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版权贸易,在数量上呈日趋增长的发展态势。版权贸易由单兵小群体作战转向大兵团合成作战,集团化、集约化的版权贸易组织正在形成规模,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500多家出版社中,40%以上有开展版权贸易的经验,很多出版社还成立了专门的版权工作部门,由专人负责版权贸易。尽管国家版权局至今未批准任何国外机构从事国际版权代理。

五、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一)主要成就

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在版权贸易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版权贸易的实施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版权贸易在业界受到更广泛的重视,版权贸易的数量和效益显著增加

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尝到了版权贸易的甜头,开始把引进版的图书作为本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实行拿来主义,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扩展出版资源,提升出版社的出版品牌和市场占有率。

近年来,我国的版权贸易,在数量上呈日趋增长的发展态势。版权贸易使国内不少出版社获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大量引进海外出版物版权已经形成趋势。在版权贸易中,出版社都努力尽可能地缩小出版时差,引进国外最新、最权威的著作,有的甚至做到了和国外同步出版。

2.版权引进的品种日益丰富,版权贸易合作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

版权贸易已从引进畅销的文学作品为主,转向以优秀科技智力成果的引进和精品书的引进为主,版权贸易中盲目引进的状况大为改观。

我国内地对外版权贸易刚起步时,合作伙伴还仅限于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到20世纪90年代,版权贸易的合作范围迅速扩大,现已遍及亚洲、欧洲、美洲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3.进行版权贸易的途径增多,与西方出版社进行项目合作渠道宽广

版权贸易的“舞台”越来越宽,中国内地的出版社进行版权贸易可通过贸易,可通过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联合组团赴海外举办书展,赴海外参观、考察、交流访问,邀请海外出版商来国内洽谈等多种途径。版权贸易的渠道增多,合作方式日益多样化。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大型出版社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探求在中国的发展方式。它们意识到,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依靠中国的出版社,采取合作出版的方式。目前,这种合作方式已从单本书的合作延伸到大型项目的合作上,版权贸易从单本、小批量的简单贸易方式,向系列书、常销书的规模效益方式转变。这种转变表明我国的版权贸易正开始摆脱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的观念束缚,不仅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更考虑长期经济效益。

4.版权贸易走向集团化,版权贸易逐步规范成熟

中国内地出版社在现有基础上,逐步通过有条件的、不同形式的联合,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组建起一些既有实力又有规模效益的联合体或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版权贸易由单兵小群体作战转向大兵团合成作战,集团化、集约化的版权贸易组织正在形成规模,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500多家出版社中,40%以上有开展版权贸易的经验,很多出版社还成立了专门的版权工作部门,由专人负责版权贸易。大的出版社一般有专门的版权部或科室,中等规模的出版社设立了对外合作编辑室,小型出版社也有总编室专人负责,从业人员具备了一定的素质。

版权贸易服务平台正在建立,2004年年底,上海版权研究中心和上海版权贸易中心同时成立,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开通。新开通的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将向社会提供作品版权登记、版权保护、产业信息等多项服务。经过一段时间调试后,将为企业和个人的作品版权登记提供一条更为便捷的通道,为版权人提供有效的行政保护和优质的民事维权服务,甚至可以为企业制定版权保护方案等多种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版权贸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出版界在进行版权贸易时,产生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各方努力加以解决。

1.高水平版权贸易人才欠缺

版权贸易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又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性的工作,因而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从事版权贸易的人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一是要具有熟练的出版业务知识,要掌握版权的基本知识和法规,还要有一定的书业进出口贸易知识;二是要对西方主要出版国家的出版业、图书发行业、印刷出版市场行情和读者需求有所了解;三是至少要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四是要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五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谈判技巧。

国外出版社一般都有经验丰富的专职版权工作人员,这与他们版权工作的高效率和市场份额的高占用率有非常大的关系,而我国的版权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与他们相比,我国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都有待提高。这样两种不同水平的贸易谈判人员走到一起,谁处优势就很清楚了。

2.版权贸易生态环境还比较失衡

目前我国版权贸易缺少统一的操作规范和行业规则,哄抬版税的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缺乏行业道德的做法,不仅会使国内的兄弟出版社和行业整体利益受损,同时也破坏了版权贸易市场的秩序和规范,阻碍了我国版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在对外版权贸易的版权保护立法、执法和经营方面,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与WTO基本原则要求的差距还比较大。诸如,我国版权保护法律文本相对简单、可操作性不强,版权司法与行政管理透明度与效力不高,对外版权贸易逆差较大,版权贸易效益普遍低下,涉及版权代理不力以及国内外市场信息不够通畅等。

加入WTO的现实,无疑使我国参与版权贸易的局面有所改观,但也增加了人们对这些版权代理机构未来的担忧。一些有条件的国外代理机构、出版公司、律师事务所等,纷纷抢滩中国,设立代表处。尽管国家版权局至今未批准任何国外机构从事国际版权代理。一些未经国家版权局批准,也未在国家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版权代理个体户,包括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纷纷专门设立版权部、对外合作部或国际合作部,收集整理选题信息、洽谈签约、办理合同登记、制作销售报告、收汇等,令本已面临生存危机的国内版权代理机构雪上加霜。

我国内地对外版权贸易不论在版权贸易伙伴的国别与地区以及版权贸易主体分布上,还是在版权贸易的作品语言和作品类别分布上,都表现出不均衡性。

3.版权输出能力弱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极大差异,认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文字上的隔阂,使得我国的图书如果没有外文版,特别是通行的英文版,要向欧美输出版权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面对国际强强联合的大趋势,我国出版社显得势单力薄,版权贸易长期在较低层次上徘徊。

我国内地版权贸易逆差较大,虽然这种逆差在近一两年有所趋缓,但形势仍不容乐观。1995—2005年中国内地出版社图书平均引进与输出比为10.42∶1。

我国内地版权输出能力还相对较弱,版权输出发展很不稳定,输出数量时涨时落,而且输出种数的绝对值也很低。1995—2003年我国内地出版社图书版权输出种数年均只有591种,这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年均输出种数。

从我国出版界参加国际书展的情况分析,中国展台与外国展台比较,存在两多两少的现象:参展书多、参展人少;守摊人多洽谈人少。尽管我们每年在国际书展上的版权贸易额都有所增长,但与国外大书展的交易量相比,还是太少了。

4.引进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版权引进竞争日益激烈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交流不够,很少与国外出版社保持经常联系,不了解国外新著作的出版动态,开展版权贸易自然也就无从下手,必然导致引进缺少计划性。

尤其是国内出版业的不良竞争,影响了版权贸易市场的正常运行。如今,版权贸易已经从以输出为主转变为以引进为主,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版权购买的难度。国内的出版社从1994年以前的卖多买少甚至只卖不买转而变为竞相购进国外版权,这种急速变化使某些出版社缺乏必要的准备,往往在对国外图书市场和版权状况缺乏全面、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一哄而上,哄抬报价,结果导致国外版权代理商提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

5.信息不灵、渠道不畅

国内大多数出版社还不知道要定期编译适合版权贸易的图书目录,并根据海外出版商的特点和需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将这些书目发往海外,以拓宽接触面。此外,也不懂得利用各种机会向海外出版商广泛宣传自己出版社的实力,结果势必造成国内出版社缺乏品牌竞争力,很难获得畅销书和品牌书的授权。

据调查表明,我国内地大多数出版社认为目前对外版权贸易最大的障碍是信息不灵,寻找合适的作品或确认某作品之真正版权人都不容易。其次是贸易渠道不畅,效益与期望值相差甚远,还有涉外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等方面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