生产和旅游设施。

13.4 抚仙湖生态建设目标和重点

13.4.1 抚仙湖生态建设目标

抚仙湖是云南蓄水量最大、仍然保持了Ⅰ类水质的高原湖泊,具有高原深水湖泊“三小一长一低”的典型特征,即水量补给系数小,水量年交换系数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换水周期长(167年),流域森林覆盖率低(27.1%)。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抚仙湖流域的水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建设。

抚仙湖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严格保护湖泊水体为根本,以控制污染源为重点,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保障,以加强湖泊管理为手段,以旅游业、服务业和轻型工业为支撑,按照“一心三环八重”的生态建设布局和建设重点,通过对抚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人口、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的保护与开发机制,确保抚仙湖保持I类水质,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现一流湖泊水质、一流生态环境、一流生态经济的建设目标,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的分期目标(见表6-1)和主要措施如下。

1.改革建设期目标

从2008年至2012年的改革建设期,主要以控制水污染源为重点,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启动旅游循环经济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有效遏制重污染产业的排污总量,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不低于50%,入湖污染负荷下降30%,严格控制湖泊水质下降趋势。主要措施如下:

●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采取污染源治理、低污染水生态处理和治污集成技术三位一体的防治水污染方法,对抚仙湖流域主要污染源,包括乡镇生活污水、农田径流、畜禽养殖、磷化工与矿山污染、旅游污染等进行综合治理。

●进行湖区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面源污染严重的农产品生产,削减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和旅游接待设施,发展污染小的工农业生产和旅游设施。

●启动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加强流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整治重点入湖河流,逐步构建入湖河流治理和缓冲区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污染体系。

表13-2 抚仙湖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规划指标

参考下面资料整理并预测:

1.玉溪市环境保护局.抚仙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规划(2006—2010).

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初稿).

2.建设发展期目标

从2013年至2015年的建设发展期,主要以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实现工业、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居民点形成内涵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特征,继续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建设,逐步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使污染负荷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入湖污染负荷再减少20%,湖泊水质全面保持I类水质水平。主要措施如下:

●全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湖区产业结构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合理化。

●继续加强对流域乡镇生活污水、农田径流、畜禽养殖、旅游污染实施综合防治,重点开展磷矿山污染治理,实现主要点源污染基本控制,面源污染重点发生区得到有效控制。

●加大流域生态建设力度,促进生态修复及水源涵养示范区建设,初步构建入湖河流综合防治污染体系,使入湖河流水质达到规划要求。

3.发展提升期目标

从2016年至2020年的发展提升期,要全面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施全流域清洁计划,使抚仙湖水体长期稳定保持在优I类水质水平,流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基本实现流域经济由物质生产经济模式为主向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的转变,实现一流湖泊水质、一流生态环境、一流生态经济的生态建设目标,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主要措施如下:

●全面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完成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流域经济由物质经济模式向绿色经济模式转变。

●大规模实施生态建设和水源涵养林工程,流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发展。

●开展全流域水环境清洁计划,建立完善的入湖河流综合防治污染体系,使入湖河流水质达到规划要求,为保持抚仙湖水环境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13.4.2 抚仙湖生态建设布局

1.湖泊水体生态环境保护核心区

规划范围:主要是2007年《抚仙湖保护条例》规定的:运行水位1722.50m高程以下的水体范围。

保护目标:达到抚仙湖水质稳定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

保护要求:严格禁止污染水体的水上旅游活动、水面作业、渔业捕捞。在现有划船、游泳等水上活动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无污染水上娱乐内容,如冲浪、滑水、水上飞伞、潜水等项目。

