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动态的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网络

动态的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网络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动态的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网络现代纺织业于18世纪诞生于英国,英国也成了19世纪世界纺织工业的中心。图5-1 动态的纺织服装全球产业网络表5-1 全球纺织产业转移与世界纺织制造中心资料来源:赵君丽。

第一节 动态的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网络

现代纺织业于18世纪诞生于英国,英国也成了19世纪世界纺织工业的中心。到目前为止,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发生了四次大的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英国转移到美国;第二次产业转移,20世纪50—60年代从美国转移到日本;第三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从日本向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转移;第四次产业转移,20世纪90年代从“四小龙”向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转移,90年代后期部分纺织服装产业向巴基斯坦、越南转移。世界纺织制造中心也随着产业的转移而转移,先后发生从英国—美国,美国—日本,日本—亚洲“四小龙”、德国和意大利,亚洲“四小龙”—中国的变化,不同的世界纺织制造中心有其不同的特点(表5-1)。通过这四次世界纺织服装的转移,各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而嵌入全球纺织服装价值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网络(图5-1)。

对服装商品链内部发生的生产及相关的贸易转移的最基本解释是领导厂商力图将服装商品链中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环节即加工环节配置在劳动力工资水平最低的国家或地区来完成。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工资水平是促使服装商品链不断调整的重要原因(Gereffi,1999;刘德学等,2006)。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工资水平(1)如表5-2、表5-3所示。

img44

图5-1 动态的纺织服装全球产业网络

表5-1 全球纺织产业转移与世界纺织制造中心

img45

资料来源:赵君丽(2009)。

表5-2 1998—2000年世界纺织工人工资比较(美元/时)

img46

资料来源:根据Anson(2003)整理。

表5-3 2002—2008年世界纺织工人工资比较(单元:美元/时)

img47

数据来源: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各国顺序按照2002年工资由高到低排列。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纺织产业网络发生重大变化,贸易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演变,新的出口国替代了传统的出口国,中国制造中心已经形成。美国、欧盟、日本是世界主要的服装进口国家和地区,也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三大主要市场,从它们进口贸易的区域结构变化情况可以分析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网络重构状况(图5-2—图5-4)。

img48

圆圈表示出口国占美国服装进口总额的份额

1.10%+ 2.6.0%~9.9% 3.4.0%~5.9% 4.2.0%~3.9% 5.1.0%~1.9%美国服装总的进口额1990年为250亿美元,2000年为644亿美元,2008年为763亿美元图中1990—2000年变化趋势资料来源:GereffiandMemodovic(2003).(图5-3—图5-4同)

◆表示1990年国家所处的位置 ●表示2000年国家所处的位置

国家名字所处位置为2008年该国所处位置

图5-2 美国服装进口区域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东华大学纺织服装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纺织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研究》,2010年4月,图5-3—图5-4同。

img49

圆圈表示出口国占美国服装进口总额的份额

1.10%+ 2.6.0%~9.9% 3.4.0%~5.9% 4.2.0%~3.9% 5.1.0%~1.9%欧盟总的进口额1990年为246亿美元,2000年为536亿美元,2008年为874亿美元(其中2008年欧盟为27个国家)

◆表示1990年国家所处的位置   ●表示2000年国家所处的位置

国家名字所处位置为2008年该国所处位置

图5-3 欧盟服装进口区域结构变化

1990年到2008年美国的服装进口量不断上升,从250亿美元(1990)到644亿美元(2000)到763亿美元(2008),图5-2揭示了美国服装进口区域结构的变化。最里圈的国家是2008年对美国的出口量占美国进口总量的10%以上的国家,最外圈的国家仅占1.0%~1.9%,服装出口商对美国的相对重要性从里圈到外圈逐渐降低。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服装进口区域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1)东北亚新兴的工业国家或地区地位逐渐下降,韩国从最内圈(1990年占美国进口总量的10%以上)移动到最外圈(2008年占美国进口总量的0.7%),香港也从最内圈(1990年占美国进口总量的10%以上)移动到第4圈(2008年占美国进口总量的2.1%)。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国家(1990—2008)大多都向内环方向缓慢移动,尽管幅度不大,但综合变化使美国的服装进口量增长;(2)北美、中美、拉美以及欧洲地区的国家地位基本保持不变或下降;(3)2008年处于内两环的仅中国一个国家,而中国香港和墨西哥(2000年和中国同处于最内两圈)都减少了对美国的出口,外移两个圈,中国成为美国最大最重要的服装出口国。

img50

圆圈表示出口国占日本服装进口总额的份额

1.25%+ 2.10.0%~24.9% 3.4.0%~9.9% 4.2.0%~3.9% 5.1.0%~1.9%日本服装总的进口额1990年为86亿美元,2000年为196亿美元,2008年为242亿美元

◆表示1990年国家所处的位置   ●表示2000年国家所处的位置

国家名字所处位置为2008年该国所处位置

图5-4 日本服装进口区域结构变化

欧盟国家普遍采用外包加工贸易的做法,出口面料到第三国家做进一步加工处理,然后重新进口,在本国完成最终的服装生产。在20世纪90年代,欧盟的服装进口区域模式与美国十分相似,亚洲地区处于核心地位。欧盟1990年总的进口量是246亿美元,2000年的进口量为536亿美元,2008年的进口量为874亿美元(2008年欧盟包括27个国家)。图5-3揭示了欧盟服装进口区域结构的变化。2000年在亚洲供应商中,中国内地和香港占中心地位,处于最内圈,到2008年香港占欧盟服装进口市场的份额下降到1. 4%,中国内地仍处于核心位置(2008年中国内地占欧盟进口量的42.5%),是欧盟的主要服装出口国。东南亚和南亚2008年仅有印度和孟加拉国进入第二圈(占欧盟进口量的6.0%~9. 9%)。大多数亚洲国家在欧盟服装进口市场的份额逐渐降低。土耳其也是欧盟主要的服装出口国,2008年占欧盟进口总量的13. 3%,位于核心圈。

日本的服装进口区域结构有着与美国和欧盟不同的特点,仅有9个主要的服装进口国,而美国和欧盟有20~25个主要的供应国。图5-4揭示了欧盟服装进口区域结构的变化。1990年韩国占日本服装进口量的29%,处于领先地位,但到2000年下降到5.7%,到2008年下降到0. 8%;2000年中国香港占日本进口总量的10.4%,位于核心圈,但到2008年下降到0. 1%;日本服装进口市场的最大占有者是中国内地,从1990年占日本进口总量的19%,2000年上升到64%,2008年增至84. 2%,几乎占领整个日本服装进口市场(2)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亚是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网络中的主要出口区,东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已经逐渐从OEM转移到高附加值的上游产品(如纺织品和纤维的出口,而不仅仅是服装出口),而其服装产品也正成功地从OEM转向OBM。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纺织服装生产中心从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向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一些拉美国家转移。中国凭借有利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丰富的资源成为世界纺织制造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