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包装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包装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中国内地近几年印刷、包装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印刷产业发展的特点[49]政府在健全法规、加强监管的同时,政策适度开放,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中国内地近几年印刷、包装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印刷产业发展的特点[49]

(1)政府在健全法规、加强监管的同时,政策适度开放,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自2001年7月国务院颁布新的《印刷业管理条例》、明确全行业统一由新闻出版总署监管后,新闻出版总署和外经贸部(现为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配套的若干规定,如2001年11月发布的《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2002年1月发布的《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基本构成了印刷业管理法制体系。按《条例》规定,对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允许独资经营。有关部门和地方相继出台了鼓励发展的政策;2002年和2003年,先后取消了“设立印刷企业特种行业许可”、“个人从事印刷活动特种行业许可”、“书刊印刷国家级和省级定点企业”等4个行政审批项目;中央和各地有关部门对全国印刷市场进行了有力的整顿,打击非法出版物、假冒伪劣标志、包装、证件等不法印刷活动,初步规范了印刷市场,保证了合法经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等行业组织制定了《印刷行业公约》,对规范印刷业者经营行为,实行行业自律“诚信服务、守法经营”发挥了很好作用。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印刷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印刷产业快速持续发展。发达的地区有的已成为印刷大省并正向印刷强省迈进,有的将印刷行业作为都市型工业列入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近年来香港地区的印刷企业大举北上,约有70%的印刷企业内迁或合资建厂。台湾的印刷业也正在加大西移步伐,有近400家印刷企业在内地落户。全国区域性印刷行业带正在形成。紧邻港、澳以广东为重点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江苏、浙江为重点的长江三角洲,两个区域印刷产业带初步形成。这里的印刷业规模较大,技术比较先进,其产值占全国将近四分之三。以京、津、唐为重点的环渤海经济区内印刷产业带也在加快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以四川、陕西、云南为重点的西部印刷产业也将有较快的发展。

(3)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印刷业的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共有外商投资印刷企业2 100家,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广东有900家(独资200多家),港资占90%,上海200多家(独资20多家)。2002年新批印刷三资企业98家(1999—2001年三年仅批43家),投资总额5亿美元。以广东中山市为例,是毗邻港、澳著名的侨乡,有印刷企业1 3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70多家,近两年由营业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著名三资印刷企业参加建立的“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占地5 000多亩,工业总产值超过25亿元人民币。其特点是: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产品、结构多样化,有联合聚集效应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4)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印刷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印刷企业已相继建立了信息管理网络,进行了企业资源规划和业务重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近两年,印刷业以采用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和商业轮转机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在全国展开。目前CTP保有量约200套,分布在19个省市。商业轮转印刷机的引进势头很旺,已安装投产的约有100台,中国印刷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新的改观。

(5)随着印刷工业的持续发展,印刷教育也出现了新的繁荣。目前,全国有印刷及相关的高等院校(系)12所,在校的本专科学生近16 000名,硕士研究生380多名,是有史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空前繁荣的时期。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都是有多年历史、有一定知名度、近几年又有新发展的印刷高等学府,加上这两年新创办的几个印刷工程院、系,已经为中国印刷及相关行业培养输送了数万名各级各类人才,大大改善了印刷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此外,多层次、多形式的印刷职业教育也在继续开展。日本印协和欧盟亚洲投资基金会对中国印刷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先后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援助,收到了良好成效。

2.中国印刷、包装业存在的问题

从前述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内地印刷、包装产业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首先,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中国9万多家印刷企业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万家左右。中国包装印刷企业的现状是“散、小、低”,即企业分散、技术力量分散、生产能力分散、资金分散;总体规模小、生产能力小、市场开拓能力小,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且存在低水平重复,恶性竞争的现象;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对新技术运用率低、企业发展后备储蓄低。

其次,发展不平衡。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中国印刷、包装产业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平衡,如表11 36和图11 26显示的,包装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另外,以包装印刷业为例,它们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而西北地区则比较落后,粤、闽、浙、沪、苏四省一市的包装印刷总产值约330亿元。约占中国包装印刷业的52%左右,而西北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新疆、四川、重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等12个省市包装印刷总产值约为72亿元,占中国包装印刷总量的11%左右。东南部五省市的包装印刷产值是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5倍左右,说明西部包装印刷业发展较东南部相对滞后许多。而同在西部的这12个省、市、自治区之间差距也非常明显。据政府有关部门在2001年对西部12省、市、自治区印刷业情况的调查资料披露,陕西省是15.5亿元,四川省是10.6亿元,云南省包装印刷产值是274亿元,而宁夏仅0.1亿元,新疆是0.2亿元,西藏是0.26亿元,它们之间的差距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东西部差距比较综合地反映在产值上。实际上这种差距还反映在技术、装备、人才、管理、质量、经营理念等诸多方面。由于这些差距的存在,西部资源丰富的药品、食品等产品包装及其印刷大多是发给外地,特别是到沿海比较发达地区加以定制的。据了解,西部许多产品标贴、包装全部都委托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包装印刷企业加工制作,长途运输成本很高。运输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发展不平衡还体现在一个地区内印刷方式之间,如云南省纸张凹印特别是烟包装印刷能力非常强,约有50多条纸凹印生产线,生产能力过剩;而塑料凹印、胶印、柔印生产能力不足。这些业务只能流失到其他地区加工。

再次,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在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都做得非常出色,他们在这方面不断有新的知识产权、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推出。而中国企业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在华东地区连续多年开展的行业质量评比活动为引导企业创新,特地增设了“设计创意奖”、“新工艺(新技术)创新奖”、“新材料开发奖”等三个奖项,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加大企业的创新力度。但从近二届华东地区质量评比情况看,得到这三个创新奖项的产品和企业不足1%,三个奖项每年都空缺一二个奖项,即使已获得这三个奖项的产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少。

最后,低端(一般)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而高端(精制)产品生产能力不足。目前,内地印刷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低端印刷产品,而高端印刷产品市场却因机械设备、员工技术素质、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出现外流现象,主要是流向香港地区[50]。另外,从包装印刷产品来看,按包装印刷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包装印刷产品可划分精制产品与一般产品,目前能按精制产品标准生产的包装印刷产品的比例并不高,据估计大约只占四成左右。随着经济发展,商品越来越丰富,商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由此对体现商品品质身价的包装及其印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与目前中国包装印刷精制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恰恰形成一个反差。据云南、江西等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这些省拥有丰富的土特产品资源,但缺少与之配套的精制包装印刷产品,因此造成每年都有十分可观的包装印刷业务外流,阻碍了本地区精制产品生产能力的培养和印刷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剧了本地区精制产品生产能力与商品包装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行业中大量企业,特别是技术装备较低的民营企业,只能生产一般产品,致使低端产品竞争更加激烈,并通过互相压价来争夺有限的业务资源,造成整个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滑,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能力更加低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