保护措施:实施水资源综合防治和调控措施。

2.环湖滨带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区

规划范围:《抚仙湖保护条例》规定的最高运行水位1722.50m以上,环湖100m~500m以内的湖滨带范围。

建设目标:建设良好的缓冲带生态系统。

建设方向:减少对湖滨带的侵害行为,严格禁止保护范围内的新建、改建建筑物,严格禁止新开挖水田、园地、鱼塘等,严格禁止新建旅游住宿设施等。

主要措施:在抚仙湖最高蓄水水位线以上100m~500m陆域范围内及外围进行缓冲带构建,对村落、景点建筑物进行拆迁,并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同时构建一条环湖的多自然型生态缓冲带及污染控制带。全面实施“三退”还湖工程,逐步实施环湖公路以下村落全部搬迁,进一步清理、拆除不符合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各类旅游设施和景区点。对拆除的建筑物和旅游设施遗留地以及搬迁村落土地进行绿化建设,对具备条件的湖滨段建设为景观林带、生态公园和城市滨水休闲区。选择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区适当建设人工湿地,对受到污染的河水、区间径流、村落污水、零散旅游设施废水等进行拦截净化。

3.环湖坝区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区

规划范围:环抚仙湖整个湖盆坝区,主体是抚仙湖北岸凤麓镇、龙街镇、右所镇坝区,南岸路居镇坝区以及零星的湖岸冲积扇区。

建设目标: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实现城镇和旅游景区点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标准化收集处置,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标准化收集处置,入湖河流水质逐步达到地面水Ⅳ类以上标准,全面治理工业点源污染。

建设方向: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改变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直接向湖泊和河流排放、倾倒污水和废弃物的行为;减少旅游设施的重复建设。

主要措施:以综合治理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有机农业,推动生物性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变粗放农业模式;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退一进三”,逐步转移农村劳动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居民点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建立乡镇及村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以及居民区地表径流进行适当的收集处理,并将其纳入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渠道;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养殖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废弃物、环湖湿地系统废弃物等;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升旅游设施档次,调整产品开发结构,配套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严格达标排放。

4.环湖山地和流域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区

规划范围:环抚仙湖周围山区半山区和流域区,是抚仙湖的主要水源区。

建设目标: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削减水土流失量和入湖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磷矿开采迹地土地恢复和植被恢复。

建设方向:严格禁止乱采滥伐行为;逐步调整山区农业结构,逐步减少山地耕作;严格管理磷矿开采,适当调整磷矿开采点布局。

主要措施:以磷矿区污染治理和流域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从源头治理抚仙湖的磷污染源;建立流域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涵养水源能力的重要生态体系。

13.4.3 抚仙湖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1.环湖滨带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工程

在抚仙湖最高水位线以上至陆域100m的范围内,由水侧—陆地依次建设灌草带、多自然型乔草带、生态透水植被带的缓冲带;在100m范围外设置污染控制带,稳定控制外围污染源,重点实施环湖滨带自然生态体系建设工程,还湖耕地、鱼塘生态重建工程,陡岸生态修复工程,湖滨带水土保持工程,河口及沿岸人工湿地建设工程,湖滨带污染径流净化体系工程,进行缓冲带构建。

●村落—农田缓冲带构建,首先是实施拆迁工程,对缓冲带100m内的各类建筑物进行拆迁,共涉及3县6镇19个村委会39个自然村,涉及农户6521户,拆除建筑面积共17.56万m2;对距离抚仙湖最高蓄水位线外500m内的工业污染企业进行拆除,如水产品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等;对缓冲带内的临时建房搭棚进行经营的建筑物进行拆除并加强管理。其次,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对抚仙湖沿岸位于缓冲带100m内的耕地实施退田还湖,共涉及3县6镇19个村委会,6521户农户,退田还湖面积为4205亩。再次,实施退塘还湖生态重建工程,对代头村北、矣渡村、路岐村、大河口村处409.2亩鱼塘需要采取退塘还湖工程,通过对退湖鱼塘的修复,进行缓冲带构建,恢复这些区域缓冲带的生态系统。为了发挥湖滨生态工程建设的示范作用,在抚仙湖西北广龙小村西至路岐湾750码头之间,新环湖公路以下区域,建设抚仙湖西北湾湖滨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岸线长4.9km。

●缓冲带生态系统构建。沿湖一侧建设30m宽的灌草系统,中间规划为多自然型乔草带;主要为经济物种,可根据各区域的不同分别发展为草林系统、草果系统等,远离湖一侧可建设生态透水带植物等,地表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考虑到村落区的农村生活污染较重,在村落区主要采用地下净化系统技术,对农村地表径流进行净化;农田区采用生态拦截带、下凹式绿地技术进行对农田面源污染进行过滤净化。在最外侧设置2m~3m宽的绿篱植物带,以隔绝人为干扰,减少牲畜进入湖滨缓冲带。

