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阶段的新思路

新阶段的新思路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阶段的新思路一近年来,宁夏渔业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取得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二培育宁夏农业特色产业,必须加快渔业发展。通过渔业开发,有效遏止湖泊湿地水面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确保渔业经济与渔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阶段的新思路

近年来,宁夏渔业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取得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02年,宁夏水产养殖面积18.4万亩,同比增长4.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近5万吨,同比增长21%,渔业为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随着渔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渔业发展新阶段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凸显,水产品由全面短缺的卖方市场向供需平衡的买方市场转变,渔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优质水产品市场走俏,常规水产品养殖效益回落,渔业的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上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为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快以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从渔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生态渔业为核心的新一轮渔业开发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渔业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环保节水型转变,水产养殖方式由单一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向多元化的大水面生态养殖转变,渔业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渔业经济做强、做大、做优,用新的思路迎接新阶段的到来。

培育宁夏农业特色产业,必须加快渔业发展。渔业自古就是我区引黄灌区的一大标志性产业,“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扬名中外。近年来,自治区及各级政府重视渔业,支持渔业,把渔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取得了良好成效。渔业的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外向型生产格局进一步巩固,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宁夏鱼”越来越受到周边市场的青睐,已经成为我区具有区位优势的农产品知名品牌。2002年,按照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自治区提出了“实行分区指导,优化好三个布局”的发展思路,再一次把渔业确定为宁夏重点扶持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要求加快发展,突出特色,做强做大,做精做细,力争把宁夏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生态渔业和绿色渔业基地。全区各地贯彻自治区加快发展渔业特色产业的精神,加大宏观政策引导和信息、技术服务力度,筑巢引凤,引“水”养鱼,面向国内大市场优化渔业生产要素,加大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力度,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发展渔业的积极性,以生态渔业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渔业开发已在全区展开。

扩大渔业产业规模,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市场开拓。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区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已达到7.3公斤,长期困扰宁夏城乡居民的“吃鱼难”问题基本解决,渔业的基本功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渔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水产品市场需求格局发生变化,大宗水产品季节性、结构性价格波动,养殖效益有所下降。应当看到,宁夏渔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经济,水产品总量的70%以上销往周边省区。扣除外销部分,人均水产品的实际消费量不足1.5公斤。拥有9000多万人口的西北五省区人均占有水产品2公斤,仅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7。目前,西部12省(区、市)水产品总产量376万吨,占全国渔业总产的8.6%。人均占有量10.6公斤。其中广西248万吨,占66%,其余11省市区128万吨,占34%。地区间、省区间、城乡间极不平衡,农村消费量仅是城镇的5%~20%,西北五省区及西部地区巨大的水产品市场空间远未得到开发。国家提出稳定海洋捕捞,发展淡水养殖,将对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渔业和特色渔业给予产业政策支持。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行渔业结构调整战略,改进传统养殖生产工艺,努力提高水产品档次、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着力开拓区外水产品市场,大力宣传渔文化,引导和扩大区内水产品消费,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宁夏渔业将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提升渔业产业素质,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宁夏大力推广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技术,实现了养殖单产和总量的大幅度增加。十多年来,以池塘高密度养殖为主体的一大批渔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渔业局部水域的外源性污染和集约化养殖生产的内源性污染不容忽视,现行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某种程度上已经不适应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不适应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因此,要运用现代养殖技术改造现行高密度养殖方式,大力推广和普及大水面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技术,科学适度地降低池塘养殖密度,从根本上降低养殖鱼类病害发生程度,减少鱼药施用,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使水产品真正成为绿色、健康的安全食品。

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宁夏位于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带,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全国渔业第十个五年发展计划明确提出,西部要突出产业特点,重点发展生态渔业,努力构建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特色渔业。目前已开发水产养殖面积仅占渔业资源总量的6.2%,大量的低洼盐碱荒地和湖泊湿地资源常年闲置,生态环境恶化。宁夏渔业开发要以自治区实施退耕还湖、湿地保护和建设塞上湖城的发展战略为契机,贯彻国家渔业发展基本方针,合理利用现有的湖泊湿地资源,以渔养水,积极发展大水面健康养殖和无公害养殖;开发利用丰富的低洼盐碱地资源,以渔改碱,发展节水型生态渔业。通过渔业开发,有效遏止湖泊湿地水面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确保渔业经济与渔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生态渔业体系。以渔业开发带动引黄灌区宜渔低洼盐碱荒地、荒水、湖泊湿地的综合改良和合理利用,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发展绿色渔业和品牌渔业,突出宁夏水产品品质优势,构建与宁夏渔业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生态渔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效益渔业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本着结构调优、品质调高、机制调活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调整与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引黄灌区优质水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渔业二、三产业,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强化支撑体系,构建渔业可持续发展体系,重点建设和完善苗种繁育体系、渔业质量标准体系、渔业病害防治体系、渔业环境监测体系、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体系。

