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衰落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衰落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衰落虽然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许多拉美国家对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扬弃,但是,除智利以外,其他拉美国家的努力均收效甚微。总而言之,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经济危机是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各种弊端在异常不利的外部条件的作用下演变而成的必然结果。

第五节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衰落

虽然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许多拉美国家对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扬弃,但是,除智利以外,其他拉美国家的努力均收效甚微。因此,该模式固有的许多弊端仍然十分突出。例如,由于片面强调进口替代,国民经济的内向性愈益严重,从而使出口部门严重缺乏活力。又如,由于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过度的干预和对国内市场的长期保护,国民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减弱。再如,由于难以提高国内资本积累率,拉美国家对外部资本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上述弊端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出现的一系列不利的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终于使拉美在80年代陷入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石油生产国将源源不断的石油财富存入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由于石油价格的上升使发达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它们对信贷的需求明显减少,银行家们遂迫不及待地为石油美元寻求出路。拉美的石油出口国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后盾”,利用异常低的国际利率,大量举借外债。而石油进口国则错误地以为石油价格的上升是一种短暂的现象,因而不是积极地对石油冲击作出调整,而是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有利条件,同样大量举借外债。事实上,正是由于拉美国家很容易得到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所以,“它们对发展理论、战略和中长期政策的种种忧虑烟消云散了。增长似乎是能够永远得到保障的,因此,对意料不到的大量外部资金作出理性计划的必要性也就不复存在了”。[57]

此外,拉美国家还指望当时国际市场上一些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趋势会延续不断。[58]一些拉美国家甚至联合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组建了初级产品生产国组织,以便像“欧佩克”那样提高自身的讨价还价地位。

尽管发达国家为对付第一次石油危机而作出了必要的调整,但是,至1979年,它们的通货膨胀率尚未跌落到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的水平。在当时十分盛行的货币主义理论影响下,这些国家为货币发行量确定了严格的指标,并听任利率自由浮动。其结果是,伦敦银行同业往来贷款利率(拉美国家的外债主要以此利率为基础)在1978~1981年期间增长了几乎10个百分点。此外,稳定化计划的实施使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而经济衰退则对世界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拉美地区的石油进口国面临着三种严重的外部冲击:(1)进口石油价格上升(如进口石油占巴西进口总额的40%)。(2)外债的利息支付额大幅度提高。(3)初级产品出口收入下降。面对这种局面,拉美国家面临着两种选择:或减少进口和增加出口,或举借更多的外债。就第一种选择而言,减少进口并非易事,因为非必需进口商品已所剩无几;而增加出口则难以一蹴而就。可见,拉美国家只能举借更多的外债。在1979~1981年期间,拉美的外债增长了85%。[59]

一方面,拉美国家支付的利润和利息额与日俱增(1978年为102亿美元,1984年高达373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债务危机爆发后拉美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资信不断下降,外国商业银行不愿意向拉美提供新的贷款,外国投资者也趑趄不前。因此,资金流入量明显下降(1980年为320亿美元,1983年和1985年只有30亿美元)。同样重要的是,拉美国家的本国资本却大量外流。据估计,20世纪80年代期间,转移到国外的拉美资金可能在2000亿~3000亿美元之间。无怪乎这笔资金被称做“拉美银行”。[60]

上述种种不良因素使拉美受害匪浅。从表2-2可看出,在危机以前,拉美是资金净流入地区;债务危机爆发后,拉美地区连续8年成为资金净流出地区。这一资金逆向流动趋势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以扭转。

表2-2 拉美地区的资金转移

img8

续表

img9

资料来源:拉美经委会:《1991年拉美、加勒比地区经济初步总结》,联合国,1991年,第51页。

在资金愈益匮乏的压力下,拉美国家只得削减进口。然而,由于进口替代已使消费品进口大幅度下降(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因此,被削减的进口主要是生产活动所需的资本货、中间产品和工业原料。其结果是,尽管1982~1990年拉美国家的外贸顺差高达2347亿美元,其中1984年达395亿美元,[61]但国民经济的运转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一些重点工程被迫停工,再生产投资不得不减少,甚至一些企业的日常生产也难以维系。例如,阿根廷的2个核电厂因缺乏进口配件而无法供电。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一些采矿企业因进口的采掘设备得不到更新而被关闭或处于半闲置状态。厄瓜多尔的一些渔船因无外汇进口已损毁的仪表而数月不能出海。[62]

生产性进口投入的减少和投资的萎缩使拉美经济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至1990年,拉美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下降了近10%。[63]就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而言,在20个拉美国家中,有10个是负增长。因此,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在80年代仅增长了1.2%,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则是负增长(见表2-3)。无怪乎80年代被称做拉美“失去的10年”。

表2-3 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img10

资料来源:J.拉莫斯:《增长、危机和战略性转变》,载拉美经委会:《拉美经委会评论》1993年8月,第67页。

总而言之,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经济危机是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各种弊端在异常不利的外部条件的作用下演变而成的必然结果。正如拉美经委会的经济学家J.拉莫斯所说的那样:“80年代危机的严重性和持久性不仅来自外债负担及错误的宏观经济管理所产生的失衡,而且还来自进口替代导致的异常严重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使该地区无法抵御来自外部的冲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