●景区缓冲带构建。在对面源污染处理工艺基础上,应考虑到旅游的发展,结合景观进行缓冲带构建。景区缓冲带构建,首先是拆除景区缓冲带(100m)内各种建筑物,消除人为干扰;其次,进行缓冲带生态系统构建,恢复缓冲带的生态机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景观建设和绿化,尽可能恢复景区旅游功能;再次,加强对景区污水处理和对出水绿化回用,要求旅游景区污水达到零排放。

●陡岸缓冲带构建。陡岸缓冲区分为两个类型:公路型和山体型。对于公路型陡岸缓冲区主要进行陡岸生态修复工程,采取生态及工程措施修复滩地和堤岸,以保持湖滨地貌与生态环境的稳定;对于山体型陡岸缓冲区主要进行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保护,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治理、面山绿化等工作,并加强保护,临湖地区以自然形式恢复为主,主要采用陡岸生态修复工艺,从基底修复与陆地生态系统修复两个方面进行。同时,陡岸缓冲带构建也需考虑外围水土流失的防治,其具体规划方案与水源涵养林建设一并考虑。

●缓冲带污染控制工程。对缓冲带内及周边的52个村落,进行村落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重点控制陆向缓冲带内的村落污染,扩大湖滨缓冲带的保护范围,保证污水能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利用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不同规模的土壤净化槽、一体化净化槽与沼气池的建设,根据污水收集管网现状与可利用情况建一个或多个污水处理设施,使处理系统建设经济而有效。在牛摩大营、明星大营、隔河村等,建设集中式沼气工程,控制村落面源污染。在抚仙湖北岸与南岸沿湖的22个村内,实施区域垃圾收集清运工程,每个村落新建1~2个垃圾池,增配4辆垃圾清运车(其中北岸3辆、南岸1辆),加强垃圾清运管理,确保景区内环境卫生。

2.环湖坝区村落生活污染系统治理工程

重点实施村落生活污水高效低耗处理工程,农村畜禽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村落垃圾收集与处理工程,坝区农村、农田固体废弃物收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根据流域内村落污水和人畜粪便现状与排放特点,以农村人畜粪便的集中处理处置和农村废水的分散治理为重点,辅以进一步普及“三位一体”沼气池和垃圾集中收集中转运,通过普及建设分散型生态村落污水处理系统,资源回收型人畜粪便沼气资源化系统,实现村落污染排放量近期削减60%,中期削减80%的目标。

●村落污水治理工程。根据村落的分布和污水入湖率,将流域内村落划分为三个圈带,分别为湖滨重点污水治理带、重要污水治理带与一般治理带,采用的处理技术为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近期工程:对靠近澄江县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主干管的地区,以及靠近抚仙湖北岸的万海和吉花村的部分区域,建设或完善村镇污水收集支管,将村镇污水直接收集到澄江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区域之外的村镇污水,通过建设分散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的治理,主要采用土壤净化槽和分层生物滤池工艺进行处理;对处于半山区或者山区的靠近抚仙湖的尖山村地区,对原有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改建,建设土壤净化槽工艺;在海口镇、路居镇建设污水处理厂,重点收集来自附近村镇污水和农村废水,在下坝地区建设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原有人工湿地净化工程进行改造。中远期治理工程:中远期在一般治理带进一步普及分散污水处理系统,逐步解决整个流域的农村污水污染,使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基本覆盖流域的大多数村落。