银川地区要发挥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开展商品鱼基地内涵式挖潜改造,调整渔业生产结构,提高渔业综合效益,积极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生产,推广应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和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发展城郊型游钓观光休闲渔业,为建设引黄灌区国家级现代化生态渔业示范区发挥主导作用。银北地区要按照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重点发展以渔改碱生态渔业和湖泊湿地河蟹围拦养殖生产,推进绿色渔业、品牌渔业和创汇渔业战略的全面实施。银南地区要坚持渔农结合,积极开发宜渔荒地和荒水资源,大力发展渔农牧林综合经营的生态型渔业。同时,挖掘丰富的稻田资源生产潜力,发展稻渔生态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宁南山区渔业资源条件独特,拥有较丰富的库堰大水面和冷水资源,要重点发展水库、塘堰大水面渔业资源增殖和鲑鳟类冷水鱼特色养殖生产,把渔业开发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开辟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新领域。

实施新一轮渔业开发战略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一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低洼盐碱荒地以渔改碱

生态渔业示范工程为重点,在银北地区低洼盐碱荒地开挖鱼池,建造台田,实施农渔综合经营,有效改良土壤,形成种养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生产系统,发展绿色渔业和水产健康养殖,为宁夏引黄灌区低洼盐碱荒地改良利用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示范样板;湖泊湿地河蟹围栏养殖示范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沿黄流域湖泊湿地资源,大面积示范推广湖泊湿地围栏养蟹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河蟹规模生产,努力培育渔业出口创汇产业,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湖泊湿地资源的新路子;引黄灌区重点开发稻渔生态示范工程,开发引黄灌区稻田资源潜力,发展稻田水产品健康养殖,“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形成生态型稻渔共生体系,辐射带动稻渔生态养殖技术大面积推广;宁南山区渔业扶贫示范工程,开发山区水库塘堰大水面及冷水资源,发展大银鱼移植增殖、鲑鳟类等冷水性鱼类养殖,示范带动宁南山区渔业走特色养殖之路。

二是调整生产结构,发展特色渔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品种布局,开发名特优新养殖生产,积极发展生态渔业、绿色渔业、游钓观光渔业,打造宁夏渔业产业优势。本着集中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建设以银川市为核心的引黄灌区名特优新水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草鱼鲫鱼、团头鲂优质鱼类生产,培育渔业新的主导产品;大力发展黄河鲶、黄河鲤养殖生产,形成品牌优势和地方特色优势;发展河蟹养殖业,建立出口创汇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大口鲶、叉尾、罗非鱼、虹鳟鱼、鲟鱼、对虾等养殖生产,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我区渔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推进科技兴渔战略,提升渔业产业素质。要切实加强渔业科研工作,重点开展水产苗种,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苗种繁育技术攻关,加强黄河鲤、黄河鲶等地方名优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积极开展名特优新健康养殖技术、鱼类病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渔业资源保护与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继续发挥渔业“丰收计划”组织优势,加快水产品健康养殖、工厂化养殖、稻田生态养殖、以渔改碱生态渔业开发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强化科技示范功能。实施“渔业素质”工程,加强渔业系统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渔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绿色证书”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大力开展渔业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普及,培养和造就一批水产技术能手和渔业致富带头人。

四是加强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是加强四个体系建设:第一是苗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渔业“种子工程”,完善水产苗种生产体系,改善经营机制,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现有设施的苗种生产能力。组织实施宁夏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建设宁夏名优水产良种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开发传统优良品种种质资源,为发展品牌渔业和特色渔业提供良种支持。引导和支持建设一批个体私营苗种生产基地,形成多层次的苗种生产体系。第二是渔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渔业标准化工作,制定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生产的地方标准,加大渔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强化管理措施,结合引黄灌区优质水产品基地和生态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在全区建设一批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生产综合示范区,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第三是渔业病害防治、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设自治区级渔业病害防治、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系统完善、手段先进的病害防治、环境监测、水产品检测体系,为全面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供“硬件”支持。第四是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具有区域带动功能的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组建立足本区、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的水产品市场信息和营销网络平台,完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链条。

五是加大渔业投入,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农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对宁夏发展生态渔业和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争取自治区及各级财政加强对渔业的资金支持,落实新一轮渔业开发建设专项资金,建立政府投入的激励机制,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渔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发挥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发挥渔业中介服务组织功能,通过股份合作、招商引资、利用外资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社会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六是引导消赞,扩大内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用科学的营养知识引导社会消费,启动广大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各类渔业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运用现代营销观念和营销手段,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水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等形式,开拓周边大中城市优质绿色水产品市场。广泛宣传水产品对健脑、强体、延寿、美容的好处,培养人们爱鱼、观鱼、钓鱼、食鱼的兴趣,培育“渔业文化”;宣传食鱼方法,普及烹饪技术,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和消费习惯,拉动渔业内需。

七是依法治渔,依法兴渔。认真贯彻实施《渔业法》,完善宁夏渔业地方性配套法规,重点修订出台《宁夏实施〈渔业法〉办法》;加强渔政管理体系和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渔业法规培训,提高渔政队伍素质;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渔业市场准入制度,整顿和规范水产苗种市场和渔药、渔用饲料生产经营秩序;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加大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查处力度,维护从渔农民合法权益,确保渔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行养殖证制度,推进宁夏渔业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