●人、畜粪便污染控制工程。从污染源发生区域分析,人、畜禽粪便主要来自北部和南部两个坝区,对这两个以坝区污染为主的重点污染防治区域,主要采用集中式沼气发酵与普及“三位一体”沼气池相结合的措施;对于两个重点污染防控区之外的山区,畜禽粪便的污染控制策略是进一步普及“三位一体”沼气池。近期在北岸坝区新建“三位一体”沼气池3000座,建立2座10t/d沼气集中厌氧发酵示范工程,人、畜粪便总处理率达到75%;在南部上坝、中坝和下坝村建设3座集中式中温厌氧发酵示范工程,处理规模达到10t/d,建设生态旱厕500个,处理该流域内40%以上的人、畜粪便;在其他区域新建“三位一体”沼气池3000座,沼气池总数达到7000座,新建生物净化公厕10座,人、畜粪便总处理率达到70%。中远期在北岸坝区推广集中式中温厌氧发酵工程,辅以“三位一体”沼气池建设工程,人、畜粪便污染控制覆盖整个区域;在南部坝区新建生态旱厕5000座,推广集中式中温厌氧发酵工程并覆盖整个区域;在其他区域新建“三位一体”沼气池2000座,沼气池总数达到9000座,新建生物净化公厕20座,人、畜粪便总处理率达到90%以上。

●村落垃圾收集与处理工程。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进一步建设垃圾收集池,配备运输车辆,建设并完善垃圾收集与处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据估算,在农村地区每250个人需要一个垃圾收集池,抚仙湖流域目前有垃圾池300个,很多自然村无垃圾池,或仅建有1个垃圾池,可见现有的垃圾收集池不能满足要求。规划近期在流域内增建垃圾池200个,中期建设垃圾收集池100个,保证使垃圾收集点覆盖整个流域。同时,根据各乡镇的分布及新建垃圾填埋场的地理位置,确定垃圾清运车的增配数量以及是否需要建设转运系统等。

3.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重点实施农田化肥与农药污染控制工程,包括高污染经济作物农田污染控制工程,农田化肥与农药污染控制工程,农田灌渠改造工程,少废农田推广建设工程等,切实减少农田面源污染负荷。

●高污染经济作物农田污染控制工程。流域内菜豌豆和其他蔬菜包括大蒜种植存在明显的施肥施药量过高,化肥和农药流失严重等问题。对这些高污染的经济作物主要采取:推广科学施肥方法,通过增施有机肥、生物肥、高效叶面肥等配套技术,建立示范样本,辅导农民,使农田实现少废高产化;推广农灌水循环使用系统,有效降低化肥流失量,节约化肥施用量;推广科学使用农药方法,在流域内建立菜豌豆试验示范田100亩,通过科学施肥和科学施用农药,对农民进行指导,起到一点带动一面的效果。

●农田化肥与农药污染控制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目前径流区内测土配方施肥主要作物是水稻,面积为20143亩,通过土壤环境监测,化肥利用率提高了37.3%,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施用比例得到合理改善;径流区内共有农田近10万亩,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比例约为20%,规划拟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测土配方施肥农田面积20000亩,测土配方施肥比例超过60%;减少化学农药试用次数和施用量,控制剧毒、长残效农药的使用,以达到保护农业环境、农产品及至抚仙湖水体安全的目的。

●农田灌渠改造工程。农田灌渠的改造主要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生态拦截控制方法,通过合理构建排水沟渠,以延长农田排出水进入水体的途径,在沟渠底部和两侧种植适宜的植物种类及其优化组合搭配,以种植植物吸收和拦截径流排水中的氮磷养分,从而实现农田氮、磷营养元素最大限度地在农田系统内部循环利用,以减少农田养分排入受纳水体中的数量,并辅以沟渠中氮磷强化净化配套技术,在农田排水沟中,在不影响排水前提下,设置部分吸附材料,以强化对氮、磷的吸附作用,促进脱氮与含磷微粒的沉降。

●少废农田推广建设工程。重点在北岸、南岸平坝区先行推广,然后在整个流域范围推广少废农田的推广建设工程。合理规划使用农业用地,尤其是湖滨平坝地区,应优化作物结构,沿湖地区以种植轻污染水稻为主,水田上游种植高污染蔬菜,水土流失严重的旱地布置在上游地区。在湖滨平坝区应逐步禁止建设高污染蔬菜区;优化水肥结构,提高农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增加有机肥使用比例,控制化肥使用,尤其是磷肥和氮肥,建设优化配肥系统,生产各种专用肥料和指导施肥;推广高新农业生产技术,粗放型农业逐步过渡到精细型农业,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品种和数量,从农药的采购、储运、使用以及监测评估等一系列环节入手,切实控制农药污染;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加强农业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农业环境管理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促进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目前抚仙湖流域内农业废弃物较多,尤其菜豌豆秸秆是流域内目前最难利用的秸秆。规划对农业生产产生的菜叶、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形成有机肥产业。秸秆资源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沼气发酵,集中有机肥生产,田间沤肥。建设田间沤肥池,将农田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人粪尿、禽畜粪便等所有生物性有机废弃物放入,经自然发酵沤制成农肥,返回农田。近期建设澄江坝区固体废弃物分拣—堆肥场,建设沤肥池1000口。建设路居坝固体废弃物分拣—堆肥场,建设沤肥池500口,建设澄江有机肥生产厂1座。中远期建设沤肥池5000口,可满足40%左右的山区农户需要。

4.城镇与旅游景区污染治理工程

重点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配套工程、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旅游景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城镇及旅游景区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

●澄江县城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与配套工程。实施污水管道建设工程,完善污水收集,充分发挥现有污水处理厂能力,主要包括如下规划内容:对县城内马料河西边的污水支管网进行改造,污水由支管收集后,通过干管集中汇集进入污水主管网进入县污水处理厂,覆盖县城内马料河以西片区的全部污水,解决县城污水从马料河排放的问题;对县城至抚仙湖的一些小沟渠进行统一整治,对马房直沟(县城—马房村—抚仙湖)和锁水桥大沟(县城—柿花园—抚仙湖)进行改造,在靠近污水处理厂处设置闸门,修建旁通沟渠,将2条沟内的污水引入窑泥沟,3条沟的污水通过窑泥沟进入污水处理厂,将马料河以东大部分地区包括县城和周边乡镇所排放的污水,集中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完成抚仙湖北岸污水管网配套工程,提高截污能力和沿岸污水的收集量。

●海口、矣旧村、路居污水处理厂建设与管网完善配套工程。规划新建海口、矣旧村、路居三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分别为5000t/d,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全部收集处理路居镇及该坝区部分农村的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加工业污水和旅游业污水。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有效治理城镇污染和大部分农村污水的污染问题。

●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为有效处理流域城镇和农村产生的垃圾问题,根据流域内污染源分布特点,规划分片建设多个垃圾填埋场。在澄江县建设规模为150t/d的垃圾填埋场,覆盖整个抚仙湖北岸地区垃圾的集中处理;在抚仙湖南岸建设规模为20t/d的路居镇垃圾填埋场,统一收集南岸路居镇片区产生的城镇和农村垃圾;在抚仙湖西岸对小马沟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目前的垃圾填埋场为简易垃圾填埋,考虑抚仙湖长远发展需要,在该流域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在抚仙湖东岸建设规模为20t/d的路居镇垃圾填埋场,统一东岸华宁县境内抚仙湖流域所产生的城镇和农村垃圾。

●旅游景区及景点污染源治理工程。旅游景区污水治理主要采取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设施相结合的措施。旅游景区的污水处理方法,首选集中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目前两个旅游区的污水处理厂仍处于处理负荷大于实际处理水量的状态,可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网建设,并考虑随旅游开发规模的扩大,进行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工作,其中扩建禄充污水处理厂为日处理能力2000m3/d,扩建小马沟污水处理厂为日处理能力1000m3/d。其次是分散性污水治理,对于明星、牛摩和胡家湾村等区域旅游景点产生的污水,在服从产业规划调整的基础上,对其中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酒店进行污水处理装置的建设,对较大规模的旅游景点(污水产生量3m3/d以上),采用占地较为节约的一体化净化槽污水处理工艺,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设备化管理。

5.入湖河流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

目前,抚仙湖入湖河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有监测数据的35条河流年平均水质均为劣V类,对抚仙湖的水质和生态影响较大。针对入湖河流外源污染严重、河流水质差、生态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入湖河流进行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

●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以产业结构调整先行,改变流域内粗放式、单位产值排污量大以及经济低端发展的产业结构现状,减少工业(由其是磷化工)、种植业、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各类污染源的排入量。

●沿河污染源控制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对山区的重点水土流失区域,坝区的村落、农田面源,以及城镇的生活污水等污染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污染控制和治理,减少污染的产生量,从而削减入湖河流的污染源,为河流周边营造一个健康清洁的环境。

●水库治理措施。水库不同于河流,其水体交换周期长、面积集中,自净能力相对较差,而部分水库周边水土流失严重,使部分水库水质恶化,且难以恢复。规划对抚仙湖入湖河流上游的水库的小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改善水土流失现状,减少入库的污染物,改善水库的水质和周边的生态环境,保证补给河流的水为清洁水源。

●河流原位与异位净化措施。通过适宜低污染水处理的工艺方案,对河流进行原位或异位的净化,是在外部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河流水质改善的重要措施,并通过对河流本身的净化处理,达到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减少入湖的污染物。

●河道生态修复措施。抚仙湖流域较多河流出于防洪灌溉的要求,进行了硬质改造,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使河流的自净能力减弱甚至消失。因此,对河流堤岸的生态修复,改善其生态现状,增强自净能力,是抚仙湖流域入湖河流治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河口修复措施。抚仙湖流域的部分主要入湖河流已经实施河口湿地建设,这些河口湿地在净化入湖河流水质,拦截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河流上游进行污染源控制及水质改善工程治理后,应对现有湿地进行一定改造,使其成为抚仙湖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形成抚仙湖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保护抚仙湖。

●分期规划。近期对11条河流进行治理,完成控源工程、水质原位与异位净化工程,尤其是要完成对磷污染严重的代村河、东大河的河道治理工程内容,完成对11条河流的部分河流堤岸修复工程;中期完成11条河流的堤岸修复工程,继续开展9条河流的治理,完成中期9条河流治理中部分河流的堤岸修复工程、控源工程、水质原位与异位净化工程等;远期全面完成所有入湖河流的治理工程,主要入湖河流的堤岸和生态修复工程。

6.磷矿开采开发污染综合整治工程

●按照重点污染源优先治理原则,近期主要实施抚仙湖流域2家重污染磷矿企业搬迁工程,并对搬迁后渣场废渣进行良好处置;开展重点矿山复垦工程,并对矿山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开展排土场进行规范化建设及矿区拦沙墙建设;开展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示范。实现磷矿山与磷矿企业污染负荷削减40%的目标。中远期继续开展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拦沙墙建设等工程;全面开展矿区复垦工程,加强已复垦矿区复垦植被的维护与管理;加强磷化工企业管理与废水处理,进行废气资源化利用;大规模开展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实现磷矿山与磷矿企业污染负荷削减30%的目标。全面完成矿区复垦工程;完成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完成磷化工企业工艺优化、废水得到良好处理,使抚仙湖流域磷矿山与磷化工企业污染得到全面治理。

●矿山磷流失控制。包括加强矿山管理、矿区排土场建设、矿区拦沙坝建设三方面内容。磷矿开采区管理,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矿山开采完毕复垦时把表层土壤进行回填,这样既为复垦提供了土源,也为复垦植被保留了这一地区的原土,有利于植被的恢复与生长;同时在矿区公路通过洒水等措施,以抑制粉尘的飘散,降低其危害,废水回用池底铺设防渗膜以降低高浓度含磷废水对地下水的危害;针对目前开采中矿区采矿废石或废土随意堆置,或排土场建设不规范、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加强排土场规范化建设,设置拦沙坝,防止雨季废土石的流失。

●闭坑磷矿复垦及生态修复。根据流域闭坑磷矿的特点,对闭坑磷矿进行复垦和生态修复,闭坑磷矿的复垦主要包括采空区和排土场复垦。采空区复垦及生态恢复,主要利用排土场堆存的废土石对矿山开采留下的矿坑进行回填,回填时应将大块岩石或有害含毒岩土堆置在采空区的底部,块度小的堆在上面,组成合理的级配,对复垦区依地面高程分阶梯状进行场地平整和回填土壤层,以种植适宜生长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林草种类选择遵循“乡土植物”优先,“速生能力好、生长快、根系发达、耐旱耐脊、易繁殖、适应性强”的树草种,在土层较厚的地方以恢复乔—灌—草为主,在土层较薄或覆土处以恢复灌—草为主。排土场复垦及生态恢复,应将粗粒废石堆置在下层,采用推土机推平压实,修理边坡,边坡角应小于自然安息角,要求整平后的坡度应控制在1%以内,便于覆土和种植,边坡上覆土植藤本植物护坡。

7.林业生态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工程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根据流域气候、土地类型及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等,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宜林荒山、难造林地的绿化造林和坡地退耕还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并一定程度增加经济和景观效益。针对抚仙湖流域脆弱的陆地生态现状,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合理布局,采用工程措施与管理维护相结合,水利工程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坡田改造与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工程方案,对流域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退耕还林工程。在东岸、西岸新环湖公路以上近山、面山宜林荒地实施工程造林,对临近湖岸面山难造林地实施客土造林,环湖公路沿岸以景观林树种为主,选择当地常绿树种及阔叶树种如核桃、竹子、柿子、榕树、银杏树、香樟树、樱花等树种,退耕还林区主要以经济果林、商品林为主。加强低效林改造,对疏林地中的单纯林、低质林分,植株生长不良、病虫严重的林分及部分灌木林地,以提高其蓄水、保土功能,树种选择采用本地乡土树种进行改造,主要是旱冬瓜、青香木、圆柏等。

●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通过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建设,把流域陆地生态建设成树种多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

●面山与半干旱地生态修复工程。封山育林,封山期为5年,封山方式采用全封,促进天然林更新;退耕还林,对坡度25°以上的坡耕地,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流域内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地区主要以经济果林、商品林为主;特色林业生态产业培育,是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着眼于与农业、旅游业等相结合,抓住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大力发展商品林、经果林和开展林下种植。

●重点小流域治理工程。根据流域水土流失程度,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由重到轻,由近岸面山向远山推进,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支流或上游设置无压力透水坝、拦沙坝,或建设前置库,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入河,在侵蚀较为严重的河谷布设谷坊,减轻河谷侵蚀程度。

●坡改梯工程。对流域内坡度25°以下坡耕地采取保土耕作,实施坡改梯工程,通过修建水平梯田、梯坪地等适宜的梯田种类,促进土壤发育,增强土地保水保肥的能力,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现状,同时减少农药、化肥流失形成的污染。

●生态修复工程。在流域内开展坡地绿篱,横坡种植,草田轮作、间作,果药套种,合理密植等以生态修复为主的规划工程,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小流域治理示范工程。选择代村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示范工程,重点实施:代村河水库上游支流水保工程,在支流建拦沙坝、截流沟、小塘堰等水利工程,拦截磷矿区地表径流污染物。代村河水库清淤,对水库底泥进行清淤,淤泥运至矿区废弃地作为回覆客土。

8.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农业工程

以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业为主导,以轻型工业为支撑,以生态、绿色和观光农业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导向,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引导区域经济由低端平面化发展向多层次立体化和综合配套发展转换。

●近期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以点带面。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生态工业、旅游业与主题城镇建设等多层面和全方位的试点工作。通过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有效遏制重污染产业的排污总量。

●中期要基本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农业、旅游业、配套服务业、居民点体系能够形成全新的内涵发展特征和空间布局结构。在流域控源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污染负荷排放量大幅度下降。

●远期要基本完成流域经济由物质生产经济模式为主向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的转变,以内涵增长和效益提升为主导,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并逐步实现一流生态环境、一流水质、一流生态经济的目标。

13.4.4抚仙湖生态建设时序规划

加强抚仙湖生态建设,应严格执行《抚仙湖保护条例》的规定,近期按照《抚仙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规划》,并参照《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切实加强抚仙湖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中远期要根据《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认真抓好有关的抚仙湖流域污染防治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具体各阶段抚仙湖生态建设重点项目见表13-3。

表13-3 抚仙湖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续表

续表

参考下面资料并作相应调整:

1.玉溪市环境保护局.抚仙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规划(2006—2010).

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初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